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优势,全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针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学生创新创业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共青团服务 创新创业 策略
高职院校需要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自身特长,为创新创业提供内容,创建高职院校共青团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院校共青团服务创新创业队伍。
一、创新高职院校创业服务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促进自身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形式,推动新技术发展,形成创造意识,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个体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生产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潜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身创造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活动。加大推进高校共青团服务进程,促进大学生创业。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高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优势,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推动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各高校需要注重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氛围,各地高校需要积极把握大学生需求,根据共青团服务,推动高校服务制度,推动学生创业政策,建立大学生服务创业综合信息平台,扶持大学生创业,充分利用共青团,加强创业宣传,树立大学生创业典型。如,在别人为就业烦恼时,某高校毕业生自己当起老板。该生在大学时期就关注校园市场动态,一天,该生发现了商机。该生从小喜爱喝牛奶,上大学后,自己买牛奶不方便,该生就想,要是在宿舍也像家里一样,每天都有新鲜的牛奶送上门就好了。该生此时产生了创业的念头,他虽然没有经验,但还是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爱喝牛奶,也欢迎送牛奶到寝室,这个结果让他充满信心,他借助共青团志愿服务,首先动员两个共青团员,三个人清晨配牛奶、送牛奶。虽然过程很辛苦,却能得到同学们认可,自己也有收益,心里感到满足。高职院校需要明确定位创新创业方向,拓展创新创业内容,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奠定基础,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功能。
二、完善高校共青团服务
1.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摸索,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共青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共同推动创业教育健康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材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切实推进创业教育,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营造学生创业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校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加强法律保护意识,加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保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营造学生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为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分析9个注水系统中,果7注水系统存在回流,回流量为5 m3/h,如果通过及时调整注水泵的运行频率,使注水量与注水泵排量吻合,避免出现打回流现象。系统的注水单耗为14.33 kWh/m3,此运行状况按照运行2个月计算,则避免回流可节约电量为10.32×104kW。
2.宣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活动的开展中有重要作用,建立创新创业体系,建立创新创业评价机制,建立相应的机制。根据政策,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投入,在政策制定上,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的目的。突破大学生被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高校学生需要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指导高校学生发展创新创业,引导高校学生发展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线索,引导高职学生亲身体验创业,明确自身能力。同时促进大学生增长经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学条件。高职院校需要整合资源,为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措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创实践基地。组织高职院校进行创业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业过程,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平台。提高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引导高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拓宽教育创新创业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深入宣传,高职院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在专业课程的教育模式下,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挖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潜力,引导高校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产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主要课程进行紧密联合,引导高校学生重视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将教学制度进行完善,实现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时,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性,需要集体中的成员共同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展,需要集体合作才能实现,通过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能够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积累宝贵经验,将自身的能力进行提高。同时,创新创业项目顺利开展,高校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得成功。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时。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展开提供帮助,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提供保障,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较好的培养。
3.加强学生实践创新活动
制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一步深化合作,积极争取政府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逐渐形成与学习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创业教育基地和高校学生创业平台,拓宽学校与创新创业项目在课程建设、创业教育研究、校园活动等领域交流活动。加强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科技等政府机构合作,使学生创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引进创新创业评价工作机制,建立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信息跟踪,收集学生创业信息,把高校学生创业项目质量水平作为评价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标准。
4.深化创新创业实践合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实施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创新活动,做好创新创业活动。加强项目实施创新创业管理过程,加强共青团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确保学生实践训练计划工作实施,加强创新计划的实施,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参与技术创新和创业开发,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使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打造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渗透融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成才发展具有促进、强化作用。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渗透到教育中,与教育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必须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高校需要改变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内容课程内容结合,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乡村地区有别于城市,资金来源有限,主要是靠公共财政支出。但乡村的公共财政支出有限,所以需要“花小钱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平衡进度、成本、质量,需要抓住机会建设出实打实的效果,快速地出效果并不意味着急于求成,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各参建单位以及当地民众的积极性。EPC建造模式合同清晰明确,有效避免责权不清,可以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管理能力,全面协调各方面,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5.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记得之前在家时,每隔六个多月,我和母亲就忙着买回一大堆一模一样的衣服。大家都穿一样的东西比较容易分配,可无畏派截然不同。每位无畏者每月都会购置不同的东西,其中当然包括不重样的衣服。我和克里斯蒂娜跑过狭窄的通道,来到文身店。我们到的时候,艾尔已坐在椅子上,一个瘦小窄肩、身上有文身的地方比没文的地方还多的男人正小心翼翼地在他手臂上文蜘蛛。
6.完善创新创业制度
在高校创新创业培养方面,创新创业制度还存在一些缺点。受到旧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考试制度的考核下,学校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考试制度进行改善,需要引导高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锻炼高校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的实践过程相结合,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主要的课程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将相关的考试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政策的支持下,引导学生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高校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作出贡献。
7.培养创业教育中的创新精神
为了顺应创业核心素养运动,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以创新精神为重要的内容,将创新技能和创业技能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勇于在高校中开展尝试和探索,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以创新创业素养为核心,坚持创新创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趋势,推进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通过高校教育改革,深化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在高校改革目标中,全面理解创新创业理念,在创新创业发展理念中,将创新与创业发展结合起来,明确创新的实用性,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以创新为基础发展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发展,使创新创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扩大创新创业范围,探索具体的创新创业方式,广泛形成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体制,结合具体做法,全面更新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确定主要途径,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语
总之,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引导学生探索具体的创业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扩大教育范围,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全面更新知识体系,确定创新创业主要途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将创新与创业结合,帮助学生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为了解决创新创业中的难题,必须从高校理念和教育体制改革出发,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推进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紧密结合,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娟.“双创”视域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及提升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代联,刘群,赖玉林.新时代电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6):50-51.
[3]朱西括.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和推进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4):74-78.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4-0112-02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ZD2018009)。
作者简介:王春兰,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责任编辑:杨国栋
标签:学生论文; 共青团论文; 能力论文; 高校论文; 高校学生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论文; 团的工作论文; 《现代交际》2019年第14期论文; 2018年度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ZD2018009)论文;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