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进化论文_周建波,孟繁星,黎明,王日昕,石戈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进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基因,病毒,东南亚,受体,白细胞,速率。

分子进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建波,孟繁星,黎明,王日昕,石戈[1](2019)在《大弹涂鱼TLR基因分子进化研究及其在鳗弧菌胁迫后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的淤泥滩和红树林等两栖环境中的鱼类,其免疫系统面临比水生生活更大的选择压力。Toll样受体基因(简称TLR)是重要的先天免疫成员,一直是鱼类分子免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探究大弹涂鱼TLR基因是否因为其独特的生活环境而产生适应性进化以及其TLR基因在受到细菌攻击后的免疫应答模式,本研究从大弹涂鱼皮肤转录组中获得了TLR5, TLR8和TLR9完整序列以及TLR3和TLR7部分序列,采用分子生物信息学对大弹涂鱼TLR5, TLR8和TLR9基因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对5个TLR基因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大弹涂鱼5个TLR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和鳗弧菌攻击后5个TLR基因的免疫应答模式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 TLR5基因全长3071 bp,包括长度为2646 bp的编码区,共编码882个氨基酸; TLR8基因全长3175 bp,包括长度为3033 bp的编码区,共编码1011个氨基酸; TLR9基因全长3398 bp,编码区长度为3093 bp,共编码1031个氨基酸。大弹涂鱼3个TLR基因与其他物种的TLR基因结构相似,具有高度保守性。位点模型结果表明,鱼类TLR3, TLR5和TLR8是高度保守的,而TLR7和TLR9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适应性进化;而进化枝–位点模型结果表明,为了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两栖环境,大弹涂鱼TLR9基因可能产生了适应性进化。大弹涂鱼5个TLR基因在8个健康组织(肠,眼,肾,肝,脑,肌肉,脾和皮肤)中均有表达,在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受到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攻击后的免疫表达模式表明了大弹涂鱼5个TLR基因在应对细菌入侵时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健,孟繁星,黎明,王日昕,石戈[2](2019)在《大弹涂鱼白细胞介素-8基因分子进化及不同病原体刺激对其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从大弹涂鱼皮肤组织转录组中筛选出大弹涂鱼IL-8基因,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评估了IL-8基因在健康个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不同病原体刺激下IL-8基因在机体主要免疫器官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由306个碱基组成,编码101个氨基酸残基,包含典型的由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和1个由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SCY结构域,该结构域还包含了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为Cys-30、Cys-32、Cys-57和Cys-73。大弹涂鱼IL-8氨基酸序列中的受体结合位点基序ELR (Glu-Leu-Arg)被Asn-Ser-His (NSH)取代,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纯化选择影响了鱼类该基序的多样性,且IL-8基因在大弹涂鱼乃至硬骨鱼中不可取代。荧光定量实验结果显示,IL-8基因在大弹涂鱼的健康组织中广泛表达,在鳃和脑中表达量最高。细菌和poly(I∶C)注射实验表明,在受到感染后,肝、脾和脑组织中IL-8的表达量均上调,说明IL-8基因在大弹涂鱼肝、脾和脑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大弹涂鱼免疫基因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周志军,李秀敏[3](2019)在《以提升研究生数据分析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分子进化生物学》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就是研究方法的传授、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介绍了在分子进化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一些前沿研究案例的数据分析过程进行复盘,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拓宽学术视野,快速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的思路和做法。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加快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以后,还可促进本专业科研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1期)

[4](2019)在《郑果所破解桃分子进化遗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2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力荣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郭文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研究所费章君教授合作完成了基于480份桃(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5](2019)在《桃分子进化遗传机制获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力荣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郭文武、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研究所教授费章君合作完成基于480份桃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桃育种历史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该研究采用目前最大规模的桃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董波,李静楠,曹雪珍,安永帅,戴爱玲[6](2019)在《闽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分子进化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闽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收集闽西地区猪流性腹泻病例组织样品8份,用逆转录PCR(RT-PCR)扩增N基因,连接至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并与国内外已知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8株闽西流行毒株之间N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8%~100.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5%~100.0%,而闽西毒株与早期疫苗毒株CV777和SM98的同源性较远。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闽西毒株氨基酸序列存在15处突变,与2010年后中国流行毒株变异位点相同。提示闽西地区毒株为目前国内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亲缘关系较远,可能导致机体针对疫苗毒株产生的抗体不能够有效抵抗变异毒株,不能给猪群提供很好的免疫保护,因此需要基于变异毒株研究出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PEDV。(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李可群[7](2019)在《分子进化研究中几个概念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分子进化研究和系统发育分析大多基于生物分子进化速率恒定的假说,但大多数生物分子都存在这方面的缺陷。我们对允许分子进化速率存在差异的几个概念,如分子绝对进化速率计算公式,遗传距离加和公式,最大遗传距离和遗传叁角形进行了探讨,还提出了将遗传叁角形等应用于系统发育分析的可能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林垚,洪珊,蓝青萍,孙强明[8](2019)在《东南亚地区寨卡病毒的流行及结构蛋白分子进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在东南亚地区的感染传播情况,探讨其分子水平上的进化特征。方法用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ZIKV在东南亚地区暴发感染流行情况。在GenBank中获取ZIKV东南亚病毒株全基因序列,采用BIOEDIT软件进行比对;利用MEGA 7. 0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将结构蛋白核苷酸翻译获得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突变情况;统计不同株型间结构蛋白核苷酸突变和氨基酸替代位点;预测包膜蛋白第叁结构域(envelop domainⅢ,ED-Ⅲ)的二级结构。结果 ZIKV在东南亚国家均有血清学感染或回顾性检测阳性报道,其中越南、泰国和新加坡ZIKV感染病例较多,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系统进化树表明,东南亚ZIKV株均属于亚洲型,2016年新加坡株(序列号:KY241788)与2015年巴西株亲缘关系最近,1966年分离的马来西亚株与其他东南亚株亲缘关系较远。东南亚ZIKV各株型间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的碱基突变点为22处,突变率为6. 36%,造成非同义氨基酸突变点为19处,突变率为16. 52%。前膜蛋白(pre-membrane protein,prM)的碱基突变点为51处,突变率为10. 12%,造成非同义氨基酸突变点为37处,突变率为22. 02%。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的碱基突变点为141处,突变率为9. 33%,造成非同义氨基酸突变点为101处,突变率为20. 04%。ED-Ⅲ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在该区域2株代表株有相同数量的蛋白结合位点,代表株2(1966 Malaysia KX377336)存在1个蛋白结合位点富集区(ED-Ⅲ:55-63),而代表株1(2014 Thailand KU681081)蛋白结合位点分布较均匀,代表株2的ED-Ⅲ存在1个二硫键,而代表株1不存在,代表株1(ED-Ⅲ:79-80)存在1个解螺旋,而代表株2不存在。结论通过病例统计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蛋白质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ED-Ⅲ二级结构预测,为研究东南亚地区ZIKV不同株型间的生物学和流行致病性差异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范颖,李雪云,房师松,彭博[9](2019)在《2017年深圳地区A/H3N2亚型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深圳市2017年上半年流行的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为预测流感病毒流行和变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NAStar、MEGA 7.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研究分离的40株H3N2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分析基因特征和变异情况。结果深圳分离株的同源性均达到97.8%~100.0%,位于亚洲北美人源分支。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推荐的疫苗株A/Switzerland/9715293/2013(H3N2)和A/Hong Kong/4801/2014(H3N2)相比,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与当年疫苗株对比发现,HA发生6个抗原位点和2个受体结合位点的改变,NA出现第151位酶活性位点的改变;HA和NA的潜在N-糖基化位点在数量和位置上也发生变化。结论深圳市2017年上半年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尚未发生明显变异,目前推荐的疫苗株仍对深圳地区人群有一定保护作用,HA和NA多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提示仍需加强H3N2亚型流感病毒分子水平的动态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10](2019)在《桃分子进化遗传机制获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力荣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郭文武、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研究所教授费章君合作完成基于480份桃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桃育种历史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该研究采用目前最大规模的桃重测序,揭示了桃驯化和改良的基因组印记,阐明桃果实大小和风味性状的分子演(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6期)

分子进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验从大弹涂鱼皮肤组织转录组中筛选出大弹涂鱼IL-8基因,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评估了IL-8基因在健康个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不同病原体刺激下IL-8基因在机体主要免疫器官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由306个碱基组成,编码101个氨基酸残基,包含典型的由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和1个由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SCY结构域,该结构域还包含了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为Cys-30、Cys-32、Cys-57和Cys-73。大弹涂鱼IL-8氨基酸序列中的受体结合位点基序ELR (Glu-Leu-Arg)被Asn-Ser-His (NSH)取代,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纯化选择影响了鱼类该基序的多样性,且IL-8基因在大弹涂鱼乃至硬骨鱼中不可取代。荧光定量实验结果显示,IL-8基因在大弹涂鱼的健康组织中广泛表达,在鳃和脑中表达量最高。细菌和poly(I∶C)注射实验表明,在受到感染后,肝、脾和脑组织中IL-8的表达量均上调,说明IL-8基因在大弹涂鱼肝、脾和脑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大弹涂鱼免疫基因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进化论文参考文献

[1].周建波,孟繁星,黎明,王日昕,石戈.大弹涂鱼TLR基因分子进化研究及其在鳗弧菌胁迫后的表达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9

[2].李健,孟繁星,黎明,王日昕,石戈.大弹涂鱼白细胞介素-8基因分子进化及不同病原体刺激对其表达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

[3].周志军,李秀敏.以提升研究生数据分析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分子进化生物学》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9

[4]..郑果所破解桃分子进化遗传机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5]..桃分子进化遗传机制获破解[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6].董波,李静楠,曹雪珍,安永帅,戴爱玲.闽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分子进化及序列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李可群.分子进化研究中几个概念的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林垚,洪珊,蓝青萍,孙强明.东南亚地区寨卡病毒的流行及结构蛋白分子进化特征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9].范颖,李雪云,房师松,彭博.2017年深圳地区A/H3N2亚型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10]..桃分子进化遗传机制获破解[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论文知识图

随Phenol浓度的提高大分子组装体形貌...随α-CD浓度的提高EC-g-PCL-b-PEO大分...迟钝爱德华氏菌毒力调控网络Fig.7.1R...一7人!猪和小鼠EJ-F4基因3.UTR序列比对...六肽分子和九肽分子与胰蛋白酶的对接...含硫酯蛋白家族进化树

标签:;  ;  ;  ;  ;  ;  ;  

分子进化论文_周建波,孟繁星,黎明,王日昕,石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