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庵婆罗果议论文
2022-11-11阅读(223)
问:百喻经 尝庵婆罗果 驼瓮俱失 启示
- 答:今天我们刚学了
尝庵婆罗果
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果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致“一切都弃”的结果。这原本是用来比喻:对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类推,认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才能相信,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另外也可以这样认识: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
驼瓮俱失
佛教善于将生活现象上升为对人生的理解,这个故事用意不在于指出解决骆驼入瓮办法的愚蠢,而是通过驼瓮俱失的事实,比喻由于违反了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养都丧失了。
骆驼的头插进了瓮中出不来,要拯救骆驼,势必要打破瓮,而要保全瓮,势必要搭上骆驼,二者必居其一,顾此必然失彼。故事中的人却采取了一个愚蠢的办法,结果两者俱失。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自然不会出现,但我们也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于处理不当,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格上也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处分,影响学业。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如果铤而走险,选择了作弊,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就可能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人有什么分别呢? - 答:头一个没读过,后一个冒昧猜测一下。你学佛修行,本来是为了求佛妙果,却一头扎进了佛门知见中难以回心。这时候有人说,你真蠢啊,不学佛不修行不就可以了吗,还回个什么头啊?这话你若 听了,非但过往的修行打了水漂,还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问:尝庵婆罗果翻译
- 答:原文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菴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
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
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
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闻持戒施得大富乐,身常安隐,无有诸患。不肯信之,便作是言:"布施得福,我自得时然后可信。"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一以求因果,方怀不信,须己自经。一旦命终,财物丧失,如彼尝果,一切都弃。
译文
从前有位长者,派人拿钱到别人的园子里去买庵婆罗果来吃。他吩咐说:“质量好、味道甜美的果子,你就买回来。”于是那个人就拿着钱去买。园子的主人说:“我这树上结的果子,都很好,没有一个不好的。你只要尝一个,就知道了。”买果子的人说:“我现在应该一一品尝,然后才买,如果只是尝一个,怎么能知道个个都很好呢?”接着他取来果子,每个都尝了一下,才拿着回了家。长者见了,厌恶得吃不下,于是全都扔了。
问:《百喻经》六则的寓意
- 答:《愚人食盐》: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凡事要全面谐调,避免以偏概全;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不以好恶看人,做事。
《渴见水》: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来风。
《入海取沉水》: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身处困境,更需冷静;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执着于目标,方可取得成功。
《尝庵婆罗果》: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绝对的实践主义会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诈言马死》: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内心的恐惧,不能参加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种掩饰自己内心懦弱,保护自身的行为,有时候是难以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危难过后,还要沽名钓誉,那就不应该了。
不可沽名钓誉;
诚实不可抛弃;
做人不可虚荣心太大。
《驼瓮俱失》:不可过于轻信他人;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通过驼瓮俱失的事实,比喻由于违反了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养都丧失了。 - 答:过犹不及,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学会理性思考类推,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轻信他人或要理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