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美
(菏泽学院计算机系山东菏泽274015)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我国自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包括但不局限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大学生自身原因。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途径,包括加强高等教育的政策调控和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调整就业政策,规范人才市场、合理确定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要端正就业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灵活就业劳动力市场满意度
多数高校的办学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产业结构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是同一副面孔。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没有很好结合起来,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课程内容不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及时更新,显然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就差,当然就业竞争力就很弱。
一、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全过程、针对性地就业指导
当前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指导主体和指导对象的认识不到位。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到毕业时才开就业指导课;把指导主体仅仅局限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业指导教师,而没有广泛动员,尤其是各级领导要主动参与,广大教师主要是学生管理系统教师队伍和专业指导课程教师要投身毕业生择业就业一线进行现场指导,把空洞的理论和政策融入实践。二是指导机构不健全。投入不足,投入远远达不到学生学费的千分之五。机构不健全,多数院系的就业指导没有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工作仍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兼任,甚至有的高校校级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还与招生或学生工作合并办公,不少高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活动场地等。专职指导人员不足,上万人的大学,仅两三个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指导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有的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入。
二、大学生自身原因
(一)择业观存在一定偏差
在十年以前,大学生加入国家党政机关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进入大型企业事业也不是太难。但现在,进入公务员序列,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而且竞争很激烈。毕业生每年都在递增,公务员招考比例为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比一,现实要求学生必须转变择业观念,但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没有转变就业观念,在他们中流行“三考”: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残酷的现实最终只能让少数人如愿。
(二)不良择业心理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不良择业心理主要有:盲目攀比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焦虑情绪心理、不满情绪心理和挫折心理等。部分学生还有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择业心理。
(三)自身素质存在某些缺陷
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获得了相应的学士学位和本科文凭,大学毕业生本以为从此就可以驰骋职场了。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却将“工作经验”作为选聘人才的必备条件,这使得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在求职过程中,情商低下的人、心理脆弱的人、知识陈旧的人、技能单一的人、反应迟钝的人、单独打斗的人、目光短浅的人以及不善学习的人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突出个性化指导和服务”的新模式。各高校要健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全程化”指导,要按照大学教育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突出培养毕业生的就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各高校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宣传毕业生中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区和高校先进经验,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舆论氛围,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
(一)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要加强切实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建设,使高校就业指导队伍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学校要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从宏观到微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第三层次,专业化、专职化的指导人员队伍。
(二)完善就业指导途径和方法
完善就业指导途径和方法,要坚持“三个结合”,掌握必要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就业指导效果事半功倍。针对就业指导工件中存在的问题,应特别注意坚持“三个结合”,即思想指导与技能指导相结合、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全程指导与重点指导相结合。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方而,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建立模拟公司;建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学生超市、学生书亭、学生家政部、科技服务公司等小型实体。开办创业管理培训机构,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并设立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我国最近所出版的有关《创业学》教材以及在MBA教育中以美国教育的模式为主,形成了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相互补充的教学系统。
(四)拓展就业技能培训途径
求职技能培训是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之一,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设就业指导课。二是开展就业指导专题报告。三是加强日常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如模拟面试、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和技巧。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五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即面对面的指导,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海水.职业指导要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J].教育与职业,2005,(3).
(2)邱阳.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指导[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4).
(3)荣建华.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