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侵染率论文_谢清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根侵染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根,土壤,羟基,真菌,琥珀酸,油松,水曲柳。

菌根侵染率论文文献综述

谢清哲[1](2019)在《不同海拔秦岭火地塘油松林土壤特性及菌根侵染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拔梯度能够通过改变地表植被、土壤和气候因子而影响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以及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本研究以位于中国秦岭火地塘林区1500m、1900m和2300 m叁个海拔梯度的油松林为调查对象,采集其中的油松根样和根际土壤样品,通过检测不同海拔梯度下油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以及油松根系菌根真菌的侵染率,探究秦岭油松林根际土壤特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海拔梯度环境下土壤酶活性以及菌根真菌侵染率对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响应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油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如全钾、全磷、硝态氮、铵态氮、碳氮比(C/N)、含水量、土壤温度和酸碱度(pH)均有显着性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根际土壤中不同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壤温度和pH值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相反,土壤含水量,以及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等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此外,土壤全钾、有机碳含量以及C/N等在中海拔(1900 m)林区土壤中较高,而土壤全氮含量则在中海拔林区最低。2.不同海拔梯度油松林根际土壤酶活性具有显着差异。在中海拔油松林中,蔗糖酶活性较高,而脲酶活性较低;磷酸酶活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脱氢酶活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海拔梯度间无显着性差异。不同海拔梯度油松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3.在秦岭火地塘高海拔(2300 m)油松林中土壤的菌丝密度最小,海拔高度对外生菌根真菌(EC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的侵染率有显着性影响。ECMF侵染率在低海拔(1500 m)油松林根系中最高,而在中海拔时较低;DSE的侵染率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环境下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海拔为1900 m时侵染率达到了最大值。此外,海拔梯度变化对菌根真菌的总侵染率和DSE微菌核数目并无显着性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下油松根系菌根真菌侵染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苏翰英,崔磊,乔建磊,李怡,张立楠[2](2018)在《露地和保护地栽培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吉林农业大学草莓基地的"红颜"草莓根系和根围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栽培类型土壤和不同生育时期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地温和相关土壤因子,调查栽培地草莓的丛枝菌根侵染率,研究不同栽培类型土壤和不同生育时期对草莓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类型土壤的草莓菌根侵染率表现为露地>大棚>温室,不同生育时期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表现为盛花期>盛果期>生长末期>现蕾期,露地盛花期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最高,为41. 59%;不同生育时期影响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的主要因子不同,现蕾期和盛花期的主要因子分别是土壤电导率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温度能够影响草莓不同生育时期的菌根侵染率;适宜的温度促进草莓丛枝菌根真菌侵染,高温降低了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草莓的连作会降低草莓菌根侵染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璐璐,雷妮娅[3](2018)在《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对2种引进树种的菌根侵染率和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影响植物定植与生长,明确植物-土壤反馈关系对筛选及控制外来植物的引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设计不同的植物-土壤反馈体系,比较不同径级(<2.00 mm,<0.12 mm)及不同来源(同种树下及异种树下)土壤微生物处理对外来引进植物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和复叶槭Acer negundo生物量积累及根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处理,去除大型动物的处理(<0.12 mm)有利于美国白蜡生物量的积累,而对复叶槭影响不大;保留大型动物及大型真菌的处理(<2.00 mm)抑制美国白蜡生物量的积累,促进复叶槭生物量的积累。不同径级土壤微生物群对2个供试种菌根侵染率的影响均无显着差异。(2)美国白蜡同种树下土壤处理生物量较异种树下土壤处理低54.4%(P<0.05),即表现为成年树种下土壤抑制其同种幼苗生长;而复叶槭成年树种下土壤处理生物量较异种树下土壤处理高102.2%(P<0.05),即表现为成年树种下土壤促进其同种幼苗生长。不同来源土壤显着影响美国白蜡菌根侵染率,而对复叶槭菌根侵染无显着影响。(3)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的土壤处理影响供试种菌根结构与其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泡囊结构是一个相对比较敏感的指标。2种植物在不同来源土壤中的反馈响应差异较大,美国白蜡树林下土壤抑制其幼苗生长的反馈模式有利于森林群落规避同种内部代际竞争,而复叶槭植物-土壤反馈模式则提示其具有较强的入侵潜能。图6表2参31(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潘兴娇,张杰,路风中,丁博,周浓[4](2016)在《重楼属植物根茎有效成分与菌根侵染率、土壤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楼属植物根茎中总皂苷、总多糖含量与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及根际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方法:以叁峡库区的16个采样点重楼属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根系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根茎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以及相应生长地根际土壤养分,利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叁峡库区重楼属植物根系能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在85.19%~99.80%之间,侵染强度在16.55%~72.27%之间。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重楼属植物根茎中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酸碱度适中,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极缺水平外,其余营养成分的平均含量均属中等及以上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系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对根茎质量未见显着性影响。根茎总皂苷与有机质、速效氮呈显着负相关,根茎总皂苷、总多糖与速效磷、速效钾量和pH值呈正相关,其他土壤养分与根茎总皂苷、总多糖量间相关性均不显着。结论:重楼对土壤中不同营养成分具有选择性,丰富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供应有利于重楼根茎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合成与积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6年22期)

周浓,丁博,冯源,戚文华,张华[5](2015)在《接种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菌根侵染率和入药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药用植物滇重楼根系AM真菌侵染能力和入药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K)相比,接种外源AM真菌对滇重楼根系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率、侵染强度具有调控(增减)作用,增强根内菌丝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从而提高滇重楼菌根生活力。AM真菌诱导子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不同甾体皂苷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能够提高滇重楼的药用品质,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滇重楼甾体皂苷质量的变异。实验结果表明,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互选择性,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和瑚状盾巨囊霉Racocetra coralloidea是最适宜滇重楼大田栽培时推广应用的优良接种菌剂。(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5年16期)

苏金豹,王东亮,杨立学[6](2013)在《落叶松四种根系分泌物对胡桃楸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施加胡桃楸-落叶松混交林中4种落叶松根际和非根际浓度的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胡桃楸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施加根际浓度的处理中,2,4-二羟基苯甲酸和阿魏酸处理的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与对照比分别提高33.5%、10.7%和6.8%、5.7%,而其余处理普遍降低了胡桃楸的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2)施加非根际浓度的处理中,胡桃楸的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变化程度较大,与对照相比增减不一。(3)2,4-二羟基苯甲酸的根际和非根际浓度对胡桃楸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4)胡桃楸根系活力、菌根侵染率与生物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1、0.877和0.912、0.894、0.917,达到极显着相关,表明较高的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能够促进胡桃楸的生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孙婧珏[7](2012)在《红松、云杉、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对根尖外生菌根侵染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生菌根真菌侵染能显着提高针叶树根系对养分和水分吸收功能。因此,了解影响针叶树外生菌根侵染的因素对认识针叶树根系个体的生理生态过程以及促进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表明,针阔叶混交林在凋落物成分,根系分布及竞争格局和土壤性质等方面与针叶树纯林具有显着差异,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针阔混交及阔叶树凋落物和根系活动能否影响针叶树的外生菌根侵染率。为此,本研究以叁种外生菌根针叶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云杉(Picea koraiensis)、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内生菌根阔叶树种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这叁个针叶树种与水曲柳混交林、在针叶纯林中移除凋落物添加水曲柳凋落物、以及这叁个针叶树种与水曲柳苗木盆栽试验,研究树种混交、阔叶树种的凋落物和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针叶树菌根真菌侵染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水曲柳降低了红松、云杉、落叶松的外生菌根侵染率,分别为:8.5%、4.8%和3.4%。混交水曲柳导致林下土壤pH值、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和全碳均高于纯林。相关分析表明,叁种针叶树菌根侵染率与土壤pH值、全氮和全碳显着负相关。移除针叶树凋落物添加水曲柳叶凋落物同样降低了红松、云杉、落叶松的外生菌根侵染率,分别为:8.7%、4.3%和5.1%。添加水曲柳叶凋落物还提高了土壤pH值、微生物氮和微生物碳,而降低了全氮和全碳。土壤碳氮比、微生物氮和微生物碳综合作用可以解释红松侵染率变异的61%,解释落叶松侵染率变异的47%。混栽水曲柳幼苗略微提高了红松幼苗的外生菌根侵染率(2%),而降低了云杉和落叶松幼苗的外生菌根侵染率,分别为:18.6%和23.2%。混栽红松土壤各指标除全钾外,均低于纯栽;云杉和落叶松较为相似,土壤微生物氮和微生物碳高于纯栽,其余指标与红松相似。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水曲柳和添加水曲柳凋落物均导致针叶树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降低。说明针阔叶树种混交提高了土壤pH值、微生物氮和微生物碳可能是导致菌根真菌侵染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此外,针阔叶根系之间相互作用也影响菌根真菌侵染率,但是不同树种之间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对认识针阔叶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菌根真菌侵染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2-04-01)

段艳涛,何忠俊,梁社往,王印,熊俊芬[8](2011)在《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AM菌根侵染率与根际土壤性质的相关研究和通径分析,探讨土壤因子在滇重楼品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25个主要分布区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根系AM菌根侵染率,并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在36.41%~83.37%。总皂苷与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着负相关。AM菌根侵染率与碱解氮呈显着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滇重楼总皂苷含量主要受其根际土壤碱解氮的影响,其次为土壤有机质和脲酶活性。而菌根侵染率主要受土壤pH制约,其次为碱解氮、脲酶活性和速效磷。结论:滇重楼品质形成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通径分析更能反映土壤因子对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的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1年22期)

于强波,李亚东,苏丹,吴林,刘海广[9](2009)在《地面覆盖对越橘菌根侵染率及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越橘栽培土壤进行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稻草秸、苔藓、锯末、草炭等5种不同有机物覆盖处理。结果表明,有机物覆盖处理可以提高越橘的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了越橘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李文建,朱天辉,张远彬,王开运[10](2005)在《温室效应对红桦泡囊丛枝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AMF侵染率和侵染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自然状态下,AMF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高;(2)光照强度可提高AMF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3)温度升高和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加强AMF的侵染强度;(4)温度差值在4℃~7℃时对AMF侵染率有促进作用;(5)温度差值在2℃~4℃和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AMF侵染率夏季起抑制作用,秋季起促进作用;(6)从夏季到秋季,AMF侵染率下降,而二氧化碳浓度倍数却使AMF侵染率上升。(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5年06期)

菌根侵染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吉林农业大学草莓基地的"红颜"草莓根系和根围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栽培类型土壤和不同生育时期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地温和相关土壤因子,调查栽培地草莓的丛枝菌根侵染率,研究不同栽培类型土壤和不同生育时期对草莓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类型土壤的草莓菌根侵染率表现为露地>大棚>温室,不同生育时期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表现为盛花期>盛果期>生长末期>现蕾期,露地盛花期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最高,为41. 59%;不同生育时期影响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的主要因子不同,现蕾期和盛花期的主要因子分别是土壤电导率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温度能够影响草莓不同生育时期的菌根侵染率;适宜的温度促进草莓丛枝菌根真菌侵染,高温降低了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草莓的连作会降低草莓菌根侵染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根侵染率论文参考文献

[1].谢清哲.不同海拔秦岭火地塘油松林土壤特性及菌根侵染率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苏翰英,崔磊,乔建磊,李怡,张立楠.露地和保护地栽培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的比较[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8

[3].陈璐璐,雷妮娅.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对2种引进树种的菌根侵染率和生物量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

[4].潘兴娇,张杰,路风中,丁博,周浓.重楼属植物根茎有效成分与菌根侵染率、土壤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J].中国药房.2016

[5].周浓,丁博,冯源,戚文华,张华.接种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菌根侵染率和入药品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5

[6].苏金豹,王东亮,杨立学.落叶松四种根系分泌物对胡桃楸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

[7].孙婧珏.红松、云杉、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对根尖外生菌根侵染率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

[8].段艳涛,何忠俊,梁社往,王印,熊俊芬.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中国中药杂志.2011

[9].于强波,李亚东,苏丹,吴林,刘海广.地面覆盖对越橘菌根侵染率及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

[10].李文建,朱天辉,张远彬,王开运.温室效应对红桦泡囊丛枝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的影响[J].四川林业科技.2005

论文知识图

地表裂缝对杨树根际菌丝密度的影响地表裂缝对沙柳根际菌丝密度的影响根管扫描示意图接种菌根对文冠果菌根侵染率的...2 兴安杜鹃根细胞内贯穿菌丝2. 2 菌氮添加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以及...

标签:;  ;  ;  ;  ;  ;  ;  

菌根侵染率论文_谢清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