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蒋诗意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蒋诗意

蒋诗意(广安友谊育才外国语学校四川广安638500)

摘要: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本文主要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开展课堂讨论,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讨论

中图分类号:G6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7-053-01

一、从理论上高度认识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感觉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节奏”感。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如讨论前的预备,促使学生主动把握教材,积极搜寻资料,加强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讨论中,学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必须对史料加以甄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中与其他同学观点的互补或交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重在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个观点要真正得到个体情感、态度上的认同,必须经过个体主体的比较、权衡及选择过程,而讨论则为学生提供了这种机会,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提供一个讨论话题,学生往往会对这种讨论话题表现得兴趣盎然,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好动,乐于交往,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在讨论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二是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认真地去理解别人的思想,把握别人的情绪、情感,当讨论出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大都表现出冷静、忍耐,明白一个人只能用理由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而不能用情绪语言来强迫别人接受。驳斥对方观点时,又需要语言技巧,使自己的表达既不伤害他人的感情,又具有说服力。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高尚的人格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通过讨论,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讨论式教学

1.讨论法的关键是命好题。“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我在设计讨论命题时始终遵循命题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命题的范围涉及高考动态、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等热点问题。而且命题设计在多角度和新颖性等方面做了创新,让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从而开拓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如今年中日钓鱼岛之争形势更加严峻,不少学生表达了对日本的强烈不满,有的学生甚至追打辱骂拿索尼手机的同学……为了使学生更有理性,不感情用事,在上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我设计了“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事,你有什么想法?”这样一个命题,让大家交流。对于这样一个敏感话题,很多同学有感而发,必须用战争方式解决、必须韬光养晦、用外交途径解决、由联合国解决……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不知不觉深化了认识,课堂也向着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前进,也使学生更加理性。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设计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命好题是讨论法教学成败的关键。

2.讨论法的前提是师生双方充分的准备。在课前预习环节事先公布讨论话题,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要点。我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较好的实现了课程标准中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达到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有利推动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以提升高考应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碧勇.《历史教学》2005(1).

[2]刘立新.《对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历史教学》,2003(1).

[3]《TeachingandLearningThroughDiscussion》,EditedbyWilliamW.Wilen,PublishedbyCharlesThomas?Publisher,1990.

标签:;  ;  ;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蒋诗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