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靠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靠性,评价,模糊,综合评价,风险,无人机,神经网络。
可靠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唐淑云[1](2019)在《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汽油发动机可靠性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科技的快速迭代推动了很多领域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机械设备行业。发动机作为当代机械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其系统结构逐渐趋向复杂化,容量参数也逐渐提高。但是,随着全球环境条件以及市场环境逐渐规范及严苛,发动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科学评价汽油发动机的可靠性风险,成为机械设备领域的新焦点问题。是以,本文基于模糊故障树,联合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对汽油发动机可靠性风险作出评价。(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3期)
葛峰,韩建立,林云,张光宇,高松[2](2019)在《基于AHP-可拓学的无人机可靠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造无人机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可拓学理论物元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可拓学集合论相关函数得到无人机可靠性评价指标等级关联度,应用AHP得到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间的权重值,从而确定无人机可靠性等级的综合关联度,最后评估无人机可靠性所处的评价水平。结合某部无人机实际使用情况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反映出该模型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可靠性水平。(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王芃,王威,何锦锦,燕勇鹏[3](2019)在《供热长输管线结构备用与可靠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迫于城市治霾的压力和对余热利用的需求,供热热源逐渐远离城市,形成以长距离输送和大规模供热面积为特征的供热长输管线。为了控制长输管线元件故障的影响范围,杜绝严重后果,本文以无事故工作概率指标为可靠性评价依据,基于无分支和有单一分支的长输管线两管制、叁管制与四管制模型,分析了供暖期和管线长度对各模型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管制长输管线的可靠性水平过低,而叁管制和四管制长输管线的可靠性水平显着提高,保持在0.95以上的水平。长输管线应按叁管制或四管制的形式设计,以发挥多管制的结构备用能力,提高可靠性水平。(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9年05期)
周云峰,王德超,崔峰,朴成道[4](2019)在《基于灰色聚类方法的加工中心进给系统可靠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MTALAB软件对加工中心进给系统的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平均首次故障时间(MTTFF)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点估计值和区间估计值。采用灰色聚类方法划分可靠性指标可拓区间灰数等级,并通过建立白化权函数得到等级区间权重矩阵。再结合构建比较判断矩阵确定的两种可靠性指标权重,最终建立了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加工中心进给系统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20期)
毕娟,李希建[5](2019)在《基于模糊灰靶决策的矿井通风可靠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的准确性,结合模糊分析法和灰靶决策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及可靠性原理,结合矿井通风系统的特点,从"人-机-环-管理"四个方面构建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靶决策建立矿井通风可靠性评价模型,对系统可靠性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国内10组矿井通风系统数据,确定临界值的大小,计算出靶心距,依据等级划分标准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进行分级,从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等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说明基于模糊灰靶决策的矿井通风可靠性评价模型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马文洁,宋继高,刘军雨,王艳茹,刘卉[6](2019)在《电力无线专网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无线专网作为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支撑终端通信接入网"最后一公里"业务接入。在研究电力无线专网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电力无线专网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指标权重,分析得出电力无线专网可靠性主要受网络通信质量和运行故障处理的影响。最后利用指标体系对嘉兴试点网络的整体情况从设备、网络和运行维护3个因素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力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期刊2019-10-23)
金辉[7](2019)在《基于全网实时数据的公共汽车在途可靠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汽车可靠性的现有研究对可靠性的评价往往局限于特定的线路或者站点。为此,本研究基于全网层面的实时数据来探索公共汽车沿线的可靠性。通过计算车辆实际与期望的车头时距标准差,获取车辆站点层面的可靠性评价,然后通过智能卡的乘客量对其进行加权,以获取线路层和网络层的可靠性评价。为展示公共汽车沿线停靠站层面的可靠性趋势,将其分级并在地图上展示。然后对线路层面的可靠性作此处理,发现不可靠的服务基本集中在或者穿过市中心。关于网络层面的可靠性,比较展示了工作日和周末的可靠性差异。另外,对比了重大节日后与平时可靠性的显着差异强调进行周期性评价、特别在重大活动前后进行可靠性评价的重要性,以规避严重影响乘客体验的情况。该研究有助于提升公共汽车服务部门系统评价服务的时空可靠性,以定位并优先关注严重不可靠、乘客量高的停靠站与线路,从而高效提升公共汽车的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过峰,周海峰,赵介军,周杰,姜华[8](2019)在《标准化视角下物联网传感器环境可靠性评价标准的构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感器及其技术作为链接形成感知能力的物联网赋予了传感器及其技术更多的服务范畴和内涵,也对传感器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传感器产品在环境可靠性方面缺少标准的测试与评价依据,使得物联网传感器环境可靠性评估工作滞后于实际需求。本文从物联网传感器环境可靠性测试情况及评价标准构建的方面进行了思考,并对提出了构建设想,希望能对传感器产品环境可靠性评价工作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10-14)
史彩淑[9](2019)在《基于模糊综合的套管安全可靠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油田因套管损坏带来的危害,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套管的安全可靠性进行量化综合评价。该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服役中的套管并对施工举措进一步完善,能够为套管的选用以及鉴定提供依据。文章主要讨论了对套管安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套管安全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9期)
屈志坚,刘菁,姚嵘,孙蕊,史景超[10](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风险隐患动态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风险隐患的动态评价模型,识别影响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风险因素,量化评估风险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有助于在复杂环境下对重大风险隐患实施动态评价和预防预控,减少配电网故障发生,减轻故障影响,切实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可靠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构造无人机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可拓学理论物元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可拓学集合论相关函数得到无人机可靠性评价指标等级关联度,应用AHP得到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间的权重值,从而确定无人机可靠性等级的综合关联度,最后评估无人机可靠性所处的评价水平。结合某部无人机实际使用情况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反映出该模型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可靠性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靠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唐淑云.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汽油发动机可靠性风险评价[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葛峰,韩建立,林云,张光宇,高松.基于AHP-可拓学的无人机可靠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
[3].王芃,王威,何锦锦,燕勇鹏.供热长输管线结构备用与可靠性评价[J].区域供热.2019
[4].周云峰,王德超,崔峰,朴成道.基于灰色聚类方法的加工中心进给系统可靠性评价[J].机床与液压.2019
[5].毕娟,李希建.基于模糊灰靶决策的矿井通风可靠性评价[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6].马文洁,宋继高,刘军雨,王艳茹,刘卉.电力无线专网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C].电力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2019
[7].金辉.基于全网实时数据的公共汽车在途可靠性评价[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8].过峰,周海峰,赵介军,周杰,姜华.标准化视角下物联网传感器环境可靠性评价标准的构建思考[C].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9
[9].史彩淑.基于模糊综合的套管安全可靠性评价研究[J].化工管理.2019
[10].屈志坚,刘菁,姚嵘,孙蕊,史景超.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风险隐患动态评价模型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