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包括动作组件、连杆驱动模块及整形头,动作组件包括动力模块和整形模块,动力模块包括动力块及驱动座,驱动座通过弹性件连接在动力块的前端,驱动座的前方设置有限位挡块;整形模块包括整形块和整形中子,整形中子固定在驱动座上,两个整形块均转动连接在驱动座上,整形块和动力块之间连接有力臂杆,力臂杆分别与动力块及整形块转动连接,力臂杆与整形块的连接点位于整形块与驱动座连接点的外侧;整形头设置在整形模块的正前方,连杆驱动模块驱动动力模块往复移动。该机构采用纯机械整形方式,可实现交叉脚线的分开和弯曲脚线的整形,工作效率高,稳定性好,结构紧凑,成本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作组件、连杆驱动模块以及整形头(43),所述动作组件包括动力模块和整形模块,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块(31)以及驱动座(32),所述驱动座(32)通过弹性件连接在动力块(31)的前端,所述驱动座(32)的前方设置有限位挡块(33);所述整形模块包括两个整形块(42)以及位于两个整形块(42)之间的整形中子(41),所述整形中子(41)固定在驱动座(32)上,两个所述整形块(42)均转动连接在驱动座(32)上,整形块(42)和动力块(31)之间连接有力臂杆(35),力臂杆(35)的两端分别与动力块(31)以及整形块(42)转动连接,力臂杆(35)与整形块(42)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整形块(42)与驱动座(32)转动连接点的外侧;所述整形头(43)设置在整形模块的正前方,整形头(43)和整形模块分别位于整形工位的两侧,所述连杆驱动模块驱动动力模块往复移动。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作组件、连杆驱动模块以及整形头(43),所述动作组件包括动力模块和整形模块,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块(31)以及驱动座(32),所述驱动座(32)通过弹性件连接在动力块(31)的前端,所述驱动座(32)的前方设置有限位挡块(33);所述整形模块包括两个整形块(42)以及位于两个整形块(42)之间的整形中子(41),所述整形中子(41)固定在驱动座(32)上,两个所述整形块(42)均转动连接在驱动座(32)上,整形块(42)和动力块(31)之间连接有力臂杆(35),力臂杆(35)的两端分别与动力块(31)以及整形块(42)转动连接,力臂杆(35)与整形块(42)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整形块(42)与驱动座(32)转动连接点的外侧;所述整形头(43)设置在整形模块的正前方,整形头(43)和整形模块分别位于整形工位的两侧,所述连杆驱动模块驱动动力模块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驱动模块包括可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臂(21)以及驱动摆臂(23),所述驱动摆臂(23)的第一端与动力块(31)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摆臂(23)的第二端通过连杆(22)与升降臂(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21)上设置有指向整形工位的压杆(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8)穿插在升降臂(21)上,所述压杆(8)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81)和第二限位环(82),第一限位环(81)位于升降臂(21)的上方,第二限位环(82)位于升降臂(21)的下方,压杆(8)上套装有位于第一限位环(81)和第二限位环(82)之间的缓冲弹簧(83),所述缓冲弹簧(83)的一端抵接在升降臂(21)的底部,另一端抵接在第二限位环(8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摆臂(23)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动力块(31)上设置有水平轴,水平轴的末端转动设置有滚轮(311),所述滚轮(311)插入至开口内,开口的深度大于滚轮(31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块(31)和驱动座(32)的底部通过滑动导向装置(5)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限位挡块(33)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驱动摆臂(23)铰接在底座(1)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力臂杆(35)同轴转动设置在动力块(31)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水平设置地压缩弹簧(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整形头(43)在与整形模块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分布的插入片(431),整形模块在与整形头(43)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分布的插入槽(41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对电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样的对电容生产设备效率、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容座板检测包装是电容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现有的电容座板检测包装一般采用全自动电容座板机实现。
现在市场的电容座板机一般采用单个电容流水线式的加工方法,其工序包括裸品上料、极性检测、第一次切脚、引线打扁、座板、第二次切脚、印字、检测、包装等,然而大多数电容座板设备忽视了产品引线整形这个环节。在电容座板过程中,作为原料的电容裸品质量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质量参差不齐,常常会出现一些弯角或者脚线叉在一起的电容,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来了一批好的原料机器生产效率很高,而一旦来料质量不是那么稳定时机器将会频繁停机卡料,生产效率低稳定性差。
市场上还有一些电容座板设备注意到了引线整形这个问题,他们一般使用针型分脚整形机构,这种机构对于脚线叉在一起的电容可以起到分脚的作用,然而对于那些弯角电容没有一点作用,还有一些其他的引脚整形机构,效果都不是很好。同时还有个别电容座板设备使用气动设备进行引线整形的情况,由于气动设备本身依靠压缩气体的原因,虽然设计简单,但其效率低下,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市场对机器工作效率的需求,另外气动机械设备成本较高。
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引线整形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好且成本较低的裸品引脚整形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包括动作组件、连杆驱动模块以及整形头,所述动作组件包括动力模块和整形模块,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块以及驱动座,所述驱动座通过弹性件连接在动力块的前端,所述驱动座的前方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整形模块包括两个整形块以及位于两个整形块之间的整形中子,所述整形中子固定在驱动座上,两个所述整形块均转动连接在驱动座上,整形块和动力块之间连接有力臂杆,力臂杆的两端分别与动力块以及整形块转动连接,力臂杆与整形块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整形块与驱动座转动连接点的外侧;所述整形头设置在整形模块的正前方,整形头和整形模块分别位于整形工位的两侧,所述连杆驱动模块驱动动力模块往复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杆驱动模块包括可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臂以及驱动摆臂,所述驱动摆臂的第一端与动力块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摆臂的第二端通过连杆与升降臂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臂上设置有指向整形工位的压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压杆穿插在升降臂上,所述压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第一限位环位于升降臂的上方,第二限位环位于升降臂的下方,压杆上套装有位于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升降臂的底部,另一端抵接在第二限位环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摆臂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动力块上设置有水平轴,水平轴的末端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插入至开口内,开口的深度大于滚轮的直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块和驱动座的底部通过滑动导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限位挡块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驱动摆臂铰接在底座的侧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力臂杆同轴转动设置在动力块的中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弹性件为水平设置地压缩弹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整形头在与整形模块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分布的插入片,整形模块在与整形头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分布的插入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杆驱动模块带动动力模块往复移动进而实现电容引脚的分脚和整形。整形开始之前,整形中子与整形块处于初始位置,两个整形块远离中子呈打开状态,动力块前移,整形中子和整形块保持相对位置整体前移与整形头配合插住电容引脚,使可能存在的交叉的下端距离过近的脚线分开完成分脚动作,之后整形中子不动两侧整形块向整形中子靠拢夹一下两侧引线,使可能存在的弯曲的脚线笔直完成整脚动作;接下来整形中子不动两侧整形块打开,最后整形中子与整形块保持相对位置不动整体后退完成整个整形动作。该引脚整形机构采用纯机械的整形方式,既可实现交叉脚线的分开,也可实现弯曲脚线的整形,工作效率高,稳定性好,并且结构紧凑,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整形模块中的整形块呈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整形模块中的整形块向整形中子靠拢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容座板机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该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应用于电容座板机上,并且安装在电容座板机的裸品搬运装置7的位置处,是一种对前段搬运装置送过来的裸品电容6进行引脚整形的机械装置。通过对上工序来的电容裸品进行整形(分脚和整脚),保证流向下游工序的所有电容裸品不会出现脚线弯折交叉等不良现象。
该电容裸品引脚整形机构包括动作组件、连杆驱动模块以及整形头43。其中,动作组件包括动力模块和整形模块,动力模块包括动力块31以及驱动座32,驱动座32通过弹性件连接在动力块31的前端,该弹性件可以是水平设置在驱动座32和动力块31之间的压缩弹簧34,本实施例中,压缩弹簧3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动力块31两侧。动力块31以及驱动座32的底部均通过滑动导向装置5水平设置在底座1上,该滑动导向装置5可以为滑轨滑块结构。连杆驱动模块提供给动力块31动力,动力块31带动驱动座32水平往复移动。驱动座32的前方设置有限位挡块33,限位挡块33也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整形模块包括两个整形块42以及位于两个整形块42之间的整形中子41,整形中子41固定安装在驱动座32的中间位置,两个整形块42均转动连接在驱动座32上,整形块42和动力块31之间连接有力臂杆35,力臂杆35的两端分别与动力块31以及整形块42转动连接,力臂杆35与整形块42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整形块42与驱动座32转动连接点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整形块42的底部为一块设置有两个通孔的固定板421,第一销轴穿过固定板421内侧的通孔,使得整形块42铰接在驱动座32上;力臂杆35的两端同样设置有通孔,第二销轴穿过固定板421外侧的通孔以及力臂杆35一端的通孔,使得力臂杆35与整形块42的外侧铰接;动力块31的中部同样设置有通孔,第三销轴分别穿过两个力臂杆35的通孔以及动力块31的通孔,使得两个力臂杆35同轴铰接在动力块31的中部。
同时,整形头43设置在整形模块的正前方,整形头43和整形模块分别位于整形工位的两侧,通过连杆驱动模块带动动力模块往复移动,整形头43与整形模块配合实现电容引脚的分脚和整形。具体地,整形头43在与整形模块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分布的插入片431,整形模块在与整形头43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分布的插入槽411。在整形头43与整形模块配合实现引脚整形的过程中,插入片431逐渐插入至插入槽411内,整形头43和整形模块相互嵌套并实现引脚的锁定,最终达到整形的目的。
整形开始之前,弹性件保持原长,整形中子41与整形块42处于初始位置,两个整形块42远离中子呈打开状态;连杆驱动模块带动动力块31前移,进而推动驱动座32前移,整形中子41和整形块42保持相对位置整体前移,同时整形头43和整形中子41配合插住电容引脚,使可能存在的交叉的下端距离过近的脚线分开完成分脚动作;当驱动座32前移至抵住限位挡块33时,整形中子41保持不动,动力块31继续前移,弹性件压缩蓄能,此时,力臂杆35作用在固定板421上,进而带动两侧的整形块42发生转动,两侧整形块42向整形中子41靠拢,实现整形中子41两侧脚线的夹紧,将可能存在的弯曲的脚线完成笔直整形动作。至此,该机构就先后完成了引脚的分叉和笔直整形。随后动力块31向后移动,弹性件逐渐恢复至原长,整形中子41保持不动,其两侧的整形块42逐渐打开。当弹性件恢复至原长后,动力块31继续向后移动,进而带动驱动座32后移,使得整形中子41与整形块42保持相对位置不动整体后退,以待下一次的执行整形动作。该引脚整形机构采用纯机械的整形方式,既可实现交叉脚线的分开,也可实现弯曲脚线的整形,工作效率高,稳定性好。同时,该机构结构紧凑,相较于气动整形装置,其成本更低。
作为优选,连杆驱动模块包括可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臂21以及驱动摆臂23,驱动摆臂23的中部铰接在底座1的侧部,驱动摆臂23的第一端与动力块31活动连接,驱动摆臂23的第二端通过连杆22与升降臂21连接。具体地,连杆22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升降臂21和驱动摆臂23上,升降臂21上下运动,连杆22带动驱动摆臂23反复摆动;驱动摆臂23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口,动力块31上设置有水平轴,水平轴的末端转动设置有滚轮311,滚轮311插入至开口内,开口的深度大于滚轮311的直径,驱动摆臂23在摆动过程中,滚轮311始终保持嵌入在开口内,开口的侧部推动滚轮311往复移动。
同时,在升降臂21上设置有指向整形工位的压杆8。当升降臂21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压杆8的底端抵顶在位于整形工位上的裸品电容6的头部,实现裸品电容6的压紧。该压紧动作与裸品电容6的引脚整形动作相互配合,保证了对裸品电容6进行引脚整形时,裸品电容6不会在裸品搬运装置7上发生上下窜动,其整形效果更佳。并且,电容的压紧动作、引脚的分脚动作以及引脚的笔直整形动作均由升降臂21这一个动力源提供动力,有利于实现成本的节约成本。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压杆8柔性地安装在升降臂21上。具体地,升降臂21上设置有穿孔,压杆8穿插在升降臂21上,压杆8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81和第二限位环82,第一限位环81位于升降臂21的上方,第二限位环82位于升降臂21的下方,压杆8上套装有位于第一限位环81和第二限位环82之间的缓冲弹簧83,缓冲弹簧83呈压缩状,缓冲弹簧83的上端抵接在升降臂21的底部,下端抵接在第二限位环82上,在缓冲弹簧83的作用下,压杆8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并且第二限位环82的底部抵压在升降臂21的上表面。升降臂21下降,压杆8跟随下降,当升降臂21下降至接近最低位置时,压杆8的底端开始与电容的顶部抵接;升降臂21继续下降至最低位置时,缓冲弹簧83因受到电容头部的反作用力而发生形变,缓冲弹簧83收缩,此时,缓冲弹簧83提供的弹力用以实现电容的压紧。由于电容的制造一定会存在误差,而此处的缓冲弹簧83可以通过变形的大小来补偿这一误差。所以,该压杆8的柔性设置既可实现电容的压紧,又可适应性的补偿电容的制造误差,避免电容的压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8268.8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282058U
授权时间:20190820
主分类号:H01G 13/00
专利分类号:H01G13/00;B21F1/02
范畴分类:38B;23E;
申请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华冠路1号
发明人:杨达奇;李祥;王涛;刘旭阳;曹海霞
第一发明人:杨达奇
当前权利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辉
代理机构:4420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