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龙四川省达州市渠县达州外国语学校635200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具体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究清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应用,对于政治教师而言,即可以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性、又可以感知中国特色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关键词】制度;地位;目标;哲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4-025-0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两大经济制度所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定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由此可见,经济基础不可动摇,否则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将会动摇。
2、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就不会发生改变,市场经济就一直会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公有制,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表态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废除私有制方能够实现自身的解放。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即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只要它在经济结构中不具备主体性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都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
3、矛盾的主次方面二者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
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恰好适应了这样生产力的需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调动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坚持全面的观点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会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矛盾体---市场经济只是手段,直接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能兼容。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说非公有制经济受到我国整个经济政治条件的制约,只要国家政权在我们手中,它们都能够被我们所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配置资源地位的变化所折射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二者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
十四大确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中要求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中要求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七大中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我党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二者关系的历史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由基础性地位向决定性地位迈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反复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止不前、而是一个不断结合国情与时俱进的过程。
2、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党确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加坚定在经济领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相信市场经济既然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奠定物质基础,在目标上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答复了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坚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则答复了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在道路抉择上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根本目标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我国发展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市场经济会造成贫富悬殊,社会主义社会则不懈追求建立公正世界,我国经济体制则将二者有机结合,既发挥了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又克服了市场经济中私有性所带来的弊端。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由私有制社会到公有制社会的历史,私有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我们绝不能够违背客观规律跳跃某一历史阶段冒进进入更高阶段、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面对落后的生产力现状,中国不得不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先让中国富起来;贫穷不属于社会主义,同时两极分化也不属于社会主义,成为私有制国家更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才能够既顺应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又走向共同富裕。
2、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理应成为财富的享有者,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物质资料的生产的最终目的必须是为了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人民群众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这才是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
结论
本文从我国经济体制中的经济基础、市场地位及目标三个角度剖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应用,重在从哲学角度论证市场经济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且彰显了中国特色,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