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花香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分,色谱,花香,气相,质谱,香气,茉莉。
花香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许红娟,陈之林,杜致辉,杨澜,吴青青[1](2019)在《蕙兰守良梅花朵不同部位的花香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兰科植物花香香料提取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法在30℃环境下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对蕙兰守良梅花朵各部位(蕊柱、唇瓣、棒瓣、主瓣和副瓣)进行香气成份检测,明确兰科植物蕙兰类花香的主要成分和散发部位。结果表明:蕙兰守良梅花朵蕊柱的主要香气成分有7类23种,包括醇类8种、酯类4种、呋喃类3种、烯类4种、醛类2种以及苯类和酮类各1种,7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总量的34.78%、17.39%、13.04%、17.39%、8.69%、4.34%和4.34%;花朵5个部位的醇类芳香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其次是酯类、胺类、碳类及烷类;除唇瓣外的部位均含有月桂烯、罗勒烯及蒎烯等芳香烯类物质,其中蕊柱的芳香烯类物质含量较高,推断蕊柱为蕙兰守良梅花香散发的主要部位。(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袁媛,孙叶,李风童,刘春贵,马辉[2](2019)在《蕙兰不同品种花香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品种蕙兰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9个品种蕙兰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蕙兰花香气中共鉴定出144种香气成分,主要有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烷烃类、芳香烃,另有少量的酚类、酸类和醚类物质。不同品种蕙兰花中的主要花香物质较类似,主要包括金合欢醇、洋茉莉醛、α-愈创木烯、氧化石竹烯、茉莉酸甲酯、香叶醇、甲酸芳樟酯等。醇类、萜烯类和酯类物质在蕙兰香气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可认为是蕙兰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周金鑫,魏恬恬,袁晓雨,冯立国,生利霞[3](2019)在《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对玫瑰花香成分及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玫瑰是中国重要的观赏和经济兼用植物,由其鲜花提取的玫瑰精油被誉为液体黄金,经济和保健价值极高。本研究以中国玫瑰主栽品种‘平阴一号’为试材,使用0.25%茉莉酸甲酯溶液喷洒玫瑰植株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不同发育时期花朵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溶液处理后,花蕾期、半开期和盛开期的玫瑰花香气成分释放总量均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半开期,香茅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和乙酸香叶酯等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增加两倍以上,说明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玫瑰花香成分的释放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为后续在生产上通过喷施茉莉酸甲酯来增加玫瑰香气成分的含量,进而提高玫瑰精油的产量,提升玫瑰精油的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4期)
王珍珍,王其刚,唐开学,张颢,杨锦红[4](2019)在《云南主栽食用玫瑰花香成分及关键花香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种云南主栽食用玫瑰‘墨红’(Rosa ‘Crimson Glory’)、‘滇红’(R. gallica ‘Dianhong’)及‘金边玫瑰’(R.‘Jinbian’)的盛开期花瓣进行了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除内标癸酸乙酯外,‘滇红’和‘墨红’相同物质共12种,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3.232%和56.864%。两者都含有大量的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柠檬醛和芳樟醇等成分,而‘墨红’还含有少量的丁香酚及大根香叶烯D等。‘金边玫瑰’的芳香物质主要为苯乙醇,其释放量较低。进一步采用RT-qPCR分析了3个关键花香酶基因磷酸水解酶基因(RhNUDX1)、苔黑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RhOOMT1)和苯基乙醛还原酶基因(RhPAR)在食用玫瑰盛开期花瓣中的表达。其中, RhNUDX1基因在‘滇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墨红’,在‘金边玫瑰’中并未表达,这与香叶醇定量分析结果相一致。RhPAR基因在‘滇红’和‘墨红’中表达量基本一致,最低的是‘金边玫瑰’。RhOOMT1基因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墨红’>‘滇红’>‘金边玫瑰’。RhOOMT1基因和RhPAR基因的表达与GC-MS检测对应芳香物质的释放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曹媛媛,贾斐斐,吴岐奎,陈晨,高振洲[5](2019)在《野茉莉属6个树种不同时期花香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野茉莉属(安息香属)植物在我国种类多、分布广。分析野茉莉属不同树种不同时期的花香成分,有利于确定野茉莉属植物主要的花香成分含量及其化学结构,为野茉莉花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香料的化学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野茉莉属6个树种花苞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香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萜烯类化合物是野茉莉属6个树种花香成分的主要物质。在不同花期检测到的萜烯类物质大致相同,在每个花期,野茉莉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萜烯类化合物是右旋大根香叶烯,其相对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树种;α-蒎烯是大花野茉莉和灰叶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其中灰叶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的α-蒎烯相对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树种;罗勒烯是郁香野茉莉、垂珠花、白花龙花香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而郁香野茉莉中的罗勒烯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树种;大花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的马鞭草烯酮、白花龙中的石竹烯和α-葎草烯、郁香野茉莉中的(E)-β-罗勒烯、灰叶野茉莉中的α-异松油烯显着高于其他树种。【结论】野茉莉属植物的花香成分种类很多,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丰富。(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焱宁,贾凌云,范宝强,刘颖楠,孙坤[6](2018)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2种花色蒙古莸挥发性花香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收集蓝紫色和浅粉色2种花色蒙古莸鲜花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蒙古莸鲜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2种花色蒙古莸鲜花挥发物中共检测出33种成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酯类、酮类、烷烃类、芳香烃类、胺类、腈类和其他类。在上述8类成分中,蓝紫色蒙古莸花的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而浅粉色蒙古莸花的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蓝紫色蒙古莸花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蒎烯、3-蒈烯、(1R)-6,6-二甲基-二环[3,1,1]庚烷-2-酮和γ-松油烯,浅粉色蒙古莸花主要挥发性成分为N-(3,4-二甲苯基)甘氨酸乙酯、2-丙烯酸,3-(4-甲氧基苯基)-2-乙基己基酯、邻-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和(1R)-2,6,6-叁甲基二环[3,1,1]-2-庚烯。(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夏科,蒋柏生,赵志国,范进顺,文桂喜[7](2018)在《桂林地区不同桂花品种花香成分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桂林地区不同桂花的花香成分差异,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桂林地区12种桂花的花瓣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稀类31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10种、苯基类4种和含氮化合物4种。其中,萜稀类化合物在4个品种群甚至12个品种中均属于比例最高的,总相对含量为82.28%~94.83%。所检测的桂花均含有反-β-罗勒烯等6种花香成分,但不同品种所含成分不同或相对含量不同,如‘龙怀金桂’含有β-紫罗酮且含量最高(为34.89%),而‘橡叶朱砂’却缺少β-紫罗酮。各品种主要的香气成分及其含量也不完全相同,如‘龙怀金桂’的主要香气成分是β-紫罗酮等5种,‘月塘金桂’是β-紫罗酮等8种,‘橡叶朱砂’为顺-氧化芳樟醇等6种。共鉴定出11种香气活性物质,其中10种属于萜稀类。‘龙怀金桂’香气活性物质总含量最高(为82.99%),且紫罗酮类和罗勒烯类活性物质的含量也最高;‘橡叶朱砂’和‘天香台阁’含有芳樟醇类活性物质最高(在60%左右)。综上认为,萜稀类化合物为桂林地区桂花的主要香气成分,不同桂花品种既含有共同的香气成分也含有不同的成分;‘龙怀金桂’适合开发罗勒烯类和紫罗酮类物质产品,‘橡叶朱砂’和‘天香台阁’适合开发芳樟醇类物质产品。(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8年11期)
李晋华,晏慧君,杨锦红,蹇洪英,张颢[8](2018)在《香水月季复合群(Rosa odorata Complex)花香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香水月季复合群花香成分,为香水月季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了香水月季复合群(Rosa odorata complex)盛开期花瓣的花香成分。【结果】从香水月季复合群中共鉴定出56个化合物,不同变种间花香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香水月季原变种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苯乙醇;大花香水和粉红香水月季的主要香气成分是芳香烃类,含量最高的是3,5-二甲氧基苯;桔黄香水月季的主要成分是芳香烃类和萜烯类,含量最高的是1,3,5-叁甲氧基苯。【结论】香水月季复合群不同变种间的花香成分差异显着。研究结果明确了这一类重要蔷薇资源为现代月季培育提供的花香成分,同时可为花香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调控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施婷婷,杨秀莲,王良桂[9](2018)在《‘波叶金桂’花香成分的释放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波叶金桂’花香成分释放规律,为桂花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波叶金桂’开花过程和一天中不同时间点释放的花香变化。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波叶金桂’开花过程中花被片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波叶金桂’开花过程中,花香的释放在香眼期较少,初花期与盛开期增加,初花期最高,末花期急剧下降。同时,桂花开花过程中花被片细胞内嗜锇酸基质颗粒的数量、形态及聚集部位存在明显变化。在一天中花香释放从早到晚同样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9:00与15:00香气释放最多,而在7:00和19:00这两个时间段香气释放明显减少。【结论】‘波叶金桂’花香释放量在初花期最高,推测光强的变化是引起‘波叶金桂’花香日变化的重要原因,嗜锇酸基质颗粒可能是桂花释放香气物质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林榕燕,钟淮钦,黄敏玲,罗远华,林兵[10](2017)在《晚香玉花香成分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晚香玉花香成分的时空动态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晚香玉单瓣和重瓣品种4个花期及单瓣品种花器官不同部位释放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香玉不同花期的芳香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单瓣品种花蕾期至盛开期分别检出芳香成分9、13、16和31种,随着花的不断发育,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呈现高-低的变化趋势,醇类化合物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酚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含量均呈现低-高的变化趋势;重瓣品种花蕾期至盛开期分别检出芳香成分3、3、8和8种,随着开花的进程推进,萜烯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酯类化合物含量呈现低-高的变化趋势,醇类化合物含量则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不同部位释放的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从晚香玉单瓣品种花瓣、雌蕊、雄蕊中各检测出21、12和20种香气成分,且雌蕊主要释放萜烯类化合物,花瓣和雄蕊主要释放萜烯类和酚类化合物。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花香化合物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花香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不同品种蕙兰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9个品种蕙兰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蕙兰花香气中共鉴定出144种香气成分,主要有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烷烃类、芳香烃,另有少量的酚类、酸类和醚类物质。不同品种蕙兰花中的主要花香物质较类似,主要包括金合欢醇、洋茉莉醛、α-愈创木烯、氧化石竹烯、茉莉酸甲酯、香叶醇、甲酸芳樟酯等。醇类、萜烯类和酯类物质在蕙兰香气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可认为是蕙兰的主要挥发性物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香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许红娟,陈之林,杜致辉,杨澜,吴青青.蕙兰守良梅花朵不同部位的花香成分[J].贵州农业科学.2019
[2].袁媛,孙叶,李风童,刘春贵,马辉.蕙兰不同品种花香成分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周金鑫,魏恬恬,袁晓雨,冯立国,生利霞.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对玫瑰花香成分及含量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9
[4].王珍珍,王其刚,唐开学,张颢,杨锦红.云南主栽食用玫瑰花香成分及关键花香基因表达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9
[5].曹媛媛,贾斐斐,吴岐奎,陈晨,高振洲.野茉莉属6个树种不同时期花香成分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王焱宁,贾凌云,范宝强,刘颖楠,孙坤.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2种花色蒙古莸挥发性花香成分[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8
[7].夏科,蒋柏生,赵志国,范进顺,文桂喜.桂林地区不同桂花品种花香成分比较分析[J].广西植物.2018
[8].李晋华,晏慧君,杨锦红,蹇洪英,张颢.香水月季复合群(RosaodorataComplex)花香成分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8
[9].施婷婷,杨秀莲,王良桂.‘波叶金桂’花香成分的释放规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林榕燕,钟淮钦,黄敏玲,罗远华,林兵.晚香玉花香成分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J].核农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