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负载仿真台论文_王仁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液负载仿真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负载,多余,力矩,数学模型,结构,不等式,线形。

电液负载仿真台论文文献综述

王仁政[1](2010)在《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是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减摇鳍受到的动态载荷的设备。高性能的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可以缩短减摇鳍的研发周期,提高系统开发设计的可靠性和成功率。被动式电液负载仿真台的研究一直是液压控制领域的前沿课题,它是一个典型的力伺服系统,从控制的角度看,它又是一个强耦合,时变受控对象,其研究难点在于如何尽可能减小减摇鳍运动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系统引起的多余力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减摇鳍和电液负载仿真台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频域方法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系统的频率特性和主要参数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系统对频宽要求不高,而对加载力要求很大的特点,采用PID控制器,分别对仿真台的主动加载、被动加载的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在进行被动式加载时具有较大的多余力。然后对系统被动加载时启动过程、换向过程及其正常工作时的多余力特性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控制器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针对传统控制方法的缺陷,选用了对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鲁棒性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设计了电液负载仿真台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采用指数趋近率法抑制滑模变结构控制中的抖振。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器能够很好的减少被动加载过程中的多余力。最后对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利用Matlab软件中的xPc工具箱搭建了减摇鳍负载仿真台半实物仿真系统,并对控制单元的功能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0-01-01)

田军[2](2009)在《P-Q伺服阀在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P-Q伺服阀内部的压力反馈作用,使得采用P-Q伺服阀控制的被动式加载系统能取得较好的抑制多余力效果。通过对P-Q伺服阀工作原理的分析,分别建立了P-Q伺服阀和采用P-Q伺服阀控制加载的减摇鳍负载仿真台的传递函数模型。通过对P-Q伺服阀加载试验曲线的分析表明,采用P-Q伺服阀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减摇鳍仿真台的多余力,特别是减摇鳍系统启动和换向时的多余力。(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9年09期)

邢野,梁利华,王经甫[3](2008)在《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H_2/H_∞控制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减摇鳍加载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将混合H2/H∞控制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应用于减摇鳍加载系统的设计,将减摇鳍加载系统的性能要求转化为标准混合H2/H∞控制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所设计的混合H2/H∞状态控制器能在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改善了加载系统的各项性能。(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孙占文[4](2008)在《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电液负载仿真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伺服系统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能够驱动大惯性负载、功率质量比大和便于和电气控制相结合等特点,因而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是电液伺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研究的电液负载仿真台是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仿真飞行器舵面所受的各种空气动力力矩载荷的试验设备。将经典的自破坏的全实物实验转化为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半实物的预测性实验,以达到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经费、提高可靠性和成功率的目的。在控制领域,由于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能力和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为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单纯的神经网络控制也存在收敛速度慢以及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基于精确模型的常规PID控制具有结构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的特点,但是其参数整定烦琐,常规PID控制是基于准确模型的,以一组固定不变的PID参数去适应那些参数变化、干扰众多的控制系统,显然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把神经网络技术和常规PID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的在线辨识能力有效地解决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参数的调节问题,从而实现系统的智能控制。本文首先建立了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简化处理,对其控制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构参数与控制性能的关系,为提高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控制性能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控制策略上采用将结构不变性原理和神经网络PID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来提高电液负载仿真台加载精度。首先采用结构不变性原理来对多余力矩进行一次补偿,然后采用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对多余力矩进行二次补偿,并且进一步解决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仿真表明此策略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电液负载仿真台的加载特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08-01-05)

袁文策[5](2008)在《P-Q阀控制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及其多余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是模拟减摇鳍运动时所受负载的装置,是为减摇鳍的研制开发服务的,其功能是模拟减摇鳍鳍片在不同角度时所受到的水流的作用力从而检测减摇鳍驱动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以达到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经费、提高可靠性和成功率的目的。随着海军国防和船舶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性能的电液负载仿真台,但由于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属于典型的被动式电液力伺服系统,其加载系统受减摇鳍的强位置干扰会产生强大的多余力,严重影响加载系统的动静态品质。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干扰力,提高加载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是当前研究的关键点。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电液负载仿真台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国内外负载仿真台产品的对比,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建立了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简化处理,对其控制性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结构参数与控制性能的关系,为提高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控制性能提供理论基础。从动力元件的动静态特性出发,揭示多余力产生的机理和本质特征,分析多余力的影响因素及多余力对加载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作用,寻找最有效的克服多余力、提高控制性能的途径。设计了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动力元件,利用相关软件对加载系统多余力特性、有扰及无扰特性、动态及静态特性等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分析了加载梯度、伺服阀动态特性与加载系统控制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控制补偿环节克服多余力干扰,改善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控制性能。本文提出了用P—Q伺服阀控制方案,通过与流量伺服阀控制方案的对比,指出其特点,为减摇鳍加载台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法。本文采用PI控制器来控制P—Q伺服阀控制的加载系统,利用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补偿器来补偿流量,抑制多余力干扰,从而改善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性能。仿真分析表明,利用P—Q伺服阀控制加载系统,在PI调节器的调节下,设置补偿器来补偿多余流量能得到有效的加载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8-01-01)

梁利华,刘强,赵琳琳[6](2007)在《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前馈补偿解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加载系统和减摇鳍驱动系统之间的耦合,设计了前馈补偿解耦控制器,以消除多余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消除多余力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满足系统加载的要求。在考虑伺服阀的动态特性时,该方法比采用结构不变性补偿原理的方法具有更好的补偿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7年04期)

张晓旭[7](2005)在《电液负载仿真台数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负载仿真台是一种力矩加载装置,要保证其良好的控制性能和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首先应建立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张晓旭[8](2005)在《电液负载仿真台数学模型及动态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负载仿真台是仿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其舵机所受空气动力力矩载荷的地面半实物实验设备,其功能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仿真飞行器舵面所受的各种空气动力力矩载荷谱,从而检测其舵机驱动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将经典的自破坏的全实物实验转化为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半实物的预测性实验,以达到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经费、提高可靠性和成功率的目的。随着国防和军事工业的发展,不仅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的需求急迫,而且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控制性能和技术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制高精度的电液负载仿真台已是当务之急。因为电液负载仿真台加载系统是典型的被动式加载系统,而且具有许多自身特点,一些理论问题特别是多余力矩问题的研究得还不是很成熟,本文正是根据上述实际和理论的需要进行课题研究的。 本文分析了电液负载仿真台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构成,阐明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技术评价指标,在综述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的研究状况特别是克服多余力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本文建立了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简化处理,对其控制性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结构参数与控制性能的关系,为提高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控制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所采用的提高电液负载仿真台控制性能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同样也适用于其它被动式加载系统。(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05-12-04)

刘强[9](2005)在《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前馈补偿解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是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减摇鳍运动时所受海浪载荷影响的装置。它是一个典型的被动式电液力控制系统,主要由加载系统和驱动系统两部分组成。在工作过程中,加载系统在加载的同时必须跟随减摇鳍一起运动,因此,当减摇鳍主动运动时就会在加载缸两腔产生强迫流量,流量的变化引起负载压力的变化,这样就产生了多余力。多余力是影响加载系统控制性能和控制精度的主要因素,必须加以消除。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消除多余力方面的优缺点。针对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的特点,采用了前馈补偿解耦的控制方法解除加载系统和驱动系统之间的耦合,以达到消除多余力的目的。 本文建立了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简化处理,对其控制性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了结构参数与控制性能的关系,为提高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控制性能提供理论基础。从动力元件的动静态特性出发,揭示多余力的产生机理和本质特征,分析多余力的影响因素及多余力对加载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作用,为寻找最有效的克服多余力、提高控制性能的途径打下了基础。 选择了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动力元件,利用相关软件对加载系统多余力特性、有扰及无扰特性、动态及静态特性等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分析了加载梯度、伺服阀动态特性与加载系统控制性能之间的关系。 本文提出了前馈补偿解耦的控制方案,通过仿真分析可以看出,此方法对消除多余力对加载性能的影响,有显着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5-12-01)

梁利华,张虹,李国斌[10](2005)在《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加载梯度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仿真台加载系统的数据数学模型,通过对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析,得到不同加载梯度时加载系统的有扰闭环频率特性曲线,从而分析不同加载梯度对加载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5年01期)

电液负载仿真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P-Q伺服阀内部的压力反馈作用,使得采用P-Q伺服阀控制的被动式加载系统能取得较好的抑制多余力效果。通过对P-Q伺服阀工作原理的分析,分别建立了P-Q伺服阀和采用P-Q伺服阀控制加载的减摇鳍负载仿真台的传递函数模型。通过对P-Q伺服阀加载试验曲线的分析表明,采用P-Q伺服阀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减摇鳍仿真台的多余力,特别是减摇鳍系统启动和换向时的多余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液负载仿真台论文参考文献

[1].王仁政.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2].田军.P-Q伺服阀在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9

[3].邢野,梁利华,王经甫.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H_2/H_∞控制器的研究[J].船电技术.2008

[4].孙占文.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电液负载仿真台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

[5].袁文策.P-Q阀控制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及其多余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6].梁利华,刘强,赵琳琳.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前馈补偿解耦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

[7].张晓旭.电液负载仿真台数学模型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8].张晓旭.电液负载仿真台数学模型及动态特性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

[9].刘强.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前馈补偿解耦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10].梁利华,张虹,李国斌.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加载梯度研究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

论文知识图

电液负载仿真台的结构原理图电液负载仿真台控制系统界面图电液负载仿真台控制框图电液负载仿真台的结构简图带有同步补偿的电液负载仿真台结...电液负载仿真台结构简图

标签:;  ;  ;  ;  ;  ;  ;  

电液负载仿真台论文_王仁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