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分布论文_刘远卓,刘东,孟闯,张蔚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颗粒物,雷诺,大气,洛阳市,家蚕,可吸入颗粒物。

颗粒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刘远卓,刘东,孟闯,张蔚林[1](2019)在《基于Rosin-Rammler分布的颗粒物质量与数量换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物质量与数量的换算采用分段粒径进行计算存在离散误差。基于Rosin-Rammler分布导出计数与计重概率密度函数及其关联方程,采用数理积分和离散统计分别得到计数分布、计重分布及其换算系数。结果表明:统计得出的计数分布与积分偏差较小,计重分布偏差较大。换算系数在各粒径分段偏差较大,但在全粒径范围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晏茂军,董书航,钟晓松,宁晓燕,辛宇[2](2019)在《夏季南黄海颗粒氮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海是人类活动影响显着的半封闭陆架边缘海,在夏季存在特征鲜明的冷水团结构。为研究南黄海颗粒态氮的循环转化过程,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夏季南黄海水体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的碳、氮含量及同位素,探讨南黄海近岸海域和冷水团海域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氮含量、同位素的分布差异和影响因素。近岸海域颗粒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呈现出含量较高、氮同位素值(δ~(15)N_(PN))垂向差异较小、沉积物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较低且氮同位素值(δ~(15)N_(TN))偏负的分布特征;冷水团海域PN呈现出含量低、δ~(15)N_(PN)垂向差异显着、沉积物TN含量高且δ~(15)N_(TN)偏正的分布特征。通过海底边界剪切应力模拟、环境因子分析并结合颗粒物与沉积物δ~(15)N示踪分析,发现南黄海海域颗粒态氮及同位素分布主要受到水体/底边界动力过程影响,陆源输入和矿化过程亦共同参与调控。(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严梦娟,刘红霞,张家泉,占长林,郑敬茹[3](2019)在《黄石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安德森8级撞击采样器对黄石市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集,分析了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气象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颗粒物质量浓度随粒径减小显着增加,呈单一的变化趋势,较高浓度(53.70μg/m~3)主要集中在细粒径段0~1.1μm,且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质量浓度均表现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并明显受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影响。除秋季外,春季、夏季和冬季较细粒径范围(0~0.4, 0.4~0.7, 0.7~1.1, 1.1~2.1μm)各相邻粒径段颗粒物浓度相关性良好;粗粒径特别是9.0~10.0μm粒径段,在秋冬季与部分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显着相关;在春夏季与其他粒径范围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总体上,黄石市大气颗粒物具有显着细粒径特征。(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万友,王家序,黄彦彦,周青华,杨勇[4](2019)在《热载荷作用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温升分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在严酷太空环境中服役的航天器而言,高低温交变是严重影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热载荷将造成材料表面和内部温升发生变化,进一步导致材料产生热变形和热应力,严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具备与基体材料不一样的热传导属性,且分布不规则,使得热量在复合材料中的稳态热传导以及温升分布规律极其复杂.论文基于等效夹杂方法,提出一种求解分布热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温升分布场的数值分析方法,并利用共轭梯度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法提升数值分析方法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增强体形状、大小、位置和热传导属性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内部温升分布有着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晓田,王楚昕,于永强[5](2019)在《基于颗粒流交互理论的水泥净浆流变分布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缩短回转黏度仪中水泥净浆流场的仿真运算时间,提出一种基于理论流体力学的迭代算法.根据流场中心对称的性质,对流场进行径向分层;在层内流体连续、均匀的假设下,构建迭代算法,在层内运用雷诺-里符林公式计算每层的剪切速率,并通过颗粒流交互(PFI)理论进一步计算流场中水泥净浆的流变特性参数.迭代算法的仿真结果与有限差分方法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0.89%,与试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为4.23%;迭代算法的仿真用时仅为2.55 s,与有限差分法(仿真用时为5 d)相比,运算效率大大提高.所提算法可用于回转黏度仪中水泥净浆流场的高效仿真,且可用于水泥净浆PFI参数的快速标定.(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张伟,徐晨,屠钰,李款,陈仲达[6](2019)在《不同粒径银纳米颗粒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及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家蚕为模式生物,研究了2种不同粒径的银纳米颗粒[Ag NPs,直径分别为(23.2±2.8)nm和(47.6±5.2) nm,分别记为Ag NPs-23.2 nm及Ag NPs-47.6 nm]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在家蚕5龄的第3天,将不同浓度的Ag NPs(60μg/头、120μg/头、180μg/头)通过腹足注射的方式导入家蚕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4、48、72 h解剖家蚕,获得家蚕血液、丝腺和中肠,同时收集蚕砂,结茧后收集蚕丝,然后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各组织及蚕砂、蚕丝中Ag的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A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20μg/头Ag NPs注射24 h后,血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23.87±3.00)μg/mL(Ag NPs-23.2 nm)、6.54±0.33μg/mL(Ag NPs-47.6 nm),中肠对应的Ag浓度分别为(200.34±12.11)μg/g(Ag NPs-23.2 nm)、(20.12±1.60)μg/g(Ag NPs-47.6 nm)。血液中Ag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中肠中Ag的浓度则持续升高;蚕砂中Ag浓度也随时间而降低。由此可见,注射进入血液中的Ag NPs会向中肠转运,再通过代谢进入蚕砂而被排出体外。小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家蚕吸收并在体内富集,而大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代谢进入蚕砂。通过对不同粒径Ag NPs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的研究,可为Ag NPs的毒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袁慧敏,郭芳茹,王伟娜[7](201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空气中的重金属元素依附在尘埃等微小颗粒上,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环境的同时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为控制重金属元素的危害程度,开展了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检测方法的研究。通过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元素的占比,探寻其分布特征,提出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7期)

李素文,牟福生,胡丽莎,雒静,施瑞瑞[8](2019)在《双光路DOAS系统获取大气颗粒物粒谱分布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气复合污染日趋严重,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气体向颗粒物的转化加快。大气颗粒物粒径大小及谱分布决定其在大气中的行为,以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为基础,结合双光路设计技术,开展实时、在线、获取近地面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粒谱分布的光谱方法研究。首先构建低噪声性能稳定的宽带氙弧灯为光源的双光路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基于干净天气条件下大气的能见度数据对系统进行校准,通过两个不同光路获得的光谱信号强度之比获取近地面紫外-近红外波段的大气总宽波段消光系数。基于宽波段消光系数,在去除瑞利散射以及气体吸收对消光系数的影响后,解析出气溶胶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基于核函数准则,利用均匀球型粒子的电磁场Mie理论来反演气溶胶物理特性,获得气溶胶粒子在该测量谱段的体积谱分布,利用体积谱与数密度谱的关系,反演出气溶胶粒子的数密度谱分布。开展利用直方图方法来表现颗粒物的粒谱分布方法研究,首先将DOAS测量波段近似等分为若干谱段,利用谱段处平均值,获取气溶胶粒谱直方分布图。最后把该系统和方法应用于外场实验,获得了气溶胶颗粒物在300~650 nm范围内的消光系数,将测量波段等分为11个谱段,反演了颗粒物的在0.1~1.25μm粒径范围的数密度谱分布。该研究为整治我国灰霾天气,研究大气气相/粒子非均相化学反应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推动DOA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芦思珉,于汝佳,龙亿涛[9](2019)在《基于石英纳米孔道的单颗粒尺寸分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种基于石英纳米孔道的单颗粒电化学动态分析方法,用于单个CdSe/ZnS量子点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分析.其机制是向石英纳米孔道两端施加电压,表面带有正电荷的单个CdSe/ZnS量子点纳米颗粒在电场力驱动下由管内向管外运动,当量子点纳米颗粒穿过纳米孔道尖端狭小的限域空间时,其表面正电荷使石英纳米孔道内电荷密度增加,孔道内的电化学限域效应进一步将电荷密度增加的信息放大并转变为可读的离子流增强信号.通过对动态离子流信号解析可实时获取具有2种不同尺寸的量子点纳米颗粒所导致的2类过孔事件信息,从而对在限域空间内运动的纳米颗粒进行尺寸分布分析.(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胡云川,张雪钦,朱新玉[10](2019)在《洛阳市可吸入颗粒物(PM_(10))时间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洛阳市2015~2017年可吸入颗粒物(PM_(1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时间特征,分别从年、季度、月3个时间维度来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_(10)浓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洛阳市PM_(10)的污染状况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得以减轻,其年平均浓度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仅有略微上升的趋势.污染程度季节分布规律为:春、冬两季的污染较严重,夏、秋两季的污染较轻;月平均PM_(10)的浓度呈"V字型"变化,即先降低后增加.此外,本文从5个方面(工业、生活、交通、施工、气象)粗略地进行污染源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可行的污染控制规划,逐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好转,以创造更美丽的洛阳市.(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颗粒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海是人类活动影响显着的半封闭陆架边缘海,在夏季存在特征鲜明的冷水团结构。为研究南黄海颗粒态氮的循环转化过程,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夏季南黄海水体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的碳、氮含量及同位素,探讨南黄海近岸海域和冷水团海域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氮含量、同位素的分布差异和影响因素。近岸海域颗粒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呈现出含量较高、氮同位素值(δ~(15)N_(PN))垂向差异较小、沉积物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较低且氮同位素值(δ~(15)N_(TN))偏负的分布特征;冷水团海域PN呈现出含量低、δ~(15)N_(PN)垂向差异显着、沉积物TN含量高且δ~(15)N_(TN)偏正的分布特征。通过海底边界剪切应力模拟、环境因子分析并结合颗粒物与沉积物δ~(15)N示踪分析,发现南黄海海域颗粒态氮及同位素分布主要受到水体/底边界动力过程影响,陆源输入和矿化过程亦共同参与调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刘远卓,刘东,孟闯,张蔚林.基于Rosin-Rammler分布的颗粒物质量与数量换算[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9

[2].晏茂军,董书航,钟晓松,宁晓燕,辛宇.夏季南黄海颗粒氮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海洋学报.2019

[3].严梦娟,刘红霞,张家泉,占长林,郑敬茹.黄石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9

[4].杨万友,王家序,黄彦彦,周青华,杨勇.热载荷作用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温升分布数值模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5].李晓田,王楚昕,于永强.基于颗粒流交互理论的水泥净浆流变分布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6].张伟,徐晨,屠钰,李款,陈仲达.不同粒径银纳米颗粒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及代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7].袁慧敏,郭芳茹,王伟娜.环境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检测方法[J].世界有色金属.2019

[8].李素文,牟福生,胡丽莎,雒静,施瑞瑞.双光路DOAS系统获取大气颗粒物粒谱分布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9].芦思珉,于汝佳,龙亿涛.基于石英纳米孔道的单颗粒尺寸分布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10].胡云川,张雪钦,朱新玉.洛阳市可吸入颗粒物(PM_(10))时间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区域1颗粒运动矢量图皮克林乳液在LP含量(a)100%、...3-6 高分辨透射电镜图(a)SiO2;(b, ...岩屑颗粒运动轨迹对比3种粒径岩屑...纵向截面不同高度上湍流耗散率变化曲...微纳米颗粒(平均粒径3.0μm)

标签:;  ;  ;  ;  ;  ;  ;  

颗粒分布论文_刘远卓,刘东,孟闯,张蔚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