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泥石流流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泥石流,流量,浓度,条件,磨子,流域,因子。
泥石流流量论文文献综述
熊江,唐川,龚凌枫[1](2019)在《基于HEC-HMS模型的不同雨型泥石流流量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不同雨型条件下泥石流流量变化特征,通过搜集汶川震区典型泥石流降雨数据,将其概化为叁次峰值早到型、叁次峰值型、叁次峰值晚到型叁种雨型。以HEC-HMS水文模型构建高家沟流域模型,在获得流域清水流量结果基础上采用雨洪修正法计算不同雨型下泥石流流量。结果表明叁次峰值早到型、叁次峰值型、叁次峰值晚到型峰值清水流量分别为33. 5,41. 5,45. 8 m~3/s,泥石流峰值流量分别为166. 83,206. 67,228. 08 m~3/s,误差为-25. 6%、-7. 8%、1. 7%;叁种雨型下流量从上游至沟口以线性方式演变,且随降雨峰值推迟其演变速率不断增大,而增长幅度逐渐减小;泥石流暴发出现在峰值降雨前后,属于降雨激发型泥石流;叁种雨型随降雨峰值推迟,流量增长阶段所需时间越长,分别为5. 5,6,9 h,而衰退阶段所需时间越短,分别为14. 5,8,2. 5 h。研究表明该模型能为缺少降雨监测数据地区泥石流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党超,褚娜娜,张鹏[2](2019)在《冰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冰碛湖溃决泥石流是高山高寒地区一种常见的灾害类型,虽爆发频率低,但造成的危害极大,该类型的泥石流防治是区域开发建设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流量计算又是其核心问题之一。以西藏地区近100 a以来的冰碛湖溃决实例为基础,探讨了溃口深度的计算方法;以逐渐溃决模型和配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冰碛湖溃决泥石流的容重峰值流量与洪峰演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流程;通过案例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计算模型参数率定与误差来源。结果表明:瞬间溃决模型高估了冰碛湖溃决泥石流的峰值流量,泥石流的预测值偏保守;而逐渐溃决模型更接近于冰碛湖溃决的物理机制,在冰川U型谷内,可不考虑泥石流的堵塞作用,泥石流的峰值流量预测值与实测值较吻合;在冰川U型谷外或近沟口段则需考虑泥石流的堵塞作用。文中提出的计算模型作为冰碛湖溃决泥石流防治工程参数设计的依据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9年01期)
张雄,裴向军,裴钻,谭超,李天涛[3](2014)在《极震区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震区形成了大量高位能型滑坡和震裂山体,震裂山体在重力和后期降雨联合作用下,震裂面延伸、扩展和贯穿,从而形成贯通性破坏面,破坏结构,这使震裂潜在型物源转变为新崩滑体物源。极震区物源与非地震区物源迥异的物理性质,使泥石流启动的临界条件降低,导致泥石流流量在物源形成、汇流和运动过程都具有放大效应,现有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方法在极震区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综合考虑了地震放大效应、沟道纵坡降、沟道宽度、水动力条件和泥石流物理性质等因素对泥石流流量的影响,建立了泥石流流量-冲刷模型。对比实例验算结果和实测流量,吻合较好,说明本文计算公式对于极震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所得成果可用以估算汶川地震中极震区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防治措施的选择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李鸿军,徐望国,谢军[4](2011)在《雨洪法在泥石流流量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爆发突然、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在泥石流防治中,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依据。雨洪法是泥石流流量计算的一种常见的实用方法。本文以双磨子沟泥石流为例,采用雨洪法对该沟泥石流流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对其他泥石流流量的计算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苏延敏[5](2010)在《数值模拟在泥石流流量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对现有《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中提供的经验型泥石流流量计算公式,将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泥石流流量计算之中,引入更多流量控制影响因子,并针对泥石流的物质组成提出不同模拟计算方法,以便更接近实际地反映泥石流流量的真实状况,为泥石流的定性定量以及后续计算提出了一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21期)
张新克,任光明,刘惠军[6](2007)在《四川某电站库区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泥石流流量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参数,对泥石流危害性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四川某电站库区一典型泥石流沟的泥石流流量进行研究,采用有压管水力计算公式和洪水计算手册推荐的洪水流量计算公式分别对该泥石流沟上下两个清水动力区的洪水流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雨洪修正法和泥痕调查法对该沟的泥石流流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陈晓清,陈宁生,崔鹏[7](2004)在《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是青藏高原常见的泥石流灾害类型之一,也是青藏高原地区泥石流防治的重点之一.在溃决洪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泥石流本身的特征,针对瞬间部分溃决的情况,推导了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冰川终碛湖溃决口泥石流洪峰流量Qdmax=kQmax和距离溃决口一定距离的河道某处泥石流洪峰的最大高度Hd%max=kHHmax.由于计算方法中涉及泥石流的特征参数,依据泥石流的特征,定义了特征参数的含义,并给出了计算方法k=1+(γd-γw)/(γ%s-γd),kH=k·kG,kG是与沟道形态有关的参数.为了检验推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精度,选定西藏米堆沟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作为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推导计算方法的物理概念清晰,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在趋势上吻合.(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04年03期)
张远瞩,况明生,孙艳丽,李华[8](2004)在《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方法是计算泥石流设计理论流量的重要方法,但用配方法计算出来的泥石流流量有较大的误差,目前许多国内外的泥石流学者在配方法的基础上再乘上一个系数进行修正。日本泥石流学者高桥堡研究认为泥石流的最大径流量与清水流量和砾石粒径成正比,本文运用高桥堡的这一研究成果确定出配方法中的修正系数,并在云南巧家县的两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应用。(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谢修齐,沈寿长[9](2001)在《以输移浓度为主要参数的泥石流流量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沟床水力条件对泥石流浓度的调节作用和泥石流浆体浓度对沟槽输移能力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建立了由流域产沙条件来估计浆体浓度 ,再由沟槽输移浓度来确定泥石流流量的新方法。经对比检验 ,计算流量与形态调查流量相近 ,平均相对误差为 - 6 9%。最大相对误差为 - 1 4%。(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利》期刊2001年04期)
谢修齐,沈寿长[10](2000)在《一种采用输移浓度为主要参数的泥石流流量计算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沟床水力条件对泥石流浓度的调节作用和泥石流浆体浓度对沟槽输移能力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建立了由流域产沙条件来估计浆体浓度 ,再由沟槽输移浓度来确定泥石流流量的新方法。经对比检验 ,计算流量与形态调查流量相近 ,平均相对误差为 -6.9%。最大相对误差为-1 4%。(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00年03期)
泥石流流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冰碛湖溃决泥石流是高山高寒地区一种常见的灾害类型,虽爆发频率低,但造成的危害极大,该类型的泥石流防治是区域开发建设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流量计算又是其核心问题之一。以西藏地区近100 a以来的冰碛湖溃决实例为基础,探讨了溃口深度的计算方法;以逐渐溃决模型和配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冰碛湖溃决泥石流的容重峰值流量与洪峰演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流程;通过案例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计算模型参数率定与误差来源。结果表明:瞬间溃决模型高估了冰碛湖溃决泥石流的峰值流量,泥石流的预测值偏保守;而逐渐溃决模型更接近于冰碛湖溃决的物理机制,在冰川U型谷内,可不考虑泥石流的堵塞作用,泥石流的峰值流量预测值与实测值较吻合;在冰川U型谷外或近沟口段则需考虑泥石流的堵塞作用。文中提出的计算模型作为冰碛湖溃决泥石流防治工程参数设计的依据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泥石流流量论文参考文献
[1].熊江,唐川,龚凌枫.基于HEC-HMS模型的不同雨型泥石流流量变化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2].党超,褚娜娜,张鹏.冰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J].冰川冻土.2019
[3].张雄,裴向军,裴钻,谭超,李天涛.极震区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4
[4].李鸿军,徐望国,谢军.雨洪法在泥石流流量计算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
[5].苏延敏.数值模拟在泥石流流量计算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
[6].张新克,任光明,刘惠军.四川某电站库区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
[7].陈晓清,陈宁生,崔鹏.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J].冰川冻土.2004
[8].张远瞩,况明生,孙艳丽,李华.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
[9].谢修齐,沈寿长.以输移浓度为主要参数的泥石流流量计算[J].四川水利.2001
[10].谢修齐,沈寿长.一种采用输移浓度为主要参数的泥石流流量计算新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