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保幼激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素,毒蛾,飞蝗,基因,桐乡市,棉蚜,蛋白。
保幼激素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姚,王娟,王曼姿,高飞,张洪志[1](2019)在《七星瓢虫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可以调控昆虫滞育,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 JHEH)是调节保幼激素代谢的关键酶之一。为探索JHEH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滞育中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七星瓢虫JHEH全长基因,命名为Csjheh(GenBank登录号:MH932586),该基因cDNA全长2 077 bp,开放阅读框(ORF)1 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51.39 kD,理论等电点(pI)为8.79。疏水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具有典型环氧水解酶的N末端疏水结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sjheh与中欧山松大小蠹、赤拟谷盗、丽蝇蛹集金小蜂、内华达古白蚁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同源性达到64.24%。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sjheh基因在七星瓢虫成虫初羽化阶段表达量较高,滞育诱导条件下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滞育60 d时与初羽化阶段接近。本研究结果对揭示JHEH参与JH的调控作用,进而调控昆虫滞育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闫丽琼,汤方,龚尚骞,罗佳煜,苑冉[2](2019)在《舞毒蛾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家族基因克隆及对CO_2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HBP)是存在于血淋巴和细胞内的一类载体蛋白,与保幼激素结合运送到靶标组织。本文研究舞毒蛾JHBP基因特性及其对高浓度CO_2胁迫的响应,为明确全球气候变化下舞毒蛾适应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舞毒蛾转录组文库分析结合RT-PCR克隆鉴定出7个JHBP基因,并进行基因特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分析,同时利用密闭式CO_2人工气候箱在不同CO_2浓度(397μL/L、550μL/L和750μL/L)下将舞毒蛾卵饲养至3龄幼虫,利用qRT-PCR技术测定3龄幼虫JHBP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舞毒蛾JHBP家族7个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大小为714~756 bp,编码237~25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8.22~28.54 kDa,理论等电点为5.33~8.47。7个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存在差异,幼虫期LdJHBP1、2、5、6基因表达量较高,而LdJHBP3、4和7在蛹期和成虫期高表达。进化树分析表明舞毒蛾LdJHBP1、LdJHBP2、LdJHBP6分别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家蚕Bombyx mori、冬尺蛾Operophtera brumata的JHBP亲缘关系较近。高浓度CO_2下舞毒蛾3龄幼虫的LdJHBP表达量下降。JHBP基因表达可能影响JH结合与运输从而调节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银航,窦雪绒,张云霞,郭正,文超[3](2019)在《球孢白僵菌、保幼激素联用防治花椒蚜虫》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探讨了不同浓度水平的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花椒蚜虫(棉蚜)的大田试验,从综合效果来看,10~8个孢子·mL~(-1)球孢白僵菌对于大田防治花椒蚜虫是比较合适的浓度,可达到90.4%的致死率。球孢白僵菌和1μg·μL~(-1)保幼激素联用可以增加球孢白僵菌防治花椒蚜虫的效果,其中10~8个孢子球孢白僵菌+1 μg·μL~(-1)保幼激素可以达到校正死亡率96.5%的效果。试验证明在大田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花椒蚜虫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减少乃至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提供了思路和初步尝试。(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赵俊霞,赵明,张凤英,蒋科技,马春艳[4](2019)在《拟穴青蟹保幼激素酯酶结合蛋白(JHEB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法尼酯(MF)是甲壳类的保幼激素(JH), MF的代谢可能主要由保幼激素酯酶(JHE)催化完成,保幼激素酯酶结合蛋白(JHEBP)能紧密结合JHE,在JHE的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JHEBP对于MF降解通路的探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本研究获得了拟穴青蟹JHEBP基因的cDNA全序列,命名为Sp-JHEBP。Sp-JHEBP序列全长为1647 bp,包含一个89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96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33.79 kD,等电点8.63。利用Target P预测Sp-JHEBP定位于线粒体, Mitoprot预测Sp-JHEBP的前3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段为线粒体定位信号肽。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发现, Sp-JHEBP的氨基酸序列与多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的一致度最高(67%),其次为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43%)。系统发育树分析JHEBP与物种分化并不一致,这表明JHEBP随着物种分化,功能上可能也出现了分化。Sp-JHEBP在所检测的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它组织,其次是鳃、血淋巴、肝胰腺。在幼体发育过程中,Sp-JHEBP在受精卵时期最高,从Z1至Z5期逐渐升高,到Z5期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到C1期。体外处理MF和法尼酸(FA)显示Sp-JHEBP受高浓度MF上调,在0.1~5μmol/L之间随着FA浓度升高Sp-JHEBP表达量升高。综合分析我们认为Sp-JHEBP可能通过降解JHE来参与MF的代谢,该研究结果对青蟹MF降解分子网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赵新华[5](2019)在《保幼激素类似物杀虫剂对蚕桑生产危害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幼激素是由昆虫咽侧体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对昆虫具有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保幼激素在昆虫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幼虫形态、性状以及促进生殖腺成熟,喷洒在昆虫幼虫体可使幼虫延长生命期,喷洒在成虫则产生不孕现象,喷洒在刚产下的卵上能阻止胚胎发育。因为保幼激素的独特性使其作为杀虫剂可有效地防治害虫,并且对非目标生物低毒或无毒,是一类具有良(本文来源于《蚕桑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彭露,杨一帆,邹明民,王清,尤民生[6](2019)在《小菜蛾保幼激素受体基因PxMet-1和PxMet-2的分子特性、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保幼激素受体基因Met的分子特性与表达模式,分析其生殖调控作用,为筛选有效控制小菜蛾的新靶标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本课题组已有的小菜蛾基因组数据库,采用PCR技术克隆小菜蛾两个Met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q PCR测定其在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基于RNAi解析其在小菜蛾雌成虫生殖发育中的作用。【结果】克隆获得小菜蛾PxMet-1(GenBank登录号:MK697672)与PxMet-2(GenBank登录号:MK697673)的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分别为1 575和2 100 bp,预计分别编码524和69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分别为60. 5和70. 7 kD,预测等电点分别为6. 73和5. 50。PxMet-1和Px Met-2都具有4个保守结构域,即1个helix-loop-helix结构域(bHLH)、2个PAS保守结构域及1个PAC保守基序。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小菜蛾PxMet-1和PxMet-2聚为不同的两支,但两者均与鳞翅目昆虫Met聚在一起。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小菜蛾PxMet-1与PxMet-2在蛹期(化蛹后1-3 d)与雌成虫期(羽化后0-72 h)均有表达; PxMet-1的表达量在蛹期(化蛹后1-3 d)无明显差异,但均显着高于雌成虫期(羽化后0-48 h),在羽化后72 h达到高峰;而PxMet-2在雌成虫期(羽化后0-48 h)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羽化后12 h出现表达高峰,且成虫期(羽化后0-36 h)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蛹期。PxMet-1与PxMet-2在成虫脂肪体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织。注射PxMet-1+PxMet-2 dsRNA 24 h后,小菜蛾PxMet-1与PxMet-2的表达量均受到显着抑制;同时干扰PxMet-1和PxMet-2后,小菜蛾成熟卵子数目显着减少,羽化后3 d内单雌产卵量显着下降。【结论】抑制Met基因表达能够显着降低小菜蛾雌虫的卵子形成与产卵量。本研究为探索保幼激素的生殖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上有助于筛选小菜蛾种群遗传调控的潜在靶标。(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安红丽[7](2019)在《保幼激素通过USF促进飞蝗卵黄原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黄发生(vitellogenesis)是昆虫生殖调控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潜在靶标。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促进多数昆虫的卵黄发生,但分子机理并不清楚。本研究前期探索实验发现,JH诱导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表达依赖于胰岛素(insulin)信号通路,推测营养信号通路是卵黄发生的必要条件,insulin与JH协同调控飞蝗卵黄发生期Vg的大量表达,其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待阐明。为了解析JH和insulin信号通路协同调控飞蝗Vg表达的分子机制,首先分析了飞蝗Vg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发现Vg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具有碱性-螺旋-环-螺旋锌指(basic-Helix-Loop-Helix,bHLH-zip)结构的上游刺激因子(Upstream Stimulatory Factor,USF)结合元件E-box(CACGCG)。结合文献研究报道,推测USF可能在insulin和JH信号通路协同调控飞蝗Vg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本论文研究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的方法,阐明USF在JH和insulin协同作用下,促进Vg表达的分子机制。我们发现,通过RNAi沉默虫体内的USF,能够显着抑制JH诱导的Vg表达,进而导致飞蝗卵巢发育受到抑制,卵母细胞不能发育为成熟的卵。通过原核重组表达USF蛋白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USF特异性兔源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发现,USF的磷酸化修饰和飞蝗Vg表达量呈现正相关性。Insulin诱导增加USF的表达量,而JH诱导USF的磷酸化。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结合翻译后修饰位点的定点突变,发现JH通过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激活USF氨基酸的第182位苏氨酸残基(T182)的磷酸化。免疫细胞化学的显微成像显示,JH诱导细胞质中过表达的USF-RFP-His移向细胞核中,并且该过程受到JH-PKA介导的USF T182磷酸化修饰调控。通过Co-IP、ChIP和EMSA进一步分析发现,磷酸化的USF与JH核受体Met互作,并与Vg基因启动子区的E-box结合,进而促进Vg的转录。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在飞蝗卵黄发生期,insulin诱导USF的表达,JH通过PKA激发USF的T182位点磷酸化而促进其入核,T182磷酸化的USF与JH的核受体Met交互作用并与Vg启动子区E-box序列结合,促进Vg的转录。这些发现不仅丰富对JH非基因组信号转导通路的了解,也为阐明JH与insulin信号通路协同调控昆虫生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进展,还能为害虫绿色防控提供分子靶标。(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慧慧[8](2019)在《Kr-h1磷酸化及其在保幼激素信号转导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是一种由昆虫咽侧体合成的倍半萜类激素,控制昆虫发育、变态和生殖。尽管JH核受体Methoprene-tolerant(Met)的鉴定和解析加快了JH分子作用机制的探索,然而对JH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飞蝗(Locusta migratoria)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有很强的繁殖能力。JH调控飞蝗成虫羽化后第一个促性腺周期内的卵黄发生、卵巢发育以及卵成熟。因此,飞蝗是研究JH信号通路分子机制的理想模型。Krüppel homolog 1(Kr-h1)是JH的早期响应基因,在JH抑制幼虫或若虫变态及促进成虫生殖中发挥关键作用。Kr-h1转录受JH受体复合体(Met/Tai)激活,Kr-h1也直接调控靶标基因的转录。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JH诱导Kr-h1的磷酸化,但触发其磷酸化的信号通路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有待阐明。本论文研究以飞蝗为实验模式,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方法,探究Kr-h1的磷酸化修饰及其生物学功能。重点研究内容有叁个:(1)确定Kr-h1磷酸化位点,鉴定触发Kr-h1磷酸化的蛋白激酶;(2)分析正常发育以及JH剥夺和诱导条件下Kr-h1磷酸化的动态变化,明确Kr-h1磷酸化修饰对JH的依赖,鉴定JH诱导Kr-h1磷酸化的信号转导途径;(3)解析Kr-h1磷酸化对靶基因转录的调控能力,阐明Kr-h1磷酸化在昆虫变态和生殖中的功能。通过构建突变载体,利用Western blot和IP实验筛选到Kr-h1可能的磷酸化位点Ser154。通过制备Ser154位点特异磷酸化抗体、λPP磷酸酶处理、RNA干扰、磷酸化Kr-h1量化分析等,确认Ser154是Kr-h1的磷酸化位点。分别在飞蝗若虫和成虫体内注射PLC抑制剂U73122、PKC抑制剂NPC、PKC-α双链RNA,再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明确了PKC-α是触发Kr-h1磷酸化的蛋白激酶。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正常发育以及JH剥夺和诱导条件下Kr-h1磷酸化的动态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Kr-h1磷酸化修饰依赖JH。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在飞蝗若虫期,磷酸化的Kr-h1对成虫特异基因E93表达的抑制能力更强;而在飞蝗成虫期,磷酸化的Kr-h1对生殖相关基因RL36表达的激活能力更强。同时发现,磷酸化Kr-h1对E93转录的较强抑制能力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家蚕(Bombyx mori)的幼虫期保守存在。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JH通过蛋白激酶PKC-α诱导Kr-h1在Ser154位点发生磷酸化,进而提升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能力,发挥维持若虫状态和促进成虫生殖的作用。这是首次阐述Kr-h1的磷酸化机制和功能,丰富了对JH非基因组信号通路的了解。(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宁渤[9](2019)在《保幼激素通过细胞黏连调节卵泡细胞间通道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蝗(Locusta migratoria)是重要农业害虫,每头雌蝗可产卵300-400粒,强大的生殖力是蝗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昆虫的卵黄发生(vitellogenesis)为发育中的卵母细胞提供充足的卵黄蛋白等营养物质,保障了大量的卵成熟和胚胎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卵黄发生是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在脂肪体中合成,通过血淋巴和卵泡细胞间的通道(patency)运输到卵母细胞,最终被卵母细胞吸收储存的过程。在以飞蝗为代表的许多昆虫中,卵黄发生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调控。JH诱导卵泡细胞胞间通道开启以促进Vg顺利运输到卵母细胞是昆虫生殖调控的关键进程之一,然而其中的分子机制还有待阐明。本论文利用免疫荧光、Co-IP、Western blot、RNAi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方法,以飞蝗卵泡细胞黏连结构为切入点,鉴定参与JH调节胞间通道的关键细胞黏连因子及信号转导机制,阐明JH通过调控细胞黏连诱导胞间通道开启的分子机制,为害虫绿色防控提供分子靶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飞蝗卵泡细胞以黏着小带(zonula adherens)两两间相互黏附形成紧密的单细胞层包被卵母细胞。通过免疫荧光观察体内黏着小带核心蛋白β-catenin的亚细胞定位发现,随着胞间通道增大,β-catenin定位逐渐收缩。β-catenin仅定位于细胞间黏连的区域,而胞间通道区域无β-catenin定位。体外JH诱导胞间通道开启,发现β-catenin定位也随着胞间通道的开启而变化,与体内实验结果相似。根据上述结果推测,黏着小带在JH诱导的胞间通道开启过程中发生解聚。2.体内注射dsRNA干扰Par3(partitioning-defective protein3)、调节Par3磷酸化的蛋白Par6、或aPKC(atypical protein kinase C),能够破坏卵泡细胞间的黏连,导致卵泡细胞彼此分离,表型与β-catenin RNAi的表型相似。表明Par3、Par6和aPKC不但维系黏着小带结构,也在JH诱导的胞间通道中发挥作用。Co-IP实验表明,JH诱导条件下,β-catenin和Par3的结合显着减弱,暗示JH促进黏着小带的解聚并诱导胞间通道。磷酸化aPKC在卵泡细胞中仅定位在胞间通道区域,而细胞间黏连的区域检测不到磷酸化aPKC信号,推测aPKC参与了胞间通道的调控过程。在体外条件下利用aPKC特异性抑制剂ACPD处理卵黄发生期的卵泡细胞,能够显着抑制JH诱导的胞间通道。此外,aPKC和Par6上游信号因子Cdc42的特异性抑制剂ML141同样能够抑制JH诱导的胞间通道开启。这些结果说明,Cdc42、aPKC、Par3、Par6参与JH诱导的胞间通道。Western blot显示,JH诱导aPKC和Par3磷酸化,而ACPD和ML141抑制JH诱导的aPKC和Par3磷酸化。综合上述结果,JH可能通过Cdc42、Par6、aPKC通路触发Par3磷酸化,磷酸化的Par3与β-catenin分离,导致黏着小带的解聚和胞间通道开启。3.使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抑制剂suramin、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receptor,RTK)抑制剂genistein和Su6668处理卵黄发生期卵泡细胞并进行JH诱导,发现suramin能够显着抑制JH诱导胞间通道,而genistein和Su6668的处理对胞间通道没有明显影响,表明GPCR参与JH调控的胞间通道。综合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β-catenin主导的黏着小带在JH诱导的胞间通道中起重要作用,JH可能通过GPCR、Cdc42、Par6、aPKC信号通路触发Par3磷酸化,磷酸化的Par3与β-catenin分离,导致黏着小带的解聚,从而诱导胞间通道。研究结果对阐明JH调控卵黄发生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振威[10](2019)在《舞毒蛾保幼激素降解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功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属于鳞翅目裳蛾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危害杨树、柳树、桑树、落叶松等多种植物,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农林食叶害虫。目前,舞毒蛾的国内防治现阶段依赖于化学杀虫剂,长期施药可导致害虫抗药性形成、高污染、药物高残留等问题。因此,寻找新型防治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寻找控制害虫生长发育的分子作用靶标并加以利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防治策略。其中较为理想的靶标基因是参与昆虫生长发育的关键调控基因,通过改变该基因的转录水平来调节靶标基因对应的物质活性,进而影响害虫的生理机制最终导致其死亡。昆虫体内保幼激素(JH)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jheh为JH代谢途径中的代谢基因,探索jheh基因功能和与相关基因的关系对明确昆虫生理与寻找杀虫作用靶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基于舞毒蛾转录组数据库,从舞毒蛾体内克隆获得叁条JH降解酶基因jhe、jheh与jhdk,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注释。使用qPCR检测了jhe、jheh与jhdk在舞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时间表达模式,并使用ELISA法检测了舞毒蛾在不同发育阶段中JHⅢ滴度的变化;最后通过注射法对舞毒蛾六龄幼虫进行jheh基因的RNAi实验,并验证其对jhe、jhdk及JH信号通路基因Kr-h1基因的影响,并再次检测JHⅢ滴度并记录昆虫化蛹及后续的生理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舞毒蛾JH降解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基于舞毒蛾转录组数据库,运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JH代谢途径中叁个降解酶基因jhe、jheh与jhdk的ORF,推导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而使用ClustalW2、ProtParam、ProtScale以及TMHMM等生信软件分析了叁个JH降解酶基因的蛋白质保守序列、核心结构域、跨膜结构等潜在生理功能。2.JH降解酶基因与JHⅢ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jhe在舞毒蛾叁龄至五龄幼虫中表达量呈先下调后上调的趋势,在每龄幼虫的初期与末期表达量都较高,这与JHⅢ滴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但时间上JHⅢ的表达呈现明显的滞后性,说明在舞毒蛾幼虫中心对JHⅢ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jhdk与jheh基因在每龄期中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趋势,而JHⅢ滴度在叁龄至五龄幼虫中先降后升,二者的变化趋势相反,暗示JH信号对jheh与jdk的表达产生负向调控。蛹期JHⅢ滴度水平较低,与jheh与jhdk低表达保持一致。成虫期JHⅢ滴度较低可能与jhe高表达有关。3.jheh基因沉默对舞毒蛾六龄幼虫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RNAi介导的jheh基因沉默显着降低了jheh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量,导致了jhe基因在24h时出现上调,jhdk基因在36h时出现显着下调,JH含量指示基因Kr-h1表现为转录水平上的上调,JH滴度增加。由于jheh对舞毒蛾保幼激素降解具有重要作用,而jheh的基因沉默后舞毒蛾幼虫体内JH含量的增加,推测本实验中jhe在jh沉默后的高表达可能时为了降解体内高滴度的JHⅢ,而jhdk的降低则可能是由于jheh沉默导致其降解底物JHd的缺失。后续发现幼虫蛹期延长1.09 d,而死亡率与化蛹率并无明显变化,说明jheh基因沉默可影响JH的代谢从而影响舞毒蛾的发育历程。(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保幼激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HBP)是存在于血淋巴和细胞内的一类载体蛋白,与保幼激素结合运送到靶标组织。本文研究舞毒蛾JHBP基因特性及其对高浓度CO_2胁迫的响应,为明确全球气候变化下舞毒蛾适应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舞毒蛾转录组文库分析结合RT-PCR克隆鉴定出7个JHBP基因,并进行基因特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分析,同时利用密闭式CO_2人工气候箱在不同CO_2浓度(397μL/L、550μL/L和750μL/L)下将舞毒蛾卵饲养至3龄幼虫,利用qRT-PCR技术测定3龄幼虫JHBP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舞毒蛾JHBP家族7个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大小为714~756 bp,编码237~25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8.22~28.54 kDa,理论等电点为5.33~8.47。7个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存在差异,幼虫期LdJHBP1、2、5、6基因表达量较高,而LdJHBP3、4和7在蛹期和成虫期高表达。进化树分析表明舞毒蛾LdJHBP1、LdJHBP2、LdJHBP6分别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家蚕Bombyx mori、冬尺蛾Operophtera brumata的JHBP亲缘关系较近。高浓度CO_2下舞毒蛾3龄幼虫的LdJHBP表达量下降。JHBP基因表达可能影响JH结合与运输从而调节生长发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幼激素论文参考文献
[1].刘梦姚,王娟,王曼姿,高飞,张洪志.七星瓢虫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植物保护.2019
[2].闫丽琼,汤方,龚尚骞,罗佳煜,苑冉.舞毒蛾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家族基因克隆及对CO_2胁迫的响应[J].环境昆虫学报.2019
[3].银航,窦雪绒,张云霞,郭正,文超.球孢白僵菌、保幼激素联用防治花椒蚜虫[J].陕西农业科学.2019
[4].赵俊霞,赵明,张凤英,蒋科技,马春艳.拟穴青蟹保幼激素酯酶结合蛋白(JHEB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9
[5].赵新华.保幼激素类似物杀虫剂对蚕桑生产危害的思考[J].蚕桑通报.2019
[6].彭露,杨一帆,邹明民,王清,尤民生.小菜蛾保幼激素受体基因PxMet-1和PxMet-2的分子特性、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J].昆虫学报.2019
[7].安红丽.保幼激素通过USF促进飞蝗卵黄原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D].河南大学.2019
[8].李慧慧.Kr-h1磷酸化及其在保幼激素信号转导中的功能[D].河南大学.2019
[9].王宁渤.保幼激素通过细胞黏连调节卵泡细胞间通道的分子机制[D].河南大学.2019
[10].张振威.舞毒蛾保幼激素降解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功能初探[D].东北林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