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去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去势,免疫,性腺,疫苗,激素,佐剂,靶标。
免疫去势论文文献综述
邢雪静,尹国安[1](2019)在《GnRH类似物疫苗免疫去势效果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nRH类似物疫苗主动免疫动物机体可达到与手术去势类似的效果,同时避免了手术去势对动物机体产生的影响。抗原、佐剂、免疫次数、免疫剂量以及免疫时间都会对其免疫效果产生影响。采用GnRH类似物疫苗免疫动物通常需要有力的佐剂以及多次加强免疫来克服个体反应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曾凡梅,种玉晴,姜勋平,刘桂琼[2](2019)在《家畜免疫去势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手术去势技术正受到动物福利和规模化标准化畜牧生产需求的挑战,作为手术去势的优势替代方法,免疫去势能够很好地阻滞睾丸发育,控制性行为,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免疫去势是采用免疫学方法破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平衡,通过降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进而使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最终抑制性腺功能,达到去势的目的。免疫去势分为激素免疫去势和基因免疫去势,其靶标经历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自下而上的筛选,依次为睾酮、LH、FSH、GnRH、吻素-1(KISS-1),其中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游的GnRH激素、GnRH和KISS-1基因3种靶标去势效果较好。免疫去势效果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表明,免疫去势具有改善生产性能、安全和可逆的特点,但其可逆性机制还不清楚。去势导致肾上腺发挥代偿作用,但目前免疫去势的肾上腺代偿研究鲜见报道。文章首先介绍了几种靶标的免疫去势机制,其次对免疫去势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推动免疫去势技术在动物生产繁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3](2018)在《澳大利亚研究电刺激和浸泡对改善母猪和免疫去势公猪里脊和臀肉食用品质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澳大利亚生猪产业正在酝酿一个非规范的猪肉食用品质鉴定模型,模型成功实施后,可以指导生产者选择适当的加工处理手段,进而不间断地提供高品质的猪肉产品。澳大利亚科学家对性别、电刺激和成熟时间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选择的样本为母猪和免疫去势公猪(样本量为50头),取样部位为背最长肌和臀肉。宰后2 min进行电刺激(150 mA,(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陈文娟,魏冰,吕传忠,任东兴,陈庚[4](2017)在《GnRH二聚体和GnRH并列二聚体合成肽疫苗对大鼠的免疫去势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GnRH二聚体和GnRH并列二聚体单次和两次免疫对雄性大鼠的免疫去势效果。将上述两种GnRH疫苗,分组免疫SD大鼠,免疫后每两周检测大鼠血清中的GnRH抗体滴度和血清睾酮水平、睾丸重量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两次免疫试验组的抗体滴度显着高于单次免疫试验组的抗体滴度(P<0.05);GnRH二聚体抗原免疫效果优于GnRH并列二聚体抗原的免疫效果,且差异极显着(P<0.01)。免疫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及睾丸重量均极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免疫去势效果显着的大鼠只数统计显示,GnRH二聚体(5/6)和GnRH并列二聚体(4/6)两次免疫均多于单次免疫(4/6和3/6)。同时,组织学观察结果可见,免疫组大鼠睾丸组织结构萎缩,曲精小管管径变窄,内部精母细胞脱落,精子变少或者没有。表明GnRH二聚体疫苗与GnRH并列二聚体疫苗均能达到去势效果,前者优于后者,两次免疫优于一次免疫。(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温晓鹿[5](2017)在《免疫去势对用于生产干腌火腿的公猪与母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48头杜长大叁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着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着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着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着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着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本文来源于《广东饲料》期刊2017年02期)
纪世春,田伟国,朱根宝,单鑫,董森[6](2016)在《不同佐剂对GnRH疫苗主动免疫去势影响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由下丘脑产生并贮存于该腺体内,当机体受到一定的刺激时进入血液,经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促进垂体分泌和释放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生殖内分泌和生殖细胞的发育。GnRH的这一功能使其可以作为免疫原免疫动物从而达到抑制动物生殖的目的。以GnRH为基础制成的疫苗免疫动物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2)
薛永强,张峰,饶时庭,吴艳,彭志峰[7](2016)在《免疫去势对苏淮母猪生产性能、性腺器官发育以及胴体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地方种猪的生产过程中,通常对母猪进行手术去势,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性行为对生产性能和管理造成的影响。由于大多数地方品种猪的群体规模有限,手术去势通常在选择后备母猪之后进行,而手术去势过程使猪遭受巨大的疼痛,有时候会造成伤口感染,甚至造成死亡。故本试验旨在研究免疫去势对苏淮母猪生产性能、性腺器官发育、胴体品质以及肉品质的影响,并且探讨免疫去势在中国地方种猪实行的可能性。共选取80头12周龄的健康苏淮母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V2组(注射2次异普克疫苗)、V3组(注射3次异普克疫苗)、手术去势组(不做处理),在试验期间,所有的猪都用相同的标准饲粮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并且记录体重、采食量以及发情情况。当所有猪的平均体重达到100 kg时对其进行屠宰,测定子宫和卵巢的质量及其大小、测定血清孕酮以及对胴体和肉品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组之间的胴体重、屠宰率、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没有显着的差异,但是与手术去势组相比,V2组的平均日增重显着升高(P<0.05)。对胴体品质和肉品质而言,4组之间的pH、背膘厚以及眼肌面积没有显着的差异,肉色、滴水损失和剪切力也没有显着的差异,但是对照组的肌内脂肪明显高于V2和V3组(P<0.01)。相比于对照组,V2和V3组发情现象明显减少,并且V2和V3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对照组的卵巢和子宫重量显着高于V2和V3组(P<0.05),且V2和V3组之间差异不明显,对照组的孕酮含量显着高于V2、V3和手术去势组(P<0.05)。综上所述,免疫去势对苏淮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肉品质没有负面的影响,并且相比于手术去势来说免疫去势提供了一种福利友好的方式。2次和3次疫苗注射均能显着的减少发情现象和性腺器官的发育,并且2次异普克疫苗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推荐应用于中国地方母猪。(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8](2015)在《南非科学家研究饲喂不同水平蛋白和盐酸莱克多巴胺对未去势猪和免疫去势猪猪肉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上要对雄性家畜进行手术去势,来降低其侵略性和性行为,同时来增加肉品的品质;但是,手术去势又增加了很多伦理和动物福利的争议。免疫去势是通过对家畜注射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让其产生抗体,从而产生针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抗性,以此来阻断下丘脑-垂体-性腺的传递路径,最终会抑制甾类激素的产生。南非科学家针对饲喂不同水平蛋白和盐酸莱克多巴胺对雄性猪和免疫去势猪的肉品质的影响进行(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刘桂琼,姜勋平,叶文剑[9](2015)在《GnRH基因疫苗免疫去势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传统的去势方法是手术摘除动物性腺,该方法需专业医师操作,使动物疼痛,也存在手术感染和交叉传播疾病的问题,不满足动物福利要求。一种替代的方法是免疫去势,即用激素抗体主动或被动免疫中和动物体内的内源性激素,破坏机体正常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平衡,降低性激素水平,抑制性腺功能。本研究构建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基因疫苗,检测该疫苗对小鼠的去势效果,为GnRH疫苗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材料方法以pcMV-S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HBsAg基因片段,将HBsAg片段插入pVAX1载体,合(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9)
韩燕国,刘桂琼,姜勋平[10](2015)在《KISS1基因免疫去势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沿袭千年的传统手术去势容易造成动物疼痛和术后感染,降低动物福利;降低了雄激素对动物的促生长作用;需专业医师操作,不利于现代畜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激素免疫去势可以克服手术去势的缺点,最有希望成为替代者。免疫去势的关键在于靶标的选择,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靶标的去势效果优于FSH/LH(促卵泡素/促黄体素)靶标,而GnRH的合成和分泌受到生殖轴中最上游KISS1基因的调控,由下丘脑分泌的KISS1基因对青春期的起始和雄性动物的生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构建KISS1基因疫苗,检测该疫苗对公羊的去(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9)
免疫去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手术去势技术正受到动物福利和规模化标准化畜牧生产需求的挑战,作为手术去势的优势替代方法,免疫去势能够很好地阻滞睾丸发育,控制性行为,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免疫去势是采用免疫学方法破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平衡,通过降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进而使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最终抑制性腺功能,达到去势的目的。免疫去势分为激素免疫去势和基因免疫去势,其靶标经历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自下而上的筛选,依次为睾酮、LH、FSH、GnRH、吻素-1(KISS-1),其中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游的GnRH激素、GnRH和KISS-1基因3种靶标去势效果较好。免疫去势效果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表明,免疫去势具有改善生产性能、安全和可逆的特点,但其可逆性机制还不清楚。去势导致肾上腺发挥代偿作用,但目前免疫去势的肾上腺代偿研究鲜见报道。文章首先介绍了几种靶标的免疫去势机制,其次对免疫去势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推动免疫去势技术在动物生产繁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去势论文参考文献
[1].邢雪静,尹国安.GnRH类似物疫苗免疫去势效果的影响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
[2].曾凡梅,种玉晴,姜勋平,刘桂琼.家畜免疫去势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9
[3]..澳大利亚研究电刺激和浸泡对改善母猪和免疫去势公猪里脊和臀肉食用品质的作用[J].肉类研究.2018
[4].陈文娟,魏冰,吕传忠,任东兴,陈庚.GnRH二聚体和GnRH并列二聚体合成肽疫苗对大鼠的免疫去势效果[J].中国兽医杂志.2017
[5].温晓鹿.免疫去势对用于生产干腌火腿的公猪与母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J].广东饲料.2017
[6].纪世春,田伟国,朱根宝,单鑫,董森.不同佐剂对GnRH疫苗主动免疫去势影响综述[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7].薛永强,张峰,饶时庭,吴艳,彭志峰.免疫去势对苏淮母猪生产性能、性腺器官发育以及胴体和肉品质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8]..南非科学家研究饲喂不同水平蛋白和盐酸莱克多巴胺对未去势猪和免疫去势猪猪肉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肉类研究.2015
[9].刘桂琼,姜勋平,叶文剑.GnRH基因疫苗免疫去势效果的研究[C].2015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10].韩燕国,刘桂琼,姜勋平.KISS1基因免疫去势效果的研究[C].2015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