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铸管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管模,加热工艺,锻造工艺,试制
铸管模论文文献综述
许燕燕,苏继伟[1](2016)在《大型铸管模产品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型铸管模产品的加热工艺和锻造工艺,并制定了适合本公司的操作要点,保证了产品开发试制成功。(本文来源于《大型铸锻件》期刊2016年06期)
张九强,王小鹏[2](2012)在《大型车床数控改造在铸管模行业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铸管模制造工艺改进过程中一个10m普通重型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项目为基础,介绍了数控车床改造项目中机床机械部分、电气部分的改造及PLC的控制及设计,给出了一种大型车床CAM提高劳动效率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刘运红,赵淑英[3](2012)在《新型铸管模套料刀具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铸管模深孔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粘度大,断屑困难,粘刀,容易形成积屑瘤等问题,从刀具角度,切削参数,安装角度,定位导向键等方面进行了套料刀具的改进,给出了改进前后的刀具参数,实践证明,改进后的套料刀具加工出来的铸管模粗糙度较之前有很大的改观,且质量控制稳定,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2年02期)
朱厚国,赵昆[4](2009)在《用于铸管模修复的抗热疲劳堆焊材料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铸管模的材质、服役条件、失效形式及失效机理分析,给出了用于铸管模修复的抗热疲劳堆焊材料研究试验方案。采用自约束热疲劳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合金含量范围的耐热钢类堆焊材料对热疲劳性能的影响,为铸管模堆焊材料的细化研究打下了基础。研究表明,低合金耐热钢堆焊材料适用于铸管模的堆焊。(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09年06期)
朱厚国,马孝斌[5](2009)在《铸管模失效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铸管模的失效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铸管模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较大的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应力;主要的热疲劳区在距内表面10mm以内,最严重区在5mm以内。(本文来源于《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薛百文[6](2006)在《铸管模生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铸管生产中其成品所存在的各种缺陷的成因及通常所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铸管质量的铸管模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设计。(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06年03期)
吴哲,宋润滨,吕烨,侯乐干,丁治国[7](2006)在《堆焊铸管模热疲劳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铸管模使用寿命低的问题,通过试验筛选出一种耐热疲劳性能好的堆焊金属,修复国产铸管模,使其达到国外铸管模的使用寿命.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和高频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研究超低碳Cr-Mo系和低碳Cr-Mo系堆焊金属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含碳量对热疲劳裂纹的形态有一定的影响;焊后未热处理状态下的低碳Cr-Mo系堆焊金属热疲劳性能优于超低碳Cr-Mo系堆焊金属;低碳Cr-Mo系堆焊金属焊后热处理的热疲劳性能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王宏[8](2005)在《铸管模加工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铸管模的工艺特点、毛坯现状以及进行的加工工艺优化。通过工艺优化和改进工装等措施,不仅保证了管模的质量,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科技》期刊2005年02期)
铸管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铸管模制造工艺改进过程中一个10m普通重型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项目为基础,介绍了数控车床改造项目中机床机械部分、电气部分的改造及PLC的控制及设计,给出了一种大型车床CAM提高劳动效率的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铸管模论文参考文献
[1].许燕燕,苏继伟.大型铸管模产品开发[J].大型铸锻件.2016
[2].张九强,王小鹏.大型车床数控改造在铸管模行业的应用[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刘运红,赵淑英.新型铸管模套料刀具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2
[4].朱厚国,赵昆.用于铸管模修复的抗热疲劳堆焊材料试验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9
[5].朱厚国,马孝斌.铸管模失效机理分析[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9
[6].薛百文.铸管模生产工艺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
[7].吴哲,宋润滨,吕烨,侯乐干,丁治国.堆焊铸管模热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
[8].王宏.铸管模加工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J].重型机械科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