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互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互动,纪录片,音乐,书画,文化,创意,韵律。
审美互动论文文献综述
李可[1](2019)在《音乐审美能力与高校数字创意类人才培养的互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其中的一项新潮产业模块也得到国家的重视,并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然而,急速的产业发展同时对我国高校的数字创意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创意产业作为结合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的复合型产业,技术领先和人才对于艺术审美意识的掌握都是确保产业发展的必要因素。本文将基于产业发展现况,以音乐审美(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21期)
朱月莹[2](2019)在《美食与美感的互融共生:纪录片《风味人间》的跨文化审美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近年来中国美食文化类纪录片的出彩之作,由腾讯视频在2018年末推出的《风味人间》致力于呈现中外各国饮食文化的不同特色,挖掘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饮食共通点,以本土关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创作理念搭建起世界美食文化的沟通桥梁。《风味人间》从审美意蕴生成、文化地理空间构建、精神文化价值传递等方面着力,实现了中外美食在审美层面的跨文化互动。(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9年07期)
刘耀荣[3](2019)在《互动电影的审美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互动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有着独特的电影形式和审美内涵。本文主要从互动电影的历史入手,归纳互动电影对传统电影的颠覆,从艺术到游戏的融合和受众到用户的身份跨界。在互动电影的审美特征中,互动电影的技术性、奇观性、娱乐性尤为突出。(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冯玲[4](2019)在《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音乐在传播中的视觉呈现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野,通过外部背景和内部文本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透视视觉文化语境中音乐传播的审美表征及权力运作,并就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论文的主旨,是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中,从影像传播的角度去探讨中国当下的音乐艺术,也以各媒介中的音乐视觉化传播现象为着眼点进行图像和影像文本研究。本论文的基本观点是:音乐的视觉化研究是双向的,研究者既可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当代音乐传播,也可从当代音乐的角度来研究视觉艺术,并在二者的互动中求得对视觉文化和当代音乐传播的深度阐释。在这个双向过程中,批评实践是二者互动的关键。本论文的结构依主题而设置。第一章“艺术与技术:音乐传播中的视听互动演变及形态”阐述视觉文化背景及相关概念的一般理论,注重“视”和“听”在音乐艺术发展中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第二章“文本与想象:基于静态图像与符号设计的音乐视觉传达”将从符号学的视角观察唱片封面设计和音乐表演中歌手的形象意蕴,梳理视觉化在静态音乐传达中的意义;第叁章“观看与聆听:动态影像艺术中的音乐表达及视听特征”,将以动态的音乐视觉文本进行个案剖析,主要探讨MV中的影像和音乐的视听结合特征以及多媒体技术中现场音乐表演中的视觉呈现价值。第四章“合谋与斗争:音乐视觉传播中‘看’的表征及权力运作”,从音乐影像“快感”传播的角度切入,旨在剖析音乐视觉传播中“看”的权力运作,透视音乐快感传播的内在权力机制。第四章“批评与探究: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对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进行批评,对审美中视听生态的良性循环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9-05-01)
李永安,赵菊连[5](2019)在《红色旅游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构分析——知识、审美、教化叁维互动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时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受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影响,仅以课堂为重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或是走过场的"运动式"宣传,其"有效性"问题值得怀疑。通过将革命传统教育宜于红色人文景观,并结合自然景观,形成旅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无疑意义重大。将红色旅游的物质、精神和活动结构契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知识、审美和教化叁个结构维度,有利于更大程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郭勋亚[6](2019)在《区域微纪录片与本土文化的审美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纪录片是传统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衍生出的新形态,部分作品以展现独具魅力的区域文化见长,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区域微纪录片的艺术审美追求为大众构建了一定范围内的、具体时空可见的客观世界和隐含在拍摄意象中的价值与意义,成为本土文化影像传播的重要手段。区域微纪录片是纪实与审美的统一,而本土文化的微记录传播亦有审美观照的诉求,本文以陕西微纪录片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技术层面、心理层面、艺术层面探究区域微纪录片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审美互动机制。(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9年04期)
王红霞[7](2018)在《美在多元互动 美在教学相长——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俗话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在小学启蒙教育这一阶段,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多元方式,全面加强并积极开展小学生的审美教育活动,这不仅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应有之义,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意识、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也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语文学科既是一门(本文来源于《语文天地》期刊2018年36期)
王菡薇,陈馨[8](2018)在《书画理论教学与高等院校审美教育互动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习书画理论对书画专业人士有着重要影响,而高等院校为非书画专业学生开设的书画理论公共课程则以普适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对大学生审美与思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而,高校书画理论工作者在做好专业书画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应当将书画理论教学进行合理转型,将书画理论课程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在普通高等教育中逐步展开,促进大学生艺术素质与艺术思维的提升,以此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平。(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8年06期)
贾伊娜[9](2018)在《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审美互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音乐与茶文化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要更好地促进两者的发展,加强传统音乐与茶文化两者之间的互动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就对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审美互动进行以下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11期)
李彬,杨晓影[10](2018)在《影像沉浸与审美教育——谈美术馆空间的影像互动与公共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浸感"一词近年来被广泛提起,起源于游戏领域,后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与应用,包括影视娱乐和文化旅游在内的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尝试将虚拟影像带来的"沉浸感"与行业特色相结合。美术馆是对公众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笔者认为,影像进入美术馆后带来的"沉浸感"是吸引更多观众进入美术馆的良好机会,本文意在分析传统美术馆空间加入影像沉浸后,如何给观众带来跨界体验并提升观众的心理感受,以此探讨美术馆空间内影像互动与公共教育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8年10期)
审美互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近年来中国美食文化类纪录片的出彩之作,由腾讯视频在2018年末推出的《风味人间》致力于呈现中外各国饮食文化的不同特色,挖掘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饮食共通点,以本土关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创作理念搭建起世界美食文化的沟通桥梁。《风味人间》从审美意蕴生成、文化地理空间构建、精神文化价值传递等方面着力,实现了中外美食在审美层面的跨文化互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互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可.音乐审美能力与高校数字创意类人才培养的互动性研究[J].牡丹.2019
[2].朱月莹.美食与美感的互融共生:纪录片《风味人间》的跨文化审美互动[J].当代电视.2019
[3].刘耀荣.互动电影的审美特征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9
[4].冯玲.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D].南京艺术学院.2019
[5].李永安,赵菊连.红色旅游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构分析——知识、审美、教化叁维互动的视角[J].惠州学院学报.2019
[6].郭勋亚.区域微纪录片与本土文化的审美互动[J].新闻知识.2019
[7].王红霞.美在多元互动美在教学相长——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J].语文天地.2018
[8].王菡薇,陈馨.书画理论教学与高等院校审美教育互动考察[J].艺术百家.2018
[9].贾伊娜.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审美互动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8
[10].李彬,杨晓影.影像沉浸与审美教育——谈美术馆空间的影像互动与公共教育[J].艺术评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