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宽带网络点播系统

多媒体课件宽带网络点播系统

一、多媒体课件宽带网点播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崔妲[1](2019)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以沈阳市L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这个名词也已走入教育领域,逐渐融入到各类学科的教学当中。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为旅游及相关行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专业,因其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与日常生活热点问题结合紧密等特性,更应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该专业现代化教育。在国家职教及信息化政策的倡导与支持下,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已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建设不均衡、师生信息素养不高等问题。如何改善信息化教学现状,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推进该专业信息化教学发展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理论,并结合教育实习观察,通过阅读文献、教育访谈及调查问卷等方式研究了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情况,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该专业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本论文分为七个部分来阐述所研究的问题: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阅读文献,对国内外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综述,界定核心概念,确定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通过文献阅读,阐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为调查设计及设计指标分析;第四部分通过样本学校教师访谈、调查问卷并结合教育实习观察,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实践情况的分析发现该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软硬件建设失衡、教学资源库开发不足、培训力度及效果不佳、师资力量薄弱、师生信息素养偏低等问题;第六部分针对上述具体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均衡软硬件建设、整合专业资源提高资源库质量、优化培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等相应提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对策。第七部分为结论、不足与展望。

蒋博雅[2](2016)在《高校集控式录播云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秉承“全民教育、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营造“多元、灵动、雅致”的校园文化,各高校提出了建设集控式录播管理系统的建设规划,通过最终方案的设计与部署实现各高校高清教学资源录制常态化、教学督导监控常规化、优质资源生成便捷化,推动学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改革与创新。全国各高校虽然呈现出积极构建校园集控式录播的态势,但基于高校现有的学校教育网络对于大规模并发的承受能力、建设资金以及后期维护和系统安全稳定性考虑,还亟需找到一个专业解决方案。本论文根据当前高校质量建设工作的需要及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提出录播云解决方案。该录播云解决方案是基于系统性能高稳定性、高安全性的纯嵌入式录播系统提出的。以集控式视频资源管理平台为云应用核心,基于现有校园网络实现对多台录播主机的远程管理与维护、安防监控与教学督导监控、考试过程监控、对接教务排课系统的自动课堂录制、跨校区视频直播与教学互动、教学视频资源分布式汇聚与点播等功能。本研究打破了“先建硬件,后建软件平台”的分离设计模式,同步设计硬件支撑系统及与之无缝对接的软件应用云平台。依托先进的嵌入式录播主机为前端设备,结合分布式视频资源存储与点播服务,集控式教学视频资源应用云平台构建“课程录制与直播+视频资源管理+远程互动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的一体应用环境。针对云录播系统的特点,以大规模云端直播与云端录制情况下并发量的解决作为系统关键点提出了解决方案。对于广外教育云大规模并发流媒体能力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各个模块的特点和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相应的部署解决方案和方案部署需求。最后为了验证广外平台的运行性能,即在多用户同时操作的状况下,系统的反映情况,对广外承受并发压力程度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证实广外平台符合预期的性能标准,为集控式录播云系统在广外的建设和实施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朱静静[3](2014)在《云南边境民族学校与社区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从公共文化服务设定的价值目标看,公共文化资源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社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与学校共享不仅能够克服边境地缘限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全民共享”;而且丰富了边境民族学校的教育文化资源,支持边境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文化信息资源的教育功能转化,开展公民培育,培养未成年人的文化自觉意识,扶“智”与扶贫并举,推进科教兴边,提升边境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可保证边境地区的“文化安全”。但是,公共文化服务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推进,出现公共文化服务收效甚微的现象,社区与学校教育文化资源“供需失调”。边境社区构建了“县级图书馆—乡镇级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三级服务站点,形成了卫星接收、互联网传输和光盘传播的“天、地、人三网融合”的信息传输模式。各级文化站点配备有完善的基础文化设施,能够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然而,配置到位的大量文化基础设施遭遇闲置浪费,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与此同时,边境民族学校,由于教育文化资源的匮乏,难以支持学校文化基础设施、文化课程和文化活动的发展,难以满足师生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基于自成体系的教育文化资源发展格局,学校与社区如何以资源需求为导向,突破技术等瓶颈制约,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是促进“服务延伸”的主要关注点。根据两次前往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实地调查,分析学校与社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主要存在政策制度、技术、资源内容三方面的困境。进而,针对边境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学校对公共教育文化资源的现实需求,在已有共享途径的基础上,构建宏观层面的理论框架,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中观层面,依赖卫星、互联网、移动存储等模式,提出以乡镇中心学校为中心的文化信息共享策略,“以校领乡”促进学校、社区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与共享。最后从微观个体的角度提出,未成年人要提升参与文化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利用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教学转化,在教学文化的培养中满足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社区民众参与度影响着共享的有效实施。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统筹,推进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务的同时,既填补了公共文化服务中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空白,又促进了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林学明[4](2014)在《福清高山中学数字化校园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学校中普及和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二是推进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建设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以此为平台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已经加大财政投入,中、高等院校都加快了关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且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作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论文以福清高山中学数字化校园为建设背景,以建设发展的眼光对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数字化校园的实现进行了阐述。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应用集成、硬件集群(虚拟化)”的规划建设理念,实现“五个数字化”: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首先分析了福清高山中学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充分支持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数字化校园建设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推进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次分析了福清高山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设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做好整体规划,避免无序建设;要循序渐进,分布实施,做到建设一个、应用一个、成熟一个,完善一个,逐步形成各类技术规范、建设规范和应用规范。再次分析了福清高山中学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系统需求,其功能包括用户及数据管理、信息服务和管理、网上实现教学办公和网络安全管理等,然后分别对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数据中心、一卡通、多媒体教室教学、网络直播和课件存储等几个部分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最后对各大系统运行的综合服务器进行功能性测试,并分析其稳定性。本论文的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完善数字化校园的内容,为国家的中小学示范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提供参考和依据,也为兄弟学校校园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整体的实践指导与参考。

普旭[5](2013)在《我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美国等发达国家愈来愈重视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改造教室,在教室中广泛采用了数字化学习技术,实现教室装备的智能化,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进而达到提升国民素养和国家竞争力的目的。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提出“制定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等全面达标”的要求。教室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场所和构成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教室中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能更具体细致地反映出学校数字化建设的状况,师生信息技术能力也是在教室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所以数字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应用能力要达标,就需要先规范数字化教室的建设、引导师生的信息化应用。那么怎样才能推进数字化教室的建设?怎样才能引导中小学信息化应用出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中小学师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可以参考国外行之有效的数字化教室建设规范,同时结合我国试点省份中小学数字化教室的现状调研,设计出既有一定的国际前瞻性又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数字化教室建设规范,引导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并对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达标提供支持。作者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研究工程中心“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和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成立了“湖北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教室应用现状调研项目组”。以湖北省中小学作为调研试点展开调研,获得湖北省中小学数字化教室建设和应用的第一手可靠数据,了解现状、反映需求并理清未来的优先发展领域与方向,推动全国数字化教室建设与应用的快速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提炼出国外的智慧教室建设规范。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外智慧教室建设规范和智慧教室典型案例,总结提炼出较为全面合理的智慧教室建设规范。(2)对湖北省中小学数字化教室建设情况开展实证调研。依据调研数据分析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现状,并和国外智慧教室建设规范进行对比,理清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室未来发展的方向。(3)设计我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参考国外智慧教室建设规范,并结合湖北省中小学数字化教室建设情况调研,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

朱为民[6](2011)在《现代远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最早应用互联网的领域之一。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把学习过程放到网络上来,开发了许多完整、实用的远程教学系统,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利用成熟的Web技术,各类教育机构可以构建自己的Intranet系统,将机构中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置于Web数据库中和服务器上,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浏览器,“学生”可以进行课件学习,进行模拟的远程实验,提交作业和参加考试;“教师”可以答疑、批改作业和了解考试情况。本文首先介绍了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然后分析研究了目前的远程教学系统和远程学习资源的特点。其次,介绍了远程教育系统的详细需求,通过需求分析得出远程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和功能特点。接下来本文针对远程教育系统的需求进行了系统的详细设计,采用UML建模方式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概要设计。根据系统的概要设计本文接下来介绍了系统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实现。文章的后一部分是关于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描述了设计思想和门户的体系结构;详细划分和设计了门户系统的功能模块;探讨了与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密切相关的网络应用和学习资源或服务的管理。最后,研究和分析了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

王嵩[7](2010)在《P2P媒体服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6月,中国网民和宽带用户规模均已至世界首位,网络视频用户超过2亿。宽带用户规模的急剧扩大极大推动了宽带网络的应用需求,媒体服务业务作为宽带网络的重要应用,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蕴育出巨大的商机,对媒体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媒体服务系统中媒体数据的存储、分发与共享是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共享的P2P技术在此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现有P2P技术有三种典型体系结构:集中目录式结构,缺点是易造成单点故障,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网络应用;纯P2P网络结构,缺点是信息搜索效率较低,带宽消耗大,易造成网络拥塞甚至不稳定,不能提供QOS保证;混合式P2P网络结构,缺点是对超级节点依赖性大,容错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P2P架构的媒体服务系统,实验床上的实际测试表明,多级P2P架构具有较好的服务性能。此架构中有五类分布式P2P节点:中心媒体节点(CMS)、目录服务节点(DS)、边缘媒体节点(EMS)、媒体分发缓冲节点(MDC)和媒体终端节点(HMT)。五类节点组成了双层P2P网络:城域网P2P媒体数据存储分发网络与驻地网P2P媒体数据存储、分发与服务网络,提供媒体数据的部署/缓存、存储、分发与共享等功能。在第一层(城域)P2P网络中,利用基于Kautz图拓扑的结构组织各分布式节点,在第二层(驻地)P2P网络中,利用边缘媒体节点(EMS)的双重特性结合媒体终端节点(HMT)的特殊服务性能,提供QOS保证,同时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整体服务性能。理论分析和验证实验均证明多级P2P架构所体现的优越性及先进性。在多级P2P媒体数据分发服务网络中,对媒体数据进行一定策略的部署/缓存,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数据共享效率及服务性能,现有的数据部署/缓存方法,大都基于某一特定环境实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P2P网络来说,暂未有显着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级P2P网络中媒体数据的部署/缓存方法,该方法基于网络中媒体数据的请求特性,并结合各分布式节点的行为统计结果,在分析得出数据的生命周期、衰减状态等基础上,给出数据的缓存期望值和定位节点,最终实现数据的部署/缓存,可以达到全网范围内较为高效的数据分布,提供较高效率的数据共享功能,并明显提高了统的服务性能。实验床上的实际测试表明在多级P2P数据分发与服务网络中,应用此数据部署/缓存方法,会显着提高系统的服务性能。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级P2P网络中的媒体数据请求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参数及各相关变量及函数定义,作为数据部署/缓存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几个关键方法的研究成果之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P2P媒体服务原型系统-基于多级P2P架构的视频多媒体点播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各分布式节点及主要业务流程。在CNGI(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上部署了200个节点,添加了必要的支撑环境以后,验证系统成功完成了试运营。验证系统的实际测试数据证明了本文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及先进性。

朱方来[8](2008)在《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数字校园”是建立在开放式信息平台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教育资源优化与共享,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的一个网络环境。“数字校园”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而是要全面建立起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在互联网空间中,建立起虚拟校园,实现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效益。本文以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的建设为研究目标,以解决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技术设计问题为线来研究数字校园建设问题,其意义主要体现在:1、认清学院对数字校园的需求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研究,弄清学院各部门对数字校园的具体需求情况。掌握各部门的数据结构和数据限制,掌握各部门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研究各部门间的数据关系和数据间的共性和异性、数据操作需求、数据安全需求和用户权限需求。2、进行技术筹备和资源筹备对数字校园进行研究,首先要研究数字校园的建设模式和体系结构,以及建设的技术和涉及的资源等内容。对数字校园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技术需求进行筹备和对数字校园中的资源进行筹备。3、解决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涉及数字校园中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建设研究可以预先侦知数字校园建设中要碰到的问题而加以规避,以减少建设过程中不应有的损失。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建设的必要性、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对URP模式下数字校园建设的设计思想、层次结构、总体结构、门户层、业务系统层、应用组件层、应用平台、基础技术平台、公共平台、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论证系统和功能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建立了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的基于URP的结构模型;最后针对数字校园中的关键应用模块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网上办公与公共网络服务系统、校园卡系统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对它们的建设目标、工作流程和功能模块进行了研究。总结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数字校园的建设必须依托于本校的实际应用需求。2、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的建设已应该按URP模式,采用松散耦合结构,统一设计,分步建设。3、数字校园的建设应以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以应用系统的建设为重点,以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为目标进行展开,减少数据冗余,减少不同系统的功能重叠,达到功能共享,数据与应用系统相对独立,从而建设一个适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先进的、经济的、实用的,集网络教学、网上学习、网上办公,网络化管理和网络服务于一身的数字校园信息化平台,提高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系统间的资源共享,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黄文锋[9](2008)在《基于组播的E-Learning远程教学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以及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兴起,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网络教学系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记和背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E-Learning远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市场,各个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市场。基于组播的E-Learning远程教育是当今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其具有许多单播和广播系统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享受组播带来的技术更新的同时更应被注意到的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在基于组播的远程教学系统的建设中,组播安全,知识资产安全保护等等必须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基于组播的E-Learning远程教育的各个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远程教育系统模型和安全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智能卡登陆、组密钥管理、数字指纹技术、源认证技术等技术解决了包括非法登陆、学习内容被窃听、教学资源的版权保护、组发送数据开放造成接收到错误的数据等相关的安全问题。作者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介绍了E-Learning远程教育、组播等相关知识,并分析了E-Learning远程教育、组播等存在的相关安全问题。2、详细分析了基于组播的E-Learning远程教育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3、设计一套E-Learning远程教育系统,可以基本实现现在远程教育的各项功能。4、综合基于组播的E-Learning远程教育的安全问题及其系统提出一套E-Learning远程教育安全管理模型。

杨鹏鹏[10](2008)在《远程教学系统在党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中央2003年4月份召开了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会议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扩大干部培训规模,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培养跨世纪领导人才,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战略课题。党校教研队伍是党校干部教育的一线战斗部队,为了完成干部教育任务,不仅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精干的教学管理指挥部门,还需要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的装备部门。作为一位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骨干教师,在工作中深刻地体会到现代远程教学在党员干部培训中的优越性,但因党校系统远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基层党校,由于多种原因,比如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从理论和技术角度对远程教学体系的建设还不到位、不成熟,因而也导致应用中的局限性。在此,以近年来本校的远程教学建设应用和发展为例,对党校远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作一浅略探讨。其目的是提出多媒体远程课堂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校园网建构方案,建立“天地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学系统,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基层党校的教学改革,为党校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远程教育的基层应用和党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点借鉴作用。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支持下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党校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种类型,远程教育利用最先进的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轻松的建立起合乎成人学习特征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创造性,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才能达到远程教育培养党校学员创新精神和提高能力素质的目标。其次,从技术方面,通过分析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系统的网络结构、硬件构成和软件系统,了解党校远程教学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寻找不足,遵循党校教育规律,以构建远程教学系统,实现全国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研究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如流媒体技术、VOD技术的理论和特点,分析了多媒体远程课堂特点,探讨了流媒体技术支持下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建设的可能性。最后,在具体应用研究中,分析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九年来在党校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表明深入开发远程教学应用领域的迫切需要。以我校远程教学系统为例,论述了采用数据库、流媒体技术和IP组播技术相结合,能够较好地解决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中传输问题,克服了传统文件下载传输方式的不足,实现了视频节目的实时流式传输,满足了学校师生通过软件检索视频节目信息、点播视频节目和实时收看所点播视频节目的需要,以及学员点播教学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需求,实现了由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接收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在局域网上发布、网络信息和教学课件资源以数字化模式进入到每个教室、开展多媒体远程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共享资源、天地网合一的完善校园网系统。市县党校可以参照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根据各自的情况建设多媒体远程系统实施教学,从而实现党校远程教学的最优化。网上党校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更加开放的,双向交流更充分的,能够面向个人用户提供自主学习、面向区县党校提供资源共享的系统。针对研究结论中交互性不高、学习支助服务系统较陈旧的弱点,作为党校远程网络的进一步应用,将继续建设“网上党校”远程教学系统,培养学员“终身学习”理念。总之,对于各级党校来说,远程教学建设既是一个新的事物、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同时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地方党校对远程教学建设工作的态度和行动都是非常积极的,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要共同努力,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办好远程教学,真正使远程教学体系日趋完善。

二、多媒体课件宽带网点播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课件宽带网点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以沈阳市L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成果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教学
        (二) 信息化教学
        (三)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四)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化教学
        (一)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
        (二) 教师是信息化教学中的促进者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化教学
        (一) 情景创设与信息化教学
        (二) 协作与信息化教学
        (三) 会话与信息化教学
        (四) 意义建构与信息化教学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化教学
        (一) 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开发
        (二) 信息化教学协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形态
    四、混合式学习理论与信息化教学
第二章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调查设计与分析
    一、样本学校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原则
        (三) 调查对象
        (四) 调查方法
        (五) 调查设计编制
    三、调查指标分析
        (一) 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建设要求
        (二) 信息化教学软件资源建设要求
        (三) 信息化教学实施要求
        (四) 师生信息技术能力要求
        (五) 信息化教学管理要求
第三章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现状
    一、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一) 多媒体设备配置与旅服专业仿真实训教室配置情况
        (二) 师生计算机配置比例
        (三) 校园网络覆盖情况
    二、信息化教学软件资源建设情况
        (一) 旅服专业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二)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软件的建设
        (三) 师生交流平台建设
    三、信息化教学实施情况
        (一) 多媒体设备及仿真实训教室的使用情况
        (二) 信息技术软件及资源的使用情况
        (三) 教学方式及方法的选择情况
        (四) 师生信息化教学态度及效果
        (五)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评价
    四、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情况
        (一) 教师年龄及教龄
        (二) 教师信息技术软件熟练程度情况
        (三) 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情况
        (四) 教师参加信息技能培训情况
        (五)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情况
    五、信息化教学管理情况
        (一) 信息化规章制度的建设及专人领导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二)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障碍及需求
        (三) 信息化软硬件设施运营维护情况
第四章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与专业层面
        (二) 教师层面
        (三) 学生层面
    二、信息化教学实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学校与专业层面
        (二) 教师层面
        (三) 学生层面
第五章 提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水平的对策
    一、学校与专业层面
        (一) 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突出领导组成员作用
        (二) 信息化硬件实力建设与软件实力建设双管齐下
        (三) 整合专业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库质量及应用程度
        (四) 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提升培训效果
        (五) 加强旅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二、教师层面
        (一) 加深信息化教学理念的理解,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及评价
        (二) 全面提升旅游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学生层面
        (一) 提高专业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二)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第六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二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三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情况简介

(2)高校集控式录播云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分析
        1.1.1 高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分析
        1.1.2 互联网模式的新信息化环境下IT新趋势
        1.1.3 信息化环境变化
        1.1.4 高校信息化发展特点与趋势
    1.2 研究现状
    1.3 高校录播系统建设与应用面临的问题
    1.4 云录播系统优势概述
    1.5 本文的主要任务及工作
第二章 高校录播云解决方案
    2.1 高校录播云方案
        2.1.1 录播设备远程管理与维护
        2.1.2 安防监控与考试过程监控
        2.1.3 教学督导监控
        2.1.4 自动课堂教学过程录制
    2.2 方案预期实现的目标
    2.3 方案设计遵循原则
    2.4 方案采用技术简介
        2.4.1 选用国内领先的嵌入式录播设备
        2.4.2 应用平台提供多项国内领先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控式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
    3.1 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功能介绍
        3.1.1 应用功能结构图
        3.1.2 设计理念
    3.2 应用云平台应用场景介绍
        3.2.1 微课制作与应用
        3.2.2 集中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
        3.2.3 多用户端兼容访问
        3.2.4 校园电视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技术特点
    4.1 录播系统技术特点
    4.2 录播云教室
        4.2.1 标准录播教室
        4.2.2 云录播课室
        4.2.3 精品微课资源制作室
        4.2.4 简易录播课室
        4.2.5 在线监考课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关键技术设计
    5.1 大规模云端直播与云端录制情况下并发量的解决
        5.1.1 录播主机的高低码流录制与直播技术
        5.1.2 分校区部署VOD服务器
        5.1.3 实时直录、前端录制视频定时传输相结合
    5.2 广外教育云大规模并发流媒体能力层解决方案设计
        5.2.1 现状分析
        5.2.2 组成模块
        5.2.3 广外教育云流媒体服务层方案说明
    5.3 广外平台并发压力测试
        5.3.1 测试目的
        5.3.2 测试方式
        5.3.3 测试预期值
        5.3.4 测试环境准备
        5.3.5 测试流程
        5.3.6 并发测试
        5.3.7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云南边境民族学校与社区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云南边境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面临严峻形势
        2. 社区“服务延伸”如何与学校“需求”对接
        3.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问题
    (二) 已有研究基础
        1. 云南边境文化安全的相关问题
        2. 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务在边境地区推进的相关研究
        3. 信息时代学校与社区文化资源的互动
        4. 社区文化信息资源支持学校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 选点依据与问卷研制
    (四) 研究方法
一、 边境民族学校临近社区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务现状
    (一) 县级图书馆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现状
    (二) 乡镇文化站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现状
    (三) 村级农家书屋的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及使用情况
    (四) 社区其他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情况
二、 边境民族学校文化资源的配送及应用
    (一)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 学校文化课程资源建设
    (三) 学校文化活动
三、 信息共享困局:学校与社区各自为阵
    (一) 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为学校共享
        1. “文化共享”工程进学校
        2. 社区文化资源进课堂
        3. 社区文化站点为学生提供校外学习平台
    (二) 学校文化资源对社区开放
        1. 学校基础设施开放
        2. 学校人力资源开放
        3.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放
四、 影响因素:基于内容、技术与制度的分析
    (一)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制约
        1. 资源的普适性与地方性
        2. 资源内容的更新
        3. 资源的针对性
        4. 资源的宣传
    (二)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障碍
        1. 资源传输标准不统一
        2. 资源的个性化平台缺失
        3. 资源教学转化的技术水平低
    (三) 学校与社区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制度瓶颈
        1. 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合作意识淡薄
        2. 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制度监管不透明
        3. 资金分配与保障制度不健全
        4. 缺乏共享实施效果的评估与保障
五、 步出困局:“文化安全”视野下的共建共享策略
    (一) 宏观层面:文化信息化服务的内容构架
        1. 支持与保障系统
        2. 文化资源系统
        3.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二) 中观层面:以乡镇中心校为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策略
        1. 以乡镇中心校为共享中心的依据
        2. 以乡镇中心校为共享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基础
        3. 以乡镇中心校为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三) 微观层面:个体参与文化共享的策略
        1. 培养未成年人的参与意识
        2. 教师培养课堂教学文化
        3. 提高社区民众的参与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福清高山中学数字化校园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数字化校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数字化校园的来源
        1.3.2 数字化校园的国外发展情况
        1.3.3 数字化校园的国内发展情况
    1.4 高山中学新校区数字化建设背景及现状
        1.4.1 校园数字化建设的背景
        1.4.2 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4.3 系统的规划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文章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
    2.1 总体性概括
        2.1.1 设计性
        2.1.2 先进性
        2.1.3 可靠性和安全性
        2.1.4 开放性
        2.1.5 运行系统实用性
        2.1.6 管理性和维护性
    2.2 总体架构设计
    2.3 系统组成原理
    2.4 系统工具分析
        2.4.1 开发工具、语言
        2.4.2 系统构架分析
    2.5 基于Web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2.6 基于Web的数字化校园系统网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福清高山中学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功能设计
    3.1 管理用户
        3.1.1 电子身份
        3.1.2 身份认证
        3.1.3 用户注册
        3.1.4 校园一卡通
    3.2 数据管理
        3.2.1 数据存储
        3.2.2 数据备份
    3.3 信息管理
        3.3.1 信息分类
        3.3.2 管理信息系统
    3.4 信息服务
        3.4.1 信息发布
        3.4.2 决策支持
    3.5 网上办公
        3.5.1 网上自动化办公
        3.5.2 网络办公环境
    3.6 网上教学
        3.6.1 教学资源
        3.6.2 教学平台
        3.6.3 数字图书馆
    3.7 安全管理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数据中心的构建
    4.1 数据中心架构核心的设计
    4.2 数据整合的模块
    4.3 数据交换的实现原理
    4.4 数据的整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校园功能的实现
    5.1 体系结构
    5.2 系统框架的实现
        5.2.1 客户层的实现
        5.2.2 Web基层的实现
        5.2.3 Web应用层的实现
        5.2.4 数据层实现
    5.3 数字校园的实施步骤
        5.3.1 校园网网络完善与整合建设
        5.3.2 查询系统公共数据库
        5.3.3 统一身份的认证
        5.3.4 网络教学
    5.4 校园一卡通系统
        5.4.1 一卡通应用范围
        5.4.2 一卡通的功能
        5.4.3 一卡通缴费的应用
        5.4.4 一卡通现系统应用
        5.4.5 一卡通的其他应用
        5.4.6 一卡通扩展性
    5.5 多媒体教室的子系统
        5.5.1 多媒体教室的组成
        5.5.2 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5.6 课堂教学视、音频信号采集子系统
    5.7 录播子系统
    5.8 网络实时直播、点播子系统
    5.9 课件的存储
        5.9.1 造成数据丢失原因
        5.9.2 技术方案的实施
        5.9.3 系统的设计图
        5.9.4 系统结构的说明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的环境和系统测试的方法
        6.1.1 系统测试的环境
        6.1.2 测试的方法
    6.2 WebGIS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的服务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我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关键概念辨析
        1.3.1 教室
        1.3.2 教室发展阶段
        1.3.3 智慧教室的提出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实施方案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实施方案
2 国外智慧教室典型案例及建设规范
    2.1 国外智慧教室典型案例
        2.1.1 加拿大智慧教室典型案例
        2.1.2 日本iJapan智慧教室构想
        2.1.3 美国智慧教室典型案例
        2.1.4 国外智慧教室典型案例特征提取
    2.2 美国智慧教室建设规范
        2.2.1 《LACCD AV Smart Class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洛杉矶社区学院学区视音频智慧教室信息技术标准》)
        2.2.2 《A Resource Guide Identifying Technology Tools for Schools》(国家教育技术董事协会和NASTID的《学校技术工具的资源指南》)
    2.3 本章小结
3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现状试点调研
    3.1 试点学校智慧教室调研数据采集
        3.1.1 调研方法
        3.1.2 调研指标体系及问卷设计
        3.1.3 调研过程
        3.1.4 数据预处理
        3.1.5 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3.2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环境建设现状
        3.2.1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环境建设基本情况
        3.2.2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环境建设水平测算
        3.2.3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环境建设水平差异分析
    3.3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软件资源建设现状
        3.3.1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软件资源建设基本情况
        3.3.2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软件资源建设应用水平测算
        3.3.3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软件资源建设水平差异分析
    3.4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保障现状
        3.4.1 湖北省中小学智慧教室保障现状基本情况
        3.4.2 不同类别及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4 我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的设计
    4.1 我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框架设计
        4.1.1 建设规范框架设计原则
        4.1.2 建设规范框架设计内容
    4.2 我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细化设计
        4.2.1 建设规范细化设计原则
        4.2.2 建设规范细化设计内容
    4.3 我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深化整合
        4.3.1 建设规范深化整合方法
        4.3.2 建设规范深化整合内容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1.1 研究创新之处
        5.1.2 研究的不足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现代远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1.1.1 远程教育
        1.1.2 系统建设目标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1.2.1 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
        1.2.2 门户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需求
    2.1 系统概述
    2.2 关键技术分析
        2.2.1 多级服务器结构
        2.2.2 分布式服务器集群
        2.2.3 多服务器热备份结构
        2.2.4 多种服务器重定向策略
        2.2.5 局域网代理转发结构
        2.2.6 高强度的数据加密和安全性
    2.3 网络实时课堂系统
        2.3.1 网上辅导
        2.3.2 电子会议室/分组讨论
        2.3.3 虚拟大课堂
        2.3.4 虚拟研讨会
        2.3.5 网上广播
    2.4 课题直播和录播系统
        2.4.1 功能描述
        2.4.2 系统特点
    2.5 门户平台系统
        2.5.1 用户管理
        2.5.2 文件管理
        2.5.3 异步交流
        2.5.4 搜索引擎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程学习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分析
        3.1.1 注册登录(register and login)
        3.1.2 教程模块(teaching module)
        3.1.3 作业模块(exercise module)
        3.1.4 答疑模块(answer module)
    3.2 数据库设计
    3.3 数据字典
    3.4 数据库关系
    3.5 面向对象分析
        3.5.1 类列表
        3.5.2 类
        3.5.3 类数据成员描述
        3.5.4 成员函数定义
    3.6 UML 建模
        3.6.1 UML 建模简介
        3.6.2 本系统UML 建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远程学习系统的实现
    4.1 用户登录系统
    4.2 学生工作区模块的实现
    4.3 教师工作区模块的实现
    4.4 教务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5 远程学习应用实例介绍
    4.6 远程学习门户运行示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
    5.1 系统测试范围
    5.2 系统测试过程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P2P媒体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概述
        1.2.1 媒体服务
        1.2.2 P2P技术
        1.2.3 应用前景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2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3.3 本文章节结构
第2章 研究现状与项目背景
    2.1 研究现状
        2.1.1 媒体服务业务应用发展现状
        2.1.2 P2P技术
        2.1.3 分布式节点组织方法
        2.1.4 媒体数据部署/缓存方法
    2.2 项目背景
        2.2.1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
        2.2.2 CNGI基于P2P的视频多媒体点播系统
第3章 多级P2P架构及分布式节点结构与实现
    3.1 引言
    3.2 分布式多级P2P结构
    3.3 基于Kautz图的DHT方法组织节点
    3.4 分布式节点的实现方法
        3.4.1 中心媒体节点CMS
        3.4.2 媒体分发缓存节点MDC
        3.4.3 边缘媒体节点EMS
        3.4.4 目录服务节点DS
        3.4.5 架构及功能测试
第4章 数据部署/缓存方法
    4.1 引言
    4.2 媒体终端节点数据请求模型
        4.2.1 研究媒体数据请求模型的意义和作用
        4.2.2 媒体数据切块方法
        4.2.3 数据请求特点分析及模型中主要参数确定
        4.2.4 建立数据请求模型
    4.3 数据部署/缓存方法
        4.3.1 数据部署/缓存的意义和作用
        4.3.2 数据部署/缓存方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4.3.3 数据部署/缓存模型
        4.3.4 数据部署/缓存的一般流程
    4.4 多级P2P架构下数据部署/缓存应用
        4.4.1 多级P2P网络数据部署/缓存的拓扑结构
        4.4.2 各分布式节点在数据部署中的作用及组织机制
        4.4.3 系统中的应用介绍
        4.4.4 资源搜索定位方法
    4.5 验证系统测试
第5章 P2P媒体服务系统搭建及测试
    5.1 P2P媒体服务系统搭建
        5.1.1 系统结构
        5.1.2 系统主要功能
    5.2 主要业务流程
        5.2.1 P2P媒体数据服务(点播业务)
        5.2.2 其他主要相关业务流程
    5.3 系统测试及数据分析
        5.3.1 系统测试平台
        5.3.2 功能及业务流程测试
        5.3.3 系统性能测试及模型验证
        5.3.4 测试数据分析及结论
第6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用户测试手册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8)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论文研究目标
    1.2 数字校园发展现状
    1.3 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数字校园概述
    2.1 数字校园概念
    2.2 数字校园体系结构
    2.3 数字校园建设技术
        2.3.1 网络技术
        2.3.2 多媒体技术
        2.3.3 数据挖掘技术
        2.3.4 数据库技术
    2.4 数字校园层次结构
    2.5 数字校园URP建设模式
    2.6 数字校园的功能
    2.7 数字校园的特点
    2.8 数字校园的特征
    2.9 数字校园与传统校园比较
    2.10 校园信息管理系统
    2.11 校园卡系统
第3章 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3.1 数字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3.1.1 数字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1.2 数字校园是我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
    3.2 数字校园建设总体目标
    3.3 数字校园建设具体目标
第4章 基于 URP的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设计
    4.1 新校区数字校园建设的设计思路
        4.1.1 总体设计思想
        4.1.2 数字校园层次结构
        4.1.3 总体结构
    4.2 基础设施项目的整合
    4.3 基于WEB服务的URP公共平台设计
    4.4 数据中心设计
        4.4.1 数据中心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4.2 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
        4.4.3 数据中心建设内容及管理
        4.4.4 数据中心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5 数字校园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设设计
        4.5.1 建设目标
        4.5.2 体系结构
        4.5.3 系统功能分析
    4.6 功能应用层结构
        4.6.1 教学资源管理
        4.6.2 网上办公管理
        4.6.3 公共网络服务
        4.6.4 校园卡系统
    4.7 数字校园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5章 数字校园关键模块建设设计
    5.1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建设
        5.1.1 目前的课件制作处理过程
        5.1.2 基于校园网络的E-learning教学环境
    5.2 网上办公与公共网络服务的建设
        5.2.1 网上办公与公共网络服务需求分析及建设目标
        5.2.2 网上办公与公共网络服务功能模块分析
    5.3 校园卡系统的建设
        5.3.1 校园卡建设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
        5.3.2 系统拓扑结构及功能模块分析
        5.3.3 功能模块
    5.4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
        5.4.1 界面库的建设
        5.4.2 数据库与专项管理系统相对独立
        5.4.3 统一身份论证与授权协调问题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组播的E-Learning远程教学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E-LEARNING
        1.1.1 E-Learning 简介
        1.1.2 E-Learning 发展历史及现状
        1.1.3 E-Learning 优势
    1.2 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1.2.1 Internet 的主要威胁
        1.2.2 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
        1.2.3 网络安全防范主要考虑的安全对象和安全机制
    1.3 远程教育安全问题
        1.3.1 客观存在的远程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
        1.3.2 主观存在的远程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
    1.4 常见的校园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4.1 基本防护体系(包过滤防火墙+NAT+计费)
        1.4.2 标准防护体系(包过滤防火墙+NAT+计费+代理+VPN)
        1.4.3 强化防护体系(包过滤+NAT+计费+代理+VPN+网络安全检测+监控)
    1.5 总结
第二章 组播
    2.1 组播
        2.1.1 组播网络的体系结构
        2.1.2 组播转发
        2.1.3 组播协议
    2.2 IP 组播技术的应用
        2.2.1 点对多点应用
        2.2.2 多点对点的应用
        2.2.3 多点对多点的应用
    2.3 IP 组播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2.3.1 网络的异构性导致组播的复杂性
        2.3.2 组播的安全问题根源
        2.3.3 组播通信的安全性
    2.4 如何构建支持组播协议的校园网
    2.5 总结
第三章 E-LEARNING 远程教育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密钥管理
        3.1.1 密钥管理安全性分析及设计原则
        3.1.2 安全可靠的组播密钥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3.2 数字指纹技术
        3.2.1 数字版权问题
        3.2.2 数字指纹的功能、特征及分类
        3.2.3 数字指纹的模型及实现
        3.2.4 数字指纹的攻击及编码分析
        3.2.5 数字指纹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
        3.2.6 研究方向
    3.3 数据源认证
        3.3.1 数据源认证的主要问题
        3.3.2 IP 组播源认证的应用需求及设计原则
        3.3.3 不可否认数据源认证
    3.4 总结
第四章 系统框图
    4.1 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4.1.1 用户需求
        4.1.2 模块设计
        4.1.3 管理员帐号管理
    4.2 主要设计思想
    4.3 功能需求
    4.4 数据流程图
    4.5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5.1 系统总框图
        4.5.2 资源库
        4.5.3 资源库管理系统
        4.5.4 教学系统
        4.5.5 组播系统
        4.5.6 专业教学点
        4.5.7 专业学习点
        4.5.8 自由学员
    4.6 总结
第五章 E-LEARNING 远程教育安全管理模型
    5.1 解决方案
        5.1.1 当前情况分析
        5.1.2 解决方案
    5.2 组播技术实现
        5.2.1 组播地址的获取
        5.2.2 网络环境对组播的支持
        5.2.3 组播选路
    5.3 组播安全
        5.3.1 组密钥管理
        5.3.2 数字版权管理
        5.3.3 组播源认证
    5.4 总结
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远程教学系统在党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研究的有关概念
        (一) 远程教育
        (二) 媒体与技术
    三、研究的现状
        (一) 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二) 国内远程教育现状
        (三) 党校系统远程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四、研究的创新
第二章 党校远程教学的理论支持
    一、建构主义与远程教育关系理论
        (一) 建构主义思想与远程教育的关系
        (二) 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现代远程教育
    二、成人学习理论
        (一) 成人学习原理
        (二) 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三) 成人学习的障碍
    三、三代远程教学理论
        (一) 三代信息技术
        (二) 三代远程教育
第三章 党校远程教学技术支持
    一、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简介
        (一) 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的结构
        (二) 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硬件简介
        (三) 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络软件简介
    二、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一) 流媒体技术
        (二) 视频点播VOD 技术
    三、多媒体远程课堂
        (一) 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概述
        (二) 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特点
        (三) 新一代网络中控系统介绍
第四章 党校远程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远程教学在党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党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 有利于队伍建设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 有利于学员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二、远程教学在党校教育中的地位
        (一) 搞好党校教学的重要手段
        (二) 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 党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支点
    三、远程教学系统课程内容主要来源
        (一) 主要频道课程
        (二)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
    四、天地网合一,实现党校远程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应用
        (一) 天地网合一的远程教学结构
        (二) 天网建设
        (三) 地网建设
        (四) 开展灵活多样的使用形式,实现远程教学的最优化
第五章 党校远程教学评价
    一、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一) 对学习者的评价
        (二) 对学习资源的评价
        (三) 对远程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
        (四) 对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的评价
    二、结论与反馈
        (一) 学员的学习效果较好
        (二) 学习资源丰富
        (三)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规范友好
        (四) 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安全合理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多媒体课件宽带网点播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以沈阳市L校为例[D]. 崔妲. 沈阳师范大学, 2019(08)
  • [2]高校集控式录播云系统研究[D]. 蒋博雅.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3]云南边境民族学校与社区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策略研究[D]. 朱静静. 西南大学, 2014(01)
  • [4]福清高山中学数字化校园研究与实现[D]. 林学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5]我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规范初探[D]. 普旭.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6]现代远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朱为民.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7]P2P媒体服务系统研究[D]. 王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10)
  • [8]黔东南职院数字校园建设研究[D]. 朱方来. 贵州大学, 2008(S1)
  • [9]基于组播的E-Learning远程教学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D]. 黄文锋. 上海交通大学, 2008(12)
  • [10]远程教学系统在党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杨鹏鹏.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多媒体课件宽带网络点播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