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说写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说,词典,空穴,中篇小说,探照灯,城邦,先锋。
小说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原帅[1](2020)在《韩少功90年代以来的小说写作兼评《日夜书》《修改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韩少功经历了"从湖南到海南",这不仅是地域空间的转移,还是社会时代的转型,这段经历深刻地影响了韩少功的写作。韩少功四十多年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为叁个阶段:"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和"漫长的90年代"(从1990年至今)。在"伤痕文学"阶段,他尚处于文学潮流之中,但他的"伤痕小说"已经表现出异质性和独特性,即在控诉中有理性的历史反思、在反思中有情感的青春追忆、在否定极左政治运动中召唤革命理(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20年01期)
陈翠平[2](2019)在《看小说如何造史——试析张大春《城邦暴力团》的百科全书式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在武侠小说的形式与类型中融入各种异端知识,展开繁复的百科全书式写作,在江湖与庙堂的对立、个人与社会的冲撞、真实与虚构的混杂中,探索知识的疆域及历史的真相。(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陈少华[3](2019)在《进退维艰的底层写作——余华小说创作心理的整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余华底层书写初始冷峻继而温润,至晚近两者的混搭,越过关于冷暖的线性描述,实则统摄于作家"实际上没什么变化"的心理底色以及喜剧性的审美心理。写作的驱力与依赖、死而复活的宣泄方式、作为症候所表征被抑制的羞愧,整体揭示出余华的底层创作心理的意蕴,不妨用斯宾诺莎的名言加以概括:"毋憎恶,毋嘲笑,毋惋惜,唯求理解"。(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鲁太光[4](2019)在《陌生的写作——郑小驴长篇小说《去洞庭的途中》读札》一文中研究指出1读完郑小驴的小长篇《去洞庭的途中》,最突出的感觉:陌生。其实,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对郑小驴的阅读。在郑小驴早期的小说中,这种"陌生"或许还不那么自觉,因而,给人的感觉还有些飘忽,有时候是一种奔突的力量,有时候是一种凌厉的气息,有时候是一种漫长的忧伤……但反复阅读《去洞庭(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9年06期)
吉水[5](2019)在《“写作我没野心,只是爱好而已”——访小说集《空穴》作者倪蓉棣》一文中研究指出乐清作家倪蓉棣在沉寂文坛近20年之后,今年9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小说集《空穴》。《空穴》别具一格,以其"小说形态、诗歌意味"的特性,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倪蓉棣笔名怪手、怪手不怪,着有小说、散文集4部,其中散文集《芙蓉旧事》《尾巴》曾为新浪网读者频道所转载。上世纪80年代,他因小说创作而活跃于浙江文坛,并为北京大学作家研究生班录取,后因故(本文来源于《温州人》期刊2019年21期)
初寒[6](2019)在《青年作家的“探照灯写作”——读李师江中篇小说《做作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一个颇为奇怪的现象,我们不少青年作家好像都偏爱写回忆,爱写过去,爱写历史。一个上了退休年纪的老作家,喜欢回忆,我们可以理解,可是一个二叁十岁风华正茂的作家,也总喜欢怀旧,就不禁令人奇怪了。明明一直蜗居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笔触却折返跑地回到了沧桑十足的乡下。我说的这种怀旧,不是简单地指字面上的追溯逝去时光的意思,而是作家笔下的题(本文来源于《福建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晓晨[7](2019)在《小说景观一种:迷恋思想的写作——由晓航《遗世》所想到的》一文中研究指出看完晓航新写的小说《遗世》的时候,我正在零零散散地看这么几本书:《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金蔷薇》《月落荒山》《苏珊·桑塔格传》,这实在是不太好的读书习惯,每本都翻开读了大半却都还没看完。但有意思的是,这些书里提到的片段却不时出现在眼前,有的细节还会一而再再而叁地出现。凡是阅读大概没有白白的耗费,所看到的语言和思想总会以不经意的方式成为"我"的一部分。这里我不是想说晓航写出了可以比肩谁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婧[8](2019)在《权力与日常:裘山山中短篇小说写作及“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以降裘山山的中短篇小说在当代文坛嘉奖不绝,她也是少数几位在女性与日常生活之间游刃有余写作的作家之一。裘山山的中短篇小说敏锐地捕捉了具有强烈"女性主义"倾向的当代社会问题,而与"女性主义"不同的是其通过并置男性和女性展示二者的同构性,使"女性"成为一个追求自身身份认同的行为过程。在这些无法替代又时常令人惊喜的不断变化里,裘山山的作品通过瓦解男性/女性对立的二元效果,呈现了文学话语的洞察力和建设性。(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唐钰尧[9](2019)在《“词典写作”中的反叛意识——重读小说《马桥词典》》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桥词典》作为八十年代"寻根文学"代表作家韩少功极具价值的作品,曾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小说百部经典之一"。"词典写作"的文体样式可以看作是韩少功在文化"寻根"深入到语言层面和小说形式实验之间找到的极佳联结,在当代长篇小说艺术探索上具有突出的价值,而其写作中所蕴含的反叛意识和反叛姿态下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守护,于当代文坛来说更具有深刻启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许永宁[10](2019)在《大学叙事小说写作模式反思叁题——以《活着之上》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以大学为创作对象的小说写作逐渐兴盛,其在丰富大众娱乐生活的同时,写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考察以《活着之上》为中心的大学叙事小说写作模式,不难发现,这类小说从观念、技术到艺术存在模式化写作的陷阱,即其在观念上力图再现"真实",形成了细节真实、生活真实大于艺术真实的创作现状;在技术层面呈现出从结构安排到意图设定的牵强比附;在艺术上没有超越自我或同类型题材写作的藩篱,呈现出同质化倾向。(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小说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在武侠小说的形式与类型中融入各种异端知识,展开繁复的百科全书式写作,在江湖与庙堂的对立、个人与社会的冲撞、真实与虚构的混杂中,探索知识的疆域及历史的真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说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1].原帅.韩少功90年代以来的小说写作兼评《日夜书》《修改过程》[J].芒种.2020
[2].陈翠平.看小说如何造史——试析张大春《城邦暴力团》的百科全书式写作[J].名作欣赏.2019
[3].陈少华.进退维艰的底层写作——余华小说创作心理的整体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鲁太光.陌生的写作——郑小驴长篇小说《去洞庭的途中》读札[J].南方文坛.2019
[5].吉水.“写作我没野心,只是爱好而已”——访小说集《空穴》作者倪蓉棣[J].温州人.2019
[6].初寒.青年作家的“探照灯写作”——读李师江中篇小说《做作业》[J].福建文学.2019
[7].李晓晨.小说景观一种:迷恋思想的写作——由晓航《遗世》所想到的[J].青年文学.2019
[8].孙婧.权力与日常:裘山山中短篇小说写作及“女性”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9
[9].唐钰尧.“词典写作”中的反叛意识——重读小说《马桥词典》[J].青年文学家.2019
[10].许永宁.大学叙事小说写作模式反思叁题——以《活着之上》为中心的考察[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