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基于不同目标群体的微观实证研究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基于不同目标群体的微观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标:测度并评价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其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研究方法:借助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依据两个内在特征(年龄、性别)和三个外在特征(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将目标群体进行分类,通过构建Probit模型,研究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首先,我国正规金融对青年和女性群体的包容程度相对有限,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两类群体使用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但并未显著改善老年群体对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其次,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我国居民对非正规金融较为依赖,数字金融的出现也并未明显改变这种现状;最后,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水平的提升均能够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创新:将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纳入普惠金融的研究过程,并从不同目标群体的微观角度考察其服务水平。研究价值:充分识别普惠金融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为有针对性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论文目录

  • 引 言
  • 一、文献综述
  • 二、变量设置与普惠金融发展概况描述
  •   1.变量设置
  •   2.普惠金融整体发展状况
  •   3.各项金融服务使用情况的群体分布
  • 三、群体特征对各项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影响的实证分析
  •   1.模型设定
  •   2.群体特征对正规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影响的估计结果分析
  •     (1) 内在特征分析。
  •     (2) 外在特征分析。
  •     (3) 边际效应强度分析。
  •   3.群体特征对非正规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影响的估计结果分析
  •     (1) 不同群体对非正规和正规储蓄服务使用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     (2) 不同群体对非正规和正规信贷服务使用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     (3) 边际效应强度分析。
  •   4.群体特征对数字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影响的估计结果分析
  •     (1) 内在特征分析。
  •     (2) 外在特征分析。
  •     (3) 边际效应强度分析。
  •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齐红倩,李志创

    关键词: 普惠金融,非正规金融,数字金融,内在特征,外在特征

    来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金融

    单位: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商学院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要素配置与产业升级政策研究”(16JJD79001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三五’时期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协调机制研究”(15ZDA015)的资助

    分类号: F832

    DOI: 10.13653/j.cnki.jqte.2019.05.006

    页码: 101-117

    总页数: 17

    文件大小: 256K

    下载量: 2558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基于不同目标群体的微观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