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催化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速凝固,脱合金化,纳米多孔镍,析氧性能
多孔催化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周琦,任向荣[1](2019)在《脱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Ni、Ni O阳极材料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快速凝固与脱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经热处理氧化获得纳米多孔NiO,运用XRD、SEM、TEM、BET等对纳米多孔Ni、NiO的物相、形貌结构、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稳态极化、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其作为电极的电催化析氧性能。结果表明,Ni_(15)Al_(85)和Ni_5Al_(95)脱合金化后均获得了纳米多孔Ni,Al含量的增加使得Ni的孔径尺寸与骨架强度减小,Ni_5Al_(95)形成的纳米多孔Ni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的析氧过电位比Ni_(15)Al_(85)形成的纳米多孔Ni低95 mV,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纳米多孔Ni表面的孔洞开始坍塌和脱落,导致其析氧稳定性降低。NiO继承了Ni的纳米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和骨架强度进一步增大,Ni_5Al_(95)合金获得的纳米多孔NiO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的析氧过电位仅为357 mV,相比Ni电极降低了14. 3 mV,室温下析氧反应的表观交换电流密度是Ni电极的1. 2倍,表观活化自由能降低了8. 59 k J·mol~(-1),经1 000圈循环伏安后过电位降低了12 mV(J=100 mA·cm~(-2)),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析氧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王岩,王升高,钟艳,周明晨,李国梁[2](2019)在《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碳化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基纳米纤维制备多孔碳材料催化剂,然后采用KOH活化法对催化剂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碳材料进行形貌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计时电流法研究催化剂的ORR稳定性。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与Pt/C进行比较,起始电位相差52 mV,ORR电子转移数为3.63,趋近于四电子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非金属碳材料催化剂拥有良好ORR活性和ORR稳定性,并且在碱性电解液中拥有良好的抗甲醇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莉萍,田敬,李静莎,曾宪光,彭志光[3](2019)在《血红细胞状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聚氰胺氰尿酸为氮源和自牺牲模板,葡萄糖为碳源,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一种高氮含量(9.81%)和高比表面积(631.46m~2/g)的血红细胞状氮掺杂多孔碳材料。该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中的起始电位和极限电流密度均优于商用20wt%Pt/C催化剂。该催化剂主要是通过四电子途径来催化氧还原反应过程。其优异的催化活性来源于原位掺杂的高含量氮与叁维(3D)高比表面积多孔网络结构的协同作用,这有利于活性位点的暴露。有趣的是,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墨氮的比例,而不是氮元素的总含量。(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6期)
封常乾[4](2019)在《多孔碳及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优化新型多孔碳及碳基纳米复合材料是提高催化剂氧还原反应(ORR)活性的有效途径。本文制备了叁种基于功能化碳材料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新型ORR催化剂,并对这叁种新型催化剂的ORR性能进行了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采用尿素改性和KOH活化的方法可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生物基氮掺杂多孔碳材料(NDACs)。此法的优点是能够进行有效造孔和高含量掺氮;并通过优化煅烧时间和煅烧温度,可以有效改善NDACs内部的孔道结构和氮分布情况,进而提升NDACs的ORR催化活性。(2)通过采用简单的水热反应设计合成了具有双金属配位中心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_2Co-MOF)。通过使用配位调节剂醋酸钠以及改变溶剂极性等多变量控制,可实现对Fe_2Co-MOF形貌和尺寸的可控合成。在后处理步骤中,以制备的多孔配位聚合物(Fe_2Co-MOF-2)为前驱体,经过简单的热处理可制得超薄多孔碳纳米棒负载的纳米复合材料(CoFe_2O_4@CNR)。CoFe_2O_4@CNR纳米复合物超薄多孔的碳纳米棒和内部纳米颗粒良好的分散性有效提升了电子转移和ORR催化效率。(3)通过选择富含碳、氮和钴元素且具有方钠石(SOD)拓扑稳定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作为模板成功制备了钴氧化合物(Co_3O_4/Co@NC/CNT)和钴硫化合物(CoS_2@NC)两种催化剂。在制备Co_3O_4/Co@NC/CNT过程中,通过优化前驱体合成和后续煅烧工艺,使制备的复合材料表面具有更多的碳纳米管,这加快了催化剂内电荷转移速度,有效提高了其ORR催化效率;在CoS_2@NC的制备过程中,使用气相硫化方法代替传统的水热法,可以制备出具有更加合理的多级孔结构分布的CoS_2@NC。此种方法制备的多孔网状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从活性材料制备到传质能力等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高材料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0)
张文祥[5](2019)在《离子型骨架有机多孔材料的光催化和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型骨架有机多孔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与电荷呈中性的多孔材料相比,其显着特点是材料的骨架结构是带电荷的,因而展现出了一些有别于中性多孔材料的特有属性和功能。在众多的有机多孔材料中,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和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丰富的组成形式吸引了广大科研工作者极大的研究兴趣。它们不仅具有比传统多孔材料更高的孔隙率和更大的比表面积,而且它们在配体的选择和组合方式上也更加的灵活多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轻松地调节MOFs/COFs材料的功能基团、活性位点和理化性质,进而设计、制备出结构和性能丰富多样的MOFs/COFs材料。然而,在目前已经报道的MOFs和COFs材料中绝大多数的骨架结构是电中性的,特别是离子型骨架结构的COFs材料鲜有报道。相比于中性骨架结构的MOFs和COFs材料,离子型骨架的MOFs和COFs材料在气体储存、催化、分离、水净化等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这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论文围绕离子型骨架MOFs和COFs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应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研究了离子型骨架MOFs和COFs材料在光催化和选择性分离方面的性能。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有机骨架复合发光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产生单线态氧的性能研究MOFs材料在光催化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据此,我们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之上,制备了阴离子骨架结构的MOF:bio-MOF-1,bio-MOF-1具备出色的光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同时叁个阳离子型的钌(II)配合物(RCs,Ruthenium Complexes)也被成功地合成了。由于bio-MOF-1和RCs的电荷属性相反,因此我们通过离子交换法成功地构筑了一个具有双光子上转换激发发射能力的复合材料体系:bio-MOF-1&RCs。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体系提高了原有光敏剂分子(RCs)在近红外光波段(生物组织光学窗口)的双光子上转换发光效率,进而提升了RCs在光催化下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此外,该复合材料所涉及的组分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属性,因此bio-MOF-1&RCs具有潜在的光动力学治疗价值。2.二维阳离子型共价有机骨架薄膜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分子筛分性能研究二维COFs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垂直排布的孔道特点使其在选择性分离领域中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然而,高质量、大面积的2D COFs膜材料的制备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离子型骨架结构的2D COFs膜更是鲜有报道。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我们设计并制备了具有阳离子骨架结构的COFs膜:EB-COF:Br。首先,通过界面结晶法在二氯甲烷和水组成的两相界面处生长EB-COF:Br纳米片,随后借助COFs纳米片之间的层层堆迭自组装策略制备了EB-COF:Br膜。结果表明该膜对不同尺寸和电荷的分子/离子展现出了高效的选择性分离能力。其中膜对阴离子染料分子的截留效率大于98%,而对阳离子和中性的染料分子只有较弱的截留效应。同时,EB-COF:Br膜也展现出了较高的溶剂渗透通量。EB-COF:Br膜具有的高效选择性分离性能源于其独特的纳米尺寸孔道和电荷双重控制的分离过程,而优良的溶剂渗透通量则是由于其具有高的孔隙率和大量垂直分布的孔道所致。因此,EB-COF:Br膜可以用于潜在的复杂混合组分的选择性分离中。3.大面积阴离子型共价有机骨架薄膜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分离性能研究我们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之上,优化了COFs膜的制备方法,设计并成功地制备了一个大面积的阴离子骨架结构的COF薄膜:TpPa-SO_3Na。我们首先设计合成了带磺酸钠基团的(-SO_3Na)单体:Pa-SO_3Na,随后通过界面结晶法得到了一个具有优良结晶属性的COF薄膜:TpPa-SO_3Na。TpPa-SO_3Na膜具有出色的膜结构属性和分离性能,可以直接用于分子/离子的选择性筛分。实验结果表明该膜能够实现对不同电荷属性的分子/离子的高效选择性分离,这除了源于膜的纳米孔道固有的物理尺寸截止效应外,更重要的是膜中离子化的孔道壁与被分离组分之间存在的静电相互作用力,这一静电效应可以实现对不同电荷属性的分子/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和截留。相比于EB-COF:Br膜,TpPa-SO_3Na膜的缺陷更少,整体性更好,机械和化学稳定性更高,因而具有更出色的选择性分离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Latif,Ullah[6](2019)在《锆基超稳多孔材料的功能化、表征和催化/吸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分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其核心是开发清洁经济的高性能催化剂/吸附剂。近年来,锆基多孔功能材料因具有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环境友好而且易于功能化修饰等特性在众多新型催化/吸附材料中备受关注。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与形貌决定其催化/吸附性能,而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与形貌又与合成方法与结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论文探索了多种策略合成超稳锆基功能多孔材料以及其在付克酰基化、铃木交叉耦联反应吸附脱硫及催化氧化深度脱硫中的应用,系统地研究了材料合成-结构-性能多层次的构效关系,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具体介绍如下:(1).采用溶剂热一锅法直接合成了高比表面积(1065-2058 m2/g)和高磷钨酸(HPW)负载量(32.3 wt.%)的酸性锆基功能MOF材料(HPW@Zr(BTC)。研究表明适量HPW的引入不仅在合成过程中起到模板作用提高了锆基MOF材料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而且赋予其超强酸的酸性。该功能材料在苯甲酰氯与茴香醚的付克酰基化反应中展现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HPW负载量为28.2 wt.%的HPW@Zr(BTC)催化活性最好,苯甲醚的转化率可达99.4%,对甲氧基二苯甲酮的收率可达97.9%,而且催化剂至少可连续循环使用五次。(2).开发了一种调制剂辅助合成大尺寸高稳定Zr-BTC晶体的方法,基此采用叁种策略合成了纳米钯负载的锆基功能材料(Pd@Zr(BTC),(c)Pd-PVP/Zr(BTC),(d)Pd/Zr(BTC)),该材料在溴化苯和苯并硼酸的铃木交叉耦联反应中展现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采用调制剂辅助的溶剂热一锅法合成的Pd@Zr(BTC)催化性能最佳,在温和反应条件下,联苯收率大于97.2%,而且该催化剂在多次循环使用过程中无纳米钯颗粒聚集且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3).燃料脱硫是现阶段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吸附脱硫是一种较为经济的燃料脱硫手段。在本文中,采用后功能修饰方法合成了 HPW/Zr(BTC)酸性材料用于燃料吸附脱硫的研究,并采用非线性Langmuir吸附模型和范特霍夫吸附热模型对苯并噻吩的吸附脱除行为进行描述。研究表明,HPW的质子酸性位点和Zr-BTC的路易斯酸性位点的协同作用极大提高了功能材料对苯并噻吩的吸附脱除,其中HPW(1.5)/Zr(BTC)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90 mg.g-1,高于Zr-BTC(38 mg.g-1),和目前报道的最好吸附剂的吸附容量相当。(4).含硫化合物的催化氧化降解是燃料深度脱硫的一种有效途径。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一步合成了负载磷钼钒酸(PMV)和钯纳米粒子的双功能催化剂(Pd-PMV/MZr02),用于模型燃料中二苯并噻吩(DBT)和苯并噻吩(BT)的催化氧化脱硫。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在温和反应条件下,DBT和BT转化率分别为>99.0%和97.7%且催化剂至少可重复使用10次。Pd-PMV/MZrO2功能材料合成简单、易规模制备、催化活性高且稳定性好,是一种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燃料深度氧化脱硫的双功能催化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马春兰[7](2019)在《金属-多孔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碳材料常常因为其特殊的孔结构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碳基体中掺杂氮成为发挥催化剂活性和调节催化剂选择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氮掺杂多孔碳材料通常在精细化学品生产和能量存储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合成出了一系列金属-多孔掺氮碳材料的多相催化剂。我们通过使用各种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叁个具有代表性的多相催化反应以此来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评估,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采取熔盐造孔的方法,用去离子水冲洗除去熔盐以获得多孔材料。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独特的孔结构和钯纳米颗粒的高分散性,我们自制的氮掺杂分级多孔碳锚定微小钯纳米颗粒催化剂可以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对喹啉类化合物的加氢,比较于市售的5 wt%Pd/C催化剂其显示出了更加优越的催化效果和较高的选择性。(2)利用二氧化硅作为硬模板,制备出了非贵金属负载于氮掺杂介孔碳的催化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金属种类、合成前驱体、热解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的温度对氨硼烷水解实验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合成出的Co@NMC-800-0.5催化剂有着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容和较大的孔径,因此对催化氨硼烷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该材料即使循环使用10次,仍具有很高的循环稳定性而且跟初始催化活性相比也没有明显变化。(3)利用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CNTs)具有多孔结构而被用作无金属催化剂或负载催化活性中心的载体,我们采用自主合成的高纯二氰胺钴为前体进行高温热解,一步合成了钴氮共掺杂的竹节状碳纳米管(Co@NCNTs-T)催化剂。它在较温和条件下对硝基芳烃加氢实验表现出优越的活性和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倩倩[8](2019)在《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及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发展新型能量转换与存储装置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环保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如燃料电池,水裂解,很有希望能解决当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氧气还原反应(ORR)和氧气析出反应(OER)对可再生能源转换和存储技术的进步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无论是氧还原反应还是氧析出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来提升反应速率。目前,ORR常用的催化剂是Pt基催化剂,OER常用的催化剂是RuO_2和IrO_2,但由于这些贵金属存在储存量低、价格昂贵、且稳定性差等缺点,其商业化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探究既价格低廉同时又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此,本文分别制备了叁种杂原子掺杂的多孔碳材料作为优异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如下:(1)利用水热反应和高温煅烧等方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FeNi_3@NC-1000)作为在碱性介质中高效的氧还原和析氧双功能的电催化剂。在0.1M的KOH碱性介质中,FeNi_3@NC-1000具有较正的氧还原起始电位为0.90 V,半波电位为0.78 V,极限电流秘密度为6.3 mA cm~(-2)。在1M的KOH碱性介质中,在10 mA cm~(-2)时FeNi_3@NC-1000具有比RuO_2更小的过电位。稳定性测试和抗甲醇测试也说明FeNi_3@NC-1000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2)通过常用的搅拌和老化方法制备典型的ZIF-67,并且合成过程中加入适量硫脲,从而合成硫氮双掺的复合物(ZIF-S-800)作为在碱性介质中高效的氧还原电催化剂,不仅在碱性介质中具有优异的ORR催化活性,其起始电位为0.92 V,半波电位为0.84 V,极限电流密度为4.82 mA cm~(-2),而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甲醇性;(3)以乙醇作为溶剂,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合成Co纳米线。在0-8°C冰水浴条件下,以叁氯化铁作为氧化剂,加入盐酸形成酸性环境,将Co纳米线和吡咯聚合在一起。最后高温热解形成最终的产物氮掺杂的多孔碳负载CoFe纳米粒子(CoFe@NC-800)催化剂。CoFe@NC-800无论是在碱性条件下还是酸性条件下都具有很好的ORR催化性能,在碱性溶液中ORR起始电位为0.96 V,在酸性溶液中ORR起始电位为0.8V。首先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S)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再分别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最后运用CV、LSV、RRDE、i-t等电化学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测试,证明我们所制备的这叁种催化剂都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优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宋丹丹[9](2019)在《多孔碳材料的功能调控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破坏的加剧,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水电解槽技术已被公认为是高效的能源转换以及化石燃料替代品的新能源技术。高效的氧还原反应(ORR)、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催化剂在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贵金属(如铂、钌和铱)及其合金在这些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然而,这些贵金属催化剂高成本和稀缺阻碍了这些新能源技术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活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来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已成为当务之急。以过渡金属(Fe,Co,Ni)为金属中心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结构可控、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等优点,在电化学催化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的设计思路为分别以Fe、Co和Ni叁种金属为金属中心,通过调节配体的结构和组成来实现对最终材料比表面积、化学组成的调控,从而达到优化催化性能的目的。本论文制备出了叁种高效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首先,以石墨烯(Gr)为载体以增加材料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ZnCo-MOF/Gr,通过高温热解并调节热解温度获得具有高活性位点密度Co和N修饰的多孔碳材料(Co-N-C-T)。其次,以醋酸锌和高N、S含量二硫代草酰胺(DTO)为中心金属和配体在热水浴条件下可形成富含杂原子Zn-DTO MOF,接下来为了引入高活性的Fe-Nx活性中心,利用位点分离的策略引入邻菲罗啉铁配合物后所制得复合物在高温下热解可得到Fe-Nx及N、S原子掺杂的碳材料(FeNSC-T)。最后,以Ni为中心金属,1-1’-二茂铁二甲酸为配体,通过水热和高温热解的方法可得到Ni-NiFe_2O_4/C-T复合材料,并研究热解温度对性能的影响。不同过渡金属所形成的过渡金属基多孔碳材料实现了对多孔碳材料的功能化调控。通过XRD、SEM、TEM、Raman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运用CV、LSV、i-t、RDE、RRDE等电化学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在电化学催化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争一[10](2019)在《分级多孔结构Bi_2O_3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抗生素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已经引起广大环境工作者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其中四环素已成为类抗生素类物质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光催化技术可以高效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且无二次污染,消耗能源较低,在可见光的照射条件下即可完成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目前,生物模板法为无机材料制备领域中对材料形貌和结构控制最直观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向日葵秆为模板,制备Bi_2O_3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组成、形貌、结构等性质进行分析,并以四环素为目标污染物,考察各材料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为开发经济、高效的难降解类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论文利用向日葵秆为生物模板,高温焙烧制备具有向日葵秆分级多孔结构的纯相Bi_2O_3,然后利用水热法掺杂Bi_2WO_6和LaFeO_3,制备Bi_2WO_6/Bi_2O_3和LaFeO_3/Bi_2O_3复合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及光致发光(PL)等手段对催化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焙烧法制备的样品为单斜相α-Bi_2O_3,Bi_2O_3表面呈颗粒状结构,通过多孔道相互联结形成多孔蜂窝结构,Bi_2WO_6呈花球状附着在Bi_2O_3表面,形成Bi_2WO_6/Bi_2O_3复合材料;LaFeO_3呈小球状附着在Bi_2O_3表面,形成LaFeO_3/Bi_2O_3复合材料。以氙灯(150W,400~800nm)为光源,采用四环素作为光催化降解污染物评价复合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纯相Bi_2O_3材料,Bi_2WO_6/Bi_2O_3与LaFeO_3/Bi_2O_3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表现出对四环素较好的催化活性。在氙灯光照120min后,采用模板法制备的Bi_2WO_6/Bi_2O_3与LaFeO_3/Bi_2O_3对20mg/L四环素的降解率分别为99.1%和99.5%。在Bi_2WO_6/Bi_2O_3及LaFeO_3/Bi_2O_3掺杂比均为1:2时,复合光催化材料表现出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并且在溶液pH=6、复合光催化材料投加量为0.4g时降解效果最佳。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由于Bi_2WO_6和Bi_2O_3形成了异质结以及LaFeO_3和Bi_2O_3形成了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比较两种物质的掺杂对Bi_2O_3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可知,LaFeO_3对Bi_2O_3光催化性能的提高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多孔催化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碳化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基纳米纤维制备多孔碳材料催化剂,然后采用KOH活化法对催化剂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碳材料进行形貌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计时电流法研究催化剂的ORR稳定性。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与Pt/C进行比较,起始电位相差52 mV,ORR电子转移数为3.63,趋近于四电子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非金属碳材料催化剂拥有良好ORR活性和ORR稳定性,并且在碱性电解液中拥有良好的抗甲醇干扰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催化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周琦,任向荣.脱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Ni、NiO阳极材料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J].材料导报.2019
[2].王岩,王升高,钟艳,周明晨,李国梁.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3].王莉萍,田敬,李静莎,曾宪光,彭志光.血红细胞状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4].封常乾.多孔碳及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5].张文祥.离子型骨架有机多孔材料的光催化和分离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6].Latif,Ullah.锆基超稳多孔材料的功能化、表征和催化/吸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7].马春兰.金属-多孔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9
[8].王倩倩.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9
[9].宋丹丹.多孔碳材料的功能调控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10].王争一.分级多孔结构Bi_2O_3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