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榕树与传粉榕小蜂的共生体系中涉及到线虫,相关线虫和榕小蜂的种类及相互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2016-2019年从广州和西双版纳地区部分榕树,包括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粗叶榕(F.hirta)、笔管榕(F.wightiana)、水同木(F.fistulosa)、对叶榕(F.hispida)、钝叶榕(F.curtipes)、高山榕(F.altissima)、菩提榕(F.religiosa)的果实中获得传粉榕小蜂和相关线虫,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对榕小蜂和线虫种类进行了鉴定;同时针对榕小蜂和线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mtDNA COI)、线虫核糖体大、小亚基RNA基因(LSU rRNA、SSU rRNA),采用相应引物,进行PCR扩增及其产物测序,并利用Mega7.0分别构建榕小蜂和线虫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共鉴定出3个属8种相关传粉榕小蜂,即:Ceratosolen solmsi,C.fusciceps,C.emarginatus,C.armipes,Eupristina altissima,E.verticillata,E.koningsbergeri和Platyscapa quadraticeps。另有2个未鉴定种:Ceratosolen sp.和Eupristina sp.。2.从菩提榕(F.religiosa)果中发现和描述了1个线虫新种:Parasitodiplogaster religiosae n.sp.其重要形态鉴别特征是雄虫交合刺特别细长呈针状。其它主要特征有:雄虫头部不缢缩,口腔由短环形的Cheilostom,短管状的Gymnostom和漏斗状的Stegostom三部分构成。无牙齿。前食道(前体部+中食道球)肌肉发达,后食道(峡部+后食道球)腺质。神经环环绕峡部中部。排泄孔开口在后食道球基部后。精子变形虫状。引带细长,前端钝圆,稍向腹弯,中点向背弯,形成拉长的“?”形,腹面观呈菱形。尾尖具短尾尖突。无交合伞。有9对(p1-p8,p9d)生殖腺乳突。p1,p2和p3位于泄殖腔前,p4恰好在泄殖腔附近,p5位于泄殖腔后,p6在侧面,p7和p8相邻,几乎在侧尾腺口的水平。p9d在背侧,近尾端。雌虫表皮、食道和口腔形态与雄虫相似。阴门位于体后部。单卵巢。卵母细胞单列。阴门唇突起,有四个大的阴道腺细胞。尾圆锥形,无尾尖突。3.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出其它6种相关线虫,即:Schistonchus superbus,S.hirtus,Martininema(Schistonchus)fistulosus,Ficophagus(Schistonchus)microcarpus,Ficophagus(Schistonchus)altissimus和Ficophagus(Schistonchus)centerae。4.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在基于rDNA SSU 18S、LSU D2/D3和mtDNA COI三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线虫系统发育树中,本研究相关线虫的位置是正确的;在基于mtDNA COI基因序列构建的传粉榕小蜂系统发育树中,各种传粉榕小蜂的位置是合理的;来自粗叶榕的线虫Schistonchus hirtus与笔管榕果中的S.superbus亲缘关系较近,来自高山榕的线虫Ficophagus altissimus与细叶榕果中的F.microcarpus亲缘关系较近;相对应的传粉榕小蜂也表现出相似的特点,例如,来自高山榕的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altissima与细叶榕果中的E.verticillata亲缘关系较近。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源
导师: 曾永三
关键词: 榕属植物,榕小蜂,线虫,鉴定,分子系统发育
来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线虫与传粉榕小蜂之间的分子进化关系研究(31572252)”
分类号: Q969;Q959
总页数: 119
文件大小: 5090K
下载量: 19
相关论文文献
- [1].细叶榕榕小蜂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J]. 生态学报 2012(20)
- [2].榕树-榕小蜂的物种共形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8(02)
- [3].聚果榕传粉榕小蜂性比率调节机制初步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3)
- [4].中国食用昆虫记录(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