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探究表层掺沙(020cm)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壤的改良效应,在室内进行了垂直一维积水入渗实验,研究盐碱土类型、不同掺沙比例对土壤水分入渗和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供试土壤有中度盐碱土(含盐量2.381g·kg-1)和重度盐碱土(含盐量4.099g·kg-1),试验设置5种掺沙比例:CK(掺沙0%)、S1(掺沙5%)、S2(掺沙10%)、S3(掺沙15%)、S4(掺沙20%);在滨州地区进行了表层掺沙改良盐碱地的大田实验,研究表层掺沙对大田土壤剖面含水率和含盐量的影响,观测表层掺沙后夏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变化,大田试验设置CK(掺沙0%)、S1(掺沙5%)、S2(掺沙10%)、S3(掺沙15%)4个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入渗初期,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增速较快,随入渗进行增加速度逐渐减慢,两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在相同入渗历时,相同掺沙比例下,重度盐碱土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均大于中度盐碱土,重度盐碱土的入渗结束时间均小于中度盐碱土。两种盐碱土壤表层掺沙后表现出相同的规律:表层掺沙会提高土壤水分的入渗速度,同一入渗历时,掺沙比例越大的处理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越大;表层掺沙使入渗结束时的湿润锋深度增加,湿润锋增加深度与掺沙比例成正比;不同掺沙处理的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均由陡峭变得平缓,并逐渐趋于一个稳定的入渗率,各掺沙处理的入渗速率整体表现为:S4>S3>S2>S1>CK,与Green-Ampt模型和Philip模型相比,Kostiakov模型拟合结果最好,更适合描述盐碱土表层掺沙条件下入渗速率与时间的关系。(2)表层掺沙会降低掺沙层的土壤含水率,提高下层土壤的含水率,两种盐碱土的掺沙层含水率均随掺沙比例增大而降低,下层未掺沙土壤含水率变化略有不同:中度盐碱土表层掺沙会显著提高下层的土壤含水率,其中掺沙15%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最高;重度盐碱土表层掺沙也会提高下层土壤的含水率,其中掺沙20%处理的下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用一维代数模型拟合表层掺沙土壤的剖面含水率分布,结果显示:中度盐碱土的拟合精度较低,模型参数需要修正,重度盐碱土的拟合精度较高。(3)045cm为土壤脱盐区,土壤含盐量明显小于土壤初始含盐量,4560cm土层为积盐区,土壤含盐量随深度增加迅速升高大于土壤初始含盐量,并在湿润锋处达到最大值。中度盐碱土的含盐量整体表现为CK>S1>S2>S4>S3,除S4处理外,土壤含盐量随掺沙比例增大而降低;重度盐碱土含盐量整体表现为CK>S1>S2>S3>S4,土壤含盐量与掺沙比例成反比。利用脱盐指标对各处理脱盐效果进行评价:表层掺沙会提高土壤入渗淋盐效率,中度盐碱土表层掺沙15%脱盐效果最佳,重度盐碱土表层掺沙20%的土壤脱盐效果最佳。(4)大田试验两年的数据表现出相同的规律:表层掺沙可以降低掺沙层020cm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随掺沙比例增大而降低,表层掺沙后更多的水分进入下层土壤,提高了2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下层土壤含水率与掺沙比例成正比;表层掺沙降低了大田土壤的盐分含量,掺沙比例越大土壤盐分含量降低越明显。大田土壤表层掺沙后夏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重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有升高,掺沙15%处理的玉米长势最好。表层掺沙提高了夏玉米产量,2017年掺沙处理的增产率为6.46%10.40%,2018年掺沙处理的增产率在3.72%12.55%之间,玉米产量与掺沙比例成正比。大田实验结果表明表层中度盐碱土掺沙改良的最佳比例是15%,验证了室内试验的结论。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宇航
导师: 高佩玲,张晴雯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掺沙,土壤水分运动,土壤水盐分布,夏玉米生长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作物
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
分类号: S513;S156.4
DOI: 10.27276/d.cnki.gsdgc.2019.000261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4815K
下载量: 54
相关论文文献
- [1].施氮量对洞庭湖区高密度条件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9(04)
- [2].高肥力土壤不同施肥配比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探讨[J]. 种子科技 2020(07)
- [3].华北地区滴灌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6)
- [4].夏玉米产量时空变化及气候年型分析[J]. 玉米科学 2020(05)
- [5].干旱对濮阳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 河南科技 2018(11)
- [6].不同水氮处理对夏玉米的产量影响[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7].夏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研究[J]. 陕西气象 2017(03)
- [8].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种子科技 2017(04)
- [9].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 科学种养 2015(09)
- [10].不同集雨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04)
- [11].新乡市夏玉米产量增产浅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10)
- [12].干旱胁迫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19(02)
- [13].基于气候因子的夏玉米减产成因及应对措施[J]. 农业工程 2019(02)
- [14].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云南省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8)
- [15].河北省夏玉米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率现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5)
- [16].沼渣沼液在夏玉米上的应用试验总结[J]. 基层农技推广 2018(03)
- [17].不同耕作与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4)
- [18].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 [19].施磷量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磷素利用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04)
- [20].高肥力土壤不同施肥配比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2)
- [21].雨养条件下控失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09)
- [22].施用缓释肥料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16)
- [23].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3(02)
- [24].2011年阳信县气候条件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分析[J]. 宁夏农林科技 2012(09)
- [25].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10)
- [26].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4)
- [27].微喷灌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0(04)
- [28].不同沼液用量对夏玉米灌浆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2)
- [29].新野县夏玉米硫酸锌肥施用指标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5)
- [30].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资源科学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