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论文和设计-黄志雄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包括本体、气泵组和充放气切换结构,所述本体上连接有本体面板,所述本体面板与本体之间形成本体腔室,所述气泵组和充放气切换机构均设置本体腔室内;所述本体面板上连接有面板座,面板座下端与本体面板进行可拆卸连接,上端则连接有控制面板以及用于熔接充气产品的PVC软胶。本实用新型的充放气泵使得充气产品的生产更加方便,降低了充气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充放气泵以及充气产品的维护工作更加简单,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包括本体、气泵组和充放气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连接有本体面板,所述本体面板与本体之间形成本体腔室,所述气泵组和充放气切换机构均设置本体腔室内;所述本体面板上连接有面板座,面板座下端与本体面板进行可拆卸连接,上端则连接有控制面板以及用于熔接充气产品的PVC软胶。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包括本体、气泵组和充放气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连接有本体面板,所述本体面板与本体之间形成本体腔室,所述气泵组和充放气切换机构均设置本体腔室内;所述本体面板上连接有面板座,面板座下端与本体面板进行可拆卸连接,上端则连接有控制面板以及用于熔接充气产品的PVC软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座通过卡环与本体面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按键以及通气口,所述按键连接有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本体腔室内;所述本体上设有连通充气产品腔室的充放气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组包括马达、泵体、叶片和泵盖,所述泵盖与泵体配合连接形成泵体腔室,所述叶片设置在泵体腔室内,所述马达连接第一电路板,其设置在泵体上端,且其转轴穿设在泵体上并连接叶片,所述泵盖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切换机构包括换向马达、齿轮盘、密封滑盘、和关偶检测板,所述换向马达和关偶检测板连接第一电路板,所述换向马达的转轴穿设在泵盖上且连接齿轮盘;所述密封滑盘上设有齿条以及用于连通本体腔室和充放气接口的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所述密封滑盘通过齿条与齿轮盘啮合,所述齿条上设有与关偶检测板配合的触动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滑盘的第二通气口设置在第一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之间,所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的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通气口的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的侧端面;所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的下端开口选择性地与充放气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通气口的下端面则选择性地密封在充放气接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滑盘和泵盖之间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第四通气口和第五通气口,所述第四通气口的一开口位于盖板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盖板的下端面,第四通气口的上端开口与泵盖的进气口相连,下端开口则选择性地与密封滑盘的第二通气口或第三通气口连通;所述第五通气口的一开口位于盖板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盖板的下端面,第五通气口的上端开口与泵盖的出气口相连,下端开口则选择性地密封滑盘的第一通气口或第二通气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第四通气口的侧端面设有连通本体腔室的侧端开口;所述密封滑盘上还设有导向片,所述导向片选择性地密封在第四通气口的侧端开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泵还包括自动补气机构,所述自动补气机构包括设置在面板座上的压力检测孔、设置在本体上的补气孔、形成于马达内的补气通道、压力检测管、压力传感器、补气管以及第二电路板;所述压力检测孔和补气孔与充气产品腔室连通,所述马达内的补气通道与泵体腔室连通;所述压力检测管一端连接压力检测孔,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则连接马达;所述补气管一端连接马达,并与马达内的补气通道连通,另一端则连接本体上的补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外设有一压力传感器罩。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

背景技术

充气产品因具有充气时使用,而放气后方便收藏或携带的功能,已广泛使用于各种家居用品。特别是充气床,其由于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收藏等优点,非常适合野营和在家中作为备用床垫供客人短期使用。充气床设有可充气的充气腔,对充气床的充气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采用传统充气设备如手动气泵、手持电动气泵对充气床的充气腔进行充气,并在充气床内部气压衰减后对充气床补气;第二种是采用安装在充气床侧壁的内置气泵,自动对充气床进行充气或排气。

相较于第一种充气方法而言,第二种充气方法比较简单方便,所以,大多充气床及其他充气产品均采用第二种充气方法来实现。这也就意味着在充气床等充气产品生产过程中,气泵就直接熔接床体上。

而目前的气泵为一体结构设计,在充气床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整个气泵直接熔接在床体上,然后将床体熔接密封形成腔室,而气泵的重量比较大,这无疑增加了气泵与床体之间的熔接难度,降低了其生产桥率。而且,在充气床后续的维护过程中,如果气泵出现问题,则需要将充气床的床体从熔接处打开,然后再将气泵从床体上取下来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新的气泵,接着将维修好的气泵或新的气泵再熔接到床体上,最后熔接熔体形成腔室,这导致充气床的后续维护工作特别麻烦,维护成本极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降低了充气产品的安装成本和后续维护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包括本体、气泵组和充放气切换结构,所述本体上连接有本体面板,所述本体面板与本体之间形成本体腔室,所述气泵组和充放气切换机构均设置本体腔室内;所述本体面板上连接有面板座,面板座下端与本体面板进行可拆卸连接,上端则连接有控制面板以及用于熔接充气产品的PVC软胶。

所述面板座通过卡环与本体面板连接。

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按键以及通气口,所述按键连接有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本体腔室内;所述本体上设有连通充气产品腔室的充放气接口。

所述气泵组包括马达、泵体、叶片和泵盖,所述泵盖与泵体配合连接形成泵体腔室,所述叶片设置在泵体腔室内,所述马达连接第一电路板,其设置在泵体上端,且其转轴穿设在泵体上并连接叶片,所述泵盖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充放气切换机构包括换向马达、齿轮盘、密封滑盘、和关偶检测板,所述换向马达和关偶检测板连接第一电路板,所述换向马达的转轴穿设在泵盖上且连接齿轮盘;所述密封滑盘上设有齿条以及用于连通本体腔室和充放气接口的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所述密封滑盘通过齿条与齿轮盘啮合,所述齿条上设有与关偶检测板配合的触动块。

所述密封滑盘的第二通气口设置在第一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之间,所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的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的下端面;所述第二通气口的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的侧端面;所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的下端开口选择性地与充放气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通气口的下端面则选择性地密封在充放气接口上。

所述密封滑盘和泵盖之间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第四通气口和第五通气口,所述第四通气口的一开口位于盖板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盖板的下端面,第四通气口的上端开口与泵盖的进气口相连,下端开口则选择性地与密封滑盘的第二通气口或第三通气口连通;所述第五通气口的一开口位于盖板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盖板的下端面,第五通气口的上端开口与泵盖的出气口相连,下端开口则选择性地密封滑盘的第一通气口或第二通气口连通。

所述盖板的第四通气口的侧端面设有连通本体腔室的侧端开口;所述密封滑盘上还设有导向片,所述导向片选择性地密封在第四通气口的侧端开口处。

所述充放气泵还包括自动补气机构,所述自动补气机构包括设置在面板座上的压力检测孔、设置在本体上的补气孔、形成于马达内的补气通道、压力检测管、压力传感器、补气管以及第二电路板;所述压力检测孔和补气孔与充气产品腔室连通,所述马达内的补气通道与泵体腔室连通;所述压力检测管一端连接压力检测孔,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则连接马达;所述补气管一端连接马达,并与马达内的补气通道连通,另一端则连接本体上的补气孔。

所述压力传感器外设有一压力传感器罩。

采用上述方案后,在充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只需将控制面板和面板座通过PVC软胶熔接在充气产品上,控制面板和面板座的重量轻、体积小,降低了其熔接难度,当控制面板和面板座熔接完成后,采用卡环将本体面板以及连接本体面板的本体连接在面板座上,即完成了充放气泵在充气产品上的安装,最后将充气产品熔接形成腔室即可。该结构的充放气泵使得充气产品的生产更加方便,降低了充气产品的生产成本。

此外,在充放气的后续维修或更换时,只需将充气产品打开,然后解开卡环,使本体面板与面板座分离,将本体取出后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维修完成后再将维修后的本体或新的本体通过卡环连接到面板座上,最后再将充气产品熔接形成腔室即可,免去了充放气泵与充气产品在维修过程中的分离与再次熔接工作,使充放气泵以及充气产品的维护工作更加简单,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充放气泵放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剖图;

图5为充放气泵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剖图;

图7为充放气泵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补气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其包括本体11、气泵组和充放气切换结构。

其中,本体11上连接有本体面板12,本体面板12与本体11之间形成本体腔室112。本体面板12上连接有面板座13,面板座13下端通过卡环131与本体面板12实现可拆卸连接,上端则连接有控制面板14以及用于熔接充气产品的PVC软胶132,在控制面板14上设有按键142以及通气口141,按键142连接有第一电路板15,该第一电路板15设置在本体腔室112内,该第一电路板15连接有护套151。本体腔室11的底部设有连通充气产品腔室的充放气接口111。

所述气泵组设置本体腔室112内,其包括马达21、泵体22、叶片23和泵盖24,泵盖24连接在泵体22下端,且两者配合形成泵体腔室221,叶片23设置在泵体腔室221内,马达21设置在泵体22上端,且其转轴穿设在泵体22上并连接叶片23。其中,泵盖24上设有进气口241和出气口242。

充放气切换机构设置在泵体腔室112内,具体位于气泵组与本体11的充放气接口111之间。该充放气切换机构包括换向马达31、齿轮盘32、密封滑盘33、盖板35和关偶检测板34,换向马达31设置泵盖24上方,齿轮盘32、密封滑盘33、盖板35和关偶检测板34则配合连接在泵盖24和本体腔室112底部的充放气接口111之间。

换向马达31和关偶检测板34连接第一电路板15,换向马达31的转轴穿设在泵盖24上且连接齿轮盘32。密封滑盘33上设有第一通气口331、第二通气口332、第三通气口333和齿条334,密封滑盘32通过齿条334与齿轮盘32啮合,这样换向马达31在带动齿轮盘32的转动的过程中,齿轮盘32可以通过齿条334带动密封滑盘33滑动;在齿条334上设有与关偶检测板34配合的触动块335。密封滑盘33的第二通气口332设置在第一通气口331和第三通气口333之间,第一通气口331的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33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33的下端面;同样地,第三通气口333的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33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33的下端面,第一通气口331和第三通气口333的下端开口选择性地与充放气接口111连接。而第二通气口332的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33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密封滑盘33的侧端面,该第二通气口332的下端面选择性地密封在充放气接口111上。

盖板35设置在泵盖24和密封滑盘33之间,盖板35上设有第四通气口351和第五通气口352,第四通气口351的一开口位于盖板35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盖板535的下端面,第四通气口351的上端开口与泵盖24的进气口241相连,下端开口则选择性地与密封滑盘33的第二通气口332或第三通气口333连通。第五通气口352的一开口位于盖板35的上端面,另一开口位于盖板35的下端面,第五通气口352的上端开口与泵盖的出气口242相连,下端开口则选择性地密封滑盘33的第一通气口331或第二通气口332连通。

参照图2至图5所示,该充放气泵应用在充气产品上时,面板座13上的PVC软胶132连接在充气产品上,本体11以及气泵组、充放气切换结构均置于充气产品内,而控制面板14则置于充气产品上。使用者通过控制面板14上的按键142可控制控制充放气泵处于充气状态、放气状态或关闭状态。

当充放气泵处于充气状态时,充放气切换机构的换向马达31带动齿轮盘32正转,齿轮盘32通过齿条334带动密封滑盘33滑动,当密封滑盘33上的第一通气口331与本体11的充放气接口111、盖板35的第五通气口352、泵盖出气口242相连通时,换向马达31停止转动。此时密封滑盘33的第二通气口332与本体腔室11、盖板35的第四通气口351、泵盖进气口242连通;且齿条334上的一触动块335位于关偶检测板34,并触动关偶检测板34。关偶检测板34触动后,第一电路板15控制气泵组的马达21启动,马达21启动后,带动叶片23转动,从而将充气产品外的气体经由控制面板14的通气口141进入本体腔室112内,然后依次经由密封滑盘33的第二通气口332、盖板35的第四通气口351、泵盖进气口241后进入泵体腔室221,最后依次经由泵盖出气口242、盖板35的第五通气口352、密封滑盘33的第一通气口331、本体的充放气接口111后进入充气产品内,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工作。

当充气完成后,需要将充放气泵切换至关闭状态,此时,气泵组的马达21停止工作,同时充放气切换机构的换向马达31反转,使密封滑盘33上的第二通气口332的下端面密封在本体的充放气接口111处即可。

当充放气泵处于放气状态时,充放气切换机构的换向马达31带动齿轮盘32反转,齿轮盘32通过齿条334带动密封滑盘33滑动,当密封滑盘33上的第三通气口333与本体的充放气接口111、盖板的第四通气口351、泵盖进气口241相连通时,换向马达31停止转动。此时密封滑盘33的第二通气口332与本体腔室112、盖板的第五通气口352、泵盖出气口242连通;且齿条334上的一触动块335位于关偶检测板34,并触动关偶检测板34。关偶检测板34触动后,第一电路板15控制气泵组的马达21启动,马达21启动后,带动叶片23转动,从而将充气产品内的气体经由本体的充放气接口111、密封滑盘33的第三通气口333、盖板的第四通气口351、泵体进气口241后进入泵体腔室221,然后依次经由泵盖出气口242、盖板的第五出通气口352、密封滑盘33的第二通气口332后进入本体腔室11,最后,从本体腔室11经过控制面板14上的通气口141排出充气产品外,实现对充气产品的放气工作。

当放气完成后,需要将充放气泵切换至关闭状态,此时,气泵组的马达21停止工作,同时充放气切换机构的换向马达31带动正转,使密封滑盘33上的第二通气口332的下端面密封在本体的充放气接口111处即可。

为了增加充放气泵在充气时泵体腔室221的进气量,可以在盖板35的第四通气口351的侧端面设置侧端开口。当充放气泵充气时,本体腔室112内的气体除了从密封滑盘33的第二通气口332、盖板35的第四通气口351进入泵体腔室221,还可以直接经由第四通气口351的侧端开口进入泵体腔室221。在密封滑盘33上还设有导向片336,在密封滑盘33滑动的过程中,该导向片336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在充放气泵放气时,该导向片336密封在盖板35的第四通气口351的侧端开口处,以保证充放气泵的放气工作更有效地进行。

充气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材料变形或是长期受力会出现漏气现象,虽不会导致充气产品无法使用,但难免会影响充气产品使用的舒适性。为此,本实用新型新型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自动补气机构。

继续参照图1至图7所示,该自动补气机构包括设置在面板座13上的压力检测孔41、设置在本体11上的补气孔42、形成于马达21内的补气通道43、压力检测管44、压力传感器45、补气管46以及第二电路板47。其中,压力检测孔41和补气孔42与充气产品腔室连通,马达21内的补气通道43与泵体腔室221连通。压力检测管44一端连接压力检测孔41,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45,而压力传感器45设置在第二电路板47上,第二电路板47则连接马达21。补气管46一端连接马达21,并与马达21内的补气通道连通43,另一端则连接本体11上的补气孔42。

为了保护压力传感器45,可以在压力传感器45外设置一压力传感器罩451。

充气产品在使用时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若充气产品发生漏气,使得充气产品内的气压降低,而影响充气产品的实用舒适性,自动补气机构就会进行工作,对充气产品进行补气。具体地,如图7所示,压力传感器45经由压力检测管44和压力检测孔41检测到充气产品腔室内的气压值,并将该气压值反馈到第二电路板47上,第二电路板47将充气产品腔室内的气压值与阈值气压(该阈值气压可以通过手动调节设置,也可以直接在第二电路板47上设定)进行比较。当压力传感器45检测到的气压值低于阈值气压时,第二电路板47控制气泵组的马达21启动,马达21启动后,带动叶片23转动,从而将充气产品外的气体经由控制面板14的通气口141进入本体腔室112内,然后依次经由密封滑盘33的第二通气口332、盖板35的第四通气口351、泵盖进气口241后进入泵体腔室221,最后,依次经由马达21内的补气通道43、补气管46和本体11上的补气孔42进入充气产品腔室内,进行补气。

充气产品在进行补气时的马达输出功率要比充气产品进行充放气操作时的马达输出功率低得多,使得充气产品补气时的所产生的噪声会很小,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休息。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充放气泵应用在充气产品上时,在充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只需将控制面板14和面板座13通过PVC软胶132熔接在充气产品上,控制面板14和面板座13的重量轻、体积小,降低了其熔接难度,当控制面板14和面板座13熔接完成后,采用卡环131将本体面板12以及连接本体面板12的本体11连接在面板座13上,即完成了充放气泵在充气产品上的安装,最后将充气产品熔接形成腔室即可。该结构的充放气泵使得充气产品的生产更加方便,降低了充气产品的生产成本。

此外,在充放气的后续维修或更换时,只需将充气产品打开,然后解开卡环,使本体面板12与面板座13分离,将本体11取出后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维修完成后再将维修后的本体或新的本体通过卡环连接到面板座上,最后再将充气产品熔接形成腔室即可,免去了充放气泵与充气产品在维修过程中的分离与再次熔接工作,使充放气泵以及充气产品的维护工作更加简单,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6287.4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704867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F04D25/06

专利分类号:F04D25/06;F04D27/00;F04D29/40;F04D29/00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22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新阳工业区

发明人:黄志雄;王淮添;许耀元

第一发明人:黄志雄

当前权利人: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恒兰

代理机构:35203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泵论文和设计-黄志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