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原子线论文-尹寿银

碳原子线论文-尹寿银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原子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原子线,饱和磁矩,磁滞回线

碳原子线论文文献综述

尹寿银[1](2012)在《碳原子线磁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原子线的制备是从马铃薯淀粉为固态碳源以Fe(NO3)3为催化剂前驱体,高温裂解制得。它的磁滞回线呈"S"形,一般只有铁磁性物质的磁滞回线才表现出"S",但一般铁磁性物质在常温下的饱和磁矩很大,大约为300 emu/g是碳原子线的300倍,我们把碳原子线的这种磁学性质称之为类铁磁性。通过碳原子线的顺磁共振谱图计算得到每个碳原子有4.78个自由电子,说明碳原子线中有大量的未成对电子。(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2年11期)

陈巧玲,薛宽宏[2](2010)在《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碳原子线电极的电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型碳材料——碳原子线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碳原子线由天然高分子淀粉高温催化热解而得,并通过浓硝酸处理的方法对其进行表面官能化.酸处理后碳原子线电极的电容性能测试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法.实验结果表明,酸处理后的碳原子线电极显示出较高的电容性能,在5 mol/L硫酸水溶液中,在0.2 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该电极的比电容可达256 F/g,同时具有较低的等效串联电阻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何安坤[3](2008)在《碳原子线的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生物医用材料被用来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中损坏的组织和器官。在众多生物医用材料中,医用碳材料,因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和突出的高强度、耐疲劳等性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正如其它生物医用材料一样,目前使用的医用碳材料本身不具有抗菌性,在人体中植入的这些材料表面常常会出现细菌的粘附和繁殖而导致相关组织感染,给患者增添很多痛苦和烦恼。因此研究兼具内在抗菌性的生物医用材料,特别是医用碳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要报告的就是一种具有内在抗菌性的新型碳材料的初步研究结果。这种新型碳材料由本实验室合成,我们称之为碳原子线。本文采用抑菌环、菌落数、电导率等多种方法研究碳原子线的抗菌性。实验选用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奇异变形杆菌(97001)、普通变形杆菌(49102)、枯草杆菌(ATCC9372)、绿脓杆菌(ATCC27853)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实验结果表明,碳原子线对于实验菌种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制备碳原子线的过程中,热解温度和催化剂含量对于热解产物的抗菌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热解温度在750℃和800℃,不论催化剂含量为多少,或者当没有催化剂存在时,不论热解温度为多少,所得热解产物对于所选菌种都基本没有抑制生长作用。由已获实验结果看来,选取650℃的热解温度和0.2%的催化剂含量比较适宜。碳原子线是由sp杂化键合而成的一种碳同素异形体。在碳原子线的分子链中,每个碳原子都有2个电子参与大π共轭体系,因此分子链上存在众多可离域电子。这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电荷传输,我们已获得的关于碳原子线对于一些生物分子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的催化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了它的这一特性。参考目前比较普遍接受的关于抗菌材料的几种作用机理,碳原子线的抗菌作用可能是在水和空气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形成催化活性中心,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及活性氧离子O_2~-而实现的。本论文首次研究碳原子线的抗菌性能。论文作者首次发现碳原子线是自身具有抗菌性能的碳材料。碳原子线不仅具有通常碳材料所具有的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又兼具内在的抑制细菌、真菌生长的作用,故是一种潜在的非常理想的医用材料。(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徐国亮,吕文静,刘玉芳,张现周[4](2008)在《外电场对碳原子线激发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含时密度泛函(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外电场对碳原子线前十个激发态特性和能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电场对碳原子线激发态和能级分布影响各不相同.其中沿分子轴方向较高的电场对碳原子线能级影响较为明显,影响了电子在分子中的输运,从而对碳原子线伏安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何安坤,薛宽宏,周宁琳,沈健[5](2008)在《碳原子线的抗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医用材料常用来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中损坏的组织、器官或改进其功能。这些材料应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的特点以及优异的抗疲劳性能,无毒性、无致敏性、无刺激性和无致癌性,对人(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陈邵鹏,薛宽宏,魏日兵,王林霞[6](2007)在《碳原子线巯基化的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碳原子线(CAWs)上的羧基与2-巯基乙胺的氨基发生选择性缩合反应生成巯基化碳原子线,并用红外光谱对反应进程及一些反应条件的影响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10 mg经浓硝酸氧化处理过的碳原子线在含有20 mg巯基乙胺、10 mL CH2Cl2、1 mL N(Et)3(叁乙胺)、0.2 g DCC(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的液相反应体系中,60℃温度下作用24 h可完成缩合反应,生成巯基化碳原子线.在该巯基化过程中,CAWs的特征碳链结构并未发生可觉察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陈邵鹏[7](2007)在《碳原子线的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碳原子线(Carbon Atom Wires,简写为CAWs)的自组装有序排列。利用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对碳原子线的巯基化合成产物进行表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和电化学方法现场表征了碳原子线在金(111)面上的动态组装过程;通过循环伏安法、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接触角等方法研究了自组装碳原子线膜的性质和应用前景。以经浓HNO_3处理的碳原子线上的羧基为起始基团,与带胺基的硫醇,如2-巯基乙胺发生缩合反应,通过生成酰胺而在碳原子线上引入巯基,使得碳原子线巯基化。我们对反应前后的碳原子线粉体进行了红外和拉曼表征,并借助红外手段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溶剂量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制备条件。而碳原子线本身特有的sp杂化成键的结构特征在上述缩合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可察觉的变化。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现场研究,我们清楚地观测到巯基化碳原子线在组装初期,由于金表面存在较多空位,因此碳原子线分子平躺在金表面;随着组装过程的继续,被吸附的碳原子线越来越多,金表面的空位越来越少,致使组装分子被迫在金表面站立起来,从而生成最紧密排列的自组装单分子膜。通过研究探针分子Fe(CN)_6~(3-)的电化学行为和组装单分子膜的微电容变化,表征巯基化碳原子线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的动态过程:前期的快速组装阶段和后期的自组装膜有序结构的自我完善阶段。利用EQCM现场研究了电极电位对巯基化碳原子线组装过程的影响。正移电极电位能加快组装过程的实验结果。揭示了巯基化碳原子线上的硫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较高的事实。根据Sauerbrey方程定量得到开路电位下在单位面积金电极表面所组装的巯基化碳原子线的质量为621ng·cm~(-2)。电化学性能测试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形貌观测表明,自组装碳原子线膜完整、致密、稳定。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和Raman光谱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自组装这一方法不仅可以使碳原子线有序化,而且也起到了提纯和富集作用。电化学实验和接触角测量表明,运用化学、电化学方法可以使得碳原子线的碳链末端连接不同的官能团,从而组装成具有不同表面性能的有序单分子膜,显示出有序碳原子线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7-06-30)

魏日兵[8](2007)在《碳原子线对于甲醇电化学氧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本实验室合成的新型碳材料,碳原子线(carbon atom wires,CAWs),不仅可用作甲醇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催化剂载体,而且对该反应还兼具助催化作用。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碳原子线合成产物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t/CAWs/G电极在甲醇氧化过程中的电催化性能,并与以VulcanXC—72活性碳粉为载体的Pt/XC/G电极作比较。实验表明,与Pt/XC/G电极相比,在相同Pt沉积电量的情况下,Pt/CAWs/G电极上的Pt表面积增加1倍,循环伏安曲线(CV)上的甲醇氧化峰电流密度增加1.4倍。碳原子线的结构、形貌与其制备条件有关。研究了CAWs制备条件,如催化剂含量、热解温度等,对于Pt/CAWs/G电极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的影响。实验表明,CAWs的最佳制备条件是热解温度为,750℃,催化剂与热解前驱体的质量比为8‰。由于铁、钴、镍作为过渡金属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我们尝试以钴、镍代替铁作为催化剂制备CAWs。实验表明,在相同Pt沉积电量的情况下,Pt/CAWs(Ni)/G电极的Pt的表面积比Pt/CAWs_(Fe)/G电极增加50%,Pt/CAWs(Co)/G电极的Pt的表面积与Pt/CAWs(Fe)/G电极相近,叁种电极在循环伏安曲线上的甲醇氧化峰电流密度相近。相对于Pt/CAWs_(Fe)/G电极而言,Pt/CAWs(Ni)/G电极和Pt/CAWs(Co)/G电极对甲醇氧化的稳定性稍有增强。CAWs经过硝酸处理可以起到纯化和增加表面基团的作用,从硝酸处理前后的CAWs红外光谱得知,经硝酸处理的碳原子线具有更多的羟基和羧基。在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中,相同Pt沉积电量的情况下,由经硝酸处理的碳原子线作载体的Pt/CAWs(硝酸)/G电极的Pt的表面积与未经硝酸处理的碳原子线作载体的Pt/CAWs/G电极相近,Pt/CAWs(硝酸)/G电极在循环伏安曲线上的甲醇氧化峰电流密度比Pt/CAWs/G电极高1倍左右,在稳定性方面Pt/CAWs(硝酸)/G电极明显优于Pt/CAWs/G电极。(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7-06-30)

徐雯,姜幸,何凤云[9](2007)在《对乙酰氨基酚在碳原子线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碳原子线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在裸玻碳电极上表现为不可逆的电极过程,而在碳原子线修饰电极上氧化峰和还原峰的电位差为0.048V,为准可逆过程.另外,对乙酰氨基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检出限为1×10-5mol/L.(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尹寿银,薛宽宏[10](2006)在《锂离子电池碳原子线负极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原子线的制备是以马铃薯淀粉为固态碳源以Fe(NO3)3为催化剂前驱体,高温裂解制得。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原子线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369.5mAh/g和999.4mAh/g,从第2次循环起,充放电效率开始提高,第10次达到94.3%,不可逆容量逐渐降低,可逆容量基本维持在约300mAh/g左右。显示出碳原子线负极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可逆容量。(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06年12期)

碳原子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新型碳材料——碳原子线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碳原子线由天然高分子淀粉高温催化热解而得,并通过浓硝酸处理的方法对其进行表面官能化.酸处理后碳原子线电极的电容性能测试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法.实验结果表明,酸处理后的碳原子线电极显示出较高的电容性能,在5 mol/L硫酸水溶液中,在0.2 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该电极的比电容可达256 F/g,同时具有较低的等效串联电阻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原子线论文参考文献

[1].尹寿银.碳原子线磁学性质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2

[2].陈巧玲,薛宽宏.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碳原子线电极的电容性能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何安坤.碳原子线的抗菌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徐国亮,吕文静,刘玉芳,张现周.外电场对碳原子线激发态特性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5].何安坤,薛宽宏,周宁琳,沈健.碳原子线的抗菌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08

[6].陈邵鹏,薛宽宏,魏日兵,王林霞.碳原子线巯基化的红外光谱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陈邵鹏.碳原子线的自组装[D].南京师范大学.2007

[8].魏日兵.碳原子线对于甲醇电化学氧化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7

[9].徐雯,姜幸,何凤云.对乙酰氨基酚在碳原子线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

[10].尹寿银,薛宽宏.锂离子电池碳原子线负极材料的研究[J].广东化工.2006

标签:;  ;  ;  

碳原子线论文-尹寿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