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截面论文-谭语诗

电离截面论文-谭语诗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离截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发态氢原子,圆偏振激光场,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玻恩近似

电离截面论文文献综述

谭语诗[1](2019)在《圆偏振激光场下激发态氢原子电子电离的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散射过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散射过程的研究在了解微观粒子结构和运动规律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研究上主要通过叁重微分散射截面了解散射过程中的信息。电子碰撞原子的过程称为(e,2e)反应,氢原子的(e,2e)反应是散射过程中最简单的一种,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入激光场后的(e,2e)反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对于等离子物理、化学反应、核聚变物理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激光场下(e,2e)反应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圆偏振激光场中电子离化激发态氢原子的叁重微分散射截面,激光场选用弱场。计算过程以薛定谔方程为基础,利用一级玻恩近似条件,使用合流超几何函数、贝塞尔函数辅助,选取适当的波函数描述入射电子、靶原子、散射电子和碰出电子。通过计算得出叁重微分散射截面具体表达形式。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改变散射角度、有效电荷数、碰出电子能量,利用Mathematica绘制出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图像,分析激光场下各物理量对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通过绘制出的二维图像发现,靶原子为氢原子?_(200)态时,binary峰随散射角度、碰出电子能量、有效电荷数的增加,峰值的变化情况是减小的,峰的位置发生了偏移。靶原子为氢原子?_(210)态时和考虑斯塔克修正的情况下,binary峰都发生了分裂,增大散射角度、碰出电子能量、有效电荷数时,分裂的两个峰受到抑制,峰值明显降低,峰的位置发生了明显改变。(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钱宇瑞,吴英,杨夏童,陈秋香,尤俊栋[2](2018)在《8—9.5 keV正电子致Ti的K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能正电子碰撞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数据目前还很缺乏,从而影响了对近年来发展的各相关理论模型的检验,限制了慢正电子束流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慢正电子束流装置产生的8—9.5 keV正电子束碰撞纯厚Ti靶,利用硅漂移探测器(SDD)收集正电子碰撞Ti靶产生的X射线,同时采用高纯锗探测器在线获得与靶碰撞的入射正电子数,从而得到Ti的K壳层实验产额,并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程序PENELOPE获得模拟产额.将实验产额分别与内壳层电离截面数据库采用经典光学数据模型(ODM)和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模型(DWBA)的蒙特卡罗模拟产额进行对比,发现基于ODM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与实验值有较大的偏差,基于DWBA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根据实验产额和基于DWBA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的比较结果,对蒙特卡罗模拟程序使用的DWBA理论模型数据库进行修正后再进行模拟和比较,从而得到可靠的8—9.5 keV正电子致Ti原子K壳层电离截面数据.(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9期)

王福军[3](2018)在《氦原子单电离全微分截面扭曲波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我们运用扭曲波程函近似(DW-EIS)模型分别研究了共面几何2 MeV/amu C~(6+)与氦原子碰撞以及全平面几何75 keV p与氦原子碰撞单电离反应的全微分截面。跃迁矩阵的推导初态使用了程函近似(EIS),其包含了适当的入射粒子与靶离子以及入射离子与电子相互作用。末态运用了叁体库仑扭曲波(3C),用其纯解析近似来描述敲出电子的扭曲波函数。跃迁矩阵的解析表达式也已经通过一系列DW波函数而得到。我们的理论模型与实验以及其他理论结果比较发现,对于共面几何2MeV/amu C~(6+)与氦原子碰撞单电离反应的全微分截面,DW-EIS模型整体上与实验合理的符合,很好的重现了binary峰的大小和角分布;对全平面几何75 keV p与氦原子碰撞,结果与实验是定性的符合,随着动量转移的增加,峰值的绝对大小越来越接近实验值。为了进一步探究扭曲波模型在单电离中的作用,我们也详细讨论了初通道相互作用势和扭曲势对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截面受强烈的干涉效应影响。另外,扭曲势对截面起主要作用,但是初通道相互作用势的贡献也不能忽略。(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5)

袁野[4](2018)在《10 keV以下能量正电子碰撞Ti原子的K壳层电离截面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的截面测量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精确的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正电子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促进原子碰撞理论模型的发展;另一方面,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数据在完善相关模拟计算用到的电离截面数据库,材料分析以及核聚变等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目前正电子致内壳层电离截面数据十分匮乏,因此严重阻碍了电离截面理论的发展。鉴于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测量的重要意义,本论文测量了 10 keV以下能量正电子碰撞Ti原子K壳层的电离截面,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对与厚Ti靶碰撞的正电子束流强度进行在线监测,即通过HPGe探测器收集湮灭光子并结合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得到与靶碰撞的入射正电子数。(2)考虑到正电子在厚Ti靶中的多重散射、以及产生的次级电子、湮灭光子等次级粒子对特征X射线产额造成的影响,使用理论计算产额与蒙特卡罗模拟产额比较得到修正因子,对实验产额进行修正。(3)利用理论产额与修正后实验产额的比值,并结合用蒙特卡罗模拟产额时所用的DWBA理论电离截面,从而得到8-9.5 keV正电子致Ti原子K壳层电离截面,并与DWBA理论模型及他人已发表的相应能区数据作比较,发现本工作得到的电离截面与DWBA理论模型符合较好,而在相应能区与他人存在差异,与他人存在差异的原因也在本文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邓卫鹏[5](2017)在《BBK(3C)理论模型下质子碰撞氢原子单电离的双重和叁重微分截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BBK(3C)理论模型,研究了在共面几何条件下质子碰撞基态氢原子电离的双重微分截面(DDCS)与叁重微分截面(TDCS).具体计算了入射能量为Ei=75ke V、碰撞能量损失E分别为30eV、40eV、50eV和53eV时质子碰撞基态氢原子电离的DDCS,并将这些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测量结果以及其它理论预测结果作了比较.此外,还计算了入射能量为Ei=75keV的质子碰撞基态氢原子电离的TDCS.(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何俊,汪林,赵晓岩,于令达,随艳峰[6](2017)在《电离型截面探测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强流质子加速器非拦截式的截面测量需求,开展了以剩余气体分子为基础的电离型截面探测器的研究工作。探索了电离信号强度的计算方法,利用CST(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电磁工作室对电场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加工了一套应用于质子直线加速器的电离型截面探测器,该装置利用高压电极产生的电场引导电离产物,用微通道板放大电离信号,荧光屏和相机组成探测系统。该电离型截面探测器被安装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China 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ADS)先导专项的注入器I上,在线束流实验证明,该套设备工作稳定正常,实现了束流截面的非拦截式测量。(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杨欢,邢玲玲,张穗萌,吴兴举,赵敏福[7](2017)在《1KeV电子入射单电离氦原子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3C模型、DS3C模型对1KeV电子入射氦原子(e,2e)反应中的叁重微分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各种屏蔽效应对散射平面内以及垂直平面内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并对叁重微分散射截面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屏蔽效应对散射平面内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贡献可以忽略;而在垂直平面内,这些效应对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结构存在较强影响;另外,末态出射电子与靶核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散射平面内和垂直平面内截面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袁野,梁烨,吴英[8](2017)在《低能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测量中慢正电子束流稳定性及强度在线监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低能正负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需要可靠的电离截面实验数据来检验各理论模型。然而,已公布的低能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实验数据非常缺乏,仅有的几个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也急需检验。在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测量实验中,正电子束流稳定性及强度的在线获取是确保截面数据可靠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人已有的实验研究都是采用假定正电子束流稳定的离线法来获取截面测量中的正电子束流强度。本文发展了一种在线监测慢正电子束流稳定性和强度的方法,即使用HPGe(高纯锗探测器)探测器在线收集正电子在靶中湮灭产生的5 11 keVγ光子计数率,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以实时地准确获取实验中的正电子束流强度。为校核这一方法的可靠性,本文还由标准源绝对效率方法获得了正电子束流强度,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仅在10%以内。使用HPGe在线监测湮灭光子并结合蒙卡模拟的方法,我们得到了实验中正电子束流强度随测量时间的减弱程度,结果表明在低能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测量实验中使用正电子束流强度的在线监测技术非常必要。(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情报分卷、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期刊2017-10-16)

邓卫鹏[9](2017)在《BBK(3C)理论模型下电子碰撞氢原子单电离的叁重微分截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BK(3C)理论模型,研究了在共面几何条件下电子碰撞基态氢原子电离的叁重微分截面(TDCS).具体计算了入射能量分别为150 eV、250 eV和54.4 eV时,电子碰撞基态氢原子电离的TDCS,并将这些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测量结果以及其它理论预测结果作了比较.(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周丽霞,张燕,燕友果[10](2017)在《电子碰撞Ne和类Ne离子电离的叁重微分截面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共面对称几何条件下类Ne离子2p轨道电子在不同出射电子能量下的(e,2e)反应叁重微分截面,出射电子能量分别为3,5,7.5,10,15,20,30和50 eV.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出射电子能量的增大和核电荷数Z的增大,叁重微分截面的幅度逐渐减小.除Ne以外,对其他离子,在出射电子角度为150?附近出现了一个新的结构,对比不同出射电子能量时的(e,2e)反应叁重微分截面,发现这个结构的幅度随着出射电子的能量先增大后减小,文中用一种两次两体碰撞过程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20期)

电离截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能正电子碰撞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数据目前还很缺乏,从而影响了对近年来发展的各相关理论模型的检验,限制了慢正电子束流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慢正电子束流装置产生的8—9.5 keV正电子束碰撞纯厚Ti靶,利用硅漂移探测器(SDD)收集正电子碰撞Ti靶产生的X射线,同时采用高纯锗探测器在线获得与靶碰撞的入射正电子数,从而得到Ti的K壳层实验产额,并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程序PENELOPE获得模拟产额.将实验产额分别与内壳层电离截面数据库采用经典光学数据模型(ODM)和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模型(DWBA)的蒙特卡罗模拟产额进行对比,发现基于ODM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与实验值有较大的偏差,基于DWBA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根据实验产额和基于DWBA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的比较结果,对蒙特卡罗模拟程序使用的DWBA理论模型数据库进行修正后再进行模拟和比较,从而得到可靠的8—9.5 keV正电子致Ti原子K壳层电离截面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离截面论文参考文献

[1].谭语诗.圆偏振激光场下激发态氢原子电子电离的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9

[2].钱宇瑞,吴英,杨夏童,陈秋香,尤俊栋.8—9.5keV正电子致Ti的K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8

[3].王福军.氦原子单电离全微分截面扭曲波模型及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8

[4].袁野.10keV以下能量正电子碰撞Ti原子的K壳层电离截面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5].邓卫鹏.BBK(3C)理论模型下质子碰撞氢原子单电离的双重和叁重微分截面[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何俊,汪林,赵晓岩,于令达,随艳峰.电离型截面探测器研究[J].核技术.2017

[7].杨欢,邢玲玲,张穗萌,吴兴举,赵敏福.1KeV电子入射单电离氦原子叁重微分散射截面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

[8].袁野,梁烨,吴英.低能正电子致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测量中慢正电子束流稳定性及强度在线监测方法研究[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情报分卷、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2017

[9].邓卫鹏.BBK(3C)理论模型下电子碰撞氢原子单电离的叁重微分截面[J].许昌学院学报.2017

[10].周丽霞,张燕,燕友果.电子碰撞Ne和类Ne离子电离的叁重微分截面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17

标签:;  ;  ;  ;  

电离截面论文-谭语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