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响应论文_张巍耀,涂小珍,周美林,王丽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热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热,硝酸钾,碳纤维,机理,脉冲,数值,锂离子电池。

电热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巍耀,涂小珍,周美林,王丽君[1](2018)在《某硼/硝酸钾桥丝火工品电热响应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某硼/硝酸钾热桥丝火工品电热响应特性,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电流输入下火工品桥丝及周围药剂的温度场。计算了不同输入电流下火工品的电热响应,分析了桥丝直径、药剂区域尺寸、环境温度及热对流换热系数对电热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输入电流较大时,桥丝-药剂界面温度将持续升高,并很快达到药剂爆发点;在通入电流至发火前,仅桥丝周围极小区域内药剂温度显着升高;桥丝直径对电热响应影响显着;装药量、环境温度及热对流换热系数对桥丝-药剂界面的温升特性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亚徽,高靖斌,董呈杰[2](2018)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热响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热特性,搭建了主要包括电池、充放电装置、热电偶、数据采集装置、计算机等的单体动力电池充放电实验系统。分析了20Ah单体Li PO4电池,以0.25C、0.5C、0.75C和1C恒流充放电过程的电池表面温度变化。提出了充放电过程温度升高与电流的近似关系。(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袁全平[3](2015)在《木质电热复合材料的电热响应机理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电热复合材料在电采暖制品领域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和市场前景。该新型功能材料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尚缺乏理论研究,实际生产及应用过程频现诸如功率偏差大、发热不均及电热效应不稳定等关键问题。通过研究揭示其制备过程及长期加载下的电阻演变规律、电热效应及其响应规律,可为改善功率偏差、电热稳定性及均匀性提供直接的理论参考。本论文采用碳纤维纸作为电热材料,制备电热膜和木质电热复合材料,系统研究其在短期及长期过载条件下对不同规格碳纤维纸、胶合材料、胶合因子及不同复合结构的电热响应规律及其机理,并创新地采用碳纤维单丝制作电热元件及其木质复合电热元件,从微米尺度分析了电热效应及响应机制,形成较为系统的碳纤维木质电热复合材料电热响应机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碳纤维纸的电热效应机理:碳纤维纸依靠其中的碳纤维导电网络结构通电制热,包括碳纤维单丝和单丝搭接电热单元。其中,单丝搭接界面接触电阻平均约为71.4Ω,搭接点发挥主要电热效应;单丝中间区域发热温度较高。碳纤维单丝搭接电热元件、单丝电热元件和碳纤维纸的温升与功率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随加载功率的增加,单丝搭接电热元件温升的提高速率最大。(2)碳纤维纸电热温度分布机制:碳纤维纸电热温度分布均匀性取决于其中碳纤维单丝及单丝搭接点分布和搭接点间单丝长度的均匀度。单丝发热温度在长度方向呈现较好的一元二次方程抛物线分布,垂直方向温度随距离呈现较好的Gauss Amp方程曲线分布。加载30W/m单位功率时,10mm单丝长度中间区域温差低于7℃的范围为单丝中间的左右各2.5mm范围,而垂直方向为单丝上下各1.5mm范围。随碳纤维单丝长度增加,长度上均匀程度明显提高,而垂直方向没有明显改善。在搭接结构中,围绕搭接点温度呈现一定聚集,7℃温差范围缩小。(3)叁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比环氧树脂半固化片(PP)制备的电热材料(分别为UFP和FRP)电阻下降率(DRR)高,且UFP具有较优的耐电-热耦合老化作用和响应规律性。在20~100℃范围的热-阻效应中,UFP呈现线性相关的负温度系数(NTC)效应,FRP却表现出分段的NTC和正温度系数(PTC)效应。在1000W/m2功率密度过载13h过程中,两种电热材料均呈现NTC效应,UFP电阻比FRP稳定;但断电瞬间和冷却后,UFP的DRR分别为4.1%、1.4%,高于FRP(2.5%、0.04%)。UFP电热层中木-胶-碳纤维纸界面融合较好,玻璃化转变温度Tg大于250℃,比FRP(113℃)具有更优的动态热力稳定性。过载后电热层中低聚物进一步交联聚合,Tg提高;尤其FRP的增强效果显着,Tg增大到132℃。同时,过载后碳纤维表面无序结构等缺陷在电-热耦合作用下可能进一步氧化刻蚀,其物相结构趋于絮乱,但未能削弱其热辐射性能。(4)碳纤维单丝胶合于木质复合材料后DRR呈现负增长,表面温度均匀度得到明显改善,5min后基本达到最大温升,且40min内温度平稳。加载20W/m单位功率13h过程中,温升浮动1℃左右;断电冷却后,MUF胶合电热元件的电阻降低了2.01%,PP胶合电热元件电阻反而增大了0.35%,表明单丝在电流作用下其结构和电阻发生了变化。(5)MUF、PP单丝胶合电热元件在20~100℃范围的热-阻效应中,均呈现NTC效应,100℃时DRR分别为4.54%、5.07%。单丝在连续加载10~40W/m过程,因密度高达1.30×108~2.34×108A/m2的电流作用,可能使碳纤维石墨化激活能降低,非晶态结构产生弛豫;同时,其表层规则及无规则结构被氧化刻蚀及剥离,致使单丝电热元件TCF物相结构明显趋于完善,因此加载过程中电阻发生波动,也将影响其热辐射性能。(6)胶合过程中电阻始终呈现有规律的下降趋势。升压过程,电热层中电极底部及电极之间的导电通路增多,导电横截面积增大,DRR与单位压力呈现很高的线性相关度;保压过程,DRR与时间呈现指数函数关系。单位压力对最终DRR的影响不显着;施胶量对DRR有极显着的影响,呈现良好的线性下降关系;DRR演变于24~40%范围内。单位压力越高越有利于形成更多暂时、脆弱的“壁垒”,过载后DRR保留率就越高;同样,施胶量增大也促进“壁垒”形成。此外,增加施胶量不利于热辐射的释放。(7)木质电热复合材料板面表现出指数函数传热规律,温升与加载功率密度同时呈现线性和幂函数关系。电热层移向中间层,板面温度不均匀度可降低1~2℃;但板面温升及升温速度降低,且板底温度升高。通过引入隔热反射膜可同时提高板面升温速度及温升,板面实现20℃温升最长可缩短3min,板底最高可降低6℃。(8)木质电热复合材料加载500W/m2时,法向全发射率高于0.87,电-热辐射转换效率最高达到82.27%,热辐射红外波集中于4~25μm波长范围;随电热层移向中间层,电-热辐射转换效率逐渐降低,最大降低了10%。这是因为电热辐射效应在“辐射-吸收-再辐射-再吸收”的辐射传热过程产生了吸收损耗。(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5-05-01)

周彬,秦志春,田桂蓉,徐振相[4](2008)在《神经网络用于电热响应曲线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瞬态脉冲试验是一种对桥丝式电火工品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通过瞬态脉冲试验得到火工品的电热响应曲线,正常的电热响应曲线是光滑的,而非正常的电热响应曲线往往有较大的波动,出现非正常电热响应曲线的火工品一般都存在某种疵病。该文将神经网络技术用于对电热响应曲线的分析,以区分正常的电热响应曲线和非正常的电热响应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区分这两种电热响应曲线,实现自动判断。(本文来源于《爆破器材》期刊2008年01期)

电热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深入了解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热特性,搭建了主要包括电池、充放电装置、热电偶、数据采集装置、计算机等的单体动力电池充放电实验系统。分析了20Ah单体Li PO4电池,以0.25C、0.5C、0.75C和1C恒流充放电过程的电池表面温度变化。提出了充放电过程温度升高与电流的近似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热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巍耀,涂小珍,周美林,王丽君.某硼/硝酸钾桥丝火工品电热响应数值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2].张亚徽,高靖斌,董呈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热响应实验研究[J].价值工程.2018

[3].袁全平.木质电热复合材料的电热响应机理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4].周彬,秦志春,田桂蓉,徐振相.神经网络用于电热响应曲线的分析[J].爆破器材.2008

论文知识图

电热响应无损检测方框图正常的电热响应曲线不正常电热响应曲线2不正常电热响应曲线4无损检测的正常的电热响应曲线不正常电热响应曲线1

标签:;  ;  ;  ;  ;  ;  ;  

电热响应论文_张巍耀,涂小珍,周美林,王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