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楠:对分课堂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李晓楠:对分课堂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近些年来,对高校教学进行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发现无论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还是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传统课堂都有较大局限。在此背景之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为教师课堂精讲、学习吸收知识和学生参与课堂三个环节。对分课堂着重提倡互动和讨论,少教多学。《管理学》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包含的理论较多,实用性很强,再加之管理本身是一项高度灵活性的工作,因此教师在讲授《管理学》时通过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的方式,能让学生在不同思维和观点的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关键词: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课程;应用

一、《管理学》课程简述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原理以及方法。《管理学》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一门适应现代社会大生产需要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非常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还能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曾在高高的天空中被风吹乱了头发,却找不到回程的轨道。然而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他甘于成为那个沉重而死板的负担,带你下坠,带你回归。如鸿鹊化为燕雀,收起翩然翼,落足凡世间,从此学会做一个安心的傻瓜。

简单机械设备操作、调整技能;测绘制图技能;液压传动维护检修技能;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调整技能及产品质量控制技巧等等能力。

鉴于《管理学》课程本身的所具有的特点和重要性,教师在教授《管理学》课程过程中采用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实践证明,对分课堂模式的效果也要优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所有冠心病患者共检出37例FH,检出率为4.47%。早发冠心病组检出FH 29例(检出率为8.31%),高于非早发冠心病组的8例(检出率为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85,P=0.000)。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FH检出率8.42%高于男性非早发冠心病患者的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43,P=0.000)。早发冠心病组及非早发冠心病组中,男女间FH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操作程序

1、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学本是一个双向沟通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分为两种:即时互动和延时互动。从上文所论述的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三个实现环节可以看出,其更侧重于延时互动。从具体的应用过程来看,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在实施时,首先是教师先对知识精讲,在此过程中相当于是教师面对学生的一个单向互动。在教师精讲之后,学生再带着“亮”、“考”、“帮”三项任务到课下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然后再展开与教师和同组同学的双向互动。由于学生的思考时间充裕,再加之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亮”、“考”、“帮”三项任务及参与课堂讨论的压力,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中的延时互动能以“推”和“拉”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少教多学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对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进行过实践,实践结果证明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应用在《管理学》课程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课程中涉及的相关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要深入。以下就以笔者的实践经历对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逐一阐述。

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多所高校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来看,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将原来传统的课堂划分成了三个环节,即教师课堂精讲、学生内化吸收和学生课堂讨论。教师精讲的环节占整个教学计划的约50%时间左右,“精讲”主要突出的是“精”,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度精细地讲解,并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学生内化吸收的环节,学生主要借助向本小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受到的的启发以及向其它对相关内容尚未理解透彻的同学讲解来吸收消化教师精讲的内容。有研究学者将学生内化吸收的环节总结为三个字,即“亮”—展示成果和知识亮点,“考”—用问题的形式来表述自己已理解而别的同学尚未完全理解的内容,“帮”—将自己未理解透彻的内容表述出来,求助于其他同学。

总体而言,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在正式开展教学实验之前,向学生介绍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关键点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是要明确要求学生,让其围绕课程主题写好读书笔记,内容不做具体的限制和要求,如可以是对章节内容概要,也可以是对该章节知识点的体悟等。虽然对内容不做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核心内容不可缺少,即笔记必须有听讲后的收获和疑惑,向小组同学求助的问题和向其它同学发起挑战的问题。然后再将分组和分组讨论的要求分别做一明确:将全班学生分为8组,每组有6人,并设组长一名。每位组员在讨论课上都必须要积极踊跃发言,组长要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并将讨论的过程及结果都分条记录下来。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的情况进行打分。到讨论课结束前10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与全班同学互动,答疑解惑。有时教师也会随机抽取一组,让其展示讨论的全部过程。

由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方程可知:在10%显著性水平下,土地综合承载力是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Granger原因;在5%显著性水平下,人均GDP是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Granger原因;在1%显著性水平下,两者的联合发展是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高是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的前提下,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的结果。

(3)任务驱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其施加一个拉力,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会更好。而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就有这种拉力存在:就是学生需要完成前文所述的“亮”、“考”、“帮”三项任务。比如在精讲环节,学生必须要认真听讲,否则就无法透彻理解知识内容,无法在延时讨论时向同组学生或老师展示所学成果。而学生在解答其他同学尚未理解的内容或向别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惑时,如果没有在课余时间梳理和内化吸收知识,也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也能让任务驱动学生去学。

基于空间变化的角度分析,广东省城市旅游效率水准较高,多数的城市达到了高技术效率有效的标准。在城市间中的旅游效率具有一定的差异,多数的年份标准差均高于0.1,而这种时空特征主要就是因为广东省旅游行业发展较早,各项设施配套完善,具有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提升,广东省人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更为严格,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课程《管理学》中的应用策略

(1)延时互动

笔者先是选取了我校2018级工商管理类专业2个班级,两班学情相似,人数相同,然后对其中一个班开展了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实验。《管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是1-18周,共18周,每周3次课,每次课时长90分钟。

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中,传统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比较常见,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中放置预应力钢筋,但因土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有较大的跨度,各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只选用传统预应力单一化施工技术开展施工,项目建设需求得不到满足。

1、教学组织安排

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古已有之。“少教”主要是指教师教授课程内容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教学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多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地,钻研式地学习,积极参与到延时互动的环节来,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是将原来的授课时间一分为二,即一半时间用于教师精讲知识内容,另一半由学生自主讨论。

2、教学内容安排

《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十四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管理理论,第三章是组织环境,第四章是组织文化。这四章属于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同学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管理学,有些内容理解起来会稍有难度,所以主要由教师来讲解。从第五章开始一直到第十三章为管理主要职能,这些内容全部采用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

3、教学计划安排

在进行计划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们这样进行教学实施。第一次课教师精讲为主,主要包括计划的概念及性质,计划的类型和编排过程等重难点内容,讲完后,教师布置第二次课任务,要求学生自己从网络或图书馆搜集关于知名企业制定管理计划的案例,并写读书笔记,作为第二次上课前必须要提交的课后作业。第二次课先让学生在组内自由讨论,分享学习的体会,互相解答疑惑,然后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跨组交流并解答疑惑,最后将优秀的读书笔记向全班同学展示。以后每个周都是按照这种模式授课,一直到课程的最后一周要求学生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

4、成绩考核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仅凭“亮”、“考”、“帮”三项任务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是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课后深入学习的积极性的,还须要对其加以科学合理的成绩考核。在对分课堂教学实验班级,笔者改革了原有的成绩考核机制,将原来的成绩评价为主改为过程评价为主。笔者通过学生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发言情况等对其对分课堂中的表现做了客观公开的评价。具体而言,课程的成绩由平时的读书笔记成绩(占比30%)、对分课堂成绩(占比30%)和期末笔试成绩(40%)三部分组成。

5、实施效果评价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改善

笔者在学期结束,进行总结时发现,相比开展的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实验的班级,另一个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较为被动,教学效果不如实验班级。而开展了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的班级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由于没有了期末笔试成绩的压力,他们将更多的课余时间预留出来用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起初有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对讨论有些发怵,但参与了几次之后就变得很踊跃了,每次都能积极发言。这也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2)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加强

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沟通能力,而分组讨论是鼓励自主发言的,这对于学生锻炼表达沟通能力非常有促进作用。而且“组”本身是一个团队,长时间的在同一个组里学习讨论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师生、生生间的情感联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508(2019)09-0041-02

基金项目:重庆工程学院2018年校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对分课堂的工商管理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2018313),主持人:李晓楠。参与人:朱凤、但秀丽、李英吉、潘娅、陈娟、陈茂波、王聪。

收稿日期:2019-04-16

作者简介:李晓楠(1985-),女,河南濮阳人,重庆工程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标签:;  ;  ;  ;  ;  ;  ;  ;  ;  ;  ;  ;  ;  ;  ;  ;  

李晓楠:对分课堂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