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成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岚峰小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个人必须获得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新形势下对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儿童抓起。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支持,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努力。教师对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应该着手于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这时候的小学科学教育非常重要,而当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还存在各种问题,缺乏专职教师,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仪器老旧落后,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对于这些突出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小学科学的环境和氛围。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增强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现今学生科学素养不足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科学是"副科",相比较于语文、数学、英语来说,分值很低。不过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科学教育必然成为学生学习成果重要的考核标准。很多发达国家特别重要小学科学的教学,认为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是在国内,小学科学教育还没有被足够重视起来,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其他老师占课现象严重,小学科学的课时像是"主科"的附属品。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领导、老师和学生都要提高重视程度,保证小学科学的课时量,把科学教育当做重要的一门课程来对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做大自然的孩子》一课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引导学生关心自然,保护环境,做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使者。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这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教学可以通过猜谜语,画画的形式增强科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可以画一些动植物的简笔画,来让学生猜一下,比如大象、狮子、幸运草、月季等等。告诉学生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是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一部分,确立保护这些动植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二、丰富教学仪器,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
除了对小学科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校科学器材的老旧和数量不足。很多学校的科学教学仪器在器材室里蒙上了灰尘,还有一些是非常陈旧的器材,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像样的科学仪器来向学生展示,只能以书本来教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再高,单单利用书本也不容易教明白学生。这就需要学校提前对需要的科学仪器进行申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对于一些简单的仪器,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动手制作简易版本。科学教学仪器是教师拓展课堂的一部分,让学生使用教学仪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也获得了使用科学器材的技能。
例如,在《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一课中,需要用到很多教学实验器材。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浓盐水,清水,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滴管,试管,试管夹,放大镜。这些实验器材都是"分离食盐和水"这个实验必须用到的,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学习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之前先引入问题,向学生提问:"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吗?"然后引入本课的内容--分离食盐和水。科学教具的使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新鲜的,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他们的体验,使科学素养进一步提升。
三、引入专职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目前很多小学科学教师多是一些老教师,这是当下小学教师资源短缺造成的,甚至有的科学老师是"半路出家",从语文、数学教师转成科学教师。他们对于新时代的科学并不是完全了解,对于新一代小学生的心理也并不是完全熟悉,所以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广纳贤才,引入综合素质较高的专职教师,小学教研室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让科学教师多进行总结、交流、培训、反思。要想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第一步。
例如,《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课的教学中,因为涉及到了很多医学知识,所以科学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向学生精细地讲解身体的肢体活动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用哑铃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肌肉的变化,讲解肌肉的舒张和收缩状态的变化。告诉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骨骼的粗壮程度,使得肌肉更加发达,关节也更加灵活。暗示学生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四、注重学生参与,给予适当评价和鼓励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发言、多参与、多交流,学习科学不是一种知识的强制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实践和参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科学讲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科学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在教学的过程里,学生也要是主动参与的。很多时候不是科学枯燥,而是教师没有选择合适有效地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积极性会降低。这时候教师的正面评价和适当鼓励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这会激起他们学生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有了学习科学的愿望后,他们会表现得更加主动。
例如,在《我们关心天气》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多多少少会了解一些天气现象,也有自己的一些认识。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是进行引导和鼓励。天气可以从云的变化、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来进行认识。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除了认识这些基本的课程内容外,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火烧云,台风。""很好,还有呢?""彩虹,海市蜃楼。"这些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而科学教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也能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支持,是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这样容易形成良性的循环,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完善教学设计,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程
在做科学实验的时候,学生容易过于激动而纪律涣散。因为平时语数外的教学大多是比较传统的,所以学生在上科学课时容易放松自己,从而会影响课堂的纪律和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进行纪律维护和设备器材的保护,也能让同学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课中,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相互沟通自己种植绿豆芽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因素。分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讨论,也能够激荡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在参与种植绿豆芽的实践中,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绿豆芽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多用心完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他们才是教学里的主体。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有很多种方法来借鉴。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而现在我国正是需要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科学的地位会逐渐提高。而想要在长期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提高社会各方对科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入专业教师和专业器材,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在科学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左广艮.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8.
[2]徐素.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
[3]丁倩影.小学生科学课程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