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表情达意赖以使用的工具。声乐教学只要紧紧抓住歌唱的语言性特点,准确运用教与学语言的艺术,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声乐教学应树立“低进高出”,上下贯通的歌唱理念。运用巧妙的生活语言和恰当形象的比喻教学,一定能获得声乐教学的丰硕成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语音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发展,各高校艺术学院的建立,各地也相应地成立了高中艺术音乐班,艺术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那么,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如何将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训练成既规范又有一定歌唱水准的艺考生,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告诉我,声乐教学只要紧紧抓住歌唱的语言性特点,准确运用教与学语言的艺术,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下面谈谈自己感受与做法。
一、准确的语言口形有助于歌唱状态的形成
歌唱是语言性的艺术,讲究字正腔圆。歌唱语言的拼读与生活语言的拼读是相通的,一致的。它是在生活语言一般拼读规律的基础上,夸大了的语言拼读的特点。歌者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必须有正确清晰的语言为基础。汉语言每个韵母都有不同的口形,主要是由下颚和舌的升、降、前、后,加之嘴唇横与竖的调节形成不同的口形,赋以每个韵母不同的音形。这就要求歌唱时按照汉语言的拼读规律恰当地开启、收拢自己的嘴巴。但初学声乐的高中生往往不注重歌唱语言性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字词去调整自己的口形,不敢拼说,开口音,闭口音不讲究,该张口的不张口,该拢嘴的不收紧,吐字咬字松散无力,所以难以达到字正腔圆,上下贯通的歌唱状态。为此,我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歌唱时口形的变化。当然,歌唱时口形的变化不是绝对的,应因人而异,也应根据民、美等唱法的不同,稍作调整,结合拖着长音高声朗读歌词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只要歌词拼读口形合理,发音着力点准确,就能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唱出美好的声音。
二、形象化的比喻是声乐教学的一剂良药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声带等发声肌体和发声技能是触摸不到,看不清的,具有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性特征。需要加以思考才能认识的。这一特性要求声乐教学必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准确通俗化的语言,去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解释科学的发声原理。教师启发引导性的语言至关重要。教学语言应是教师歌唱发声感受、体验、经验与方法高度准确的凝练,要通俗易懂。丰富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将歌唱由抽象、复杂、模糊的理论概念,变为具体、简单、清晰的正确体验,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的发声方法总离不开低支点流动的气息,打开的喉咙通道,混合明亮的共鸣和准确高位置的咬字吐字。这几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协调一致,紧密相联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用各种形象生活化的比喻去启发引导,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发声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初学声乐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深呼吸和喉咙打开。教学中,用生活化的实例去比拟,就容易解决。歌唱中的深呼吸,实质是让歌者有一个源源不断流动的低支点的呼吸。练习时可用类似于闻花香、吹蜡烛、叹气、抽泣、财大气粗、把嘴巴放在胸口窝说,也可说是低起点高位置,或说是“低进高出”,快速上楼梯后的呼吸等体验感受深呼吸。有了这些生活化的比拟和体验,加上老师准确的示范带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深呼吸的腔体运用了。歌唱的色彩主要来自共鸣,共鸣腔体主要由胸、口、咽、鼻、头等构成,咬字吐字与共鸣是不能分开的。初学者能够感受到的首先是鼻腔共鸣,鼻腔共鸣的位置在鼻与两眉之间,过去称之为“面罩”位置,这个共鸣腔的共鸣对中声区以上的声音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获取集中明亮,“靠前”声音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北京人懒懒说话的发声感觉,撒娇时鼻腔的共鸣位置,这个位置实质上就是语言的集中点。也可想象成放风筝“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着”,“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这些想象、做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气息的低支点,声音的高位置。在歌唱时,要牢牢抓住这种明亮的色彩,处理好高与低的对抗。为了声音上下贯通统一,随着音区从高到低的变化,声音集中点也要从眉心处逐渐放低到人中处。这样练习后,学生能够较快的唱出上下统一的声音了。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于学生对歌唱技巧理解和接受,是解决声乐教学难题的一剂良药。
三、根据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巧用练声曲
发声练习是获得歌唱方法的重要途径,对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提高歌唱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嗓音条件明暗不一,各具特色,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哪些母音唱得好,应多加练习,依次向其它母音扩展。教学中除了用“u”母音练习来稳定喉头外,根据歌唱语言的特点常用以下练声曲来训练。
此练声曲,通过“m”这个带哼鸣高位置的声母来过渡到“a”“i”韵母的发声练习,发声时,可让学生用聋哑人急着想说话的状态唱出来,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要抓住歌唱的语言性特点,通过高声朗读歌词,发声练习,找到歌唱语言发声的集中点及其规律,树立“低进高出”,上下贯通的歌唱理念。运用巧妙的生活语言和恰当形象的比喻教学,一定能获得声乐教学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