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圆磨床论文和设计-张洪雷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圆磨床,涉及机械精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磨床本体和磨床本体上设置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套设有圆管,并且驱动轴外表面对应圆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套筒,且若干个第一套筒以驱动轴的轴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所述第一套筒远离驱动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套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该外圆磨床,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不仅便于工作人员将待加工圆管套设在驱动轴的外围,还方便工作人员在圆管的内表面进行支撑固定,通过对圆管的内部进行支撑固定,因而只需进行一次性固定便能够完成对圆管外表面的全部加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外圆磨床,包括磨床本体(1)和磨床本体(1)上设置的驱动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2)的外表面套设有圆管(3),并且驱动轴(2)外表面对应圆管(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套筒(4),且若干个第一套筒(4)以驱动轴(2)的轴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所述第一套筒(4)远离驱动轴(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5),所述第一限位孔(5)内套接有第一支撑杆(10),所述第一支撑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6);所述第一滑板(6)的两侧面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筒(4)内壁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一滑槽(23)内,且两个第一滑槽(23)内壁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弹簧(7)与第一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8),并且驱动轴(2)外表面对应第一永磁铁(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9),所述第一支撑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11),并且第一连接装置(11)远离第一支撑杆(10)的一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所述驱动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套筒(12),且若干个第二套筒(12)以驱动轴(2)的轴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所述第二套筒(12)远离驱动轴(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3),所述第二限位孔(13)内套接有第二支撑杆(14),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15),所述第二滑板(15)的两侧面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二套筒(12)内壁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二滑槽(16),且两个第二滑槽(16)内壁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弹簧(17)与第二滑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且第二滑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永磁铁(18),并且驱动轴(2)外表面对应第二永磁铁(1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铁(19),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装置(20),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0)的另一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外圆磨床,包括磨床本体(1)和磨床本体(1)上设置的驱动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2)的外表面套设有圆管(3),并且驱动轴(2)外表面对应圆管(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套筒(4),且若干个第一套筒(4)以驱动轴(2)的轴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所述第一套筒(4)远离驱动轴(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5),所述第一限位孔(5)内套接有第一支撑杆(10),所述第一支撑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6);

所述第一滑板(6)的两侧面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筒(4)内壁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一滑槽(23)内,且两个第一滑槽(23)内壁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弹簧(7)与第一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8),并且驱动轴(2)外表面对应第一永磁铁(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9),所述第一支撑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11),并且第一连接装置(11)远离第一支撑杆(10)的一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所述驱动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套筒(12),且若干个第二套筒(12)以驱动轴(2)的轴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

所述第二套筒(12)远离驱动轴(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3),所述第二限位孔(13)内套接有第二支撑杆(14),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15),所述第二滑板(15)的两侧面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二套筒(12)内壁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二滑槽(16),且两个第二滑槽(16)内壁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弹簧(17)与第二滑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且第二滑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永磁铁(18),并且驱动轴(2)外表面对应第二永磁铁(1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铁(19),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装置(20),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0)的另一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1)包括弧形板(111),所述弧形板(111)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1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滑垫(112),并且弧形防滑垫(112)的下表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0)包括矩形板(202),所述矩形板(202)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杆(1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2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滑垫(201),并且矩形防滑垫(201)的下表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的输入端通过同一个电刷与开关(2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2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21)的输出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22)设置在磨床本体(1)的左侧面,所述电源(21)设置在磨床本体(1)的左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0)的数量不少于四个。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精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圆磨床。

背景技术

外圆磨床是加工工件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形状素线展成的外表面和轴肩端面的磨床,在所有的磨床中,外圆磨床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类机床,外圆磨床一般可分为普通外圆磨床、万能外圆磨床、宽砂轮外圆磨床、端面外圆磨床、多砂轮架外圆磨床、多片砂轮外圆磨床、切入式外圆磨床和专用外圆磨床等。

外圆磨床在对工件进行加工之前需要将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然而,目前外圆磨床对待加工工件的固定多是通过夹持结构进行,进而导致外圆磨床上所设置的打磨结构无法对夹持部位进行加工,需要重新固定已加工部位以便对未加工区域进行打磨,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亟需一种外圆磨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圆磨床,解决了目前外圆磨床对待加工工件的固定多是通过夹持结构进行,进而导致外圆磨床上所设置的打磨结构无法对夹持部位进行加工,需要重新固定已加工部位以便对未加工区域进行打磨,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圆磨床,包括磨床本体和磨床本体上设置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套设有圆管,并且驱动轴外表面对应圆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套筒,且若干个第一套筒以驱动轴的轴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所述第一套筒远离驱动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套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

所述第一滑板的两侧面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筒内壁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一滑槽内,且两个第一滑槽内壁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弹簧与第一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并且驱动轴外表面对应第一永磁铁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并且第一连接装置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面与圆管的内表面搭接,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套筒,且若干个第二套筒以驱动轴的轴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

所述第二套筒远离驱动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套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的两侧面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二套筒内壁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二滑槽,且两个第二滑槽内壁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弹簧与第二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且第二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永磁铁,并且驱动轴外表面对应第二永磁铁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另一面与圆管的内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滑垫,并且弧形防滑垫的下表面与圆管的内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滑垫,并且矩形防滑垫的下表面与圆管的内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输入端通过同一个电刷与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关设置在磨床本体的左侧面,所述电源设置在磨床本体的左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数量不少于四个。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外圆磨床,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不仅便于工作人员将待加工圆管套设在驱动轴的外围,还方便工作人员在圆管的内表面进行支撑固定,通过对圆管的内部进行支撑固定,因而只需进行一次性固定便能够完成对圆管外表面的全部加工。

2、该外圆磨床,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装置,弧形板适用于内表面为圆形结构的圆管,进而可保证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圆管被固定后会更加的稳定,而弧形防滑垫能够增大圆管内表面与弧形板之间的摩擦力,因而可进一步提高圆管被固定后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连接装置,矩形板适用于内表面为矩形机构的圆管,进而可保证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圆管被固定后会更加的稳定,而矩形防滑垫可以增大圆管内表面与矩形板之间的摩擦力,因而可进一步提高圆管被固定后的稳定性。

3、该外圆磨床,通过设置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作用下,可防止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做伸缩运动过程中进行旋转动作,进而可分别提高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管侧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磨床本体、2驱动轴、3圆管、4第一套筒、5第一限位孔、6第一滑板、7第一弹簧、8第一永磁铁、9第一电磁铁、10第一支撑杆、11第一连接装置、111弧形板、112弧形防滑垫、12第二套筒、13第二限位孔、14第二支撑杆、15第二滑板、16第二滑槽、17第二弹簧、18第二永磁铁、19第二电磁铁、20第二连接装置、201矩形防滑垫、202矩形板、21电源、22开关、23第一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外圆磨床,包括磨床本体1和磨床本体1上设置的驱动轴2,驱动轴2的外表面套设有圆管3,并且驱动轴2外表面对应圆管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套筒4,且若干个第一套筒4以驱动轴2的轴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第一套筒4远离驱动轴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孔5,第一限位孔5内套接有第一支撑杆10,第一支撑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6。

第一滑板6的两侧面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筒4内壁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一滑槽23内,且两个第一滑槽23内壁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弹簧7与第一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滑板6和第二滑板15,在第一滑板6和第二滑板15的作用下,可防止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14分别在第一套筒4和第二套筒12内做伸缩运动过程中进行旋转动作,进而可分别提高第一连接装置11和第二连接装置20的稳定性,并且第一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8,并且驱动轴2外表面对应第一永磁铁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9,第一支撑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11,第一连接装置11包括弧形板111,弧形板111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弧形板1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滑垫112,并且弧形防滑垫112的下表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装置11,弧形板111适用于内表面为圆形结构的圆管3,进而可保证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圆管3被固定后会更加的稳定,而弧形防滑垫112能够增大圆管3内表面与弧形板111之间的摩擦力,因而可进一步提高圆管3被固定后的稳定性,并且第一连接装置11远离第一支撑杆10的一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驱动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套筒12,且若干个第二套筒12以驱动轴2的轴心为中心点呈环形阵列。

第二套筒12远离驱动轴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3,第二限位孔13内套接有第二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15,第二滑板15的两侧面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二套筒12内壁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二滑槽16,且两个第二滑槽16内壁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弹簧17与第二滑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永磁铁8、第一电磁铁9、第二永磁铁18、第二电磁铁19、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17,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通电后均会产生磁性,使得第一永磁铁8和第二永磁铁18在磁性吸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向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的方向移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将待加工圆管3套设在驱动轴2的外围,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产生的磁性消失后,第一连接装置11和第二连接装置20分别在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17弹力的作用下紧紧的贴合在圆管3的内表面,并且第二滑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永磁铁18,并且驱动轴2外表面对应第二永磁铁1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铁19,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的输入端通过同一个电刷与开关22的输出端电连接,开关2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21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源21,电源21能够为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提供电能,开关22设置在磨床本体1的左侧面,电源21设置在磨床本体1的左侧面,通过设置开关22,工作人员可通过操控开关22控制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的通断状态,第二支撑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装置20,第二连接装置20包括矩形板202,矩形板202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杆14的底端固定连接,矩形板2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滑垫201,并且矩形防滑垫201的下表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通过设置第二连接装置20,矩形板202适用于内表面为矩形机构的圆管3,进而可保证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圆管3被固定后会更加的稳定,而矩形防滑垫201可以增大圆管3内表面与矩形板202之间的摩擦力,因而可进一步提高圆管3被固定后的稳定性,第二连接装置20的另一面与圆管3的内表面搭接,第二连接装置20的数量不少于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当需要将待加工圆管3固定到驱动轴2上时,工作人员需先操作开关22使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同时通电,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通电后均会产生磁性,使得第一永磁铁8和第二永磁铁18在磁性吸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向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的方向移动,进而可通过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14分别拉动第一连接装置11和第二连接装置20向驱动轴2的方向缩进,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将待加工圆管3套设在驱动轴2的外围;

S2、然后再次操作开关22使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同时断电,由于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14分别向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方向缩进的过程中会分别挤压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17,因而在第一电磁铁9和第二电磁铁19产生的磁性消失后,第一连接装置11和第二连接装置20分别在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17弹力的作用下紧紧的贴合在圆管3的内表面;

S3、弧形板111适用于内表面为圆形结构的圆管3,进而可保证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圆管3被固定后会更加的稳定,而弧形防滑垫112能够增大圆管3内表面与弧形板111之间的摩擦力,因而可进一步提高圆管3被固定后的稳定性,矩形板202适用于内表面为矩形机构的圆管3,进而可保证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圆管3被固定后会更加的稳定,而矩形防滑垫201可以增大圆管3内表面与矩形板202之间的摩擦力,因而可进一步提高圆管3被固定后的稳定性。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外圆磨床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2789.2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717198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24B5/36

专利分类号:B24B5/36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章丘搏丰工程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章丘搏丰工程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王东村南

发明人:张洪雷;吕宗新

第一发明人:张洪雷

当前权利人:章丘搏丰工程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桂兰

代理机构:1151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外圆磨床论文和设计-张洪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