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德州“董仲舒思想研究高峰论坛”综述
吴 锋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2019年9月16-17日在山东省德州市董子文化园举办董仲舒思想研究高峰论坛。本次高峰论坛主题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与会学者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
第一,“大一统”思想产生的追溯和探索。大一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研究董仲舒无法回避的话题。研究大一统思想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代价值。谢遐龄先生认为,大一统出现在西汉是时代的要求、历史使命,因为西汉统治者要重修王教,因而大一统思想应运而生,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王道学”的思想。孟祥才先生从封建政治运行的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大一统是君权神授的新体现,是皇权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必然表现。余治平教授则梳理了中国封建政治体制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发展历程,挖掘了秦的历史变革和汉初的复杂局面,从理论源头、现实儒学发展、意识形态的要求以及存先王之天命之统绪的角度,寻求大一统的产生之源头。季桂起教授从西汉政治生态的现状研究了大一统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指出董仲舒的国家构想是以《春秋》公羊学为宗旨,想建立一个政治与文化、治术与学术相互依存的统一大帝国,大一统的目的是想建立一个王道社会。这一个思想与谢遐龄先生的观点是相呼应的。魏彦红教授梳理了董仲舒的君子论,以寻求大一统思想的人格基础。吴锋教授则从中国古人的天下观的角度,阐发了大一统思想的产生之源,指出了董仲舒的大一统论包含了道论、礼治精神和法治传统的三者统一。王即之教授则梳理了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产生渊源,认为大一统思想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由氏族血缘关系凝聚而成的王朝世系等。如此等等,其他各位教授都围绕大一统论进行各自的探索和研究,成果丰硕。
第二,对“大一统”思想内涵的研究。对大一统思想内涵的研究是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和重要内容。各路大家各显神通、各展己见,研究深刻,思想深邃,成果丰厚。谢遐龄先生对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内涵主要从两个方面做了阐发,其一认为,董子的大一统论主要在阐明先王之道,敦请现实君王回归先王之道。其二,认为实现大一统就需要正本,具体就是要君王正心、行教化之道,在社会形成言不及利的风气。同时要施行德主刑辅的政治主张等等。孟祥才先生则从天人合一论出发,提出大一统的理论基础在于君主统治权的合法性论证,由此形成了董仲舒的宏大的政治思想的框架,主要包括君权神授、中央集权、德主刑辅、限田限奴等内容。季桂起教授则指出董仲舒在阐释大一统观念时,提出了两个重要主张,一是重新强调上古时期的“天命”概念,解决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把天命与民意相结合;二是在文化上主张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解决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问题。刘伟教授从社会治理模式入手探讨董仲舒大一统的天人合一论基础,用比较研究法,指出中西方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何大海博士则是从祭祀的角度研究大一统思想,开创了大一统研究的新思路。他认为,对于天地人三才如何进行有效的祭祀,其实也是一种大一统论的体现。他从《春秋繁露》中所有与“郊祭”相关的篇章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祭天、祭祖、祭地三个角度,探讨谶纬学体系中的天地人一体观,从而去阐释大一统观的中国神学基础。硕士研究生朱舸同学则从大一统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具体应用出发,研究董仲舒的大一统论是如何应对汉武帝的“德润四海”的政治需求,结合自己的学术视界和地域优势,选取了一个很好的点,武帝的经略“西南夷”的边疆问题。这是多年来大一统问题与民族大团结问题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本次高峰论坛切合主题的后生之作,足见后生可畏。关于大一统的思想内涵,还有王征研究员的董仲舒大一统学说精义、陈寒鸣教授的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略议等等。
作为形容词,表示数量小,有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减少,数量上不足之意;作为动词,表示不足的幅度、欠、丢、遗失;作为副词,表暂时、稍微。
第三,大一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对于大一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及其当代价值既是会议主办方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位研究者研究的源发点。克罗齐讲,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实际上,我们每一位研究者研究的动因和兴趣都是源于现代性的要求和现实的问题。对于大一统问题的当代价值,余治平教授提出当下中国的历史使命,两岸四地之“八统”的观点。他提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已经处于一个关口,我们究竟应该往哪里走、如何走,一系列的问题都非常严肃地摆到了人们的面前。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的历史做了梳理,提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儒家三大道统真正有机结合到一起则应该寄希望与未来50年的中国。他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做到上述的“结合”须逐步酝酿与积淀,且显然应该是一项漫长而遥远的通八统、大一统过程。他还认为,这一“结合”是凝聚世道、整合人心的现世性文明。季桂起教授则指出,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体的重要文化理念。我们今天能够保有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从文化根源上看,也应该追溯到董仲舒所留下的大一统这一文化传统。更进一步说,直到今天我们多民族现代化国家的建立,所承接的也是董仲舒及汉帝国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王即之教授梳理了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在后世历朝历代的表现。王征研究员提出了董仲舒大一统学说的深远影响和当代启示,认为大一统思想不只是具有意识形态的作用,而且在民族心理的形成、历代的长治久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陈寒鸣教授则认为,身处21世纪的我们则须适应“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吸取历史智慧,创新性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必将到来的这种人类统一就是儒家所理想的“大同”之世,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做出新的更加卓越的精神贡献。
读了《杂文月刊》文摘版2018年9月下《电梯风景》一文,颇有同感。漫画味很浓的压题图片赫然出现在文章标题“电梯风景”旁边,刻画出乘坐电梯者的众生相。该是上班高峰期吧,赶着上班的人硬生生挤入已经满员或超载的电梯,电梯门无法关上,电梯更无法运行。压题图片定格了这一瞬间,这另类的“风景”本身就非常诙谐幽默了。
第五,研讨交流各抒己见,深刻而睿智。外地代表与德州学院的老师们交流深入。有谢先生提出对百姓信神问题和古史辨研究方法价值研究,也有孟祥才先生、季桂起教授等各位的深入探讨和有针对性的交流。德州学院的老师们的参与交流,足见德州学院在研究董仲舒思想方面学养深厚,成果丰硕。与会代表在讨论中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对董仲舒的研究必将成为继先儒孔子和后入朱子之后的新的高峰,这是中国儒学历史传承过程中绕不过去的高峰。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对董仲舒在衡水、德州、西安、扬州等生活、为官经历的研究,带动一批专家集中探究董子原生态的哲学思想内涵,定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并由此梳理儒学的发展规律。
综观本次高峰论坛举办过程,细节处体现出如下突出的特点。
第四,对董仲舒其他重要思想的研究。董仲舒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关节点,他的思想上承先秦诸子,以儒家为基础,吸纳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先秦诸子之说丰富了儒家的学养;他又开启了儒学发展的新的起点,引发了儒学在后世不仅在思想内容、研究方法、发展趋向等方面发展。所以与会代表从其他不同角度研究董仲舒的思想也增加了本次高峰论坛深度,提升了本次高峰论坛的包容度。主要研究成果有季桂起教授的《春秋繁露》之《王道》篇义解、李奎良教授的试论董仲舒的学术批判与建构、魏彦红教授的董仲舒论君子、吴锋教授的基于孔子君子论的董仲舒君子原论、王文书教授的董仲舒与淮南之狱考究、常会营教授的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命观研究、姜淑红教授的董仲舒三纲五常说的解读及其价值、张靖杰博士的名学视域下的“君”义考、张咪研究生同学的因循而革:董仲舒在西汉官制转折点上的继承与突破等等。大家都围绕大一统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对董仲舒的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
欧阳锋确实难受。难受得要命。他很想将上半夜发生的糗事原原本本地告诉妻子,好几次话到嘴边又给咽了回去。结婚两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与吕凌子互尊互爱相敬如宾,连脸都没红过一次。现在可好,自己闯了祸,犯了错,木已成舟,铁证如山,他不知道妻子一旦了解真相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能否原谅自己。就算妻子吕凌子原谅自己,楼下两口子又岂能善罢甘休?欧阳锋感觉头疼得厉害,像是要爆炸了一般。他后悔自己不该去赴约,如果不去赴约,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他更后悔自己不该讲那个黄段子,如果不讲那个黄段子,自己就不会喝那么多酒,如果不喝那么多酒,自己决不会进错房门上错床,胯下那根该死的玩意也不可能惹事生非……
第一,会议精致而充分。本次高峰论坛组织精致而充分,时间和空间的安排都非常好。时值中秋、丹桂飘香、与书香雅园相得益彰。与会代表,精致而充分:有高山仰止的大家如孟祥才、谢遐龄先生,以及身居学术前沿的教授和专家,如余治平教授、季桂起教授、魏彦红教授、王即之教授等,有海外大家金周昌教授等,也有已深入学术殿堂的后学。
第二,研讨集中而深入。关于大一统思想的研究,实际上在学术界也是常研常新的课题。最近20年来,学术界一直有学术研究论文出来,比较集中的两个阶段,即2004年前后、2010年前后。这是前两次大一统思想研究的高峰值,本次高峰论坛形成了新的一次高峰。不管是从天下观、天命观去寻求经验论的根源,还是提出王道学这样理性主义的命题,还是对当代价值的探寻,都足见各位专家学者的用心、用意和用功。
第三,讨论平等而睿智。与会代表中的大家像谢先生、孟先生都能够平易亲人地与大家交流,与会代表年龄和学龄之差高达五十多年,但是与会代表其乐融融,在会上、会下、会间,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让学养得以传承,让学界得以拓展。
标签:大一统论论文; 大一统思想论文; 高峰论坛论文;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