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火花沉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火花,涂层,合金,微观,形貌,耐热钢,性能。
电火花沉积论文文献综述
徐召朋,鲍曼雨,马小斌,汪瑞军[1](2019)在《煤油中电火花沉积钛合金表面改性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在氩气、煤油保护下,在TA32钛合金表面制备电火花沉积改性层,并对改性层的厚度、硬度和残余应力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氩气保护下制备改性层最大厚度为37.7μm,煤油保护下制备改性层最大厚度为98μm;煤油保护下制备改性层最高硬度值可达502.06HV0.2,氩气保护下制备改性层最高硬度值可达518.33HV0.2;氩气保护下制备改性层的残余应力为拉应力,最外侧的残余应力达到133MPa,而煤油保护下制备改性层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最外侧的残余应力达到-91.2 MPa。通过在煤油保护下制备改性层,实现了残余应力从拉应力向压应力的转变,为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10期)
张建斌,李建,张雷雷[2](2019)在《P92耐热钢表面电火花沉积Ni-Cr-Fe涂层及其抗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92耐热钢表面沉积Ni-Cr-Fe合金涂层,研究其在750℃下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涂层和基体材料的硬度、氧化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工艺可获得连续、致密、无裂纹和孔洞的涂层.涂层在750℃下循环氧化100 h后未发生剥落,氧化增重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膜主要由Cr_2O_3、NiCr_2O_4相组成.基体材料前8 h氧化增重符合直线规律,后期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常数是涂层的2.6倍.涂层相比于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彦芳,闫晗,李娟,孙胜越,宋增金[3](2019)在《电火花沉积Fe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与耐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在45Mn2钢表面进行电火花沉积Fe 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改变其表面性能。方法采用真空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mm的Fe CoCrNiCu高熵合金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Mn2钢表面制备高熵合金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研究沉积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组织。通过叁电极体系对涂层进行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分析其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制备的Fe CoCrNiCu涂层连续、均匀,具有简单的FCC结构,表面呈银灰色橘皮状,厚度约为25μm。涂层表面凸凹不平,为典型的"溅射状"花样形貌,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偏差Rq约为4μm。极化曲线表明,高熵沉积层自腐蚀电位为-0.548 V,较45Mn2基材正移约180m V,腐蚀电流密度为1.59μA/cm~2,约为基材的1/6。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显示,Fe CoCrNiCu高熵合金沉积层较45Mn2基材具有更大的容抗弧半径和极化电阻,其模拟电路可以用R(Q(R(QR)))表示。结论电火花沉积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高熵合金涂层制备技术,制备的Fe 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可有效提高基材的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韩红彪,郭敬迪,焦文清[4](2019)在《旋转电极电火花沉积/堆焊的放电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旋转电极电火花沉积/堆焊的放电机理,文中进行单点间隙放电、单点接触放电和旋转电极连续放电试验,对放电过程中两极之间的电压和电流波形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电压和间隙条件下,电极与基体之间的介质能够被击穿出现间隙放电现象.接触放电现象主要包括短路放电和间隙放电两个阶段.旋转电极沉积/堆焊过程中电极与基体的接触状态复杂多变,放电过程中既存在非接触放电现象,也存在接触放电和短路放电现象,其中大部分是接触放电现象.(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策安,赵宗科,赵爽,卢凤生,赵博远[5](2019)在《电火花沉积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与传统电镀硬Cr涂层比较,研究了电火花沉积AlCoCrFeNi涂层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纳米力学性能和摩擦系数,采用SEM、TEM、EDS和XRD分析涂层的微观结构、成分及相组成。结果表明,AlCoCrFeNi涂层晶粒细小,组织致密无裂纹,由BCC和FCC两相构成; AlCoCrFeNi涂层的硬度较硬Cr涂层的硬度提高了约10%,弹性模量降低了约8%,并具有更高的H/E与H3/E2值;与淬火GCr15钢球对磨时,当加载载荷为10 N、往复行程为10 mm、往复速率为800 r/min,AlCoCrFeNi涂层在稳定摩擦阶段的摩擦系数仅为0.25~0.33,而硬Cr涂层为0.65~0.73,AlCoCrFeNi涂层的磨损率较硬Cr涂层的磨损率减小了约41%;硬Cr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失效方式为因脆性裂纹扩展而产生的剥落,而AlCoCrFeNi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微切削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摩擦磨损过程中形成的氧化物层提高了涂层的耐磨性能。综上,AlCoCrFeNi涂层较硬Cr涂层具有更好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栾程群[6](2019)在《电火花沉积Nb-Mo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13钢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热作模具钢之一,但其服役环境较为恶劣,表面经常出现磨损、腐蚀和热疲劳等失效缺陷。为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采用表面工程技术提高模具钢的表面性能是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以Nb棒、Mo棒为电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H13钢基体表面制备Nb层、Mo层和复合沉积层(Nb-Mo和Mo-Nb)来改善模具钢表面的性能,研究沉积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探讨电火花沉积工艺参数对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电火花沉积Nb层合适的工艺参数:输出电压100V,沉积功率1000W,放电频率700Hz,比沉积时间3min/cm~2。Nb沉积层组织连续、致密,无明显缺陷,厚度为40~55μm,表面粗糙度为3.0~3.6μm,主要由Fe_2Nb和Fe_(0.2)Nb_(0.8)等相组成,并含有大量的微晶组织和非晶组织;沉积层的最大显微硬度为642.0HV,是基体H13钢显微硬度的3.2倍;磨损失重量约为基体的1/3,耐磨性显着提高;沉积层自腐蚀电位相对于基体提高了113mV。电火花沉积Mo层合适的工艺参数:输出电压60V,沉积功率1000W,放电频率700Hz,比沉积时间4min/cm~2。Mo沉积层大约厚45~50μm,主要由Fe_7Mo_3和Fe_2Mo等物相组成,表面粗糙度大约为5.0μm;沉积层的最大显微硬度为1369.5HV,是基体H13钢显微硬度的6.7倍;磨损失重量约为基体的1/7,磨痕较浅;沉积层自腐蚀电位相对于基体提高了61mV。在H13钢表面制备Nb-Mo复合涂层和Mo-Nb复合涂层,两种涂层的制备仅存在电极沉积顺序的不同。复合沉积层的制备需要经过两次电火花沉积过程,放电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元素的互扩散,沉积层受到的热应力较大,因此复合沉积层的表面粗糙度较大,且存在微裂纹。Nb-Mo复合沉积层大约厚60μm,主要由Fe_7Mo_3、Fe_(0.54)Mo_(0.73)和Fe_2Nb等相组成,存在少量裂纹,最大显微硬度为1229.0HV,约为基体的6倍,耐磨性较基体有显着提高,沉积层的自腐蚀电位相对于基体提高了31mV;Mo-Nb复合沉积层大约厚30μm,存在较多裂纹和气孔缺陷,沉积层主要由大量的Fe_7Mo_3、Fe_2Nb和少量的Fe_2Mo组成,最大显微硬度为1102.1HV,约为基体的5.5倍,耐磨性明显提高,沉积层自腐蚀电位相对于基体提高了103mV。通过对Nb层、Mo层和复合沉积层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电火花沉积的H13钢表面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有显着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孙何[7](2019)在《在45钢基体上电火花沉积制备石墨自润滑涂层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ESD-03B型电火花堆焊修复机,按照正交试验设计的制备参数,在45钢基体上电火花沉积制备了石墨自润滑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石墨自润滑涂层表面和截面微观形貌。通过能谱分析对自润滑涂层表面和截面进行成分分析。分别采用LEXT OLS4100型3D测量激光显微镜、TT260型覆层测厚仪、HSR-2M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测量石墨自润滑涂层粗糙度、厚度、摩擦磨损,并确定出最优制备参数。对石墨自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和磨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上沉积制备了石墨自润滑涂层。利用涂层的SEM照片观察了石墨自润滑涂层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其微观形貌显示:石墨自润滑涂层的表面呈现出无规律性、结合强度高、凹凸不平的形貌,涂层表面存在气孔和孔洞,且局部存在裂纹。从截面微观形貌可以明显的看出石墨棒电极和45钢基体形成了良好的治金结合。通过面扫描EDS和线扫描EDS可以看出:涂层表面主要含有C元素,涂层和基体上都含有C、Fe、Si、Cr等元素,说明涂层和基体之间达到了良好的熔融和扩散效果。按照正交实验设计的制备参数,电火花沉积制备了16组试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粗糙度的最优制备参数为:电极转速260r/min、功率20uF、放电频率70Hz、沉积时间15min。厚度的最优制备参数为:电极转速180r/min、功率80uF、放电频率90Hz、沉积时间15min。摩擦系数、磨损量的最优制备参数为:电极转速电极转速220r/min、功率60uF、放电频率90Hz、沉积时间5min。本文系统的研究了自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探讨了不同对摩副下载荷、往复摩擦频率及摩擦时间对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当对摩副为轴承钢(GCr15)时:石墨自润滑涂层摩擦系数均随着载荷、往复摩擦频率的增加而降低。磨损量均随着载荷、往复摩擦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当对摩副为氮化硅陶瓷(Si3N4)时:石墨自润滑涂层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摩擦系数随着往复摩擦频率的增加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磨损量随着载荷、往复摩擦频率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轴承钢(GCr15)对摩副比氮化硅陶瓷(Si3N4)对摩副的摩擦系数低,但磨损量高。对摩副分别采用轴承钢(GCr15)和氮化硅陶瓷(Si3N4)在涂覆的45钢和未涂覆的45钢基体做摩擦磨损试验。结果显示:任何一种对摩副下,石墨自润滑涂层的摩擦系数、磨损量均低于45钢基体。说明石墨自润滑涂层可以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性。通过涂覆的45钢和未涂覆的45钢表面磨损形貌对磨损机理深入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5)
朱志斌[8](2019)在《基于非导电陶瓷的电火花沉积制备自润滑涂层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叁氧化二铝陶瓷的导电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化学镀技术在叁氧化二铝陶瓷表面制备了铜镀层,使陶瓷基体达到导电要求,再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叁氧化二铝陶瓷表面的铜镀层上沉积制备了Cu/Cu-MoS_2自润滑涂层,研究了自润滑涂层的厚度、涂层表面粗糙度、涂层的微观形貌以及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与自润滑涂层制备过程中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涂层厚度测量仪来测取涂层的厚度,结果表明:随着电极旋转速度、放电功率、放电频率的增加,涂层的厚度先变大后减小;采用5挡电极旋转速度,40μF放电功率,70Hz放电频率参数时,自润滑涂层的厚度达到最大值。利用粗糙度测量仪来测量涂层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当电极转速、放电功率以及放电频率不断变大时,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后变大;采用5挡电极旋转速度,40μF放电功率,50Hz放电频率参数时,涂层的表面粗糙度最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自润滑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结果可以看到,自润滑涂层的表面凹凸不平,为非常典型的电火花沉积形貌,涂层局部区域有缝隙或者气孔出现;当采用5挡电极旋转速度,40μF放电功率,50Hz放电频率时,自润滑涂层的表面比较致密,形貌最好。采用HSR-2M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做摩擦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自润滑涂层耐磨性为氧化铝陶瓷耐磨性的2.2倍。随着电极旋转速度、放电功率、放电频率逐渐变大,自润滑涂层的磨损量以及摩擦系数一开始减小,而后又开始变大。当电极的旋转速度为5挡,放电功率为40μF,放电频率为50Hz时,自润滑涂层的磨损量及摩擦系数达到最小值,减磨抗磨性能最佳。利用电子扫面显微镜观察涂层的磨损表面会看到,自润滑涂层的表面发生剪切滑移,主要的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5)
李建[9](2019)在《电火花沉积FeCrAl涂层和NiCr涂层组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CrAl和NiCr合金作为涂层材料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腐蚀等性能,制备涂层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对一些异形件,结构复杂的大型构件进行涂层制备较为困难,相比于其它涂层制备技术,电火花沉积技术具有热输入小、操作方便、柔性强、体积小、携带方便、可用于现场狭小空间涂层的制备与修复,且基体材料不会发生变形和退化。因此本文采用自主搭建的自动化电火花沉积平台,在P92钢表面沉积制备FeCrAl和NiCr两种涂层,以此来提高P92钢在高温下运行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1)采用自动化沉积平台按照正交表格所设计的工艺参数,在P92钢表面沉积制备FeCrAl涂层,研究工艺参数对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获得涂层质量过渡规律。随着脉冲能量的增加,涂层质量提高,涂层硬度增加,表面粗糙度降低,结合力增大,但是当脉冲能量超过临界值时涂层表面出现微裂纹,导致涂层质量下降。电压对沉积层质量过度系数影响较大。综合考虑涂层的沉积效率、显微硬度、结合力、表面粗糙度及涂层的显微组织,选择工艺3(2.1 J)电压120 V、电容300 uF、放电频率4 KHz,作为后面FeCrAl和NiCr涂层制备的优选工艺。(2)研究FeCrAl涂层和NiCr涂层以及基体材料在750℃下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测量循环氧化动力学曲线,并检测涂层和基体材料氧化前后微观结构与组织的变化。FeCrAl涂层经过100 h循环氧化后未发生脱落,氧化动力学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常数K=4.58×10~(-3) g~2·m~(-4)·s~(-1),涂层表面形成Cr_2O_3和Fe+2Al_2O_4相。NiCr涂层经过100 h循环氧化后未发生脱落,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常数K=4×10~(-3) g~2·m~(-4)·s~(-1),表面形成Cr_2O_3和Ni(Cr_2O_4)相。FeCrAl涂层和NiCr涂层相比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3)研究FeCrAl涂层、NiCr涂层和基体材料在750℃下抗高温循环热腐蚀(Na_2SO_4+K_2SO_4)性能,测量热腐蚀动力学曲线。FeCrAl涂层热腐蚀动力学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热腐蚀速率常数K=9.1×10~(-3) g~2·m~(-4)·s~(-1),热腐蚀层主要由Fe_2O_3和Cr_2O_3相组成。NiCr涂层热腐蚀动力学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热腐蚀速率常数K=1.43×10~(-2) g~2·m~(-4)·s~(-1),热腐蚀层主要由Ni(Cr_2O_4)、NiO和Cr_2Ni_3相组成。FeCrAl涂层和NiCr涂层相比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4)
张怡,陈志国,魏祥,汪力,侯志伟[10](2019)在《电火花沉积碳化铬基金属陶瓷涂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火花沉积分别制备了碳化铬基金属陶瓷单涂层和碳化铬基金属陶瓷/Ni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了单涂层和复合涂层的物相、微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涂层组织结构致密,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并在涂层内形成了纳米晶的微观组织。复合涂层中FeCr_(0.29)Ni_(0.16)C_(0.06)韧性相含量增加,在涂层界面处存在过渡层Ni,并以塑性变形的方式释放了更多沉积时产生的热应力,因而涂层裂纹明显减少。复合涂层的峰值硬度(11.86 GPa)虽略低于单涂层,但该涂层具有最小的摩擦系数(0.2462),1 h磨损量仅为单涂层的1/3,因此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能,其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电火花沉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P92耐热钢表面沉积Ni-Cr-Fe合金涂层,研究其在750℃下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涂层和基体材料的硬度、氧化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工艺可获得连续、致密、无裂纹和孔洞的涂层.涂层在750℃下循环氧化100 h后未发生剥落,氧化增重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膜主要由Cr_2O_3、NiCr_2O_4相组成.基体材料前8 h氧化增重符合直线规律,后期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常数是涂层的2.6倍.涂层相比于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火花沉积论文参考文献
[1].徐召朋,鲍曼雨,马小斌,汪瑞军.煤油中电火花沉积钛合金表面改性层性能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9
[2].张建斌,李建,张雷雷.P92耐热钢表面电火花沉积Ni-Cr-Fe涂层及其抗氧化性能[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3].王彦芳,闫晗,李娟,孙胜越,宋增金.电火花沉积Fe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与耐蚀性[J].表面技术.2019
[4].韩红彪,郭敬迪,焦文清.旋转电极电火花沉积/堆焊的放电机理[J].焊接学报.2019
[5].郭策安,赵宗科,赵爽,卢凤生,赵博远.电火花沉积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J].材料导报.2019
[6].栾程群.电火花沉积Nb-Mo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孙何.在45钢基体上电火花沉积制备石墨自润滑涂层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8].朱志斌.基于非导电陶瓷的电火花沉积制备自润滑涂层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李建.电火花沉积FeCrAl涂层和NiCr涂层组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10].张怡,陈志国,魏祥,汪力,侯志伟.电火花沉积碳化铬基金属陶瓷涂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