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论文_王怀禹

导读:本文包含了规模化猪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猪场,规模化,养猪场,病原,黑水,猪瘟,温度。

规模化猪场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禹[1](2019)在《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利用模式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养猪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生猪出栏量约占全球生猪出栏量的50%,2018全国生猪出栏69 382万头,产量大,粪污等废弃物排放也相应增大,因此,对规模化猪场粪污的有效处理与利用也成为养猪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综述了规模化猪场粪污的来源及其处理利用模式。(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肖和良[2](2019)在《对规模化猪场猪尿降解工艺应用以及减排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如何直接将猪尿或沼液降解成无污染的可排放水,即猪尿或沼液降解工艺应用以及减排效果。研究表明:红泥膜沼气猪尿降解工程工艺为:尿水预处理→预处理暂存池→红泥膜沼气池→好氧池→净化池→氧化塘(或鱼塘、人工湿地)→达标排放。净化池后尿水污染物平均降解率85.46%,氧化塘后尿水污染物平均降解率92.32%,红泥膜沼气猪尿降解工程能达到尿水污染物减排90%的目标。并提出工厂化设计的红泥膜沼气池,应设置一套排出沼气自动化装备,自动化排出沼气,防止暴膜安全事故的发生。指出了红泥膜沼气猪尿降解工程优缺点,缺点是大型养殖场污水未达标排放,应增加曝气生物滤池和填料等环保设施,能达到猪尿减排90%的目标。(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许翊冉,单春花,冯曼,王亚男,李彦猛[3](2019)在《冀北山区规模化猪场春季温热环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我国冀北山区(宽城、滦平、承德县)规模化猪场猪舍春季温热环境,试验选择4个规模化猪场(场A、B、C、D)中的仔猪舍和肥育舍(共8个)进行温湿度和风速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除场B肥育舍外的7个猪舍温度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变化规律,而相对湿度的变化恰好相反;8个猪舍均有9 h以上的时间处于最适温度范围(20~25℃)内,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场A仔猪舍06:30(74.33%),相对湿度最低值出现在场B肥育舍00:00(18.14%),除场A仔猪舍和肥育舍以外的6个猪舍相对湿度均低于70%,场D仔猪舍和场C肥育舍内风速均为0。说明春季猪舍环境与猪群类型、猪舍建筑特点和饲养管理方式相关;冀北山区早春气候变化频繁,温度较低,是猪场环境调控的关键时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2期)

路超,田向学,李富强,任卫科,郑丽[4](2019)在《2016—2018年天津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2016—2018年天津地区规模化猪场流行的猪腹泻病主要病原,试验共采集腹泻样品1 519份,应用RT-PCR的方法进行病原检测,检测病原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对样品的PEDV、PDCoV、TGEV和RV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并按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及猪群腹泻病原混合感染和单一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EDV是导致天津地区猪群发病的主要病原,2016,2017,2018年阳性率分别为56.60%、45.44%、55.78%;其次为PDCoV,阳性率分别为25.24%、26.64%、33.33%;TGEV阳性率分别为7.46%、5.98%、7.48%;RV阳性率分别为5.54%、5.27%、5.10%。统计不同地区腹泻病毒的感染情况,发现宁河区的PEDV阳性率较高,为13.03%,静海区的TGEV阳性率是2.17%;RV和PDCoV在宝坻的阳性率较高,分别是1.38%和8.10%。PEDV和RV在春季高发,阳性率是60.06%和5.91%;TGEV在夏季阳性率较高,为7.33%;PDCoV在秋季阳性率较高,为40.06%。在被检样品中,混合感染病例占6.91%(105/1 519),其中PEDV和RV混合感染率最高,为2.11%(32/1 519)。说明天津地区猪腹泻病病原种类多且感染情况复杂,给该地区猪场的腹泻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2期)

纪英杰,沈根祥,徐昶,周忠强,王振旗[5](2019)在《典型季节规模化猪场氨排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典型季节规模化猪场主要污染环节的氨排放特征,通过高分辨率在线监测设备对上海典型某规模化猪场的肉猪养殖棚舍与堆粪棚的氨浓度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主要环节典型季节的氨排放通量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肉猪养殖棚舍夏秋两季平均氨浓度水平分别为3.31±0.31 mg·m~(-3)和4.91±0.56 mg·m~(-3),而堆粪棚夏秋两季氨浓度水平分别为6.26±1.57 mg·m~(-3)和3.19±0.61 mg·m~(-3)。肉猪棚舍夏秋两季氨浓度日小时范围分别为2.9~3.7 mg·m~(-3)和3.8~5.5 mg·m~(-3),即夏季肉猪棚舍氨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要受温度、畜禽活动强度的影响;秋季肉猪棚舍氨浓度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主要受9:00—15:00机械通风运行模式的影响。肉猪养殖棚舍夏秋两季的氨排放通量分别为10.12±0.96 g·d~(-1)·头~(-1)和7.07±1.58 g·d~(-1)·头~(-1),堆粪棚夏秋两季氨排放通量分别为2.99±0.69 g·d~(-1)·头~(-1)和0.89±0.31 g·d~(-1)·头~(-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夏季,通风量是影响肉猪养殖棚舍氨排放通量的主导因素,而在秋季,氨排放通量则更多地受到温度与湿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锦余,陈正波,汤海林,冷电波[6](2019)在《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笔者2018年10-12月曾参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组,在湖南某市检查非洲猪瘟防控情况,走访了数十家养猪场,并与猪场人员做了广泛、细致的交流,发现猪场在生物安全措施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与对策。(本文来源于《今日养猪业》期刊2019年06期)

赵海忠,李良华,宋忠旭,孙华,彭先文[7](2019)在《规模化猪场猪瘟病原与抗体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规模化猪场猪瘟野毒感染情况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分别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对某场72份猪扁桃体样和419份血样进行了猪瘟病原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场无猪瘟野毒感染;种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高于90.3%、离散度低于33.1%,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理想;保育猪猪瘟抗体阳性率仅为79.3%,离散度达到50.4%,抗体水平参差不齐,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母猪猪瘟抗体阳性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张志国[8](2019)在《规模化猪场消毒措施及注意事项》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规模化猪场消毒灭源措施及注意事项,以彻底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的扩散和蔓延。(本文来源于《湖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张夏平,吴丹,刘冬冬,张秋颖,李伟[9](2019)在《规模化猪场疫病净化主要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日益壮大,相应的问题也不断衍生开来。由于规模化养猪的养殖集中,密度大,在经过长时期的养殖阶段,各种病原体微生物就会在养殖场环境及周围环境中孳生,导致疫病很容易大范围的扩散,会严重威胁着猪群的健康生长,并给养殖户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猪行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强化规模化猪场疫病的防控措施,对于推进养猪行业的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兽医导刊》期刊2019年21期)

袁橙,魏冬霞,解慧梅,赵永旺,戴建华[10](2019)在《黑水虻幼虫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黑水虻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处理不同含水量猪场粪污的效果,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25℃、28℃和30℃叁种饲养温度,将育肥舍干清粪含水量调整为70%、75%和80%后接种4日龄幼虫,以不接种幼虫的不同含水量粪便作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幼虫的体重和体长变化、粪便减重率、猪粪形态和臭味变化。数据分析显示,处理中含水量为75%的粪便内幼虫体重、体长和粪便减重率高于含水量70%组(P<0.05)。同时发现,同样含水量条件下28℃和30℃组处理粪便的效率优于25℃组,在第3~7天28℃组和30℃组间幼虫体重和体长差异不显着(P<0.05),在9天之后30℃组幼虫体重显着低于28℃组(P<0.05),但组间体长差异并不显着(P<0.05)。在第9天(含水量70%和75%组)或第11天(含水量80%)后,幼虫停止生长,粪便臭气强度明显降低且减重明显。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8℃~30℃、粪便含水量为75%时猪场育肥舍粪污处理效率较高,粪便在第10天后即可结束处理。该方法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处理成本低、易于推广运用等优点,可在降低畜禽粪污排放成本和减少养殖污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规模化猪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研究如何直接将猪尿或沼液降解成无污染的可排放水,即猪尿或沼液降解工艺应用以及减排效果。研究表明:红泥膜沼气猪尿降解工程工艺为:尿水预处理→预处理暂存池→红泥膜沼气池→好氧池→净化池→氧化塘(或鱼塘、人工湿地)→达标排放。净化池后尿水污染物平均降解率85.46%,氧化塘后尿水污染物平均降解率92.32%,红泥膜沼气猪尿降解工程能达到尿水污染物减排90%的目标。并提出工厂化设计的红泥膜沼气池,应设置一套排出沼气自动化装备,自动化排出沼气,防止暴膜安全事故的发生。指出了红泥膜沼气猪尿降解工程优缺点,缺点是大型养殖场污水未达标排放,应增加曝气生物滤池和填料等环保设施,能达到猪尿减排90%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规模化猪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禹.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利用模式解析[J].猪业科学.2019

[2].肖和良.对规模化猪场猪尿降解工艺应用以及减排效果的研究[J].猪业科学.2019

[3].许翊冉,单春花,冯曼,王亚男,李彦猛.冀北山区规模化猪场春季温热环境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4].路超,田向学,李富强,任卫科,郑丽.2016—2018年天津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5].纪英杰,沈根祥,徐昶,周忠强,王振旗.典型季节规模化猪场氨排放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6].张锦余,陈正波,汤海林,冷电波.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养猪业.2019

[7].赵海忠,李良华,宋忠旭,孙华,彭先文.规模化猪场猪瘟病原与抗体检测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9

[8].张志国.规模化猪场消毒措施及注意事项[J].湖北畜牧兽医.2019

[9].张夏平,吴丹,刘冬冬,张秋颖,李伟.规模化猪场疫病净化主要措施[J].兽医导刊.2019

[10].袁橙,魏冬霞,解慧梅,赵永旺,戴建华.黑水虻幼虫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的试验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9

论文知识图

2 规模化猪场建造微生态发酵床须...规模化猪场布局图规模化猪场布局图规模化猪场高管EMBA高级研修班(第...规模化猪场弓形虫病(AG一ELIsA)...技术参考猪丹毒——古老的传染病是否从中国...

标签:;  ;  ;  ;  ;  ;  ;  

规模化猪场论文_王怀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