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模式识别论文_陈瑞真,丁文晴,金金,袁红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药模式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药,化学,图谱,指纹,神经网络,成分,胶囊。

中药模式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陈瑞真,丁文晴,金金,袁红梅[1](2019)在《基于科学-技术映射路线图的前沿科技互动模式识别与预测——以中药领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微观层面动态识别特定领域各研究主题中科学技术互动模式并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的方法,为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的确定与政府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构建改进型作者-发明人网络,并基于此网络演化形成技术主题关联网络和科学主题关联网络,识别前沿科学主题与前沿技术主题,然后,以改进型作者-发明人网络的映射关系为基础绘制科学-技术映射路线图,识别各研究主题的科学技术的动态互动模式,最后通过各主题下的互动模式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结果/结论]将所设计的方法应用于中药领域,识别中药领域中前沿研究主题下的科技互动模式,预测科技发展方向,与领域内的实际情况相契合,充分证明该识别与预测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回音,王丽君,江坤,王珏,王铁杰[2](2019)在《中药皂角刺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皂角刺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区分皂角刺正品及伪品,为完善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法采集43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变量,运用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皂角刺及其伪品进行分类。结果通过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BP神经网络可将皂角刺及其伪品准确分类,分类准确率为100%,判别结果与性状鉴别结果一致。结论首次建立了皂角刺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区分皂角刺及其伪品,为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朱隆尹,张奇凤,严深海,范林秀[3](2018)在《系统聚类法在中药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分类是中药研究中的一个热门前沿课题,传统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和成分数据分析都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成分数据分析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在中药计算机模式识别中的应用,实验表明该法在中药计算机模式识别方面有着很好的识别效果.(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孙立丽,王萌,任晓亮[4](2017)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计量学是以计算机和近代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中药鉴别、定性表征、质量控制、组效关系等研究中均具有广泛应用,尤其在中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来化学计量学中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包括2种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4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簇类独立软模式法、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并从产地、基原、炮制、真伪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20期)

孙如煜,李鹏跃,杜守颖,陆洋,田志浩[5](2017)在《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的清开灵硬胶囊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寻找影响清开灵硬胶囊批次间稳定性的重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对清开灵硬胶囊HPLC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对其批次间稳定性进行评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寻找影响硬胶囊批次间相似度的标志物。结果:系统聚类分析及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的硬胶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剔除黄芩苷后经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所得评价结果接近;PLS分析显示,该硬胶囊中存在2个化学成分对产品批次间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将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中成药生产中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解达帅[6](2017)在《基于智能感官技术和模式识别的中药炮制“火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楂饮片辨状论质客观化数据分析及质量评价数学模型”,(项目编号:81403105)。中药饮片为中药材经净制、切制、炮炙等方法炮制加工后而成,其源于药材又不同于药材,且相对于药材,其功效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中药饮片作为中药功效的载体,其药效往往是多方面的,选择个别化学成分指标不仅难与其多功效相关联,也难以体现饮片多功效的特点,因此现行质量标准中以个别成分为主的质控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颜色、气味等性状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客观反映饮片整体质量,如传统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老药工的经验眼看、鼻闻、口尝及手试等方式获取饮片性状信息来评价饮片质量,但性状指标的判别往往可操作性差;生物评价对于部分成分复杂且药理作用多样的中药以及部分难以客观量化的中药性状信息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是其稳定性、重复性以及所选指标的代表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国外含中药饮片的药典虽有部分值得学习,但其整体标准仍低于我国药典。基于此,本文拟从性状方面为突破口,采用智能感官系统客观量化中药的性状,实现保障中药质量的目的。在中药颜色方面,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测色仪器,如色卡、色彩色差计、分光光度计、机器视觉等,并分析了它们在测试方面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并根据中药及中药饮片的特点建立了测定颜色的叁种方法,分别为比色卡法、色差法、机器视觉法。根据所建立的中药颜色测定方法,对中药“五色”类饮片进行了颜色客观化表达,即白色类饮片的颜色范围L*(89.600~98.918)、a*(-2.1~0.90)、b*(0.29~20.66),红色饮片的范围L*(7.645~45.684)、a*(-0.587~17.915)、b*(0.465~26.348),黄色饮片的范围L*(16.63~90.044)、a*(1.537~17.314)、b*(10.354~56.988),黑色饮片的范围L*(7.725~19.270)、a*(-3.98~1.348)、b*(1.595~6.153),青色饮片的范围L*(14.291~39.472)、a*(-1.572~1.348)、b*(2.51~0.9853),初步实现了中药及中药饮片的客观量化。在气、味量化方面,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仿生智能系统电子鼻、气相电子鼻、电子舌,并对传感器寿命问题、传感器的特异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种商品,中药也应根据质量的不同,分等级或等次,以质论价以满足市场要求。目前中药中已有分级标准或商品规格,其主要通过药物的长、宽、重量等来进行分级的。本文以麦冬为例,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分析麦冬的颜色、长、宽等信息,研究麦冬的分级指标,并制定其分级标准,以实现麦冬的快速分级。针对麦冬过度滥用激素的情况,以长度为突破口,得出长度大于5cm的麦冬可能为激素麦冬;同时大量统计硫熏后麦冬的颜色,得出硫熏影响麦冬的颜色L*(亮度)、b*(黄色),当麦冬L*>67或b*>23时,可能被硫熏。目前炒制类饮片的质量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难题,本文以山楂为例,采用机器视觉、电子鼻等量化山楂的性状信息,采用用主成分分析实现了炮制品的鉴别区分,同时结合其化学成分总黄酮、有机酸,在分析颜色、气味与成分关联性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山楂品质评价的数学模型,实现了预测不同炮制品的成分;同时应用灰色关联度优化性状参数,采用支持向量机实现了山楂及其炮制品的鉴别区分。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智能感官技术实现饮片的性状客观化,并根据不同的测色工具的优缺点,构建中药的颜色检测方法,实现了中药“五色”的颜色量化;同时采用智能感官技术实现了山楂性状的客观化,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模式识别技术构建了山楂质量评价模型,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01)

王露露,孙倩怡,杨慧海,张晶[7](2016)在《模式识别及其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仍不全面,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模式识别法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化学研究领域,同时也被应用于中药研究领域,目前,许多学者以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多种中药的有效且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模式识别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几种分析技术,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在中药质量控制及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模式识别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6年23期)

滕会会,杜守颖,李鹏跃,陆洋,白洁[8](2016)在《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的清开灵软胶囊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寻找影响清开灵软胶囊批次间稳定性的重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对不同批次清开灵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进行整体观察和评价,找出可能与相似度强相关的标志物。结果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剔除黄芩苷色谱峰后的相似度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经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3个化学成分与相似度密切相关,该3个化合物可作为控制清开灵软胶囊批次间稳定性的重点化学成分。结论该中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中药不同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6年11期)

王洋,申丽,江坤,殷果,王珏[9](2016)在《中药砂仁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砂仁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区分砂仁正品及其伪品,为寻找其代用品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首先通过HPLC法获得64批样品的化学成分信息,建立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计算,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提取特征峰,运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砂仁及其伪品进行分类。结果:以提取的6个特征峰为变量,通过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砂仁及其伪品进行准确的分类,判别准确率为100%,化学模式识别所得结果与性状鉴别结果一致。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区分砂仁及其伪品,为砂仁的鉴别分类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滕会会,杜守颖,白洁,陆洋,李鹏跃[10](2016)在《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清开灵软/硬胶囊的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清开灵软/硬胶囊化学成分进行全面整体分析。方法采用HPLC-DAD建立5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方法;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进行整体分析,并寻找出两者差异最大的化学成分。结果两者胆酸、猪去氧胆酸和黄芩苷含量差异较小,绿原酸和栀子苷含量差异较大;PCA分析得到59个化学成分浓度在软胶囊中高,40个化学成分浓度在硬胶囊中高,PLS分析得到对两者差异性贡献度最大的16个成分。结论清开灵软/硬胶囊化学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成分定量结合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用于化学成分的全面分析。(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6年06期)

中药模式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皂角刺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区分皂角刺正品及伪品,为完善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法采集43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变量,运用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皂角刺及其伪品进行分类。结果通过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BP神经网络可将皂角刺及其伪品准确分类,分类准确率为100%,判别结果与性状鉴别结果一致。结论首次建立了皂角刺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区分皂角刺及其伪品,为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药模式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陈瑞真,丁文晴,金金,袁红梅.基于科学-技术映射路线图的前沿科技互动模式识别与预测——以中药领域为例[J].情报杂志.2019

[2].回音,王丽君,江坤,王珏,王铁杰.中药皂角刺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

[3].朱隆尹,张奇凤,严深海,范林秀.系统聚类法在中药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

[4].孙立丽,王萌,任晓亮.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草药.2017

[5].孙如煜,李鹏跃,杜守颖,陆洋,田志浩.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的清开灵硬胶囊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

[6].解达帅.基于智能感官技术和模式识别的中药炮制“火候”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7].王露露,孙倩怡,杨慧海,张晶.模式识别及其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草药.2016

[8].滕会会,杜守颖,李鹏跃,陆洋,白洁.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的清开灵软胶囊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6

[9].王洋,申丽,江坤,殷果,王珏.中药砂仁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6

[10].滕会会,杜守颖,白洁,陆洋,李鹏跃.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清开灵软/硬胶囊的成分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6

论文知识图

中药药性交互网络模型子网l普味止咳a示...树状聚类图由4种较适宜模型判别系数绘制味中药的实际差值图谱54维样本的SOM网络特征映射图54维样本的CSA-SOM网络特征映射图

标签:;  ;  ;  ;  ;  ;  ;  

中药模式识别论文_陈瑞真,丁文晴,金金,袁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