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论文_张爽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别,角色,爱情观,男性化,现况,相关性,满意度。

性别角色论文文献综述

张爽[1](2019)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及教育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前期(3到6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重要期。但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学前儿童容易形成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人格发展的多样性。双性化人格发展理论,是学前儿童健全人格养成的有效途径。家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在日常教养过程中进行及引导和干预,帮助缺乏社会经验的学前儿童形成科学的性别角色认知,产生正确的性别角色行为。(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庄子运[2](2019)在《双性化性别角色教育——重视性别间的优势互补》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教育中,性别角色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及促进青少年人格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正向的作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能使学生的发展不再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注重吸收异性优势特质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赵灼,孙崇勇[3](2019)在《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角色双性化既具有男性特征又具有女性特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幼儿双性化人格教育及性别刻板印象、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父亲角色缺失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的影响等方面。但已有研究中对于双性化教育的优势研究还不够深入;大众传媒对双性化教育的不良影响研究存在不足;在研究方法上,理论思辨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在研究对象上较为单一。未来的研究还需要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上有所创新与拓展。(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幼教)》期刊2019年11期)

妥红霞[4](2019)在《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角色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自己对社会性别角色标准的理解,对受教育者性别角色社会化施以影响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新趋势,在幼儿时期进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能够对幼儿个体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44期)

周颖,曹俊骏,韦金介[5](2019)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结构分析——以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社会学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文化传承和育人的功能。而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性别角色,往往以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不同时代的典型角色。分析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结构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社会性别意识及性别平等意识。对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对其性别角色分布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关注性别刻板印象对教学实践及其后续教材编写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品质。(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唐斯娜,杨洋[6](2019)在《大学生的爱情观与自尊:基于性别及性别角色双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大学生爱情观、自尊水平与性别角色的关系。采用爱情观量表(LAS)、自尊量表(SES及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对83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有关;自尊没有性别差异,但存在性别角色类型的差异,男性化群体的自尊水平最高,女性化群体最低;自尊与浪漫、同伴爱情观有正相关,与占有爱情观负相关;性别和性别角色在爱情观和自尊上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相较于传统性别视角,性别角色视角下的爱情观与自尊研究能够揭示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吴军,朱俊玲,刘文斌,高兴莲[7](2019)在《患者性别角色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现状调查及相关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描述患者性别角色和满意度分布现状,探讨不同性别角色与护理服务和满意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武汉某叁甲医院172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为主,问卷有患者一般资料问卷、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NSS)。采用SPSS2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BSRI:172名患者中,双性化角色占比2.9%,男性化角色占比15.1%,女性化角色占比16.9%,未分化角色占比65.1%。②NNSS:不满意率患者占比在36.1%~44.8%之间,满意率患者占比在55.2%~63.9%之间。③性别角色与NNSS条目2~6、8、11、14、16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性化与NNSS条目4、8,男性化与NNSS条目2~5、8,女性化与NNSS条目5、16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NSS条目10、12、14、17与双性化、女性化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NSS条目5、7、13、17与男性化、未分化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72名患者中,性别角色分布差异明显,以性别角色未分化最多,性别角色双性化最少;护理服务整体满意率较高,评分2.92~3.17分,以对患者需求了解和回应程度的满足评分最高,倾听烦恼及回应、隐私保护评分最低;性别角色男性化对满意度条目最多,未分化角色最少,双性化与不满意的程度有相关性,女性化/未分化与满意的程度有相关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避免对患者进行过多刚性化服务,尤其针对未分化者,应当采用柔性间接的管理,进而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高迪,李艳辉,杨招庚,王西婕,马军[8](2019)在《厦门市部分低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现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厦门市未进入TannerⅡ期低年级小学生男女特质得分和性别角色的分布特征,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2所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并基于厦门市儿童血压队列,筛选未进入TannerⅡ期的学生共823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性别角色量表(Children's Sex Role Inventory, CSRI)获得儿童男女特质得分、性别角色类型以及性别角色异性化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特质得分,性别角色类型和性别角色异性化的差异。结果低年级小学生男性特质平均得分为(2.80±0.52)分,女性为(2.95±0.55)分;性别角色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的比例分别为12.8%,11.9%,39.1%,36.2%,男生未分化的比例(41.8%)高于女生(31.5%),双性化比例(34.6%)低于女生(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2,6.02,P值均<0.05)。性别角色异性化报告率为7.0%,不同性别、年龄报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厦门地区低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以双性化和未分化为主,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分布不同,男生以未分化为主,女生以双性化为主;性别角色异性化者报告率较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和正确引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09期)

袁京泉[9](2019)在《你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吗》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有的进入职场开始职业生涯,有的进入新学校开始新的校园生活,有的面临新课程、新的学生干部工作……进入一个新环境,周围的人会直接从性别上对你的性格进行预判,男生可能勇敢果断、女生可能善解人意——这是性别的社会学意义。社会对所处的个体进行性别定位,规定了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模式,这就是性别角色。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要逐渐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这个过程被称为性别(本文来源于《成才与就业》期刊2019年09期)

赵婷,岳园园,范景明[10](2019)在《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就业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以及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能显着降低女性的就业参与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会显着降低女性受雇就业的比率,对自雇就业无显着影响。处于劳动力市场上中坚力量的"70后"、"80后"和"90后"在就业参与方面受传统性别观念的负向影响显着。随着教育年限以及子女数量的增加,传统的性别观念对女性就业参与率的负向影响有所下降。性别角色观念通过成就动机、家庭关爱以及工作家庭冲突感知来影响女性就业选择。鉴于此,本文建议政府增加儿童看护及老年照料机构来缓解女性的工作一家庭冲突,同时呼吁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分工,为女性就业提供支持,让女性走出家庭以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不足。(本文来源于《劳动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性别角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格教育中,性别角色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及促进青少年人格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正向的作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能使学生的发展不再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注重吸收异性优势特质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意义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1].张爽.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及教育干预[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庄子运.双性化性别角色教育——重视性别间的优势互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3].赵灼,孙崇勇.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幼教).2019

[4].妥红霞.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探索[J].科普童话.2019

[5].周颖,曹俊骏,韦金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结构分析——以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19

[6].唐斯娜,杨洋.大学生的爱情观与自尊:基于性别及性别角色双视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吴军,朱俊玲,刘文斌,高兴莲.患者性别角色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现状调查及相关关系探讨[J].中国性科学.2019

[8].高迪,李艳辉,杨招庚,王西婕,马军.厦门市部分低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9

[9].袁京泉.你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吗[J].成才与就业.2019

[10].赵婷,岳园园,范景明.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就业选择的影响[J].劳动经济评论.2019

论文知识图

幼儿家长男、女性别角色期待得分...中学生性别角色年级发展趋势与前人研究性别角色分布的比较影响男生性别角色发展的路径图O`Neil(1981)的性别角色冲突模型1 中学教师性别角色期望的年级...

标签:;  ;  ;  ;  ;  ;  ;  

性别角色论文_张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