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行式起重机制动器加工用切割装置论文和设计-杨小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行式起重机制动器加工用切割装置,包括左支板、右支板、工作台、转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电机、连接轴、刀片、固定轴和支撑板;还包括左插板、右插板、移动板、左连板、右连板、一组第一万向轮和一组第二万向轮;还包括收集箱、风管、吸泵、左插杆、右插杆、左连杆、右连杆和滤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轨行式起重机制动器加工用切割装置,可提高切割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可降低切割过程中粉尘,降低粉尘对切割作业的影响,同时减少工作人员呼入粉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轨行式起重机制动器加工用切割装置,包括左支板(1)、右支板、工作台(2)、转轴(3)、第一锥形齿轮(4)、第二锥形齿轮(5)、电机(6)、连接轴(7)、刀片(8)、固定轴(9)和支撑板(10),左支板(1)顶面和右支板顶面分别与工作台(2)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工作台(2)顶面中央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矩形孔,转轴(3)底端与第一锥形齿轮(4)顶面中央区域连接,第一锥形齿轮(4)和第二锥形齿轮(5)完全啮合,转轴(3)顶端与电机(6)底端输出端连接,连接轴(7)右端与第二锥形齿轮(5)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连接轴(7)左端与刀片(8)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固定轴(9)左端与第二锥形齿轮(5)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支撑板(10)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第一圆孔,固定轴(9)右端穿过第一圆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插板(11)、右插板、移动板(12)、左连板(13)、右连板、一组第一万向轮(14)和一组第二万向轮(15),左支板(1)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支板右侧壁上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左插板(11)右端和右插板左端分别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左插板(11)左端和右插板右端分别与左连板(13)右侧壁下半区域和右连板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所述左连板(13)顶端和右连板顶端分别与移动板(12)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工作台(2)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三矩形凹槽和第四矩形凹槽,所述一组第一万向轮(14)顶端分别与移动板(12)底面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一组第二万向轮(15)顶端分别与移动板(12)底面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一组第一万向轮(14)底端均与第三矩形凹槽内底壁接触,一组第二万向轮(15)底端均与第四矩形凹槽内底壁接触,所述支撑板(10)底端与移动板(12)顶面右半区域连接,移动板(12)顶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矩形孔,所述刀片(8)底端穿过第二矩形孔;还包括收集箱(16)、风管(17)、吸泵(18)、左插杆(19)、右插杆、左连杆(20)、右连杆和滤板(21),所述收集箱(16)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收集箱(16)顶面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收集箱(16)底面中央区域连通设置有风管(17),所述吸泵(18)安装在风管(17)上,工作台(2)前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所述左插杆(19)后端和右插杆后端分别插入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内,所述左连杆(20)顶端和右连杆顶端分别与左插杆(19)底面前半区域和右插杆底面前半区域连接,所述左连杆(20)底端和右连杆底端分别与收集箱(16)顶面左前侧和右前侧连接,所述滤板(21)横向安装在收集箱(16)内侧壁上半区域。

设计图

轨行式起重机制动器加工用切割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9090.4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598695U

授权时间:20191108

主分类号:B23Q 1/26

专利分类号:B23Q1/26;B23Q11/00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南京德比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德比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15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263号第四层

发明人:杨小栋;潘永刚

第一发明人:杨小栋

当前权利人:南京德比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轨行式起重机制动器加工用切割装置论文和设计-杨小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