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态逻辑论文_骆犀羚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态逻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态,逻辑,模型,语义,结构,摩根,符号化。

时态逻辑论文文献综述

骆犀羚[1](2019)在《社会平衡的时态逻辑与程序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重要的社会学理论,更是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社会网络的结构平衡性是其重要性质。用于分析与研究社会平衡的动态分析理论为结构平衡理论。结构平衡理论最初被用于衡量主体认知结构的平衡特性,而后由于图论方法的引入,逐渐发展为一个高度形式化且适用面广的动态社会结构分析理论。近年来,逻辑学家们对社会网络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对此做了不少工作。不过,其中大部分研究工作关注网络中的信息与知识交换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而只有敌友逻辑关注社会网络自身的结构特征。敌友逻辑是一个基于结构平衡理论视角,用于研究社会网络结构性质与动态变化的时态逻辑。敌友逻辑以计算树逻辑为基础,其中每条时间线表示社会网络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虽然敌友逻辑的模型检测与有效性检测问题被证明为PSPACE-完全,但前人并未给出相应的公理系统。本文首先依据描述方法对敌友逻辑进行公理化,并证明该公理系统具有可靠性与强完全性。而后,本文依据考虑关系强度的平衡理论研究,定义了强度网络及相应的稳定性与平衡性,并以敌友逻辑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关系强度的敌友逻辑。再后,本文不仅通过规约及相应算法证明了考虑关系强度的敌友逻辑的模型检测问题为PSPACE-完全,还使用类似的描述方法,建立了考虑关系强度敌友逻辑的公理系统,并证明其可靠性与强完全性。最后,本文通过Python编程语言,编写了考虑关系强度的敌友逻辑的模型检测工具。(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5-28)

梁森[2](2019)在《离散实时时态认知逻辑的符号化反例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型检测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能够为不满足的时态属性生成反例。反例可以为工程师提供调试信息,以进一步解释属性的违反情况。然而,在模型检测的发展中,迄今为止对反例的研究依然很少。已有的最先进的符号化模型检测工具在规范描述上表达力不足,仅能验证实时时态认知逻辑的小部分子集,而且产生的反例相对简单、不完整、并且缺乏便于理解的注释。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时分支时态认知逻辑RTCTL~*K,它是计算树逻辑CTL~*结合了实时区间和认知的扩展,使得实时相关性质、智能体认知状态及两者共同作用下,即某时间区间内智能体的认知可达关系可以被方便地描述和验证。然后我们给出了基于测试器的符号化反例生成算法,深度改进并实现了新的模型检测工具,使其能够自动为RTCTL~*K生成足够简洁的图形化反例,更易于直观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定义RTCTL~*K的语法语义,给出反例生成算法并实现符号化模型检测工具—MCTK2,具体如下:(1)我们定义了表达能力更强的实时分支时态认知逻辑RTCTL~*K,它是CTL~*的一个扩展,同时具有离散的时间区间和认知逻辑。(2)基于公平性离散系统JDS,我们设计了RTCTL~*K的反例生成算法。生成的反例是具有分支结构的有向状态迁移图。为便于理解,在图中的状态和迁移关系上附有一些满足的子公式来加以注释,每个强连通的分量都是一个循环,对应的分量图是树状结构。而且,为避免产生庞大的树状模型图,子公式的证据将依据用户需要而交互式产生。由于图上每个节点均是可交互的,对于附加在状态上的每个未解释的子公式(前面含有路径量词或认知算子),当用户单击该状态时,从当前状态会创建出新的分支。而且对于JDS上RTCTL~*K的全称片段,我们证明了其反例生成算法的完备性。(3)开发了一个符号化模型检测工具MCTK2,并实现了RTCTL~*K的反例生成算法。通过与着名的模型检验器nuXmv和MCMAS进行一系列实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nuXmv,MCTK2在验证RTLTL公式并产生反例的时间效率上优于nuXmv,在易用性以及验证CTL~*K、RTLTL、RTCTL~*公式并产生反例的时间消耗和内存占用方面均优于MCMAS。(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3)

郭美云[3](2018)在《试析普莱尔基于混合时态逻辑对其时间观的辩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普莱尔既是时态逻辑的创始者,又是混合逻辑的创始者。普莱尔接受了麦克塔加关于时间A-理论和B-理论的区分,认为A-理论中"过去、现在和将来"等概念比B-理论中的"在先、在后和同时"等概念更为基本,并且不承认时间点的本体论地位。普莱尔从这种时间观出发,在致力于将无时态的一阶逻辑归约到时态逻辑的过程中,提出了混合时态逻辑,从而对自己的时间观进行辩护。本文在对普莱尔的辩护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现代模态逻辑对应理论的角度指出,普莱尔的辩护并不成功,同时讨论了普莱尔的方法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逻辑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朱晔,袁红娟,钱俊彦,潘海玉[4](2018)在《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一些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并发博弈结构是一种可以对具有模糊不确定信息的开放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的工具,基于该模型的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模型检测问题初步得到解决。首先通过将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模型检测问题转化为有限个经典的交互时态逻辑的模型检测问题,从而可以利用经典的交互时态逻辑的模型检测算法来解决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模型检测;研究了模糊交互时态逻辑语义的连续性问题,即模糊并发博弈结构发生微小变化时,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语义是否也相应地发生微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期刊2018年12期)

周君[5](2018)在《普赖尔时态逻辑及其哲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赖尔(Authur Norman Prior,1914-1969)是当代着名的新西兰逻辑学家、哲学家。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时态逻辑、模态逻辑、道义逻辑、混合逻辑、描述逻辑、形而上学、分析哲学和神学等领域,但最为人熟知的成就是创立了时态逻辑。近几十年来,国外对其时态逻辑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少,也不够深入,并且对其相关哲学思想也缺少介绍和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较为细致地概述时态逻辑的基础上,梳理和讨论普赖尔的时态逻辑及其哲学思想,以其在时态逻辑领域的工作为研究重心,以其对时态关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以及时间概念的研究为主线,探究他是如何运用时态逻辑阐述时态本体论、非决定论等哲学观点的。在此基础上,对他的哲学见解作出分析和评价,包括对他的某些观点的批评。论文包括六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普赖尔的生平与其在时态逻辑方面的主要着述,然后概述了国内外对其时态逻辑及其哲学思想研究的现状,最后点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标。第一章概述了时态逻辑,在对时态逻辑的思想渊源和创立发展作较为细致梳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第二章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普赖尔的时态逻辑,以及与之相关的四个等级的理论。首先分门别类地展示了他提出的多种纯时态逻辑系统和时态模态逻辑系统,并对某些系统的语义作了考察。然后,详细梳理了他提出的“时态逻辑关涉的四个等级”的理论,并介绍了其他学者对其逻辑与哲学的讨论。经过细致的分析,认为:相对而言,第一等级的早于晚于关系演算系统的概念界定清晰,所作的假定最少。此系统最简单。第二等级把通常不同类的公式处理为同一层次的公式,较之于第一等级,人为复杂化了一阶逻辑。第叁等级引入了“时刻命题”,构建的混合逻辑系统实际上是一种高阶逻辑,尽管表达力强,但过于复杂,并且将某一时刻等同于通常会在这一时刻为真的命题的合取是有问题的,用混合时态逻辑方式刻画时态的特权地位并不成功。至于第四等级,除了过于复杂之外,还假定了时间是“唯一的”。如果不接受此假定,是不能把一阶早于晚于关系逻辑转换为纯时态逻辑的。笔者得出结论:第一至第四等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引入时态关涉的四个等级是不必要的。此外,就研究时态逻辑而言,A概念更为基本,而A概念可以通过语义中的B概念获得解释和说明。第叁章系统阐述了普赖尔运用时态逻辑对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从上帝的预知到未来必然性的论证,若要坚持人的自由信条和摆脱宿命论,则至少要拒斥其中一个前提。普赖尔的立场是接受“过去必然性”而拒斥“未来排中律”。接着,梳理和讨论了普赖尔对主论证的重构,指出了他添加的第二个前提预设了时间的离散性,因而论证只是有条件地成立。然后,对线性时间与分支时间作了介绍,指出了对未来事件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讨论与时间结构紧密相关,分支时间对于非决定论观点的证成尤为重要。最后,阐述了普赖尔以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未来偶然性问题的解答。笔者认为:较之于卢卡西维茨(J.?ukasiewicz)的第叁值处理法、普赖尔的皮尔士(C.S.Peirce)主义处理方案和真未来主义理论,普赖尔的奥卡姆(W.Ockham)主义处理方案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案。理由大致如下:(1)叁值逻辑为了坚持非决定论而抛弃二值原则,但按照时态模态逻辑,在二值原则的基础上同样可以坚持非决定论。因此,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引入第叁值是不必要的。(2)笔者认为“未来偶然命题”在现在是有真假的,只是作为人类的我们不知道罢了。(3)过去已经记录在案,现在正在亲身感受,它们都是不可改变的。而未来就不同了,未来的事件进程可能不止一种。因此,如果时间是分支的,那么进入未来就有多种不同的路径。根据不同的路径来解释“未来偶然命题”,进而把“未来”与“必然”和“可能”等模态联系起来是符合日常表达习惯的。(4)真未来主义理论由于其复杂性(至少在目前)并不可取。第四章论述了普赖尔关于时间的一些观点。首先,考察了普赖尔对麦克塔加(J.E.McTaggart)关于时间的A系列概念和B系列概念以及时间不实在性论证的分析。认为:麦克塔加反对时态实在性的论证基于一个有争议的假定,即,他根据非时间性的“是”来说明时态性的“曾是”、“是”和“将是”。接着,梳理了普赖尔的“现在”概念,并对相关批评作了介绍。认为他的“现在”概念因无法解释变化而易受人诟病。然后,主要梳理了普赖尔对巴坎(R.Barcan)公式的讨论,并对相关讨论作了论述。在时态逻辑中,巴坎公式意味着不同时间有同样的个体域,但这违背了现实世界的实际图景。因此,笔者认为,在时态逻辑中,我们可以拒斥巴坎公式。最后,梳理了普赖尔关于时间实在性、相对性的论证,并作了分析和评述。第五章对全文作了总结与展望。文章总体上肯定普赖尔对时态逻辑的开创性研究,但他的某些观点是可批评的。本文的创新之处有:(1)仔细分析了普赖尔的“时态逻辑关涉的四个等级”理论,指出:普赖尔采用将语法和语义混合的方法来刻画四个等级,目的是为了论证时态的特权地位,但这种研究并不成功。因为他的逻辑系统(从第一到第四等级)的构造越来越复杂(第四等级的高阶混合逻辑本身亦有问题),很难找出其模型,更不用说研究其元逻辑特性了。而采用时态逻辑标准的研究方法,不仅简单明了,语法和语义清晰,容易证明各种元逻辑特性,而且也清楚地表明:就研究时态逻辑而言,A概念更为基本,但它可以通过语义中的B概念来解释。四等级的区分既不合理,也不必要。(2)深入讨论了普赖尔对第奥多鲁主论证的形式化重构,并对其他学者对其重构的批评作了分析。指出:他添加的第二个前提预设了时间是离散的,因此重构只是有条件地成立。至于其他学者对其重构前提有歧义的批评,只要采用时态逻辑的规范读法是完全可消除的。(3)考察了普赖尔以及其他学者关于未来偶然性问题的处理方案。指出:对未来事件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讨论与线性时间和分支时间密切相关。认为:尽管分支时间的本体论地位存在争议,但从逻辑的观点看,普赖尔基于分支时间的奥卡姆主义逻辑对关于“未来偶然命题”的真理论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4)梳理和评价了普赖尔关于时间的一些观点。认为:普赖尔的时间观即时间的时态观点受到了模态观点的启发,模态逻辑提供的方法也是刻画时间的方法。在时态逻辑中,巴坎公式意味着不同时间有同样的个体域。这违背了现实世界的实际图景。在现实世界中,不同时间可以有不同的事物,这意味着不同时间的个体域可以不同。因此,在时态逻辑中,我们可以拒斥巴坎公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5)

涂宏俊[6](2018)在《基于子结构逻辑的不确定性语义时态查询中间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不确定性语义的时态查询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目的为解决时态查询及其演算在表达能力与计算复杂性之间的两难性平衡优化问题。在时空大数据、时空众包与云计算等应用的催化下,时态形式化演算已日益复杂,对知识表达的范畴有了极大扩充。但在知识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演算系统的计算复杂性也产生了膨胀,甚至组合爆炸。计算复杂性与表达能力之间存在两难性选择:如降低表达能力,加快运算速度,易造成精度不足;如降低计算复杂性,则使得知识难以表达完全,造成计算与预测错误。尤其在不确定性语义、多值与模糊语义方面,急需优化配置计算能力与资源。主要方法为采用句法逻辑相对自由,语义模型由群论支撑并具高度抽象性的子结构逻辑作为形式化工具,对时态演算机制进行优化与查询中间件原型设计与实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基于子结构逻辑的不确定性语义演算机制,将时态属性映射为类型语义,从句法演算中剥离时间属性,简化句法逻辑;2)根据句法逻辑,提出可靠并完全于句法演算的代数语义模型,建立比句法演算更为高速有效的逻辑语义演算,加速查询运算;3)据演算系统,设计并实现了查询中间件原型,优化了不确定性语义时态查询过程与机制。通过对应理论(Corresponding Theory),本文将经典的Allen方法的13种时态区间关系映射入演算系统,定性地证明了演算系统与中间件的计算时间复杂度仅为O(n)。同时,针对本文研究所构建的中间件原型,开展了中间件原型查询准确率验证实验,包括对不确定性语义、多值与模糊语义的准确处理,对时间区间关系的准确计算,兼顾时态和非时态知识的验证;针对本文研究所论证的查询时间复杂度展开实验,定量地在4张无规律的自然数据表上实验1000次,包括时态查询与非时态查询(传统查询)的交叉对比实验。经实验表明,时态查询请求的反馈结果与理论预判结果完全一致,时态中间件原型的查询准确为100%,查询曲线随实验次数增加无曲率性变化,呈线性增长,时间复杂度未出现高次变元参数(如n~2等),完成时态查询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仅为O(n)。定性与定量分析表明,论文提出的不确定性语义时态演算及其中间件原型高效、可靠,处理范围涵盖了全体时态关系,具有计算与优化共性,为时态信息处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孙洋[7](2018)在《关于带“现在”算子的时态逻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现在”的时态逻辑的技术分析最早来源于Hans Kamp,他在发给Ar thur Prior的笔记中阐述了用二维语义解释“现在”算子,开辟了多维算子的研究。Kamp与Prior在一个月内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后,Prior通过在混合时态逻辑语言中加入名字“?”表示“现在”的方式,提出了“现在”的混合时态逻辑。而Kamp继续使用二维语义研究“现在”算子在时态命题逻辑,以及时态谓词逻辑中的冗余性和公理系统的构建的问题。Patrick Blackburn在Prior的基础上,用满足算子取代全局算子重新构造了“现在”的混合时态逻辑的表格系统和公理系统,并且通过加入“Kamp-规则”,将逻辑有效和语境有效联系了起来,并分别用二维语义和指向语义证明了系统的完全性。本文对“现在”逻辑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重新证明了“现在”算子在时态命题逻辑中是冗余的。文章结构安排如下: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1章:简单介绍时态逻辑和混合时态逻辑第2章:简述Prior对“现在”这一问题的分析,以及他在“现在”的混合时态逻辑方面的工作。第3章:简述Blackburn对“现在”的混合时态逻辑中两种有效性的关联。第4章:简述“现在”算子在时态命题和谓词逻辑中的冗余问题,重新证明“现在”算子在时态命题逻辑中是冗余的。结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20)

韩乔,常亮[8](2017)在《基于时态描述逻辑ALC-μ的语义物联网服务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语义物联网服务的正确性验证问题,提出基于时态描述逻辑与命题μ-演算相结合的语义物联网服务验证方法。利用描述逻辑中的ABox对系统模型进行标注,引入语义标注的有限状态机对语义物联网服务进行建模。将描述逻辑ALC与命题μ-演算结合,构建时态描述逻辑ALC-μ,用于待验证性质的刻画。采用模型检测机制与描述逻辑推理机制相结合的模型检测算法,验证语义物联网服务的正确性。该方法可准确地对语义物联网服务进行建模和对所期望性质进行验证,并得到符合该性质的状态集合。(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梁飞[9](2017)在《时态德摩根逻辑的语义与证明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语义学与证明论的角度研究了时态德摩根代数所对应的逻辑DMt。一方面,基于时态德摩根代数的表示定理,本文给出了时态德摩根逻辑的关系语义,并证明了DMt相对于该语义是可靠且完全的;另一方面,本文构造了DMt的保守扩张显示演算系统D.DMt,并证明了D.DMt的切割消除定理与子公式性质。此外,本文还简单讨论了基于时态德摩根逻辑的显示条件刻画定理。(本文来源于《逻辑学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袁红娟,马艳芳,潘海玉[10](2017)在《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模型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交互时态逻辑已被广泛应用于开放系统的规范描述,交互时态逻辑的模型检测技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验证方法。为了形式化描述和验证具有模糊不确定性信息的开放系统的性质,提出了一种模糊交互时态逻辑,并讨论了它的模型检测问题。首先,引入了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基于路径和基于不动点的两种语义,证明了其等价性。然后,基于其等价性,给出了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模型检测算法和复杂性分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时态逻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模型检测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能够为不满足的时态属性生成反例。反例可以为工程师提供调试信息,以进一步解释属性的违反情况。然而,在模型检测的发展中,迄今为止对反例的研究依然很少。已有的最先进的符号化模型检测工具在规范描述上表达力不足,仅能验证实时时态认知逻辑的小部分子集,而且产生的反例相对简单、不完整、并且缺乏便于理解的注释。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时分支时态认知逻辑RTCTL~*K,它是计算树逻辑CTL~*结合了实时区间和认知的扩展,使得实时相关性质、智能体认知状态及两者共同作用下,即某时间区间内智能体的认知可达关系可以被方便地描述和验证。然后我们给出了基于测试器的符号化反例生成算法,深度改进并实现了新的模型检测工具,使其能够自动为RTCTL~*K生成足够简洁的图形化反例,更易于直观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定义RTCTL~*K的语法语义,给出反例生成算法并实现符号化模型检测工具—MCTK2,具体如下:(1)我们定义了表达能力更强的实时分支时态认知逻辑RTCTL~*K,它是CTL~*的一个扩展,同时具有离散的时间区间和认知逻辑。(2)基于公平性离散系统JDS,我们设计了RTCTL~*K的反例生成算法。生成的反例是具有分支结构的有向状态迁移图。为便于理解,在图中的状态和迁移关系上附有一些满足的子公式来加以注释,每个强连通的分量都是一个循环,对应的分量图是树状结构。而且,为避免产生庞大的树状模型图,子公式的证据将依据用户需要而交互式产生。由于图上每个节点均是可交互的,对于附加在状态上的每个未解释的子公式(前面含有路径量词或认知算子),当用户单击该状态时,从当前状态会创建出新的分支。而且对于JDS上RTCTL~*K的全称片段,我们证明了其反例生成算法的完备性。(3)开发了一个符号化模型检测工具MCTK2,并实现了RTCTL~*K的反例生成算法。通过与着名的模型检验器nuXmv和MCMAS进行一系列实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nuXmv,MCTK2在验证RTLTL公式并产生反例的时间效率上优于nuXmv,在易用性以及验证CTL~*K、RTLTL、RTCTL~*公式并产生反例的时间消耗和内存占用方面均优于MCMA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态逻辑论文参考文献

[1].骆犀羚.社会平衡的时态逻辑与程序实现[D].浙江大学.2019

[2].梁森.离散实时时态认知逻辑的符号化反例生成[D].华侨大学.2019

[3].郭美云.试析普莱尔基于混合时态逻辑对其时间观的辩护[J].逻辑学研究.2018

[4].朱晔,袁红娟,钱俊彦,潘海玉.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一些标记[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8

[5].周君.普赖尔时态逻辑及其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6].涂宏俊.基于子结构逻辑的不确定性语义时态查询中间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7].孙洋.关于带“现在”算子的时态逻辑研究[D].西南大学.2018

[8].韩乔,常亮.基于时态描述逻辑ALC-μ的语义物联网服务验证[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

[9].梁飞.时态德摩根逻辑的语义与证明论[J].逻辑学研究.2017

[10].袁红娟,马艳芳,潘海玉.模糊交互时态逻辑的模型检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Around类型的CN与BPN的合成喃3仁叩J词C如叼目应急照明子系统的菇...仿真图应盏照明系统的方面模旦Fig.4Aspeetmod...

标签:;  ;  ;  ;  ;  ;  ;  

时态逻辑论文_骆犀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