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精读教材论文-臧慧

中级精读教材论文-臧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级精读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人的故事》,视听说教学,精视精读,教材分析

中级精读教材论文文献综述

臧慧[1](2018)在《《中国人的故事—中级汉语精视精读》教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中国人的故事——中级汉语精视精读》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该教材是以同名纪录片为素材改编的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笔者结合相关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分别对该教材的文本内容和视频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客观地评估了其优缺点。同时根据使用者的问卷调查情况对文字教材的编写和视频教材的制作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客观地评估,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使用策略,以期能对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建议。此外,王飙先生在该教材中首次提出了“精视精读”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张将平面教材立体化,使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汉语交际情境中学习课文内容。基于此,笔者尝试以本教材的课文为实例编写了精视精读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担任此类课程的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绪论部分。对本文选题的必要性、视听说教学与教材的研究现状、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具体地阐释。第一章是文本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简介和教材内容分析。在教材内容分析中,笔者主要对教材的生词、课文、语言注释以及文化导航这四部分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同时结合相关的教材编写理论对文字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地评估。第二章是视频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从视频的语言、字幕、长度、具体内容以及视频语音与文本内容的匹配程度这五个方面对《中国人的故事——中级汉语精视精读》视频教材部分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同时根据相关的视频材料的选用原则对该视频教材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客观地评估。第叁章是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以及调查结果分析。本章根据使用者的问卷调查情况对文字教材编写方面和视频教材制作方面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地评估。第四章是教材改进建议与使用策略。根据前叁章中对该教材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所得出的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对教材编写方面、教师教学方面以及学习者使用方面提出了些许针对性的编写建议与使用策略,以期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第五章是精视精读课的设计构想——以《戏迷》一课为实例。本章对“精视精读”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地阐述,同时以《中国人的故事——中级汉语精视精读(上)》中的第八课《戏迷》作为设计内容,提出了精视精读课的教学设计构想,旨在为担任此类课程的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帮助。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做了简短的总结,并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8-06-01)

杨庆霞[2](2017)在《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文化词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很多都蕴含于汉语中,而汉语文化词语就能让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为汉语文化词语从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来体现着汉民族的文化内涵。文化词语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语言习得当中文化词语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教材对于文化词语的编排方面是能影响到学生对汉民族文化的了解。本文以中级精读教材为研究对象,因为中级阶段的学生对汉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渴望掌握更多的中国文化。本文力图从中级精读教材中文化词语的选取和释义出发,找出中级精读教材的对于文化词语的选取、释义特点和不足之处,为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所以本文第一部分绪论方面介绍了文化词语的研究状况和本文研究的重点及相关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和《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中的文化词语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首先对文化词语进行定义和分类再进行统计和分析。第叁部分对文化词语的释义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第四部分从文化词语的选取和文化词语的释义两方面得出文化词语在这两部精读教材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针对文化词语的选取和释义问题对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6)

孙娅楠[3](2016)在《中级商务汉语精读教材课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得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从事商务工作的外国人成倍增加,他们中很多是中级水平的学习者。课文在教材编写中处于核心地位,把“课文”部分从教材整体研究里分离出来做研究,对于教材编写研究很有意义。本文把四套体系完整的中级商务汉语精读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对四套教材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重点分析教材在课文话题、课文体裁、课文长难度、课文与文化这四个方面的编排。本文的研究共有四章内容,第1章序言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2章具体分析四套教材课文话题、课文体裁、课文长难度。第3章讨论了课文与文化的关系,并统计了文化在课文中的编排。第4章主要针对本文前面叁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材编写建议。搜集资料发现以往的商务汉语教材研究,很多是和课程定位相关的、还有对教材编写进行总体规划的、另外就是对商务汉语教材进行一一对比研究的,唯独缺少对教材各个部分的细致研究。我们认为当前的商务汉语教材研究空间还很大,对教材的研究目光亟需从宏观规划层面转移到具体细化的分析上来。对商务汉语教材的课文部分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点,希望对商务汉语教材课文的分析能够给以后的教材编写带来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6-01)

潘妍滢[4](2015)在《两本汉语中级精读教材课文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工具,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目前学界对课文语料难度的控制还没达成明确的共识,对于“中级”的定义仍然处在“见仁见智”的阶段,所以中级精读教材课文在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中级汉语精读教程Ⅰ》和《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作为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中级水平学生长期使用的教材,各有独到之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本文以两本教材的主课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抽样考察、对比分析、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首先对两本教材通过等距抽样各抽出五课样本,经由总词数、简单词数、虚词数、句数四个变量计算出可量化标准,再对样本课文语料难度进行易读性的对比分析;另对教材所有课文的话题、体裁、篇幅和体例四方面进行考察、对比,讨论两本教材在这些与课文编写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和异同。通过上述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两本教材课文选编上的优缺点,从而为中级精读教材课文的选编提供一些意见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5-06-30)

李娟[5](2013)在《中级汉语精读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整理目前中级汉语精读教材语料选择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进和借鉴国内外易读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探讨和分析了影响中级汉语精读教材语料难度的各种因素。并从汉字、词汇、句法和语篇四个层面,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八项影响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语言变量。它们是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字数,每篇课文的生词量,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词数,每册课本实词和虚词的数量,每百字平均固定词组(包括固定格式)数,平均句长,平均每百字丙级(含丙级)以上的语法项目数以及篇长。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目前国内使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两套中级汉语精读教材即《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下册和《发展——中级汉语》上、下册进行定量分析,初步探讨了中级汉语精读教材在汉字、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难度水平的适度区域,统计结果显示中级汉语精读教材语料难度的取值范围,分别是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字为12-18个,均值是14.83个;每课的生词量为59-77个,均值是66.78个;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词数为12-13个,均值是12.22个;平均每百字固定词组数在1个以内,均值是0.31个;虚词占实词、虚词总量的比例在1%-5%之间,均值是2.76%;平均句长在25-34字之间,均值是29.37字;平均每百字丙级以上语法项目不超过1个,均值是0.60个;上册课文的篇长在1200-1500字之间,均值是1351字,下册课文的篇长控制在2400-2600字之间,均值是2520字。最后,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当前中级汉语精读教材语料难度方面的相关问题,并结合上述两套教材的统计结果以及其他一些语言专家的建议,试图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期望给教材的编写者在选择和编排语料时,以及教材的使用者在挑选合适的中级汉语精读教材时提供一些客观的、可量化的参考标准。此外,希望本文分析的影响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语言变量和一些统计数据对日后的中级汉语教材易读性公式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变量和数据支持。文中最后指出本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5-01)

李英,华瑞杰[6](2013)在《语素教学在中级精读教材编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目前这些研究成果很少在汉语教学的教材中得以体现。事实上,在中级精读教材的编写实践中,语素教学完全可以通过生词表的制定、注释内容的选取和处理以及练习设计等方面全方位地体现出来,如在生词表中解释构词能力强的语素的意义,在"注释"部分增加语素教学的内容,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根据词语的构词方式归纳某课或某几课的生词等。(本文来源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安娜[7](2012)在《浅谈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编写原则和设计思路——以《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就目前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设计与编写提出一些想法和见解。具体阐述了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编写的要求和原则,论证了其在编写过程中应遵循的交际性、科学性、文化性、特征性和趣味性原则及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分析认为,在教材设计上,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编写应采用主副课文结合、词汇语法相融的思路,使学生能迅速将课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汉语知识。这有助于推动汉语的流通与中华文化的传播。(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2年24期)

胡琦[8](2012)在《从两套中级精读教材课文对比研究探讨对越中级精读教材课文编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而课文是语言教材的主体。一本教材能否受到学习者的欢迎,课文的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登攀——中级汉语教程》(以下简称《登攀》)和《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以下简称《桥梁》)都是国内编写的优秀汉语中级精读教材,一直以来也都在越南高校被广泛使用。两套教材的课文编排各有独到之处,但作为国内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在越南的实际汉语教学过程中又都表现出了不足。因此,本文在介绍越南高校的汉语教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两套教材从课文入手,主要对课文的题材、体裁、篇幅、语言难度、趣味性和实用性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发现教材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在对越中级汉语精读教材课文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2-06-30)

钱映[9](2012)在《中级汉语精读教材中的文化点选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经常会遇到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有的留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所学的中国文化,但有的留学生则很难理解,出现文化休克现象。由此可见,对于留学生特别是中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文化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中级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选取了叁套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进行分析。首先,选取叁套教材中出现的文化点进行总结分类,找出出现频率高的文化点进行重点考察。其次,对叁套教材进行比较,从课文内容、文化导入方式等方面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文化点。第叁,根据教材中的文化点设计调查问卷,以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级班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留学生对一些文化点的感兴趣程度以及掌握理解程度。最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文化点的评优性和偏误性,为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中文化点的选取和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朱敏[10](2012)在《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文化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一种语言的产生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努力创造是分不开的。在创造使用这种语言的过程中,一定会融入该民族对事物各方面的认识,即融入该民族的各种文化。因此在学习汉语时也要同时学习中国的文化,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会汉语、灵活运用汉语,与中国人自由交流而较少存在交际误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同步进行的,在语言教学中应有机、适时、适度地引入文化教学。这就对教材与教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材中必须导入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依据;教师必须对中国文化和所教学生国家的文化皆有所了解,才能有所侧重地、更有效地输入相关文化内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在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语言的其他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一样重要,都是语言内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着语言的学习和交际运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文化与语言其他因素的地位同样重要,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至今只制定了语法、词汇、功能等大纲,文化大纲至今未出台,正是因为这样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编写才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依,教材中文化因素的编入才具有随意性。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对教材和文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中级汉语精读教程》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教材中文化因素编写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基于上面的分析在将第一版教材与第二版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者在文化因素编入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指出第二版教材优于第一版之处;再根据以上分析给出了在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编写中应有的文化取向;最后对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中级精读教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民族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很多都蕴含于汉语中,而汉语文化词语就能让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为汉语文化词语从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来体现着汉民族的文化内涵。文化词语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语言习得当中文化词语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教材对于文化词语的编排方面是能影响到学生对汉民族文化的了解。本文以中级精读教材为研究对象,因为中级阶段的学生对汉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渴望掌握更多的中国文化。本文力图从中级精读教材中文化词语的选取和释义出发,找出中级精读教材的对于文化词语的选取、释义特点和不足之处,为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所以本文第一部分绪论方面介绍了文化词语的研究状况和本文研究的重点及相关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和《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中的文化词语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首先对文化词语进行定义和分类再进行统计和分析。第叁部分对文化词语的释义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第四部分从文化词语的选取和文化词语的释义两方面得出文化词语在这两部精读教材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针对文化词语的选取和释义问题对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提出一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级精读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1].臧慧.《中国人的故事—中级汉语精视精读》教材分析[D].鲁东大学.2018

[2].杨庆霞.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文化词语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孙娅楠.中级商务汉语精读教材课文分析[D].河北大学.2016

[4].潘妍滢.两本汉语中级精读教材课文的对比研究[D].中山大学.2015

[5].李娟.中级汉语精读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3

[6].李英,华瑞杰.语素教学在中级精读教材编写中的应用[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7].安娜.浅谈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编写原则和设计思路——以《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为例[J].丝绸之路.2012

[8].胡琦.从两套中级精读教材课文对比研究探讨对越中级精读教材课文编写[D].中山大学.2012

[9].钱映.中级汉语精读教材中的文化点选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0].朱敏.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文化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标签:;  ;  ;  ;  

中级精读教材论文-臧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