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湿沉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浓度,同位素,大气,营养盐,太湖,通量,元素。
湿沉降论文文献综述
宋泽峰,张君伍,陆智平,栾文楼,王丰翔[1](2020)在《大气干湿沉降对河北平原农田面源污染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北平原大气干湿沉降为研究对象,通过干湿沉降输入的氮、磷输入量的计算,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估了大气干湿沉降对河北平原面源污染的贡献,利用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氮素、磷素的来源。结果显示,河北平原大气干湿沉降对面源污染具有较大贡献。一年内输入土壤的氮素和磷素平均值分别达到30.22kg/hm~2和3.12kg/hm~2,空间分布上滨海平原输入量高于山前平原,其中沧州地区输入量最大。氮素、磷素的输入受到自然环境、工业结构等的影响。其中氮素主要受化工产业影响,磷素除了受化工排放影响外,还有磷肥施用的来源。(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20年01期)
梁亚宇,宋志辉,李丽君,白光洁,吕薇[2](2019)在《太原市近郊农田区域大气氮干湿沉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山西省太原市不同农田大气氮干湿沉降输入通量,于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用雨量器、降水降尘自动采样仪、Delta系统对太原市近郊东阳和阳曲两地氮干湿沉降进行为期2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东阳和阳曲氮湿沉降量中,NH_4~+-N分别为8.2,7.7 kg/hm~2,NO_3~--N分别为4.7,6.0 kg/hm~2,NH_4~+-N在两地湿沉降中占较大比例;此外,东阳NH_4~+-N湿沉降量是阳曲的1.06倍,而阳曲NO_3~--N湿沉降量是东阳的1.3倍。东阳气态活性氮NH_3和NO_2年均沉降量分别是11.4,3.2 kg/hm~2,依靠重力沉降颗粒物NH_4~+-N和NO_3~--N沉降量之和为2.9 kg/hm~2;阳曲5种大气活性氮NH_3、NO_2、HNO_3、颗粒态NH_4~+、颗粒态NO_3~-年均沉降量分别是6.1,2.9,3.3,2.1,1.4 kg/hm~2,年总沉降量是15.8 kg/hm~2,NH_3在2个农田区大气活性氮干沉降中占较大比例;东阳干沉降中气态NH_3浓度和沉降量是阳曲的1.9倍,阳曲气态HNO_3和NO_2沉降量之和占总干沉降量的40%。总之,东阳大气活性氮主要受农业源影响,阳曲氮沉降受交通运输源影响不可忽视,今后应注意太原市近郊工业及交通运输气体排放对该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海霞,赵亚伟,王小剑[3](2019)在《邯郸市大气氮干湿沉降通量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气降尘对土壤、水体等环境介质中氮的贡献,在邯郸市区设置3个大气干湿沉降采样点,并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氮干湿沉降通量、氮形态及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监测期内3个采样点的全年平均氮干沉降通量为385.2kg/km~2,湿沉降通量为2 292.5kg/km~2,总沉降通量为2 677.7kg/km~2。氮沉降以湿沉降为主,占总沉降通量的85.6%。氮湿沉降通量与降雨量线性相关(R~2=0.87),各采样点的降雨量和氮湿沉降主要集中在4—8月。氮干沉降与降尘量均随季节变化,总的来说冬春季开始增长,夏季降低,到了初秋又开始增长,并在10月达到峰值。不论是干沉降还是湿沉降,各监测点氮形态都是以有机氮为主,硝酸盐氮次之,氨氮所占比例最低。(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11期)
江用彬,黄燕军,金相雷,汪晓云,董俐香[4](2019)在《黄山景观区域氮、硫湿沉降来源与地球化学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山是世界着名的地质公园,近年来该地区酸雨频率增加,威胁着景区的地质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长期降水化学观测与氮、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黄山景区氮、硫湿沉降来源与地球化学过程,以期揭示酸雨成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酸雨频率为62.5%. SO■和NO~-_3为主要致酸离子.[SO■]/[NO~-_3]当量比均值为1.7,主要受早期氮排放和移动源递增贡献影响.氮、氧、硫同位素组成和分异数据表明,降水中SO■和NO~-_3主要来源为移动源(燃油)释放,工业源(燃煤)贡献次之,降水硝酸、硫酸的形成主要为燃油燃烧及其氧化物氧化过程. Ca~(2+)和NH~+_4为酸雨的主要中和因子.我国逐渐增加的移动源化石燃料排放已经对黄山景区大气环境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骏飞,刘宁锴,王燕[5](2019)在《太湖流域氮磷大气湿沉降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集太湖流域6个测点的湿沉降样品,测定其中的氮磷含量,计算湿沉降率和年沉降量。研究表明,西部湖区的TN和NH■-N湿沉降浓度较其他湖区高,北部浓度TP湿沉降浓度较其他湖区高,不同形态N和TP的月均质量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最低,春秋季节不同形态N和TP沉降率高于其他季节。大气中总氮湿沉降输入太湖湖体的总量为3907.7t,总磷湿沉降输入太湖湖体的总量为61.77t,对太湖水环境影响及富营养化的贡献不容小视。(本文来源于《污染防治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许志波,杨仪,卞莉,蔡琨,张悦[6](2019)在《太湖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8年1—12月,采集太湖湖滨及湖面共计9个点位600多个干湿沉降样品,估算了N、P干、湿沉降率以及全太湖2018年N、P干、湿沉降通量。结果表明,2018年太湖TN和TP月湿沉降率均值分别为161. 2和7. 1 kg/(km~2·月),TN和TP月干沉降率均值分别为103. 6和4. 5 kg/(km~2·月)。TN和TP年干沉降率空间分布规律为:湖面之上开阔水域处的TN和TP年干沉降率大于其他湖滨点位,TN和TP总沉降通量为7 702和333 t/a。2018年相比于2002—2003年,TN和TP总沉降通量分别降低了22. 6%和53. 8%。(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2019年04期)
潘保原,赵文茹,杜慧玲[7](2019)在《镜泊湖大气湿沉降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在镜泊湖地区选取农村和农田区、林地区和旅游区3个类型的环境区域,收集大气湿沉降,测定其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中氮含量较高,总磷和重金属含量较低,总氮含量处于水质中劣Ⅴ类,氮湿沉降受降水量影响明显,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通过分析,提出了应对大气湿沉降的防治对策,研究成果为镜泊湖水质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9期)
梁亚宇[8](2019)在《太原市及周边大气活性氮硫干湿沉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太原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发展使得空气中氮氧化物排放增多。因此,明确太原城市及周边农田大气氮硫沉降的动态变化,可为城市氮污染治理及农田氮硫素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于2016年~2018年对太原市及周边大气氮硫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共设四个监测点:太原市周边的晋中市榆次区山西省农科院东阳示范基地、太原远郊的阳曲县河村、市中心的桃园、近郊区的上兰。分析了市区和农田大气氮硫沉降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于2016年6月~2018年5月对太原市周边东阳试验基地和阳曲县河村两农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东阳年均无机氮湿沉降量是12.9 kg/hm~2,气态活性氮(NH_3、NO_2)年均干沉降量为14.6 kg/hm~2,依靠重力沉降颗粒物NH_4~+-N和NO_3~--N沉降量之和为2.9 kg/hm~2,干湿沉降中铵氮占比较高;河村五种大气活性氮NH_3、NO_2、HNO_3、颗粒态NH_4~+、颗粒态NO_3~-年均沉降量分别是6.1、2.9、3.3、2.1、1.4 kg/hm~2,总年均沉降量是15.8 kg/hm~2。由此可见,NH_3是两个农田区大气活性氮沉降的主要成分。东阳干沉降中气态NH_3浓度和沉降量是河村的1.9倍,河村气态HNO_3和NO_2沉降量之和占总干沉降量的40%。可知,东阳大气活性氮主要受农业影响,河村农田除受农业影响外交通运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今后两地应科学施肥,减少氮肥挥发,并且注意周边工业及交通运输气体排放对该区活性氮污染的贡献。(2)2016年6~10月在山西农科院东阳试验基地收集了N和S湿沉降,得到SO_4~(2-)-S、NH_4~+-N、NO_3~--N湿沉降量分别是34.5、7.9、2.5 kg/hm~2,SO_4~(2-)-S沉降量分别是NH_4~+-N、NO_3~--N沉降的4.3倍和14倍,氮硫总沉降量为44.9 kg/hm~2,无机氮总沉降为10.4 kg/hm~2,硫沉降占总沉降的77%,无机氮占23%,无机氮沉降中NH_4~+-N占的比例较高。SO_4~(2-)-S与NO_3~--N浓度及沉降量之间分别呈极显着(P<0.01)和显着线性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和0.619,说明二者有相同来源。降雨中SO_4~(2-)/NO_3~-和NH_4~+/NO_3~-的加权平均浓度比值分别为13.9、3.2,变化范围在4.5~24.8、0.1~6.0。该地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SO_4~(2-)-S和NO_3~--N沉降受周边交通运输及生活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较大。高硫沉降对农田生态系统供给硫元素的作用不可忽视,也应引起有关环境部门的重视。(3)为研究太原市区和农田的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变化规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太原市区桃园、上兰和河村叁地大气氮湿沉降进行了监测。得到桃园、上兰、河村的NO_3~--N平均浓度为12.9、18.4、1.3 mg/L,NH_4~+-N平均浓度分别为3.6、2.3、1.6 mg/L。季节变化上看,NH_4~+-N浓度四季相对平均,春夏稍高,NO_3~--N浓度变化较大且冬春较高。叁个采样点年均沉降量分别为40.0、48.3、14.2 kg/hm~2。桃园、上兰、河村的NH_4~+-N沉降量分别为8.8、5.3、8.2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22%、11%、57%,NO_3~--N沉降量分别是31.2、43.0、6.0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78%、89%、43%。从上可知,桃园、上兰降水中主要以NO_3~--N沉降为主,河村则以NH_4~+-N沉降为主。结合桃园、上兰、河村NH_4~+-N/NO_3~--N浓度比值0.54、0.30、1.31,充分表明桃园和上兰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运输源,河村则来自农业源。另外,桃园和上兰月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差异不显着,河村则达到极显着水平,说明影响市区两点(桃园和上兰)氮湿沉降的因素较为复杂。由以上数据看出市区氮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各自沉降特点予以控制。(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杜俸[9](2019)在《五台山典型植被群落湿沉降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氮(N)是水体富营养化和酸化的诱因之一,五台山是多条河流发源地,在N沉降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其亚高山草甸和森林生态系统对流域水质的影响应得到重视。本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水文过程和冻融循环的高山植被土壤氮动态研究”,初步研究了五台山典型亚高山植被群落湿沉降过程中不同空间层次及不同时间N浓度变化特征及对径流水质的影响,以期为海河流域亚高山水源涵养区植被保护与经营提供依据,为气候变化对亚高山草甸及森林水化学过程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选取研究样地3个:亚高山草甸(CD)、华北落叶松(HL)、华北落叶松×云杉混交林(YH)。于2015~2017年期间,对实验地区降雨、积雪、林内雨、林内积雪、枯落物渗滤液、地表径流及融雪径流的N浓度进行监测与分析。首先通过对生长季降雨、林内雨、枯落物渗滤液及地表径流,对季节冻融期积雪、林内积雪、融雪径流的分析,揭示典型植被群落不同层次(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对N的截留效应及影响水质变化原因。其次,通过对各时期地表径流及融雪径流的分析,揭示时间变化对径流N浓度大小的影响。最后,使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典型植被群落地表径流及融雪径流输出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从2015年~2017年在五台山东台至北台一线林区所监测的大气降雨平均pH为6.89,该值高于我国北方降雨pH均值5.6,酸雨情况不明显。(2)典型植被群落不同层次的水质变化特征分析表明:1)生长季,降雨经过HL和YH林冠层、土壤层及CD土壤层后水体pH都增大,且土壤层对水体pH的缓冲作用更大,同时HL对水体pH缓冲效果更好。季节冻融期,积雪融化形成融雪径流,CD、HL和YH融雪水pH都增大,且HL对水体pH缓冲效果依然优于CD和YH;2)生长季,HL林冠层截留降雨中TN和NH_4~+,YH林冠层则向水体释放了TN、NH_4~+、NO_3~-;HL枯落物层截留林内雨中NO_3~-,YH枯落物层则截留林内雨中NH_4~+;HL和YH土壤层都削减了枯落物渗滤液中TN、NH_4~+、NO_3~-,且YH土壤层的削减效果较HL更好,但HL林内雨、枯落物渗滤液和地表径流中TN、NH_4~+、NO_3~-浓度全部低于YH,因此,HL对水体中N的截留能力优于YH。而降雨经过CD后,其地表径流TN、NH_4~+、NO_3~-浓度与HL和YH相比更小,因此,CD对净化水质的效果更好,且土壤层是改善水质的主要层次。季节性冻融期,CD土壤层截留融雪水中TN、NO_3~-和NH_4~+,而HL和YH则向融雪径流释放TN、NO_3~-,因此,CD对改善融雪径流水质效果依然优于HL和YH。(3)典型植被群落不同时间径流水质变化特征分析表明:1)各植被群落年径流pH(CD:7.12~8.38,HL:7.02~8.06,YH:6.80~7.91)时间变化幅度较小,季节冻融期较大,生长季较小,总体上都呈现弱碱性;2)各植被群落径流TN、NH_4~+浓度生长季较高,季节冻融期较低,其径流TN浓度变化范围(CD:1.27~4.11mg/L,HL:2.01~4.36mg/L,YH:1.33~5.34mg/L),径流NH_4~+浓度变化范围(CD:0.04~3.38mg/L,HL:0.03~3.53mg/L,YH:0.06~3.39mg/L);CD、YH径流NO_3~-浓度生长季较高,HL径流NO_3~-浓度则季节冻融期较高,其径流NO_3~-浓度变化范围(CD:0.51~1.99mg/L,HL:1.47~1.93mg/L,YH:0.19~3.43mg/L)。且从年径流各形态N浓度输出情况来看,NH_4~+浓度输出主要集中在生长季,而TN、NO_3~-浓度输出尽管生长季任占重要地位,但季节冻融期不容忽视。(4)对地表径流和融雪径流的水质综合评价表明,该区域植被群落径流水质偏差,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流域水质污染,且生长季更易受到N元素的危害,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但是,该评价所选取的指标TN、NH_4~+、NO_3~-均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说明了该区域植被群落拥有充足的养分,其释放养分供应植物生长的能力较强,对五台山亚高山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林的恢复起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梁亚宇,宋志辉,李丽君,白光洁,吕薇[10](2019)在《太原周边农田雨季硫氮湿沉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太原市周边典型农田区大气氮硫元素的沉降特征及其来源,于2016年6—10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基地进行了湿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降水中SO42-S,NH4+-N,NO3--N的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11.84,2.72,0.85 mg/L,沉降量分别是34.50,7.93,2.47 kg/hm2,SO42--S沉降量分别是NH4+-N,NO3--N的4.3倍和14倍,硫沉降占总沉降的77%,无机氮占23%,无机氮沉降中NH4+-N所占比例较高;SO42--S与NO3--N的质量浓度和沉降量分别呈极显着和显着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和0.619,说明二者有相同的来源;降雨中SO42-/NO3-和NH4+/NO3-的加权平均浓度比值分别为13.94,3.20。该地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氮沉降以农业排放源为主;SO42--S和NO3--N沉降受周边交通运输及生活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较大。高硫沉降对农田生态系统供给氮硫元素的作用不可忽视,也应引起有关环境部门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湿沉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山西省太原市不同农田大气氮干湿沉降输入通量,于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用雨量器、降水降尘自动采样仪、Delta系统对太原市近郊东阳和阳曲两地氮干湿沉降进行为期2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东阳和阳曲氮湿沉降量中,NH_4~+-N分别为8.2,7.7 kg/hm~2,NO_3~--N分别为4.7,6.0 kg/hm~2,NH_4~+-N在两地湿沉降中占较大比例;此外,东阳NH_4~+-N湿沉降量是阳曲的1.06倍,而阳曲NO_3~--N湿沉降量是东阳的1.3倍。东阳气态活性氮NH_3和NO_2年均沉降量分别是11.4,3.2 kg/hm~2,依靠重力沉降颗粒物NH_4~+-N和NO_3~--N沉降量之和为2.9 kg/hm~2;阳曲5种大气活性氮NH_3、NO_2、HNO_3、颗粒态NH_4~+、颗粒态NO_3~-年均沉降量分别是6.1,2.9,3.3,2.1,1.4 kg/hm~2,年总沉降量是15.8 kg/hm~2,NH_3在2个农田区大气活性氮干沉降中占较大比例;东阳干沉降中气态NH_3浓度和沉降量是阳曲的1.9倍,阳曲气态HNO_3和NO_2沉降量之和占总干沉降量的40%。总之,东阳大气活性氮主要受农业源影响,阳曲氮沉降受交通运输源影响不可忽视,今后应注意太原市近郊工业及交通运输气体排放对该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沉降论文参考文献
[1].宋泽峰,张君伍,陆智平,栾文楼,王丰翔.大气干湿沉降对河北平原农田面源污染的贡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
[2].梁亚宇,宋志辉,李丽君,白光洁,吕薇.太原市近郊农田区域大气氮干湿沉降特征[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张海霞,赵亚伟,王小剑.邯郸市大气氮干湿沉降通量及其特征[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4].江用彬,黄燕军,金相雷,汪晓云,董俐香.黄山景观区域氮、硫湿沉降来源与地球化学过程[J].环境化学.2019
[5].王骏飞,刘宁锴,王燕.太湖流域氮磷大气湿沉降特征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9
[6].许志波,杨仪,卞莉,蔡琨,张悦.太湖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特征[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9
[7].潘保原,赵文茹,杜慧玲.镜泊湖大气湿沉降特征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8].梁亚宇.太原市及周边大气活性氮硫干湿沉降特征[D].山西大学.2019
[9].杜俸.五台山典型植被群落湿沉降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9
[10].梁亚宇,宋志辉,李丽君,白光洁,吕薇.太原周边农田雨季硫氮湿沉降特征[J].山西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