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物,建模,双子叶植物,模型,微分方程,持久性,神经网络。
植物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贾琳[1](2019)在《园林植物配置对大气中PM_(2.5)污染的消减效果建模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气中PM_(2.5)越来越多,提出将园林植物配置应用至PM_(2.5)污染的消减中。基于国内外PM_(2.5)分析,将乔灌草和乔灌、乔灌草、乔灌分别种植在西北走向的主干道、东西走向的次干道、南北走向的支路。距离道边为5 m、10 m、15 m和20 m位置设定观测点,通过大气与颗粒物组合采样设备以流速为125L/min,时间为1 h完成颗粒物采样。经过采样和数据处理,通过统计软件SPSSS实行影响指标和测评结果相关性分析,并构建园林植物配置对PM_(2.5)污染消减效果模型。分别分析园林植物配置对四季PM_(2.5)污染消减效果和不同植物群落对PM_(2.5)滞尘影响,发现在园林植物配置下,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的PM_(2.5)浓度日趋变化为早晚高、中午低;乔灌草和乔灌对PM_(2.5)滞尘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何瑞林[2](2019)在《绿化植物合理配置对小区域空气质量优化建模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化植物合理配置对小区域空气质量具有显着性影响,构建基于人居小气候释氧量均衡控制的绿化植物合理配置模型并实现小区域空气质量优化。采用定点检测方法分析绿化植物合理配置小区域空气质量指数,检测技术指标分别有SO_2、NO_2、CO、TSP,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绿化植物人居小气候释氧量进行小区域空气质量的达标性分析,通过检测点植物配置调查分析结果采用量化均衡控制方法实现小区域空气质量优化建模。(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赵玉清,曼合布拜·热合木[3](2019)在《非自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模型的建模与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模型,研究一类具有非自治密度依赖的有毒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系统的动力学性质。为使模型更具有一般形式,模型中对消耗功能反应函数及毒素释放功能反应函数引进了Beddington-DeAngelis型功能反应函数。通过引进特定的集合Γ,得到系统持久的弱充分条件;根据这个集合Γ和Brouwer不动点定理,得到系统正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由于由正周期解的全局吸引性可得到周期解的唯一性,通过建立适当的Lyapunov函数,得到周期解全局吸引的充分条件。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玲玲[4](2019)在《基于散乱点云的叁维植物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普及下,涉及到植物建模方面的应用较为普遍,具体包括虚拟现实,电脑游戏,电影,电视动画和园林设计系统等。随着二维图像获取和叁维植物点云采集技术的出现,如何将早期基于图像的植物建模方法与现代叁维点云建模和人机交互技术相结合进而高效便捷地完成植物模型的重建,以及如何将植物建模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植物自身种类的多样性,自身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自我遮挡的严重性,使得植物重建极其复杂,并且极具挑战性。本文将整株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深度相机Kinect获取的初始叁维植物点云模型部分位置会携带噪点以及叶子之间存在粘连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借助深度相机Kinect对原始植物进行360°扫描,获取初始叁维植物点云模型,采用K-Means算法和异色点算法对初始叁维植物点云模型中的离群点和异色点进行去噪,并提出点加密的逆向算法对去噪后的叁维植物点云模型进行简化。(2)对去噪与简化后的叁维植物点云模型提出一种球形种子填充算法进行聚类,使得聚类后的每片叶子成为单独的类;接着提出切线中点算法获取叁维植物点云模型的初始骨架,结合叁次B样条算法通过调节控制结点来平滑初始骨架得到叁维植物点云模型的骨架。(3)从原始植物中选取一片较为完整的叶子作为叶子模型并且获取该叶子模型的二维图像,对得到的二维图像提出坐标中点算法得到二维叶子的骨架、长和宽等信息,根据二维叶子的骨架、长和宽等信息,提出基于椭圆的叁维叶子绘制算法来得到叁维叶子模板,结合切线中点算法和叁次B样条算法得出叁维叶子模板的骨架,并调节叁维叶子模板的位置和骨架控制结点来拟合叁维植物点云模型的骨架,实现整个叁维植物模型的重建。(4)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结合OpenGL图形库、Qt界面库和OpenSceneGraph图形库搭建了叁维植物建模系统,设计了叁维植物点云模型的去噪与简化模块、叁维植物点云模型的聚类模块、叁维植物点云模型的骨架提取模块、叁维叶子模板的重建模块、基于叁维叶子模板和叁维植物点云模型骨架的拟合调整模块,并且构造出方便用户操作的界面,实现叁维植物模型重建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01)
郑亚丽[5](2019)在《富营养水体对浮游植物影响的数学建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和水产品的生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后,容易引起某种单一物种疯长,暴发水华,甚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控制这一现象发生,可以采取很多措施,例如,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等.本文考虑了水体富营养化以后,过量的营养物质与浮游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又由于人为实施的控制方式具有脉冲的性质和切换的性质,文章用了常微分方程、脉冲微分方程和状态切换方程来研究相关的解决水华问题.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水环境的一些现状背景和治理水华的一些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预备知识.第二章,建立了营养物质、生产者(浮游植物等)和消费者(浮游动物等)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及营养物质-浮游植物的mini模型,对模型的正性、有界性、平衡点的存在性、稳定性及鞍结点分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地数值模拟,系统分别具有0、1、2个平衡态,同时还存在鞍结点分支.这些结果说明系统具有复杂的动力学性质,这些结果分别对应着浮游植物灭绝,稳定及多平衡状态,两个平衡状态的存在说明浮游植物生长的结果与初值有关,不同的初始值会使系统趋近于不同的平衡态.第叁章,在第二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营养物质-浮游植物mini模型的半连续动力系统模型.研究了脉冲模型阶1周期解的存在性和轨道渐近稳定性,并给出相应地数值模拟.数学结果说明采用状态脉冲式的控制方式,可以将浮游植物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或者使其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可以控制水华的发生.第四章,建立了富营养水体中藻类生长的Filippov系统模型,对状态切换模型子系统做了定性分析,并对滑模区域和滑模动力学和Filippov系统的滑动分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状态切换模型的数值模拟.数学结果说明不同的控制阈值h,决定了系统不同状态的稳定性,即对浮游植物设定不同的密度阈值时,浮游植物的生长状态将趋于不同的平衡状态。(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4-01)
李德盛[6](2019)在《植物生长发育问题的微分方程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蔬菜是人类的日常食品,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基础是植物的生长发育.建立有效的植物生长发育模型的研究前景广阔,这不仅可用于模拟和解释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以用来预测和调控植物的生长状况.近年来,在建立的蔬菜的微分方程模型中,主要地涉及蔬菜某一生长发育时期或者某一器官的生长发育,没有刻画蔬菜在整个生长和发育期的工作.在本文中,以植物所需的养分为变量,建立了微分方程组模型刻画植物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并以番茄为例模拟番茄开花坐果期至采收期的生长发育曲线,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具体的工作如下:首先,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修正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单室和二室模型,解决了模型中植物会无限生长发育的缺陷.其次,简化了刻画植物开花坐果期的微分方程模型.假设植物拥有“中间器官”以及其具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功能.基于这一个新的想法,建立了能准确刻画以番茄为例的植物生长发育的叁室模型.最后,将氮素效用函数加入植物的叁室模型,以用于刻画在不同氮素的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状态.依据番茄的叁室模型的根叶相对增长曲线判断番茄根和叶的生长情况,提出智能调控氮素和预测收成期番茄产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6)
田悦,赵萍,李永奎,张丽君,张国志[7](2018)在《虚拟植物研究现状与建模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植物是现代数字化农业和精准农业核心部分之一,在计算机、农业、林业、教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根据研究策略和研究难点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地表上植物模型和根系模型2个部分。针对地表上植物(茎叶系统)模型,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按研究尺度不同将各学者研究成果分为植物整体形态模拟、植物器官叁维建模、植物生长过程模拟、植物结构-功能并行模拟四大类,并分别综述其研究现状;针对根系模型,从农业角度出发,综述常见农作物根系生理生态模型的研究进展。综合以上植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对虚拟植物建模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最后简述了虚拟植物研究重点与难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2期)
王强,鲁斌,李阿楠[8](2018)在《L-系统在植物建模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L-系统因其定义简洁和高度结构化而被广泛应用于虚拟植物建模中。为了推进现有的L-系统植物建模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以此来展现L-系统在植物建模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方法:文章围绕L-系统基础、海龟解释、其在植物建模中具体应用以及改进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系统地梳理文献,凝练出近几年来L-系统在植物建模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尚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论:虚拟植物建模的研究备受青睐,越来越多性能优秀的建模方法不断涌现。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清L-系统植物建模发展脉络,并明晰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8年24期)
余昌乐[9](2018)在《双子叶植物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光谱反演估算及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的光合作用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类胡萝卜素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之一。类胡萝卜素在保护叶绿素以维持光合作用进行、延缓植被叶片衰老以及能及时响应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预测植被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以及生长状况意义重大,因此快速、准确、无误的估算其含量对于预测植被的健康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LOPEX’93数据库为基础,系统分析了400-2500nm的高光谱反射信息,通过提取特征波段来构成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以及原始光谱主成分与双子叶植物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对400-2500nm光谱波段进行任意两两组合来构造植被指数NDVI、RVI、DVI和RDVI,发现这四种植被指数在最优波段与类胡箩卜素含量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80,达到了强相关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为这些植被指数与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建模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数据支持。利用高光谱信息所构造的植被指数及原始光谱主成分与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回归及神经网络反演建模分析,其中神经网络反演建模精度要明显好于回归分析,遗传神经网络反演效果最好,反演模型的训练判定系数的R~2值都大于0.886,测试判定系数的R~2值都大于0.874,达到了极强的相关性水平。反演结果表明,植被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采用非线性映射能力更好的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反演精度。本研究以原始高光谱数据为基础来对植被叶片类胡箩卜素含量进行反演建模,结果表明通过拓宽光谱的研究范围和改进反演建模方法对提高类葫芦卜素含量的反演精度是可行的,为植物叶片类胡箩卜素含量快速、准确、无损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19)
杨保安[10](2018)在《基于手绘的植物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作为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图形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如:科幻影视,互动游戏,虚拟教学等),虚拟植物作为虚拟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植物建模技术也是图形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植物的种类繁多,具有形状多样,自身遮挡严重且叁维结构复杂的特点,导致植物建模技术极具挑战性。本文在深入研究了现有植物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手绘的植物建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原型系统,融合了基于2D图像的手绘建模以及基于3D手绘的建模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1)提出基于图像的手绘植物建模方法。现有植物建模方法大多使用大量的参数设置去生成植物模型,需要用户了解植物的各种参数,有着很强的专业性。本文提出的基于图像的手绘植物建模方法,用户可以根据原始图像绘制出目标植物的主要枝干,并将其主要特征枝干转换到叁维空间中,系统根据经验参数生成植物的其他枝干,完成整株植物骨架构建,并且操作简单灵活,降低了软件的使用标准和学习成本。(2)提出基于3D的手绘植物建模新方法。该方法是对基于图像手绘系统的补充,2D枝干在叁维重构中会出现某些角度的失真,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3D手绘的植物建模方法,用户可以直接在系统提供的虚拟3D空间中绘制植物的主要特征枝干,系统根据相关参数生成其它枝干,然后通过曲面重建技术将3D手绘枝干生成网格模型,并进行纹理和光照等真实感处理技术生成整株植物模型。(3)结合C++、Open GL、Qt以及GUI编程技术,基于模块化思想实现了原型系统。该系统融合2D和3D手绘技术,以手绘植物线条骨架为基础,结合真实感处理技术生成较为自然的叁维植物模型,可以满足现实中用户的不同需求,快速生成个性化元素丰富的植物模型。(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01)
植物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绿化植物合理配置对小区域空气质量具有显着性影响,构建基于人居小气候释氧量均衡控制的绿化植物合理配置模型并实现小区域空气质量优化。采用定点检测方法分析绿化植物合理配置小区域空气质量指数,检测技术指标分别有SO_2、NO_2、CO、TSP,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绿化植物人居小气候释氧量进行小区域空气质量的达标性分析,通过检测点植物配置调查分析结果采用量化均衡控制方法实现小区域空气质量优化建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贾琳.园林植物配置对大气中PM_(2.5)污染的消减效果建模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2].何瑞林.绿化植物合理配置对小区域空气质量优化建模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3].赵玉清,曼合布拜·热合木.非自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模型的建模与分析(英文)[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
[4].张玲玲.基于散乱点云的叁维植物建模研究[D].江苏大学.2019
[5].郑亚丽.富营养水体对浮游植物影响的数学建模与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6].李德盛.植物生长发育问题的微分方程建模[D].云南师范大学.2019
[7].田悦,赵萍,李永奎,张丽君,张国志.虚拟植物研究现状与建模方法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8].王强,鲁斌,李阿楠.L-系统在植物建模中的研究进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
[9].余昌乐.双子叶植物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光谱反演估算及建模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10].杨保安.基于手绘的植物建模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