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喻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英美,文本,巴马,文学,词汇,习得,思维。
隐喻词论文文献综述
袁凯丽[1](2019)在《人体隐喻词翻译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汉语和翻译中的"头"和"四肢"为例,从认知的角度对人体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探讨两者间"头"和"四肢"隐喻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及人体隐喻在汉语词汇中的应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4期)
王烨,左万利,王英[2](2018)在《基于隐喻词扩展的短文本聚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短文本词汇量少、表达形式多样,导致同种类文本聚类方法无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中文维基百科的丰富词汇间关系对短文本的隐喻词进行扩充的方法,以解决短文本包含信息少、词汇表达形式多样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提升短文本的聚类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方美虾[3](2018)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篇章隐喻词块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深入,词块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词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高中英语写作的流利性、准确性及地道性等。然而遗憾的是,目前词块在高中英语写作的应用中存在着语言创新思维匮乏、词块产出数量不够及写作成绩难以提高等问题。有关研究显示,语言创新思维与词块产出是篇章隐喻的重要特征。据此,本文研究着眼于从篇章隐喻词块的应用来探讨促进高中英语写作的语言创新思维、词块产出数量以及写作成绩的有效途径,以期对高中英语写作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本文以XX中学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参加篇章隐喻词块写作教学与实践的学生(实验班)和常规词块写作教学与实践的学生(控制班)进行为期24周的实验。本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研究:(1)理论框架概述:主要基于“词块在英语写作中应用”的文献回顾提出“篇章隐喻”的新视角并进行理论阐释,指出二者内在的契合性。(2)实验探索与结果分析:即基于不同模式(如篇章隐喻词块的应用写作模式与常规词块的应用写作模式)在教学中的导入,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对控制班和实验班两个班级的语言创新思维、词块产出数量及英语写作成绩进行前、后测对比分析研究。(3)研究结论与教学启示:基于实验结果提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实践的一些建议及本研究不足。研究结果表明,篇章隐喻词块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提升语言创新思维,并且能有效促进词块的进一步产出与英语写作成绩的提高。因此,本研究不失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8-10-29)
吴瑾宜[4](2018)在《框架理论指导下政治隐喻词“风”的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作为我国近现代政治语篇中的高频隐喻词汇,其英译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理论,利用国内官方英译文本及国外主流英文媒体报道,探讨该隐喻的认知框架,提出当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有相同的认知框架时,应采取直译策略,或选取相应的喻体对象;在不同的认知框架中,则需重新建构译语表达形式,主要处理方式有:解释内容,省略喻体形象,转换成非隐喻性词汇。(本文来源于《信阳农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许颖[5](2018)在《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理论概念及其翻译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人们借以沟通世界、晓知道理和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和媒介。在隐喻这个理论概念中,其所包含的认知理论和隐喻种类以及文化内涵对隐喻最正确的理解和解释。在翻译外国作品中的隐喻含义时,常用的方法有:对固定意象的记忆运用到引入理解中,在去隐喻的背景下重新理解隐喻的含义,根据文字的语境和语言习惯来理解。(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3期)
袁媛[6](2018)在《探究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理论概念及其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不单单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们理解概念、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理论概念进行总结,并从保留喻体形象、舍弃喻体形象、将隐喻明喻化叁方面,论述了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翻译方法,希望可以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0期)
李欢欢[7](2018)在《隐喻视角下对外汉语身体类隐喻词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就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这两个概念域指的是源域和目标域,利用两者相似性,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种反映。通过隐喻的方式形成的能够表达不同于或违反字面意义的词语就是隐喻词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背景下,以身体类隐喻词作为研究对象,以概念隐喻等理论知识为指导,基于大量真实语料统计,通过对HSK词汇大纲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大纲中的身体类隐喻词,重点总结出“脸”、“头”“眼”、“口”、“心”的隐喻词,并且依据隐喻映射的相似性,以身体的构造或位置、人体器官的功能和器官的形状这叁个方面作为源域对这些词语进行隐喻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搜索整理,总结出学生使用这些词语产生的偏误类型:创造新词产生的偏误;语素义不同引起的偏误;含共同语素的近义词偏误;同素异序词使用偏误。通过分析偏误找到学习者出现偏误的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是学习者的思维和自身学习策略;外因主要是学习者对汉语的特点了解不够、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当。以此为基础在教材、教学和学生这叁方面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20)
李莉[8](2018)在《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理论概念及其翻译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们理解概念、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最有效媒介与工具。分析隐喻这一理论概念中所包含的文化语言理论、认知理论及隐喻种类,提出对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词的正确理解及翻译方法:利用固定意象记忆理解隐喻,运用转换、删减"去隐喻化"理解隐喻,从语境、文体语言习惯及写作背景理解隐喻。(本文来源于《天津电大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于婧阳[9](2017)在《基于认知功能的中韩隐喻词“喻体”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许多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词,对隐喻词及其生成机制做出阐述的基础上,从5 000个中韩常用词中分别挑选出具有隐喻性的中韩词汇,并对中韩隐喻词的喻体素材的选取、隐喻义和隐喻的生成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证明:1)汉字词是中韩隐喻词汇具有相同喻体的重要因素;2)韩语隐喻词喻体理据的感性程度要高于汉语隐喻词。通过对中韩隐喻词"喻体"的对比分析,旨在对国际汉语传播和汉语词汇习得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启发。(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刘佳[10](2017)在《医疗话题隐喻词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均掀起认知隐喻研究的热潮,尽管时间已经过去30多年,但学者们的研究热度不曾退去。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研究步入新阶段,国外学者已开始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研究隐喻现象,并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然而,纵观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作者发现国内隐喻研究大都沿袭传统的方法,存在两大通病,一是隐喻识别纯靠研究者的主观感知,二是隐喻研究的分析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撑。因此,本研究最大的亮点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具体表现为采用国外最新隐喻识别程序(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简称MIP)来判断语言隐喻,有效降低传统隐喻识别的主观性;此外通过自建语料库,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语料进行研究,实证数据真实客观。本语料库的语料源自奥巴马总统每周电台演说中关于医疗改革话题的全部演说,时间跨度从奥巴马上任伊始至2016年1月底,共计22篇。本文通过详细研究本语料库的隐喻使用特征,旨在分析隐喻如何实现劝说,说服美国大众支持奥巴马医疗改革。研究发现:1)在语言层面,通过隐喻识别程序(MIP)判断出来的隐喻词主要集中在动词性隐喻和名词性隐喻两大实词类别上,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听众最大化信息的输入;2)在认知层面,奥巴马借助六大耳熟能详的源域强化听众“现医疗改革体系是不好的,改革后的医疗体系是好的”这一框架,这六大源域分别是:经济,物化,拟人,旅行,战争以及游戏;3)以修辞学的“品格诉求、理性诉求以及情感诉求”为评判标准,奥巴马的隐喻性语言是成功的,其所构建的概念隐喻均围绕这叁大标准但有所侧重。本研究不仅是对表层隐喻性语言的分析,更是对深层的概念隐喻、框架以及它们如何实现说服的探究,为今后更全面理解说服性演说措辞背后的深意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隐喻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短文本词汇量少、表达形式多样,导致同种类文本聚类方法无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中文维基百科的丰富词汇间关系对短文本的隐喻词进行扩充的方法,以解决短文本包含信息少、词汇表达形式多样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提升短文本的聚类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喻词论文参考文献
[1].袁凯丽.人体隐喻词翻译对比研究[J].长江丛刊.2019
[2].王烨,左万利,王英.基于隐喻词扩展的短文本聚类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
[3].方美虾.高中英语写作中篇章隐喻词块的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18
[4].吴瑾宜.框架理论指导下政治隐喻词“风”的英译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
[5].许颖.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理论概念及其翻译探讨[J].戏剧之家.2018
[6].袁媛.探究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理论概念及其翻译[J].北方文学.2018
[7].李欢欢.隐喻视角下对外汉语身体类隐喻词教学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8].李莉.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理论概念及其翻译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2018
[9].于婧阳.基于认知功能的中韩隐喻词“喻体”对比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0].刘佳.医疗话题隐喻词特征分析[D].广西大学.2017