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包络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糊精,包络,媒介,子囊,光谱分析,丙基,丁基。
包络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1](2016)在《液相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氧化机理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臭氧是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同时,臭氧也被广泛应用于受污染水体的修复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和处理过程。但臭氧的易分解的特点,使得臭氧只能在原位生产,难以应用到需要原位修复的领域。因此,研究臭氧的包络氧化技术,延长臭氧的存在时间的同时,保留臭氧氧化的选择氧化性,对改良臭氧氧化过程,扩大臭氧氧化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臭氧氧化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环糊精/臭氧包络物对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通过研究环糊精/臭氧包络物的制备过程和氧化特性,包络物与指示剂之间的反应过程以及去除水中PPCPs的效果,得出了以下主要结果:(1)环糊精/臭氧包络物的制备以及氧化性质的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环糊精与臭氧包络后形成的包络物的氧化能力不同。其中,β-环糊精的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最适合用作形成环糊精/臭氧包络物的主体分子。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溶液与靛蓝叁磺酸盐(indigo)指示剂的的反应,发现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的氧化过程相比于臭氧氧化过程更具有可持续性,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过程可长达一周。臭氧化前后羟丙基-β-环糊精的光谱学特征显示:臭氧化后的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在190-400 nm范围的吸光度明显上升,在臭氧的最大吸光度处有明显峰值,表明形成了液相的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2)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溶液的光谱特征分析以及与指示剂ABTS溶液反应的实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的UV-VIS扫描光谱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说明不同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经过臭氧化后形成了相同的物质。ABTS溶液与液相臭氧可发生化学剂量数为1: l的反应,ABTS被氧化失去一个电子,生成稳定的绿色ABTS+阳离子。ABTS+阳离子溶液的吸光度有5个明显的峰值,分别位于405、415、650、732、820 nm处,在实际检测臭氧浓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峰值,避免与臭氧的反应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ABTS溶液与液相臭氧和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都可发生反应,从而可以充当量化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氧化能力的媒介,量化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的氧化能力与臭氧氧化能力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的氧化能力除了受臭氧化量的影响外,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羟丙基-β-环糊精与臭氧之间形成包络物的包络比大致符合1: 2的关系。(3)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溶液和ABTS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研究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溶液和ABTS的反应不符合一、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是一个复杂的混合反应过程。通过剥离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可将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和ABTS的反应过程分为快速反应、中速反应和慢速反应叁个阶段。用Aquasim2.0软件模拟各分部反应的反应速率可得到,慢速反应速率为:kobs=-4E-05L/μmol/h;中速反应速率为:kobs=-2E-04L/μmol/h;快速反应速率为:kobs=-3.06E-02L/μmol/h。慢速反应和快速反应之间跨越了叁个数量级。(4)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的应用实验研究表明:臭氧传质量会极大影响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去除水中PPCPs的效率。在臭氧传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臭氧溶液去除水中PPCPs的效果优于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但饱和臭氧传质下的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溶液去除水中PPCPs的能力会增强。在饱和臭氧传质的条件下,大部分的PPCPs能被有效去除,环境pH值的增加会显着降低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对PPCPs的去除率,而温度变化对PPCPs的去除率影响不大。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去除PPCPs的过程中,溶液pH值持续下降,说明反应过程中有酸性物质生成。根据UPLC/MS/MS检测到的反应产物可知,产物多以小分子的有机物为主,说明反应过程中PPCPs主要发生了断键,生成了小分子物质。反应过程中TOC变化不明显,表明路径主要是PPCPs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矿化作用不明显。论文研究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的加入,改善了传统臭氧氧化过程,所生成的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氧化能力。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有原位修复水中污染物的应用潜能,为臭氧的原位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径。(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11-01)
李雪妮[2](2016)在《基于环糊精主客体包络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超分子化学的提出使主客体超分子体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环糊精具有生物相溶性好、低毒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常常被用来做为主客体超分子体系的主体部分。环糊精的独特空腔可以很好的改善客体分子的溶解性、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等。本文以环糊精为主体制备了两种超分子体系,论文内容可以分叁部分,主要是合成了2-羟丙基-β-环糊精-二茂铁衍生物超分子胶束应用于药物释放、2-羟丙基-β-环糊精-10-甲基吩噻嗪包络物电化学催化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负载2-羟丙基-β-环糊精-10-甲基吩噻嗪包络物电化学催化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详细内容如下:(1)成功地合成了新型的具有疏水性的长链二茂铁衍生物(P-Fc),并利用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外部亲水性和内部疏水性的特点,首次成功地将新型的二茂铁衍生物包络在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空腔中,自组装形成大分子囊泡,并通过1H核磁共振(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循环伏安(CV)曲线对其进行结构形貌表征。通过加入抗坏血酸、盐酸多巴胺、L-半胱氨酸及二茂铁(Fc)、二茂铁甲酸(FcM)等客体分子来研究囊泡的稳定性,发现这些体内的维生素、神经递质、蛋白质及客体分子不会引起囊泡的破坏。以罗丹明6G(R6G)和盐酸阿霉素(DOX)作为药物,实现了R6G和DOX在囊泡中成功地装载。并通过加入氧化剂,将二茂铁氧化成二茂铁盐,成功地将囊泡破坏,实现了R6G和DOX的快速定向释放,其药物装载量分别为6.89和39.06μg/mg,其最大释放率分别为73.7%和88.2%。这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2)通过主客体反应制备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络10-甲基吩噻嗪(MPT)(MPT-HP-β-CD),采用FTIR和UV-Vi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滴涂法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应用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检测。研究了扫速、pH、和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并计算了该反应的活化能,为38.92KJ/mol。对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并将该修饰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在pH=7.0的PBS溶液中展示出极好的电催化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能力,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5.8×10-4 mol/L,其检测限为2.87×10-7 mol/L(S/N=3)。该催化剂在检测GSH方面有潜在应用。(3)通过两步法合成了10-甲基吩噻嗪-2-羟丙基-β-环糊精主客体包络物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PT-HP-β-CD/MWNT)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和UV-Vis等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证明我们成功合成了MPT-HP-β-CD/MWNT催化剂。采用滴涂法将MPT-HP-β-CD/MWNT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催化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通过CV曲线、对修饰电极阻抗的研究及对该反应活化能的研究,证明负载MWNT可以提高导电能力,从而提高对GSH的催化活性。进而研究了pH、扫速等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采用I-t曲线对GSH进行检测,在5×10-7~4.95×10-5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96×10-8 mol/L(S/N=3)。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优良的抗干扰性能,并将该修饰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6-06-30)
高春燕,许凡,马红燕,刘琼[3](2014)在《β-环糊精和青霉素V钾包络物荧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光谱法对水溶液中β-环糊精(β-CD)和青霉素V钾(PMPP)包络反应的光谱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改进的Benesi-Hildebrand法测定了包络物的形成常数.提出了测定PMPP的高灵敏度荧光分析新方法,在最大激发波长236.0nm、最大发射波长308.0nm处,PMPP在8.0×10-10~3.2×10-6 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 5,方法检出限为1.8×10-10 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n=5,c=4.0×10-8g/mL).用该法测定片剂中PMPP的结果令人满意,回收率为99.9%~100.4%.(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董同力嘎[4](2012)在《基于脂肪族聚酯与环糊精包络物的新型生物降解材料的构造、物性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将着重研究了基于环糊精-聚酯包络物的新型可降解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主要涉及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形态和物性的改善。详细研究了聚酯分子与环糊精络合物的空间位阻效应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发生络合条件,如客体高分子的分子量,溶剂,溶剂中的浓(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期刊2012-10-16)
张泽,高淑悦,程继龙,颜士慧,李玉婷[5](2012)在《卵磷脂-β-环糊精包络物的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卵磷脂的抗氧化性能和水溶性,解决卵磷脂因存在稳定性差,不易溶于水等缺点而无法得到广泛应用的难题,通过将β-环糊精对卵磷脂进行包络,制备了卵磷脂-β-环糊精包络物,并用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对包络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检测了包络物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用卵磷脂-β-环糊精包络物对小白鼠实施灌胃,能有效地降低小鼠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2年05期)
夏娟,宋乐新,邵志成,陈杰[6](2012)在《环糊精超分子包络物的相变行为及其热分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关于环糊精(CD)超分子包络物的相变温度与热释出行为和主客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些文献中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和气相色谱耦合时间飞行质谱等方法提供的CD超分子包络物的热力学数据比较发现,在超分子包络物中CD与客体的相变温度及客体的释出形式依赖于客体被包结前的物相与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客体的类型如:形态、结构、极性和体积等都会影响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包络物展现不同的相变和热释出温度。而且,主客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越强,超分子包络物的释出温度越高。(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2年05期)
赵金生[7](2011)在《介体电化学方法研究环糊精主体-客体包络常数与包络物对微生物缓释作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介体电化学方法活体研究了媒介体(脂溶性)-环糊精包络物的产生对媒介体微生物缓释作用的影响。分别采用一种水溶性媒介体(铁氰化钾)或叁种双媒介体(铁氰化钾+一种脂溶性媒介体)检测酵母细胞的氧化还原活性。与水溶性单媒介体检测体系相比,采用双电子媒介检测酵母细胞所得到的响应信号高(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3)》期刊2011-05-12)
郑龙珍,郑丹,熊乐艳[8](2010)在《电极上固定化二茂铁-环糊精包络物和碳纳米管提高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茂铁-环糊精包络化合物(FcCD)为电子媒介体及碳纳米管(CNTs)为电子传递导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可在200mV的低电位下催化氧化葡萄糖,避免了主要干扰物质的干扰。(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0-06-20)
杨龙,丁琦,钟彩霞[9](2010)在《甲基环糊精-对叔丁基酚包络物电化学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甲基-β-环糊精-对叔丁基酚包络物的极谱行为。在0.05mol/L的KCl底液中,甲基-?-环糊精-对叔丁基酚包络物在2.5次微分极谱仪上产生还原波,其峰电位为-0.85V(vs.SCE),其峰电位随对叔丁基酚浓度的增大而负移,峰形稳定;并且峰电流与对叔丁基酚浓度在1.0×10-5mol/L~6.0×10-5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0×10-5mol/L。(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0年02期)
李军华,郑龙珍,杨绍明,孙娟,李欣佳[10](2010)在《羧基-β-环糊精衍生物及其二茂铁包络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种羧基-β-环糊精衍生物,并将它包络二茂铁,制得了二茂铁-羧基-β-环糊精包络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1HNMR、13CNMR等方法表征了羧基-β-环糊精及二茂铁包络物。由于羧基-β-环糊精衍生物破坏了β-环糊精的分子内氢键,并修饰了羧基,使得其水溶性得到明显的提高。研究了包络物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和水溶性,可用作电子传递媒介体,循环伏安法测定表明,其检出限为10-7mol/L,表明这类氧化还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用作性能优异的电化学探针和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的电子媒介体。(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0年03期)
包络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超分子化学的提出使主客体超分子体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环糊精具有生物相溶性好、低毒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常常被用来做为主客体超分子体系的主体部分。环糊精的独特空腔可以很好的改善客体分子的溶解性、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等。本文以环糊精为主体制备了两种超分子体系,论文内容可以分叁部分,主要是合成了2-羟丙基-β-环糊精-二茂铁衍生物超分子胶束应用于药物释放、2-羟丙基-β-环糊精-10-甲基吩噻嗪包络物电化学催化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负载2-羟丙基-β-环糊精-10-甲基吩噻嗪包络物电化学催化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详细内容如下:(1)成功地合成了新型的具有疏水性的长链二茂铁衍生物(P-Fc),并利用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外部亲水性和内部疏水性的特点,首次成功地将新型的二茂铁衍生物包络在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空腔中,自组装形成大分子囊泡,并通过1H核磁共振(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循环伏安(CV)曲线对其进行结构形貌表征。通过加入抗坏血酸、盐酸多巴胺、L-半胱氨酸及二茂铁(Fc)、二茂铁甲酸(FcM)等客体分子来研究囊泡的稳定性,发现这些体内的维生素、神经递质、蛋白质及客体分子不会引起囊泡的破坏。以罗丹明6G(R6G)和盐酸阿霉素(DOX)作为药物,实现了R6G和DOX在囊泡中成功地装载。并通过加入氧化剂,将二茂铁氧化成二茂铁盐,成功地将囊泡破坏,实现了R6G和DOX的快速定向释放,其药物装载量分别为6.89和39.06μg/mg,其最大释放率分别为73.7%和88.2%。这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2)通过主客体反应制备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络10-甲基吩噻嗪(MPT)(MPT-HP-β-CD),采用FTIR和UV-Vi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滴涂法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应用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检测。研究了扫速、pH、和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并计算了该反应的活化能,为38.92KJ/mol。对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并将该修饰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在pH=7.0的PBS溶液中展示出极好的电催化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能力,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5.8×10-4 mol/L,其检测限为2.87×10-7 mol/L(S/N=3)。该催化剂在检测GSH方面有潜在应用。(3)通过两步法合成了10-甲基吩噻嗪-2-羟丙基-β-环糊精主客体包络物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PT-HP-β-CD/MWNT)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和UV-Vis等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证明我们成功合成了MPT-HP-β-CD/MWNT催化剂。采用滴涂法将MPT-HP-β-CD/MWNT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催化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通过CV曲线、对修饰电极阻抗的研究及对该反应活化能的研究,证明负载MWNT可以提高导电能力,从而提高对GSH的催化活性。进而研究了pH、扫速等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采用I-t曲线对GSH进行检测,在5×10-7~4.95×10-5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96×10-8 mol/L(S/N=3)。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优良的抗干扰性能,并将该修饰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络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涛.液相羟丙基-β-环糊精/臭氧包络物氧化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李雪妮.基于环糊精主客体包络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
[3].高春燕,许凡,马红燕,刘琼.β-环糊精和青霉素V钾包络物荧光性能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4
[4].董同力嘎.基于脂肪族聚酯与环糊精包络物的新型生物降解材料的构造、物性及应用[C].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2012
[5].张泽,高淑悦,程继龙,颜士慧,李玉婷.卵磷脂-β-环糊精包络物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
[6].夏娟,宋乐新,邵志成,陈杰.环糊精超分子包络物的相变行为及其热分析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
[7].赵金生.介体电化学方法研究环糊精主体-客体包络常数与包络物对微生物缓释作用的关系[C].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3).2011
[8].郑龙珍,郑丹,熊乐艳.电极上固定化二茂铁-环糊精包络物和碳纳米管提高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2010
[9].杨龙,丁琦,钟彩霞.甲基环糊精-对叔丁基酚包络物电化学研究及应用[J].江西化工.2010
[10].李军华,郑龙珍,杨绍明,孙娟,李欣佳.羧基-β-环糊精衍生物及其二茂铁包络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