导读:本文包含了预见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洪水,水文,气象,模型,新安江,水利厅,暴雨。
预见期论文文献综述
李仁堂,赵卫华[1](2019)在《尽可能延长灾害预见期 玩忽职守造成损失将追责》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河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依法防汛抗旱、实行公众参与的原则,对组织指挥体系、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和善后工作进行了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报》期刊2019-07-05)
张验科,张佳新,俞洪杰,纪昌明[2](2019)在《考虑动态洪水预见期的水库运行水位动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合理评估防洪风险的条件下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以潘口水库为算例,首先考虑为下游水库预留的防洪库容具有重迭使用的空间,对其汛期运行水位值进行了优化;其次利用预报预泄法建立模型,推求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的上限值;最后重点考虑洪水预见期的动态变化,求解基于风险分析的动态控制域。计算得出,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由原来的347.60 m提高至350.50 m,考虑洪水预见期的变动区间为[3, 6] h,以0.5 h为间隔,最终求得的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为[350.50, 351.40] m,相应的发电效益可以分别提高0.19亿kW·h至0.25亿k W·h。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防洪安全与兴利蓄水的条件下,依据所提出的方案对潘口水库进行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温娅惠,李致家,孙明坤,李巧玲,霍文博[3](2019)在《降雨输入对实时洪水预报精度与预见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降雨输入不确定性对实时洪水预报影响的问题,本文采用不考虑未来预报降雨、考虑未来预报降雨、考虑预报降雨的降雨量误差和降雨时间误差4种方法,以陕西省两个半湿润流域(陈河流域和大河坝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预见期和不同降雨输入情况下洪水预报的精度.研究表明:相对于不考虑未来降雨情况,考虑未来降雨后在预报预见期较长时对预报结果精度提升较大,在预见期较短时对预报结果精度提升不显着;暴雨中心位置不同对预报精度影响也不同,当暴雨中心位于流域下游时降雨量误差对流量预报误差影响更大;降雨量误差主要影响洪量相对误差和洪峰相对误差,且这种影响是线性的,对确定性系数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二次函数,降雨时间误差主要影响峰现时间误差.(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小丽[4](2016)在《水电站不同预见期径流预报及优化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家大力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建设优势。除建设新电站增加能源外,在不增加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对已建水电站利用径流预报信息进行科学的水电站调度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也是增加能源的重要途径。至今,中、短期径流预报信息在水库防洪与发电调度中已发挥了重要价值,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应用长预见期信息提高发电效益。为此,本文以桓仁水电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ECMWF集合降雨预报的中期径流预报、中期径流预报的不确定性量化、分解-合成模型实用性及汛期各时段余留期长期径流预报等问题,构建了耦合不同预见期径流预报信息的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利用降雨产品弥补降雨径流预报所需实测信息的缺失和利用降雨预报产品延长其预见期,需要对两种产品进行适用性评价和可利用性分析。本文首先对3种降雨产品(GLDAS、TMPA、ERA-Interim)进行可替代性评价和适用性评价,并利用模糊优选模型进行降雨产品的选择;然后对ECMWF提供的集合降雨预报产品进行可利用性分析。结果表明,TMPA的水文模拟适用性较优,当实测降雨缺失时,可用于研究流域的水文模拟中,ERA-Interim的水文模拟适用性略差,GLDAS降雨产品因低估流域的实测降雨,不利于防洪安全调度,故不能作为该研究流域的降雨替代品;ECMWF的集合预报降雨平均值可用于径流预报中。(2)针对中期径流预报不确定性难以量化分解的问题,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构建不确定性分解框架。首先通过将3种数据驱动模型(ANN、ANFIS、SVM)和6种输入因子(入流(Q)、降雨(P)、相对湿度(H)、最低温度(Tmin)、最高温度(Tmax)和集合预报降雨(F))相互组合对桓仁水电站旬入流进行预报,然后利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方法量化因子选择、模型选择和两者相互作用带来的不确定性。径流预报的结果表明,只使用入流(Q)、降雨(P)和预报降雨(F)等叁个因素作为输入时,数据驱动模型能获得较高的预报精度,不考虑其它叁个因素(湿度(H)、最低温度(Tmin)和最高温度(Tmax))并不会明显降低模型预报精度。不确定性分解的结果表明,因子选择是不确定性的最主要来源;模型选择对不确定性的贡献很少,且具有季节性;两者的相互作用对不确定性的贡献很大,并超过了模型选择。(3)针对分解-合成模型在使用中存在的信号分解及延拓方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拟试验和预报试验的实用性验证框架对其实用性进行验证。首先采用叁种信号分解方法(WA、EMD和SSA)和两种预报模型(ANN和ARMA)构建了六种分解-合成模型,然后通过设计模拟试验和预报试验研究它们的预报效果,以及延拓方式对基于WA和EMD两种合成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种分解-合成模型的预报试验效果均不比相应的初始模型效果好,说明分解-合成模型在旬径流预报中的实用性不强;由于提前使用到未来数据的信息,六种分解-合成模型的模拟试验效果均好于初始模型;延拓方式对基于WA和EMD的分解-合成模型的结果有较大影响;若进一步研究数据延拓方式,或使用其它方式尽可能准确地获取未来时段的信息,则有望提高合成模型的实际预报效果。(4)为获取汛期余留期来水量信息,构建逐时更新的长期预报模型。首先将汛期(5-10月)按每5天一个时段进行时段划分,然后利用ANN模型和大气环流因子建立每个时段的汛期余留期长期径流预报模型,获得逐时段更新的汛期余留期来水量预报值。结果表明,汛期80%以上时段的变幅合格率和等级合格率均在80%以上,预报结果较好;所构建的长期径流预报模型能很好地考虑到气象因子对汛期各时段的汛期余留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且易于实现,可操作性强,是汛期径流预报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得预报结果为调度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所需的长期径流预报信息。(5)基于中期径流预报信息在典型水电站调度中应用的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考虑长期径流预报信息的利用,构建了一种耦合不同预见期径流预报信息的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分析“不同预见期径流预报信息”的可利用性,其包括10天中期径流预报信息的前5天和后5天以及后5天对应的汛期余留期的长期径流预报信息;然后利用贝叶斯理论将上述叁种预报信息进行耦合,建立叁种预见期径流预报信息相套接的贝叶斯随机动态规划模型(LMS-BSDP);最后进行模拟检验。结果表明LMS-BSDP模型的发电效益优于只考虑前两种预报信息的TS-BSDP模型及其他验证模型。(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25)
李宜静[5](2016)在《强化精细化预报 延长预见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李宜静报道 4月18日,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16年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全面动员部署今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淮河防总总指挥、安徽省省长李锦斌指出,根据气候预测分析,今年淮河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降水偏多,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各级部门要深刻认(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6-04-21)
苏秀颖,刘文荣[6](2014)在《闹德海水库洪水预见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分析闹德海以上流域较大水年的次降雨,用降雨径流预报和河段预报2种方法来分析闹德海水库洪水预见期,从而为水库合理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水利》期刊2014年04期)
卢迪,彭勇,王本德,袁晶瑄,周惠成[7](2013)在《考虑预见期加权的GFS降雨预报可利用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统计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FS)桓仁流域的数值降雨预报与实际降雨结果的基础上,考虑不同预见期加权,分析了预见期为1~3d的降雨预报的可利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预见期加权的GFS降雨预报较不考虑预见期加权的预报可利用性明显提高.该方法对水库调度运行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李培,何文奇,李伟佩[8](2008)在《田湾河梯级电站工程增长洪水预报预见期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增长施工期洪水预报预见期的探讨抓住了降雨区间径流是影响洪水预报成果精度的主要因素,减少了产流和汇流计算过程中一些间接影响因素的繁琐运算过程,利用天气预报的预见期获得洪水预报的预见期。田湾河梯级电站工程增长施工期洪水预报预见期的探讨可操作性强。洪水预报预见期的增长量Δτ=2h,虽然获得了宝贵的抗洪抢险准备时间,但还远远满足不了抗洪抢险在时间上的需求。若使水文预报和气象预报有较长时间地通力合作,特别是若能把降水预报的可信度提高一些,Δτ的潜力还可再挖,即Δτ由2h可增加到3、4…h。(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2008年03期)
刘岚[9](2007)在《黄河下游洪水预报预见期由8小时延长至30小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刘岚)“水情采集传输速度由1小时以上缩短到30分钟以内,花园口站洪水预报预见期由8小时延长到30个小时。”这是7月5日记者从黄河防总召开的防汛例会上获悉的,这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阶(本文来源于《黄河报》期刊2007-07-10)
张洪刚,郭生练,周芬,刘攀,程海云[10](2005)在《考虑预见期降水的叁峡水库区间洪水预报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长江叁峡水库区间流域的历史雨洪资料与短期定量降水预报资料,编制叁峡水库区间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并将区间定量降水预报与区间洪水预报模型相耦合,研究了预见期降水对洪水预报的影响。提出了一个随机降水模型,随机生成500组序列作为降水预报值输入到区间洪水预报模型,并以均值作为预报结果发布。方案比较结果表明,考虑预见期内的降水预报可提高叁峡水库的洪水预报精度。(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05年01期)
预见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在合理评估防洪风险的条件下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以潘口水库为算例,首先考虑为下游水库预留的防洪库容具有重迭使用的空间,对其汛期运行水位值进行了优化;其次利用预报预泄法建立模型,推求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的上限值;最后重点考虑洪水预见期的动态变化,求解基于风险分析的动态控制域。计算得出,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由原来的347.60 m提高至350.50 m,考虑洪水预见期的变动区间为[3, 6] h,以0.5 h为间隔,最终求得的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为[350.50, 351.40] m,相应的发电效益可以分别提高0.19亿kW·h至0.25亿k W·h。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防洪安全与兴利蓄水的条件下,依据所提出的方案对潘口水库进行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合理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见期论文参考文献
[1].李仁堂,赵卫华.尽可能延长灾害预见期玩忽职守造成损失将追责[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
[2].张验科,张佳新,俞洪杰,纪昌明.考虑动态洪水预见期的水库运行水位动态控制[J].水力发电学报.2019
[3].温娅惠,李致家,孙明坤,李巧玲,霍文博.降雨输入对实时洪水预报精度与预见期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9
[4].张小丽.水电站不同预见期径流预报及优化调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5].李宜静.强化精细化预报延长预见期[N].中国气象报.2016
[6].苏秀颖,刘文荣.闹德海水库洪水预见期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4
[7].卢迪,彭勇,王本德,袁晶瑄,周惠成.考虑预见期加权的GFS降雨预报可利用性分析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
[8].李培,何文奇,李伟佩.田湾河梯级电站工程增长洪水预报预见期的探讨[J].四川水力发电.2008
[9].刘岚.黄河下游洪水预报预见期由8小时延长至30小时[N].黄河报.2007
[10].张洪刚,郭生练,周芬,刘攀,程海云.考虑预见期降水的叁峡水库区间洪水预报模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