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紫杉醇论文_范俊利,方峰,张卫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烯紫杉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紫杉醇,聚合物,石墨,超声,环糊精,给药,靶向。

多烯紫杉醇论文文献综述

范俊利,方峰,张卫国[1](2019)在《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方法:对象为80例在我院就诊的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0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数字抽签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采用叁维适行放疗方式,且在放疗第一天实施化疗,将其中40例采用紫杉醇+顺铂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采用多烯紫杉醇+奈达铂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综合对比方式,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综合比较后可知,观察组为95. 0%,明显高于对照组80.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两组患者的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后得知,观察组为7. 5%,明显低于对照组25.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同步使用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效果显着,同时药物的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汪威,刘宝茹,陈俊林,罗东,王嫣[2](2019)在《低强度超声对大鼠多烯紫杉醇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低强度超声治疗对大鼠多烯紫杉醇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多烯紫杉醇(25 mg/kg体质量),持续4天。对超声组于第1次多烯紫杉醇注射后当天开始每天行低强度超声辐照,持续7天;对照组同期予以假辐照。分别于注射多烯紫杉醇前、超声辐照开始后第4、7及14天行血常规检查及免疫球蛋白检测。超声辐照开始后第4天,于2组中各随机选取4只大鼠处死,检测干细胞因子(SC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组织学方法检测多烯紫杉醇注射前、超声辐照开始后第4、7及14天大鼠右侧股骨骨髓组织有核细胞计数,并观察超声辐照第7天大鼠超声辐照处皮肤和肌肉组织HE染色表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超声组大鼠辐照开始后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第7、14天免疫球蛋白A(IgA),第4、14天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均明显升高(P均<0.05)。超声组大鼠骨髓SCF及ICAM-1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CAM-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辐照开始后第4、7天,超声组骨髓有核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均<0.05)。2组大鼠辐照处皮肤及肌肉组织均无明显损伤。结论低强度超声可用于治疗大鼠多烯紫杉醇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其机制可能在于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08期)

刘代莉,毛丽燕,路文娟,赵刚[3](2019)在《口服多烯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及载药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口服多烯紫杉醇纳米粒溶液并用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口服多烯紫杉醇纳米粒溶液,建立HPLC法测定纳米粒药物的含量,进行方法学验证并计算其载药量。结果多烯紫杉醇质量浓度在0.20~3.40mg·mL~(-1)(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仪器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值为3.20%(n=5)。平均载药量为3.84%,RSD值为2.27%。结论 HPLC法可用于测定该纳米粒多烯紫杉醇的载药量。(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申玉坤,申玉璞,潘一峰,石春花[4](2019)在《氧化石墨烯对多烯紫杉醇的高效装载和缓释性能及其经皮给药的渗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新型的功能性氧化石墨烯-β-环糊精/多烯紫杉醇包合物(GO-DEX-β-CD/DOC)和四氧化叁铁/氧化石墨烯-萘磺酸钠/多烯紫杉醇包合物(Fe_3O_4/GO-Na/DOC),并研究其对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OC)的装载、释放和经皮给药的渗透性能。方法以HPLC法测定DOC含量,并对制剂的高效装载和缓释性能进行研究,以离心法测定GO-DEX-β-CD/DOC和Fe_3O_4/GO-Na/DOC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将含药载体应用于离体和在体雌鼠皮肤,研究GO-DEX-β-CD/DOC和Fe_3O_4/GO-Na/DOC经雌鼠皮肤给药的渗透性。结果 Fe_3O_4/GO-Na/DOC的包封率和载药率更高,其释放具有较好的缓释性,经皮给药的渗透性能更好。结果显示,应用Fe_3O_4/GO-Na/DOC后90 h累积渗透量是(22.512±0.715)μg,15 min时皮肤内DOC浓度达峰值。给药5h后,雌鼠血液中检测出DOC质量浓度达到(76.886±1.232)μg/mL。结论 Fe_3O_4/GO-Na/DOC制备工艺可行,其缓释性及透皮效果更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2期)

魏亮[5](2019)在《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多烯紫杉醇前药治疗肺癌骨转移的靶向递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烯紫杉醇(DTX)是第二代紫杉烷类抗肿瘤药,其作为原发肺癌治疗的一线或二线临床用药,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对于临床上高发的肺癌骨转移疗效差且毒副作用大,主要原因是多烯紫杉醇对骨上转移的肺癌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差,达不到足够的治疗剂量。为了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本研究首先采用了肿瘤血管靶向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偶联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载体(DHA-BSA)包载药物来增强药物的肿瘤靶向性。其次考虑到DHA-BSA包载的多烯紫杉醇缓释造成的毒性不可耐受,利用氧化还原双敏感的单硫醚键作为化学连接臂设计了多烯紫杉醇前药(DTX-S-DTX),基于肿瘤组织内存在高氧化还原微环境,实现多烯紫杉醇的肿瘤组织的控释给药。最后采用乳化法将前药与载体制备成纳米粒(DTX-S-DTX-DHA-BSA-NPs)。本研究构建了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多烯紫杉醇前药治疗肺癌骨转移的肿瘤靶向递送系统,并对该体系进行评价,所得研究结果如下:1.DTX-S-DTX前药的合成:以单硫醚键作为氧化还原敏感的化学连接臂设计了DTX-S-DTX前药,再利用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确定了 DTX-S-DTX合成成功。2.DTX-S-DTX-DHA-BSA-NPs的制备及优化:首先选择DHA上的羧基和牛血白蛋白的氨基通过混合酸酐法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DHA偶联的牛血白蛋白作为肿瘤血管靶向的载体。制备DTX-S-DTX-DHA-BSA-NPs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其制备条件,优化结果为偶联蛋白(DHA-BSA)浓度5 mg/mL、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1:16、匀浆转速6000 rpm、匀浆时间6 min、均质压力800 bar、均质次数7次。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 DTX-S-DTX-DHA-BSA-NPs 的粒径 98.8±11.7 nm,电位-20.901±1.24 mV,载药量7.86%±1.4%,包封率 84.6%±4.3%,DTX-S-DTX-DHA-BSA-NPs 中 DHA 含量为4.04%土1.2%,n=3。3.DTX-S-DTX-DHA-BSA-NPs 的表征:①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DTX-S-DTX呈现不均匀长片状,并且粒径大小为微米级;DTX-S-DTX-DHA-BSA-NPs呈现近似球形,粒径大小在100 nm左右。②X 射线衍射检测:DTX-S-DTX 在 10.71°、12.15°、13.57°、17.14°和 19.29°等处出现了大量衍射峰,且峰强度大;DTX-S-DTX与DHA-BSA的物理混合物在19.27°和31.66°处出现两个衍射峰,且峰强度明显变小;DTX-S-DTX-DHA-BSA-NPs在19.28。处出现一个衍射峰,且峰强度明显变小。表明DTX-S-DTX-DHA-BSA-NPs结晶度减小,DTX-S-DTX以无定型形态存在于纳米粒中,所以DTX-S-DTX-DHA-BSA-NPs表现出较好的水溶性。③热差分析检测:DTX-S-DTX原药在216.07℃时出现一个较强的热吸收峰,表明其是晶体状态,而DTX-S-DTX与DHA-BSA的物理混合物在216.07℃时热吸收峰十分微弱,表明有少量DTX-S-DTX晶体被DHA-BSA的表面吸附,DTX-S-DTX-DHA-BSA-NPs 在 216.07°C热吸收峰消失,表明在 DTX-S-DTX-DHA-BSA-NPs 中的 DTX-S-DTX以无定形态存在。4.DTX-S-DTX-DHA-BSA-NPs 的复溶稳定性实验:冻干的 DTX-S-DTX-DHA-BSA-NPs复溶于去离子水后在0 h、1 h、2 h、4 h、8 h、12 h、24 h时间点分别测定其粒径和电位,结果分别为 97.4±15.3 nm和-20.90±1.63 mV、101.0±14.8 nm 和-21.37 土1.83 mV、104.2±15.9 nm 和-21.56±1.36 mV、110.3±15.9 nm 和-20.76±0.92 mV、122.0±17.1 nm 和-19.33±1.88 mV、129.1±16.6 nm 和-19.92±1.43 mV、146.0±18.1 nm和-19.86±1.47 mV,其粒径和电位值在8 h内未出现较大变化且均在220 nm以下,表明其稳定性较好。5.DTX-S-DTX-DHA-BSA-NPs的体外释放实验:将含30%乙醇的PBS缓冲液(pH=7.4)作为释放介质,考察了 DTX-S-DTX-DHA-BSA-NPs在添加过氧化氢(H2O2)或二硫苏糖醇(DTT)条件下释放DTX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不添加过氧化氢(H2O2)或二硫苏糖醇(DTT)的释放介质中,12 h内有10.4%±2.4%DTX从纳米粒中释放出来。而添加5 mM H2O2、10 mM H2O2、5 mM DTT、10 mM DTT的4种释放介质中,12 h 内分别有 88.1%±8.7%、91.3%±8.1%、34.7%±5.2%、41.6%±3.8%的DTX从DTX-S-DTX-DHA-BSA-NPs中释放出来,这说明设计的DTX-S-DTX前药能在氧化还原环境中快速释放DTX。6.DTX-S-DTX和DTX-S-DTX-DHA-BSA-NPs的急毒性实验:采用昆明小鼠建立模型,分别以 5 μmoL/kg、10 μmoL/kg、15 μmoL/kg、20 moL/kg 和 25μmoL/kg 剂量的DTX-S-DTX和DTX-S-DTX-DHA-BSA-NPs给药,并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记录小鼠体重。实验结果表明,DTX-S-DTX的最大耐药剂量为5 μmoL/kg,DTX-S-DTX-DHA-BSA-NPs的最大耐药剂量为10μmoL/kg。7.DTX-S-DTX-DHA-BSA-NPs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采用C57BL/6小鼠建立肺癌骨转移模型,研究DTX-S-DTX-DHA-BSA-NPs的抑制肺癌骨转移活性,空白对照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9.86±2.96 d,5 μmoL/kg DTX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5.43±1.38 d,2.5μmoL/kg DTX-S-DTX 组的平均生存期为 26.71±1.34 d(P<0.05),2.5 μmoL/kg DTX-S-DTX-DHA-BSA-NPs 组的平均生存期为 29.29±2.37 d(P<0.01),5 μmoL/kg DTX-S-DTX-DHA-BSA-NPs组的平均生存期为33.00±2.55 d(P<0.01)。抗肺癌骨转移活性研究中,空白对照组的平均体重为26.08±1.67 g,5 μmoL/kg DTX组的平均体重为24.45±1.89 g,2.5 μmoL/kg DTX-S-DTX 组的平均体重为 24.30 土 1.88 g,2.5 μmoL/kg DTX-S-DTX-DHA-BSA-NPs 组的平均体重为 26.39±2.30 g,5μmoL/kg DTX-S-DTX-DHA-BSA-NPs组的平均体重为26.98±2.43 g。以上数据表明DTX-S-DTX-DHA-BSA-NPs比DTX或DTX-S-DTX对肺癌骨转移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提高了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同时降低了药物的非肿瘤组织毒性。本文制备的DTX-S-DTX-DHA-BSA-NPs具有较好的的水溶性、复溶稳定性、肿瘤靶向性、肿瘤组织释药可控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从而也具有了较强的抗肺癌骨转移作用,具有了进一步开发为抗肺癌骨转移药物的潜在价值。本研究将为肺癌骨转移肿瘤靶向输送系统设计提供新思路,为临床上突破肺癌骨转移治疗瓶颈打下坚实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冯盛,杨芳,刘梦瑶,范红显,徐念[6](2019)在《抗癌药物多烯紫杉醇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烯紫杉醇(docetaxel)是一种具有良好疗效的抗癌药物,由于其低的水溶性和溶媒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基于此问题,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构建抗癌药物多烯紫杉醇载体,一直吸引着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多烯紫杉醇载体进行分类,综述其研究进展,并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以期对DTX载体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Z1期)

王玉华[7](2019)在《多烯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骨肉瘤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烯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骨肉瘤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84例,均接受多烯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例,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2例,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3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0,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骨肉瘤的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开展,可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06期)

穆爽[8](2019)在《多烯紫杉醇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烯紫杉醇(DTX)经皮给药系统的临床设计方案与效果。方法:在用弹性脂质体改善DTX经皮渗透性的基础上,运用微针技术促进DTX的经皮吸收,并对两种技术结合时药物的经皮传递机制和过程进行探讨。结果:与微针作用前相比,作用后制剂的DTX经皮渗透量较高;同时常规脂质体和弹性脂质体的不同时滞比较有差异(P<0.05);但是F1、F2、F3以及F4的透皮曲线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微针技术与弹性脂质体结合可以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速率,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1期)

赵小锋,康志龙,孙月[9](2018)在《多烯紫杉醇联合碘化油介入方案(多西他赛治疗方案)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讨多烯紫杉醇联合碘化油介入方案(多西他赛治疗方案)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记录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2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化疗资料,研究组40例接受多西他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5%高于对照组55%(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P指标,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肝癌疾病采用多西他赛治疗方案,近期疗效更为突出,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45期)

李一木[10](2018)在《氧化还原敏感的硫酸软骨素-多烯紫杉醇结合物胶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是一种由紫杉烷类化合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经结构改造得到的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的半合成化合物,其治疗效果是紫杉醇的2-4倍,临床上,多烯紫杉醇在实体瘤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和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多烯紫杉醇在临床上使用的广泛,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多烯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5-6μg/ml),因此不能均匀地分散在体液中,这使其很容易从体液循环中被清除。临床上常见的多烯紫杉醇制剂如泰索帝(?)(Taxotere(?))和多帕菲(?)(Duopafei(?))等主要使用乙醇等有机溶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多烯紫杉醇进行增溶,然而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会造成溶血反应和超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严重降低了患者对制剂的耐受性。另外,多烯紫杉醇本身的毒副作用如肝损伤,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和由长期用药所导致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也限制了多烯紫杉醇的广泛应用。因此,设计一种合适的多烯紫杉醇制剂,提高多烯紫杉醇的水溶性,降低多烯紫杉醇以及制剂辅料等带来的毒副作用,高效地将多烯紫杉醇输送至肿瘤组织,提高多烯紫杉醇的生物利用度及抑瘤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两亲性药物-载体结合物是由疏水性的药物和亲水性的载体经由活性基团的化学反应或特定的连接体共价连接而获得的两亲性结合物,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胶束以增溶难溶性药物。与传统的胶束相比,由两亲性的药物-载体结合物所形成的胶束药物渗漏率低,并且具有特殊理化性质的嵌段或化学键的引入可以赋予胶束独特的理化性质,但是共价结合降低了药物释放速率,使其一定时间内的累积释药量较低,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中,疏水性药物通过共价结合和非共价包载两种方式被封装在聚合物胶束中,当胶束聚集在肿瘤组织中时,此种载药方式既可以使药物通过自由扩散由胶束释放到肿瘤组织,快速达到抑瘤浓度;同时与载体材料结合的药物的缓释或控释可以使疗效得以持续,从而实现高效且长效的肿瘤治疗。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提取自哺乳动物的软骨组织,是一种生物源性的强亲水性糖胺聚糖,其基本结构单位为D-葡糖醛酸和硫酸化的N-乙酰-D-半乳糖胺通过β-1,3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二糖单元,这些重复的二糖单元通过β-1,4糖苷键彼此相连形成具有多种聚合度的的高分子糖链。硫酸软骨素具有较强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独特的理化性质,并且其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如氨基,羧基等,便于进行加工与修饰。因此,硫酸软骨素及其衍生物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载体材料。本研究利用疏水性的多烯紫杉醇对水溶性硫酸软骨素进行结构修饰,制备基于硫酸软骨素的具有自组装行为的两亲性载体材料(CS-DTX)。另外,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处存在大量的还原性谷胱甘肽(Reductive glutathione,GSH),该物质可将分子内部的二硫键还原为巯基从而断裂二硫键,鉴于此,本研究中将二硫键引入胶束体系,制备氧化还原敏感的硫酸软骨素-多烯紫杉醇结合物胶束并以此包载多烯紫杉醇原料药,以提升多烯紫杉醇在水性介质中的溶解性及生物利用度,并使多烯紫杉醇浓集在在肿瘤组织,实现高效而持久的肿瘤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氧化还原敏感的两亲性硫酸软骨素-多烯紫杉醇结合物(CS-ss-DTX)的合成,结构表征及自组装行为考察:合成了含二硫键的硫酸软骨素-胱胺(Cystamine,Cys)结合物(CS-Cys)与羧基化的多烯紫杉醇(DTX-COOH)并成功将二者连接,制备了含二硫键的硫酸软骨素-多烯紫杉醇结合物(CS-ss-DTX),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质谱法(Mass spectrum,MS),核磁共振氢谱法(Hydrogen-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等评估了中间产物CS-Cys,DTX-COOH以及最终产物CS-ss-DTX的结构,证明了目标产物的成功合成。通过计算核磁共振氢谱相关峰峰面积可以求得CS-ss-DTX结合物中DTX取代度约为11%,为了评估CS-ss-DTX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利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了 CS-ss-DTX的临界胶束浓度值(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结果表明 CS-ss-DTX 结合物 CMC 值较小,为0.040μg/ml。2.包载DTX的氧化还原敏感的CS-ss-DTX胶束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考察:利用透析法成功制备了包载DTX的CS-ss-DTX胶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 CS-ss-DTX 胶束中包载的DTX含量,经计算可知胶束中DTX总量约为16%,利用透射电镜法(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了胶束的外观形态,利用动态激光粒度测定仪(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测定了胶束的粒径分布以及zeta电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胶束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259.67±2.06)nm,zeta电位(-27±0.43)mV,通过对比胶束在非还原性环境和还原性环境中的粒径分布可以证明所制得的胶束具有氧化还原敏感性。利用透析法分别评估了包载DTX和未包载DTX的CS-ss-DTX胶束在含有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L-dithiothreitol,DTT)和不含DTT的释放介质中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在两种释放介质中包载DTX的胶束的累计释放量均高于未包载DTX的胶束(58.9%vs 26.8%,49.5%vs 19.2%),在含有DTT的释放介质中两种胶束DTX的累积释放量均高于不含DTT的释放介质(58.9%vs 49.5%,26.8%vs 19.2%),证明 了包载 DTX 的 CS-ss-DTX 胶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较高的累积释药量,并且具有氧化还原敏感的释药行为。3.CS-ss-DTX胶束的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利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评估了 CS-ss-DTX胶束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由于DTX本身不具有荧光,将疏水性的荧光性物质香豆素-6(Coumarin-6,C-6)包载入CS-ss-DTX胶束,利用荧光显微镜法定性评估胶束的细胞摄取性能,结果表明,被MCF-7细胞所摄取的载C-6的CS-ss-DTX胶束的量高于游离C-6,说明CS-ss-DTX胶束可以聚集于肿瘤组织以充分发挥抑瘤效果。利用噻唑蓝染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评估包载DTX的CS-ss-DTX胶束对MCF-7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胶束对MCF-7细胞系的细胞毒性远高于游离DTX。包载DTX的CS-ss-DTX胶束与MCF-7细胞系共同培养48h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MCF-7细胞系的细胞核出现明显的破裂,并且细胞数目大幅降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以荷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雌性昆明种小鼠为模型动物评估包载DTX的CS-ss-DTX胶束的体内抑瘤活性,结果表明,与多烯紫杉醇溶液相比,载游离DTX的CS-ss-DTX胶束对小鼠黑色素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2)

多烯紫杉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低强度超声治疗对大鼠多烯紫杉醇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多烯紫杉醇(25 mg/kg体质量),持续4天。对超声组于第1次多烯紫杉醇注射后当天开始每天行低强度超声辐照,持续7天;对照组同期予以假辐照。分别于注射多烯紫杉醇前、超声辐照开始后第4、7及14天行血常规检查及免疫球蛋白检测。超声辐照开始后第4天,于2组中各随机选取4只大鼠处死,检测干细胞因子(SC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组织学方法检测多烯紫杉醇注射前、超声辐照开始后第4、7及14天大鼠右侧股骨骨髓组织有核细胞计数,并观察超声辐照第7天大鼠超声辐照处皮肤和肌肉组织HE染色表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超声组大鼠辐照开始后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第7、14天免疫球蛋白A(IgA),第4、14天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均明显升高(P均<0.05)。超声组大鼠骨髓SCF及ICAM-1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CAM-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辐照开始后第4、7天,超声组骨髓有核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均<0.05)。2组大鼠辐照处皮肤及肌肉组织均无明显损伤。结论低强度超声可用于治疗大鼠多烯紫杉醇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其机制可能在于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烯紫杉醇论文参考文献

[1].范俊利,方峰,张卫国.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9

[2].汪威,刘宝茹,陈俊林,罗东,王嫣.低强度超声对大鼠多烯紫杉醇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

[3].刘代莉,毛丽燕,路文娟,赵刚.口服多烯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及载药量测定[J].西北药学杂志.2019

[4].申玉坤,申玉璞,潘一峰,石春花.氧化石墨烯对多烯紫杉醇的高效装载和缓释性能及其经皮给药的渗透性研究[J].中草药.2019

[5].魏亮.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多烯紫杉醇前药治疗肺癌骨转移的靶向递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9

[6].冯盛,杨芳,刘梦瑶,范红显,徐念.抗癌药物多烯紫杉醇载体[J].化学进展.2019

[7].王玉华.多烯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骨肉瘤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9

[8].穆爽.多烯紫杉醇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J].名医.2019

[9].赵小锋,康志龙,孙月.多烯紫杉醇联合碘化油介入方案(多西他赛治疗方案)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10].李一木.氧化还原敏感的硫酸软骨素-多烯紫杉醇结合物胶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氧化纤维素-盐酸去甲麻黄碱前药的合...姜黄素与多烯紫杉醇联用诱导多烯紫杉醇-β-环糊精包合物紫...多烯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分...多烯紫杉醇(A)、HP-β-CD(B)、...多烯紫杉醇在大鼠血浆中的标准...

标签:;  ;  ;  ;  ;  ;  ;  

多烯紫杉醇论文_范俊利,方峰,张卫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