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贫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于洁敏(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医院大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该病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30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的病情缓解。结论在治疗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注重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239-01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R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最低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但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致使组织发生缺氧改变,所以各种贫血临床表现相似。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贫血患者32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12~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2.4岁之间。

1.2治疗方法与结果

1.2.1对因治疗贫血治疗的关键在于找出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补充造血原料、止血、用免疫抑制剂等。

1.2.2对症治疗①重度贫血患者,老年、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改善体内缺氧状态。②急性大失血患者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

1.2.3结果3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30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的病情缓解。

2护理措施

2.1指导休息与活动轻度贫血可适当活动,但不可疲劳。中度贫血要增加卧床时间,但生活可以自理。重度贫血应绝对卧床休息,若有左心力衰竭应给予半卧位。

2.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特别要注意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均衡膳食,不可挑食。

2.3加强医护合作①若患者需输血,要及时做好配血及输血过程中的病情观察。②贫血治疗的关键在于找出病因,有针对性地治疗,要主动协助医生寻找和分析病因,配合医生做好骨髓穿刺等辅助检查。③按时按量用药,并密切观察疗效。

2.4观察病情关注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评估患者活动耐力。观察口唇、甲床、皮肤苍白程度。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尿量,注意有无并发症。了解有关检查结果,判断患者贫血程度及治疗效果。

2.5对症护理

2.5.1输血护理:严格查对血型,尤其要注意与患者核对血型。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时要注意控制输注速度,以免心脏负荷过重诱发心力衰竭。

2.5.2吸氧:严重贫血时给予氧气吸入。

2.5.3防止跌倒:跌倒患者往往见于急性失血者,并不一定是严重贫血者。所以,对迅速发生贫血者要特别注意进行活动时安全教育。

2.6心理护理慢性贫血患者往往因贫血时间较长,而心理负担较重。要耐心开导、鼓励患者克服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急性贫血患者往往因突然发病而过度紧张。要告知患者疾病常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7健康教育/出院指导

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自我保健、自我护理方法,指导患者注意自我防护。如由平卧到坐时动作要缓慢,站起或行走时若感头晕或心悸,要立即睡倒或蹲下。注意平衡膳食,加强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积极防治病因,给予含铁丰富的食品。坚持规则用药,在贫血纠正后仍须按医嘱完成整个疗程,防止复发。若口服铁剂为硫酸亚铁糖衣片,一定要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小儿当作糖果误服而导致急性中毒。

3讨论

贫血的临床表现受病因、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改变、发生贫血速度及全身各系统代偿和耐受能力等的影响。神经系统,如头痛、眩晕、眼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精神倦怠等;皮肤黏膜:①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突出的体征,尤以面色苍白最为常见,但面色易受温度等干扰因素影响,故临床常以指(趾)甲、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等处苍白情况,作为诊断的依据。②皮肤黏膜粗糙、缺少光泽甚至形成溃疡。③皮肤黏膜黄染,特别是血管外溶血性贫血更为突出;呼吸循环系统①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与贫血时红细胞内合成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增多有关。2,3-DPG能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减轻组织缺氧情况。②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下也有呼吸困难、心悸等表现。长期严重贫血,会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贫血纠正后贫血性心脏病可恢复;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腹泻等,与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有关。泌尿生殖症状,①血管外溶血性贫血出现无胆红素的高尿胆原尿。②血管内溶血性贫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严重时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衰竭;内分泌系统症状:①男性特征减弱,与贫血影响睾酮分泌有关。②女性月经不调,与贫血影响女性激素分泌有关。③长期贫血影响各内分泌腺及肾脏激素分泌等。

诊断时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发病机制检查进行诊断。我国海平面地区,贫血的实验诊断标准: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孕妇<100G/L。诊断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浓度较高,易漏诊。②脱水或失血时,血液浓缩,易漏诊。③血浆容量增加时,如妊娠、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等,血液稀释,易误诊。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田玉琴.杨存珍.贺金文妊娠期常规补铁的研究进展1999

[4]王金萍,董宪杰,马丽华,等.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50.

标签:;  ;  ;  

贫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