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论文和设计-沈鸣飞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涉及运输升降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承重台上装卸吃力降低运输效率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承重座、一端滑移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承重座的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滑移端的驱动气缸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滑移连接于所述承重座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交叉铰接且分别设置于底座两侧,所述承重座包括设于两侧的承重杆与固定于承重杆之间的固定支架,所述承重杆的两侧外壁上转动连接若干滑轮,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吸附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较省力地对承重台进行装卸作业,提升运输效率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承重座(2)、一端滑移连接于所述底座(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承重座(2)的第一支撑杆(3)、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滑移端的驱动气缸(5)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另一端滑移连接于所述承重座(2)的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的中部交叉铰接且分别设置于底座(1)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座(2)包括设于两侧的承重杆(21)与固定于承重杆(21)之间的固定支架(22),所述承重杆(21)的两侧外壁上转动连接若干滑轮(25),所述固定支架(22)上安装有吸附装置(26)。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承重座(2)、一端滑移连接于所述底座(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承重座(2)的第一支撑杆(3)、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滑移端的驱动气缸(5)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另一端滑移连接于所述承重座(2)的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的中部交叉铰接且分别设置于底座(1)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座(2)包括设于两侧的承重杆(21)与固定于承重杆(21)之间的固定支架(22),所述承重杆(21)的两侧外壁上转动连接若干滑轮(25),所述固定支架(22)上安装有吸附装置(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26)包括位于固定支架(22)上方的真空吸附盘(261)以及固定于固定支架(22)下方的真空装置(2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滑轮(2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滑轮(251)与水平设置的第二滑轮(252),所述第一滑轮(251)与第二滑轮(252)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位于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一侧沿底座(1)的长边方向水平固定有滑移杆(11),两侧滑移杆(11)之间垂直于两侧滑移杆(11)设置有下滑移座(12),所述下滑移座(12)临近滑移杆(11)两端开设有凹型滑块(121),滑移杆(11)穿过凹型滑块(121)使得下滑移座(12)于滑移杆(11)上滑移,所述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固定于下滑移座(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承重杆(21)之间位于固定支架(22)一侧固定有加固支架(23),所述加固支架(23)与固定支架(22)之间垂直于固定支架(22)的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移杆(11),滑移杆(11)之间滑移有上滑移座(24),上滑移座(24)两端同样设置有穿过滑移杆(11)的凹型滑块(1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移座(24)面向固定支架(22)一面开设有限位凹槽(241),所述固定支架(22)临近上滑移座(24)一侧竖直向下延伸有限位板(242),所述限位板(242)遮挡于真空装置(262)面向上滑移座(24)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42)的表面铺设有橡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座(13),所述承重杆(21)之间位于固定支架(22)远离加固支架(23)一侧固定有转动支架(27),第一支撑杆(3)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下滑移座(12)与转动支架(27)上,第二支撑杆(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转动座(13)与上滑移座(24)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升降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告号为CN2060514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电气柜用的双气缸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和承重台,所述底座位于结构的下部,所述承重台位于结构的顶部,所述底座和承重台之间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架的数目也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架之间固定有上肋板和下肋板,所述上肋板位于第二支架的中部,所述下肋板位于第二支架的下部,所述上肋板和下肋板之间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连接。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升降平台,其承重台与底座之间通过两个第一支架与两个第二支架铰接支撑,第一支架的上端与第二支架的下端分别滑移在底座与承重台上,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控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连接角度从而达到改变承重台与底座之间距离进行升降的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垂直运输装置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进行运输时,通常放置一支撑座板在运输装置的承重台上,之后将若干建筑材料放置于座板上,由承重台的上升与下降对座板上的建材进行运输。由于使用垂直运输装置进行升降的建材往往重量较大,现有的升降台其建材一般通过叉车直接放置在承重台上,当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将建材提升到指定高度后,若建材座板下方有空隙则通过液压车移出承重台,若建材座板下方没有空隙无法使用液压车则需手动将座板上的建材从承重台上推出,装卸过程较为吃力,降低了建材的运输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其具有可较省力地对承重台进行装卸,提升运输效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承重座、一端滑移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承重座的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滑移端的驱动气缸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滑移连接于所述承重座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交叉铰接且分别设置于底座两侧,所述承重座包括设于两侧的承重杆与固定于承重杆之间的固定支架,所述承重杆的两侧外壁上转动连接若干滑轮,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吸附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气缸推动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使得第一支撑杆位于底座上一端与第二支撑杆位于底座上一端的距离减小,并以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铰接点为受力点使得承重座上升。承重座包括承重杆与承重杆之间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置的吸附装置用于对建材座板在承重座上的位置进行加固,防止在上升过程建材座板脱离承重座,承重杆上转动连接的滑轮方便将装载有建材的座板推入或推出承重座,使得施工人员较省力地实现对承重座上的建材进行装卸,提升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附装置包括位于固定支架上方的真空吸附盘以及固定于固定支架下方的真空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吸附盘贴合于建材底部座板的表面并通过设置于固定支架下方的真空装置抽气,以增强真空吸附盘对建材位于承重座上座板放置面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滑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滑轮与水平设置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设置的第一滑轮用于贴合建材水平面,水平设置的第二滑轮用于贴合建材的竖直面,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共同作用便于建材的装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位于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一侧沿底座的长边方向水平固定有滑移杆,两侧滑移杆之间垂直于两侧滑移杆设置有下滑移座,所述下滑移座临近滑移杆两端开设有凹型滑块,滑移杆穿过凹型滑块使得下滑移座于滑移杆上滑移。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下滑移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推动下滑移座通过凹型滑块沿着滑移杆滑移,对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在底座上一端的滑移起到限位作用增强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滑移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侧承重杆之间位于固定支架一侧固定有加固支架,所述加固支架与固定支架之间垂直于固定支架的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移杆,滑移杆之间滑移有上滑移座,上滑移座两端同样设置有穿过滑移杆的凹型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滑移座通过凹型滑块沿着滑移杆滑移,对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在承重座上一端的滑移起到限位作用增强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滑移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滑移座面向固定支架一面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固定支架临近上滑移座一侧竖直向下延伸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遮挡于真空装置面向上滑移座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与限位凹槽的设置用于对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两端滑移的距离起限位作用,防止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过小影响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的表面铺设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上橡胶层的设置用于减小限位板与限位凹槽抵接时可能造成的磨损,保证限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座,所述承重杆之间位于固定支架远离加固支架一侧固定有转动支架,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下滑移座与转动支架上,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转动座与上滑移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座与转动支架的设置用于对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转动铰接进行加固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承重杆上转动连接的滑轮方便施工人员较省力地对建材进行装卸,提升运输效率;

(2)通过吸附装置的设置,保证座板位置以及座板上建材在运输过程中位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底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承重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滑移杆;12、下滑移座;121、凹型滑块;122、连接块;123、铰接板;13、转动座;131、底板;132、间隔板;2、承重座;21、承重杆;22、固定支架;23、加固支架;24、上滑移座;241、限位凹槽;242、限位板;25、滑轮;251、第一滑轮;252、第二滑轮;26、吸附装置;261、真空吸附盘;262、真空装置;27、转动支架;28、铰接槽;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方的承重座2、设置于底座1与承重座2之间两侧的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以及驱动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两端滑移连接与转动连接在承重座2与底座1上的驱动气缸5,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交叉铰接。承重座2两侧设置有若干滑轮25,位于承重座2的中心位置还设有吸附装置26。

如图1、2所示,底座1位于临近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两侧平行于底座1的长边方向水平固定有滑移杆11,两侧滑移杆11之间垂直于滑移杆11设置有下滑移座12,下滑移座12临近滑移杆11两端固定有凹型滑块121,凹型滑块121的开口方向朝向滑移杆11,滑移杆11穿过凹型滑块121的两侧侧壁使得下滑移座12于滑移杆11上平行于滑移杆11水平滑移。下滑移座12的中部竖直向上延伸有连接块122,驱动气缸5平行于滑移杆11固定在底座1上,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末端固定在连接块122上。下滑移座12位于凹型滑块121临近连接块122一侧竖直向上延伸有铰接板123,第一支撑杆3临近底座1一端铰接于铰接板123与凹型滑块121之间。底座1位于驱动杆两侧对称固定有转动座13,转动座13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底板131与底板131上竖直延伸的两个间隔板132,第二支撑杆4临近底座1一端铰接于两个间隔板132之间。

如图1、3所示,承重座2包括设于两侧的承重杆21与固定于承重杆21之间的固定支架22。两侧承重杆21之间位于固定支架22临近下滑移座12一侧固定有加固支架23,加固支架23两侧位于与固定支架22之间垂直于固定支架22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移杆11,滑移杆11之间滑移有上滑移座24,上滑移座24两端同样设置有穿过滑移杆11且朝向底座1设置的凹型滑块121与铰接板123。第二支撑杆4远离底座1的上端铰接于上滑移座24。上滑移座24面向固定支架22一面开设有限位凹槽241,固定支架22临近上滑移座24一侧竖直向下延伸有限位板242,限位板242的表面铺设有橡胶层。吸附装置26包括位于固定支架22上方的真空吸附盘261以及固定于固定支架22下方位于限位板242远离上滑移座24一侧的真空装置262。滑轮25设置于承重杆21远离加固支架23一侧,若干滑轮2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滑轮251与水平设置的第二滑轮252,第一滑轮251与第二滑轮252间隔设置。承重杆21之间位于固定支架22远离加固支架23一侧固定有转动支架27,转动支架27上临近承重杆21两侧开设有铰接槽28,第一支撑杆3远离底座1的上端铰接于铰接槽28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有益效果如下:驱动气缸5推动两侧的第一支撑杆3,使得第一支撑杆3位于底座1上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位于底座上1一端的距离减小,并以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的铰接点为受力点使得承重座2上升。通过承重座2上设置的滑轮25使得建材在升降台上的装卸更加省力的同时,也通过吸附装置26的安装保证在上升过程中建材的稳定性提升了运输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8533.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411691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66F 7/08

专利分类号:B66F7/08;E04G21/16

范畴分类:32F;27J;

申请人:浙江成城建设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成城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4208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黄姑镇周圩集镇

发明人:沈鸣飞

第一发明人:沈鸣飞

当前权利人:浙江成城建设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用于输送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装置论文和设计-沈鸣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