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赫英东(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医院普外科黑龙江七台河154622)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112-02

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在患者及医务人员间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医疗环境的污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70年开始进行国际性的医院感染调查而定的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高居医院感染中第三位,外科伤口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导致额外的医疗经费支出,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

1临床资料

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普外科共631例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结果

共检出37例伤口感染病例,感染率为5.86%。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为32岁~84岁,其中65岁24例,占65%。急症手术15例,占41%。手术时间2h共23例,占62%。选择性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时间6d共16例,占43%。患各类恶性肿瘤者共21例,占57%。伴有各种慢性病者共21例,占57%,其中高

血压11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4例、老慢支及呼衰5例、脑梗塞及中风3例。无一例患者于术前半小时接受抗生素治疗。28例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术前营养支持仅5例,占14%。

3感染因素分析

3.1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本组患者37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之间所从事的职业及劳动强度不同有关;从年龄上看,婴幼儿和老人免疫能力相对低下会使感染发生率升高。

3.2与手术持续的时间的关系治疗时,手术持续的时间越长,感染率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伤口随着长时间操作,导致长时间暴露,污染创面的细菌数目种类增加;②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③因手术时间延长,医务人员的疲乏,疏于无菌原则。

3.3与伤口大小的关系伤口大小、深度不同感染率也不同。伤口越大,越深感染的发生率越高。这是因为伤口愈小,暴露组织愈多,进入伤口的细菌数目也就愈多;伤口愈深,清创不易彻底,且易出血,易遗留异物或遗留死腔。

3.4与免疫能力相关的其他病患的关系感染的发生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免疫能力直接相关。当出现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白血病等与免疫能力相关的疾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伤口的感染率明显升高。

3.5与主要病原体和伤口污染的关系我们对37例感染伤口的分泌物进行了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体21种,G+球菌25株,G-杆菌10株,其他2株。主要病原体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聚团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粪链球菌、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新球隐球菌等,在同一伤口,几乎全为混合感染,既有球菌,又有杆菌。伤口的污染程度越重,感染率越高,同时感染的发生与细菌的种类、数量、毒力有关。

3.6与肿瘤的关系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放化治疗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缺陷,肿瘤坏死产生的中毒产物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

4治疗

感染伤口在以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采用切开引流,清除腐烂液化的坏死组织,使伤口自然愈合。治疗时间20~30d,病程长,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大,皮肤组织的连续性差。采用

二期缝合技术使伤口愈合,可以缩短病程,缩小瘢痕,增强皮肤组织的连续性。

伤口感染形成后,经过清创引流使创面生成新的肉芽组织。新生的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并不断的填充创面,当肉芽组织达到皮下水平时缝合伤口。缝合时切除皮缘使皮肤毛细血管内血浆渗出至组织间质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束填充在组织裂隙内。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胶原纤维使伤口两侧皮肤粘和,两侧皮缘的上皮细胞增生移行促使伤口愈合,恢复皮肤组织的连续性[1]。

理想的组织修复是由原有的组织细胞增生来完成的,不同组织细胞其增生能力不同,增生速度也不等[2]。伤口的缝合必须是各组织层次的严密对合。缝合后伤口的愈合取决于局部皮肤的张力,创面肉芽组织的质量及伤口边缘的处理。局部皮肤用75%酒精擦拭可以清洁皮肤,促进伤口的愈合。新生的肉芽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肉芽水肿、过度生长、生长停滞,可分别采用10%的高渗盐水湿敷、剪除多余的肉芽组织、应用中药生肌膏祛腐生肌。适宜的肉芽组织应该局限在伤口皮下水平,不超出皮缘。肉芽组织创面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盐水湿敷,使抗生素在创面上分布均匀,可以增强局部组织的抗菌能力,有利于伤口愈合。缝合时切除皮缘是为了形成新的创面,有利于皮肤的粘合。只有全层、间断缝合,才能使伤口不留死腔。缝合后伤口继续用抗生素湿敷,以巩固治疗效果。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目前不可能为了避免继发感染而终止化疗和放疗,应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个人卫生护理,配合必要的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感染伤口的愈合有赖于机体的营养状况和能量代谢的支持。在全身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口服敏感的抗生素。局部与全身应用的抗生素可以相同,也可以协同,但以对药物敏感为原则。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3-185.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1-24.

标签:;  ;  ;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