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党论文_真边将之,袁甲幸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政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党,日本,自民党,政治,平成,明治维新,小池。

日本政党论文文献综述

真边将之,袁甲幸[1](2019)在《明治维新和政党认识——日本近代史上政党的“部分性”和公共性·爱国主义的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探讨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政党认识,具体而言,通过分析"爱国公党"的成立过程和其党名中所包含的意义,来说明明治维新时期注重公议舆论的思想,给日本之后的政党认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由于幕府统治时期严禁结党营私,即便到了明治初期,"党派"一词仍带有浓重的负面色彩,世人也对党派持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爱国公党将结党这一行为,与明治维新时期广为渗透的公议舆论思想相关联,强调其自身的公共性和爱国主义的性格,来打消世人的疑念。然而在西方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党具有"部分性",起着调整各方利益的作用。但受爱国公党影响,在近代日本,人们强调政党应具有公共性和国家性,否定其"部分性"。这样的政党认识同时也成为了近代日本政党发展的一大桎梏。(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曲静[2](2019)在《日本自民党的适应性改革及其“一强”政党地位的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五年体制解体后,日本自民党经历了两次短暂下野后再度长期执政,在国会议员数量和政党支持率上远远超过其他在野党,日本政党格局呈现"一强多弱"的局面。除了在野党四分五裂的客观原因,政党理念和组织架构的适应性改革是自民党能够维持"一强"地位的主要原因。政治右倾化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首相官邸主导和党内融合政治的并存、选举职业化和获得公明党支持等,自民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和改革巩固了执政党地位。自民党远胜于其他政党的适应能力,将使其长期执政,"一强"政党地位更加巩固。(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张惠佳[3](2019)在《战前日本无产政党的军部合作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战争责任研究是中日学界重要的课题之一。此前的战争责任研究多将战争责任归咎于战前日本右翼,但实际上,战前日本左翼,尤其是战前日本的无产政党,也曾公开表示支持战争、支持军部,因此同样应当承担一定的战争责任。遗憾的是,目前有关日本战前无产政党的研究极为有限。虽然有研究指出战前日本左翼势力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大幅度右转,但是却没有详细阐明左翼向右转向的具体过程和原因。本论文使用历史学研究方法,解析左翼逐渐转向右倾的具体过程及原因。由于篇幅所限,笔者选择了日本战前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统一“无产政党”——社会大众党为研究对象。本论文主要使用社会大众党的官方报纸《社会大众新闻》及主要会议记录、活动报告书等原始史料,将社会大众党存在时期(1932年~1940年)分为国体明征运动期(1932年~1935年)、二·二六事件期(1936年~1937年)、近卫新体制运动期(1938~1940年),整理其各个时期的主要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梳理社会大众党的政策变化,阐明其接近军部的过程,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在国体明征运动期,社会大众党的国内政策主要聚焦于农村贫困问题、失业问题的解决及对内阁的批判,主要目标聚焦于劳工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在国际政策上,社会大众党将反战定为党的口号,反对对华侵略战争,反对政府对伪满洲国的占领,反对军部的巨额军事预算和军备扩张。但是1934年开始出现了变化,最显着的是对日本陆军提出的《国防的本义及其强化的提倡》的态度。1934年陆军省新闻班发布了《国防的本义及其强化的提倡》,公开宣扬“战争是创造之父、文化之母”,提倡实行国家统制计划经济政策,以举国之力继续推进战争。社会大众党的书记长麻生久对军部的侵略意图视而不见,不仅高度评价《国防的本义及其强化的提倡》,还公开对军部表示好感。虽然这只是麻生久个人的意见,但已经显露出社会大众党与军部合作的倾向。在国体明征运动期,尽管社会大众党的官方态度依旧贯彻了“反法西斯、反战、反共”的叁反主义,但是已经出现了亲军倾向。以二·二六事件为契机,社会大众党的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二·二六事件发生后,社会大众党的国内政策方面,不仅不再反对军部巨额军事预算,而且开始积极支持军事预算案。另外,其开始协助军部推进举国一致的政治体制。同时,社会大众党修改了党的纲领,完全放弃了阶级斗争,转为国家主义。国际政策方面,社会大众党完全放弃了反战的立场,开始大肆鼓吹战争,将日本定义为“东洋的真正指导者”,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定义为“解放东洋民族的圣战”。从本时期开始,社会大众党开始全面支持军部。近卫新体制运动期,社会大众党完全与军部一体化。该时期,社会大众党最主要的国内政策是与军部共同推进举国一致新体制的形成,积极参与近卫新体制运动。国际政策上,社会大众党不仅大力支持战争,而且公开反对反战势力。1940年社会大众党为了响应近卫文磨新体制运动的号召,率先自发解党,战前无产政党到此终结。社会大众党主动转向的原因如下。第一,社会大众党试图借助军部力量,实现打倒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第二,社会大众党希望通过推进举国一致新体制,在新的政治体制中占据有利职位。第叁,社会大众党试图通过支持战争、掠夺殖民地资源,以缓和国内社会矛盾。第四,社会大众党领导人麻生久个人亲军态度的影响。另外,日本军部法西斯的意识形态具有家族主义倾向、农本主义思想优先、亚洲民族解放理念、反资本主义倾向等特点。因此,日本军部对同样反资本主义而且对于代表无产阶级的社会大众党持有一定好感,对社会大众党的接近采取了欢迎的态度。日本军部独特的意识形态为社会大众党接近军部提供了可能性。本论文利用第一手历史资料,阐明了社会大众党接近军部的具体过程、分析了该党接近军部的具体原因,尽量还原了战前日本无产政党的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14)

徐万胜[4](2019)在《论日本平成时代政党政治:改革、竞争与独大》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平成时代政党政治发端于自民党"一党支配"体制的动摇,历经"多党重组"及"两党竞争",终止于自民党"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其间,自民党先后两次在下野后又上台执政,并最终确立了"安倍一强"支配体制。此种演变脉络的形成存有内在逻辑:在"变动"的时代环境里,以社会党、民主党为代表的主要政党由于执政失败而走向党势衰落;小选区制有利于第一大党的运作特点加剧了大党之间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行政改革的效用累积有力地支撑了官邸主导型政策决定机制的构建;加之自民党党内支配体制的中央集权化倾向,这些均为"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与"安倍一强"支配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平成时代的日本政党政治在朝野竞争、政策决定与政治参与等领域,面临着是否完全体现"政治民主"的课题挑战。(本文来源于《日本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东[5](2018)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党的改造与变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局势动荡,政党内阁无力主导政治,政友会与民政党的联合因各种分歧难以达成。政党与军部、官僚等势力对抗,但又不能真正决裂。在"举国一致"政治下,政党人士提出自我改造理念,如床次竹二郎的政党"大同团结"、久原房之助的一国一党论、永井柳太郎的组建新党等,虽有强化政党、恢复政治势力之意图,却反而削弱了自身正当性,政党已然变质。政党改造理念与"强力政治"、国家统制等构想相契合,无形中推动了近代日本政治朝向法西斯统治。(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8年06期)

何晓松[6](2018)在《“小池现象”与日本政党分化重组》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池百合子在2016年东京都知事选举中获胜,并率领东京地方政党"都民第一会"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自民党惨败。2017年10月安倍首相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小池吸收民进党右派议员,进而组建全国性政党"希望之党"参加众议院选举,小池在东京乃至日本刮起一阵政治旋风。"小池现象"是日本民粹主义政治家崛起的产物,是选民对安倍政权长期以来"傲慢"政治运营的反对,是公明党在地方自治体选举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反映。"小池现象"所代表的日本大城市政党崛起趋势还会继续影响日本政坛。(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赵熠玮[7](2018)在《从立宪民主党支持率看日本左派政党合作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立宪民主党是日本新生的政党力量,其自由革新的左派政党特色鲜明,已取代原日本民主党成为与日本自民党政权对峙的最大在野党。该党一方面继承了大部分民主党固有的内政外交政策,同时又较原民主党更为关注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存状态,代表城市工薪阶层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工党性质。通过考察立宪民主党支持率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近年在自民党长期政权下日本国内左右派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化,并对左派政党合作竞选的前景作出合理的预估。(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8年05期)

吴怀中[8](2018)在《试析日本政党政治的叁大结构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日本政党政治形势的特点是"一党优势""一强多弱"格局已持续多年,自民党优势地位暂时无虞。在此背景下,今后一段时期,有关日本政党态势演化的叁个深层且关键的问题是,在野党能否复兴壮大、庞大的无党派选民如何投票、地方政党"进军中央"前景如何。本文的研判是,在野党的重振从中长期看更多地在于中左势力能否团结,无党派选民中关键的"积极无党派阶层"将根据自民党执政成效进行投票并影响选举走势,地方政党由于制度条件及社会环境尚无法对中央政坛造成根本的冲击。鉴于此,短期内"一强"格局较难改变,中期看则"多弱"可能整合翻盘,促使政党格局出现调整。(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8年10期)

李垚[9](2018)在《日本第48届众议院选举后的政党政治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日本第48届众议院选举结果公布,自民-公明执政联盟在此次选举中再次掌握众议院绝对多数议席,而且由于众议院议席总数减少,执政联盟的议席率相对2014年众议院选举后有了明显增长。至此,安倍晋叁领导的自民党已经获得了国政选举的五连胜。执政联盟再次胜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民进党势力的进一步分裂和选举过程中的策略失误。而且此次选举再次证明了日本现行的小选区制与比例代表选区制有利于深化日本"一强多弱"的政党格局。此次选举后,就现行的日本政党的势力对比情况来看,日本自民党执政基础稳固,"一强多弱"格局将会进一步固化。(本文来源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熊一鸣[10](2018)在《浅析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二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复兴为起点,概括了其战后发展过程、特征及走向。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分析日本的政党政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以更为合理、主动的态度处理中日关系。(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15期)

日本政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五年体制解体后,日本自民党经历了两次短暂下野后再度长期执政,在国会议员数量和政党支持率上远远超过其他在野党,日本政党格局呈现"一强多弱"的局面。除了在野党四分五裂的客观原因,政党理念和组织架构的适应性改革是自民党能够维持"一强"地位的主要原因。政治右倾化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首相官邸主导和党内融合政治的并存、选举职业化和获得公明党支持等,自民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和改革巩固了执政党地位。自民党远胜于其他政党的适应能力,将使其长期执政,"一强"政党地位更加巩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政党论文参考文献

[1].真边将之,袁甲幸.明治维新和政党认识——日本近代史上政党的“部分性”和公共性·爱国主义的矛盾[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曲静.日本自民党的适应性改革及其“一强”政党地位的确立[J].东北亚学刊.2019

[3].张惠佳.战前日本无产政党的军部合作政策[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4].徐万胜.论日本平成时代政党政治:改革、竞争与独大[J].日本学刊.2019

[5].张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党的改造与变质[J].安徽史学.2018

[6].何晓松.“小池现象”与日本政党分化重组[J].东北亚学刊.2018

[7].赵熠玮.从立宪民主党支持率看日本左派政党合作前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

[8].吴怀中.试析日本政党政治的叁大结构性问题[J].当代世界.2018

[9].李垚.日本第48届众议院选举后的政党政治格局[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

[10].熊一鸣.浅析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及其特征[J].青春岁月.2018

论文知识图

“皇道派”发动军事政变——日本二二六事件...日本概述(2)日本概述(1)十五、对外经济与旅游15-12 外商直接投资(...十五、对外经济与旅游15-12 外商直接投资(...十五、对外经济与旅游15-12 外商直接投资(...

标签:;  ;  ;  ;  ;  ;  ;  

日本政党论文_真边将之,袁甲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