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分析

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分析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葫芦岛125000)

【摘要】目的:探究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的优势与深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均匀分为40例,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模型组口服行气逐瘀药方进行治疗,行气逐瘀药方组成为:香附15g、丹参15g延胡索12g、川棟子6g、泽兰10g、白芍12g、九香虫10g、茯苓8g,每日一副,水煎取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经前一周开始服药,至月经来潮第一天停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是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法治疗。研究并对比分析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止痛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以及模型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模型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模型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效果明显,运用本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缓解其痛经及其他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显著疗效,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可见传统中西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独特的优势和深远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法;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68-0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于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常生长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腿等处,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底韧带最常见。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8}。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主要以激素或者手术疗法[1]。但是中医却认为该病病理基础为血瘀,应该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然而近些年中西医联合治疗广泛被应用,所以笔者对12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探讨该药方的优势及深远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3.8±8.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5.4±8.7)岁,模型组平均年龄(24.7±7.9)岁;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制定[2];中医诊断标准: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医妇科学》[4]的有关标准拟定。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结合临床症状,经妇科检查、B超、CA125测定或腹腔镜检查均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时多时少,色暗夹杂血块,行而不通畅,血块下痛缓解减轻,伴腰酸腰痛,经前乳房胀痛,情绪烦躁,胸闷不舒,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或涩;③年龄20~45岁女性;④服药期间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排除标准:①20岁以下或45岁以上女性;②有严重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③同时接受其他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模型组

行气逐瘀处方香附15g、丹参15g延胡索12g、川棟子6g、泽兰10g、白芍12g、九香虫10g、茯苓8g,每日一副,水煎取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经前一周开始服药,至月经来潮第一天停用。

1.2.2对照组醋酸甲羟孕酮的用法:用于月经的第一日开始,日三次口服,连服三日或者月经周期第六日开始,每日口服2~4mg/次,连服20日;从6~8mg/日开始,逐渐加量至每日20~30mg,连用6~8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药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经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t检验以及重复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则进行卡方检验,P<0.05时,所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模型组65.78%,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以及模型组(x2=12.7009,P0.028<0.05)。

根据中医的症候积分来表示治疗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见表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多样化,单纯的激素治疗无法根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治疗效果不佳。根据临床表现,文献记载中医的“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相关论述,大量临床经验认为瘀血内阻冲任或胞宫胞脉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理。因瘀血内阻,不通则痛;瘀血阻滞,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失调;瘀阻胞脉,两精不能相合则不孕;瘀血留滞则日久成癥[5]。众多文献都有记载淤血与异位症的关系,其中司徒仪教授[6]认为瘀血是产生内异症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键,故对本病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内异症的病理转归,是由各种因素导致气滞血瘀,血不行常道,溢于脉外而成离经之血,血既离经,又加重了瘀血。所以采用西医醋酸甲羟孕酮联合中医行气逐瘀疗法,醋酸甲羟孕酮片是孕激素类药,作用于子宫内膜,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增殖分泌,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抑制垂体前叶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抑制卵巢的排卵过程。抗癌作用可能与抗雌激素作用有关。适应于对激素敏感肿瘤的姑息治疗。可用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还可用于晚期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然后再结合中意的活血化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的总有效率,说明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淤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对症疗效显著。可能原因是:行气逐瘀法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及其周围组织所产生的炎性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粘连,明显改善盆腔血流微循环,能有效缓解,有效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同时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能从根本上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行气逐瘀止痛方具有理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是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药。近年来国内研究都在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与单纯的西药相比它及有效又不影响女性内分泌生理,不引起闭经,又不严重损害肝脏,通过本文的研究显示了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的优势,综上所述,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的药,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娄雅鸽,潘兆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中医治疗概况[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178

[2]曲聪.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报,2013,15(2):145-146

[3]王秀,鞠翡翡,宋雪梅.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现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2):154-155

[4]孙巧璋,向东方.薄氏腹针加红外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2):80-83

[5]孙秀丽,王建玲.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2,28(10):56-58

[6]陈颐.司徒仪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思路与经验[J].新中医,2011,43(12):154-155

[7]周娟,惠宁.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eta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69-73

[8]谢幸,苛文丽,马丁,林仲秋,孔北华,狄文[J].第八版妇产科学。

标签:;  ;  ;  

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